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跟组需要做哪些工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剧组有什么工作人员 纯干货!跟组需要做哪些工作

纯干货!跟组需要做哪些工作

2024-06-28 0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跟组需要做哪些工作

角色:

Projcet Management(项目管理)

QC(视效指导,质量把控)

Onset(现场辅助,数据采集)

说明:本次分享基于三种类型的工作进行阐述,在实际应用中,无论自己是什么角色,都需要对整个工作流程有清晰的概念,以方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如果受经验所限,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通过提前多做准备、提前主动沟通,多备一些方案,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更容易面对各种情况。

一、前期准备工作:(PM & QC & Onset )

(一)熟读剧本

     1.特效拆分

     2.特效预估

     3.特效方案

(二)工作前置(QC & PM)

        即将要拍摄的镜头提前问清楚,以便协调其他部门一起解决。导演的思路一定是满足故事剧情为主,他们对特效的具体的工作环节不会很关心,通常需要在前期或拍摄过程中提供拍摄方案、调整拍摄方案,有问题提前说明,不要等到拍摄时再说各种不行。

        随时找时间、找机会与导演讨论镜头的制作方向,和大体效果,可以准备一些概念图、参考图、给导演看,尽快确认效果,避免后期反复修改返工。

       要注意的是:确认需求,到落实拍摄,再到特效制作,其中导演的倾向、要表达的意图等关键点,一定要记录充分,并准确有效的传递给下游组,避免后期制作投入大量时间经历和人工成本以后,导演并不满意,或者是方向错了,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根据导演的描述找参考,找镜头,情况允许的话制作分镜、MP、Previz等阶段性的工作进行确认。

(三)特效场记单——(QC & PM)

(四)特效统计表——(PM)

(五)跟组设备清单——(QC)

(六)明确工作内容与职责——(PM & QC & Onset )

(七)明确此次项目的重点——省钱?要效果?

二、沟通注意事项:(PM & QC & Onset )

(一)熟悉设备:

        ——提前获取剧组的摄影器材设备清单,对设备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将来跟和部门对接时,不至于听不懂人家说什么。

(二)特效采购:

        ——提前给剧组明细清单,以便剧组采购,着重考虑特效戏需要使用的道具、物料。也会跟据具体的拍摄方案做增减。以及提前提出需要准备的特殊道具。

(三)良好沟通:

        ——善待、尊重每一位老师,熟悉各组的工作,保持与工作人员的良好沟通,因为你不知道谁会黑你,也不知道谁会帮你。很多时候你会需要他们。

(四)提前计划与提醒:

        ——要提醒制片人、导演尽快定剪重要特效场次,通常在拍摄期间,导演会在收工后盯剪辑,主要看近期拍摄的场次,其中涉及到大量、重要特效的场次要优先剪辑,以便后期工作的提前准备与安排。

三、现场拍摄重点:

(一)明确拍摄目的:

       节省项目制作成本?满足导演对镜头的需求?多做镜头?拍摄具体镜头时,需要明确镜头的具体需求,如时间、气氛、色调、空间等,一般在前期准备时就要开始找参考,以适当的技巧让导演了解一些制作环节、制作技术,给导演提供一些选择,在导演同意复杂特效制作的情况下再跟制片人要钱就相对容易了,避免一口就答应什么都能做,需要时刻考虑制作成本和制作难度!不要固持己见,多沟通,多了解导演的想法会很有帮助。

(二)通告计划:

        尽可能的与统筹保持信息同步,掌握大通告进度,定期与公司进行远程会议,确认重要的场次镜头,对场景、道具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确认;每日通告拿到以后,要过一遍第二日要拍摄的内容,对可能涉及到的特效镜头,所有人明确拍摄方案,方便现场统一实施,涉及到特殊道具的尽可能提前拿到,提前确认,遇到无法确认的问题即时与公司沟通。

(三)跨部门沟通:

        通常情况下剧组的拍摄会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拍摄,一般根据大通告计划和每日通告各部门会提前准备接下来要用到的道具、服装等物料,但基本上每个部门只会对自己的范畴负责,特效需要提前与制片人、各部门负责人打招呼,按各部门给的时间周期提醒、审核,提出改良意见,场景布置不合理的要提前提出意见,开拍前反复确认,拍摄时提醒场务局部调整绿布等。

(四)与导演即时沟通:

       涉及到特效的场次,尤其是重要、复杂的戏份,抽空档时间提前确认。同时对一些临时改动的情况,实时提供拍摄方案,对场景或道具做一些临时的布置。能够通过找参考图或视频和导演及时确认的,尽可能在现场及时确定下来,如风格,比例、色调、构图等。再次提醒:需要时刻考虑制作成本和制作难度! 

