(一)中心、结构、技巧 1、《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正立德的角度出发,谈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本文第1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从学习的意义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二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三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劝学全文中心句 (一)中心、结构、技巧 1、《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正立德的角度出发,谈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本文第1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从学习的意义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二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三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一)中心、结构、技巧 1、《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正立德的角度出发,谈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本文第1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从学习的意义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二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三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2023-03-15 1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网址: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3590761.html[举报]

(一)中心、结构、技巧

1、《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正立德的角度出发,谈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本文第1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从学习的意义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二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第三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在第三段中共用了十个比喻来论述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停止,这一段分为三个层次。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善成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难以实现远大目标。然后分两层说明如何积累。先说积累要坚持不懈,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用"骐骥"、"驽马":"骐骥"素质好,但是如果只跳一次,还达不到十步,而劣马能力虽差,只是不停地走,也能跑得远。这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接着用"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对照,学习是否成功,差别在于"舍"和"不舍"。这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最后再说用心专一。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本文阐述道理,以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灵活有变。如以提取靛青色的方法、水寒成冰和车轮制作的方法为喻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设喻说理紧密结合,形式多样:有的寓道理于比喻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反复设喻,说明道理,如连用"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把道理说的更加具体明白;有的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

2、《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第一段揭示全文总话题,说"说"。起句便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必有师"三字很有力度,把古代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学习的结果。这句话概括了要论及的话题范围,成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论述"师"的作用,指出是"传道受业解惑",惑则必然从师而学,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推进有力,一气呵成。第二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以"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话提示全段内容,以下用三组对比来论证。先用"古之圣人"和"今之圣人"对比。圣人"从师而问",而众人"耻学于师",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然后以出于爱面子的目的"择师而教之",和自己却"耻师"做对比,这就比出了一个"小学而大遗"的荒唐结果。在这两组对比的基础上,作者批判的锋芒直指士大夫之族,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猛烈抨击"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画出了士大夫之族的庸俗相。作者挖出了士大夫以从师学习为耻的思想根源,这就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腐朽思想,而作者的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正与之针锋相对!--士大夫之族的选择实在是"惑",行为实在是"可怪"!第三段是在第二段"破"的基础上的"立",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说服力极强。全文气势通畅,"破"得彻底,立论正确严密,表达富于变化。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替运用,错落自如。为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3、《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作者以亲身体验说明,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二部分(2-5)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第三部分(6、7)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本文作者指出文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