四、进组工作日常:

(一)畸变图(每个相机与每个镜头分别组合)

        提前与制片主任、摄影打招呼,安排拍摄时间,具体应用详见案例

(二)HDR拍摄:

       1.哪些情况需要拍摄HDR

       2.应用详见案例

(三)特效素材拍摄:

       1.实拍的自然元素可以减少很多制作成本,比如烟、灰尘、火、爆炸等,一般这些素材会在黑色背景或者蓝绿布作为背景拍摄,特效公司一般都有很大的素材库,在制作时合成师自行选择添加到特效镜头中。

       2.列好清单,做好计划,制片协调,视效指导配合,说明,调整,指导拍摄

(四)场景扫描&道具扫描&取材质&测量

       1.场景扫描&测量:

       ①提前做好扫描准备,制片沟通。

       ②优先项目,其次利用空闲时间搜集将来可用资产。

       2.道具扫描&取材质:

      ①现场扫描(不干扰现场拍摄)

      ②拿回公司扫描(如有多余的)

(五)参考照片和视频:

       1.根据镜头:拍摄环境、机位、灯光等参考信息(ONSET完成)

       2.提供更多数据,后期可能用到的一切东西,尽可能的多拍。

(六)出组每天工作

       1.每天晚上熟读相关剧本,做好通告功课,与制片、ONSET人员讨论特效拍摄方案,并且准备几种其它方案。

        2.每天出工到现场后,观察周围环境,听导演讲戏,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3.时刻提醒场记记录特效制作信息,当天场记单要拍照记录。

        4.每天晚上检查数据完整性,及时上传HDRI、材质等并进行备份关联。检查数据,表格数量是否正确,材质是否清晰。如有特殊镜头需要测试,及时找DIT拷贝,必要时发回公司,做后续工作。当天的数据当天完成。

        5.每天晚上整理检查设备,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设备,早上按时出发。

        6.每天晚上对第二天通告,做复习功课,准备好预案和相关设备。有CG镜头时,提前与导演、摄影指导、灯光、现场执行导演、道具等部门进行沟通,采集一切镜头数据,确保镜头制作万无一失。

        7.提前与剧组联系,准备道具服装、绿幕、大力胶、制景(制片联系)。

        8.可以每天或几天、临时性的组织总结会,说明发现问题,解决、调整。

(七)测试镜头:

       1.画面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

       2.如果导演执意要执行某种方案,和预期有出入,后期可能无法制作,或者增加了相当大的制作难度,需要及时与内部确认,并且测试自己的方案,提供小样、预览等具有说服力的东西(在进一步沟通确定后可补拍)

五、拍摄注意事项:

(一)特效合成镜头

         1.指导并监督绿布、蓝布上的MARKER。

         2.没有透视,水平上下运动,纯色背景最少保持一个跟踪点、有透视,摄像机运动幅度大,每帧画面最少保持7个有效跟踪点。

        3.保持联络畅通,为将要拍摄的VFX镜头提前做准备。

        4.必要设备随身带,比如:激光笔、测距仪、大力胶。

(二)镜头中涉及三维资产,拍摄时常见问题:

        1.哪些镜头需要记入摄影机数据?

        a.三维CG运动、CG静止镜头

        b.有二维特效的运动镜头

        c.与特效相关的素材

        2.什么时候换镜,换下一页记入?

        a.摄影机位置发生变动

        b.拍摄内容发生变化

        3.镜头无法测量怎么办?

        a.用相机或手机拍摄视频参考和图片

        b.请问摄影老师和跟焦员

        4.A\B机器分开拍怎么办?

        分清重点,寻求帮助。

        5.什么情况拍光位图?

        棚拍需要记录光位图,如果是灯光运用比较多的夜外景也要特殊记录。

        6.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不同问题,随机应变。

六、现场关系:

       在电影现场,代表公司,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有礼貌,谨慎。适应能力要好,与各部门处理好关系。

重点强调:

       前期与跟组拍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重要的事多说几遍!做特效片大概有10个省钱省时的技巧,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聘请一个好的 On-set Super,统筹前期拍摄。特效镜头越多,Onset Team就越重要;

       无论特效拍摄量的大小还是拍摄预算的多少,On-set本身需要采集的信息和需要完成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即便是质量要求不高,也需要尽可能的完整记录,考验责任心。如果忙不过来,视轻重缓急适当取舍。

       最后:PM(项目管理)QC(视效指导)On-set(数据采集)三者需要密切协作,如有单枪匹马深入组织的情况,我们需要随时与项目小组保持联系,有复杂情况或比较大的变动随时沟通。

小结:以上分享内容只是粗略的大纲,参与前期工作通常需要有多年的技术制作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干说比较抽象,实际还要在具体的应用中慢慢总结发现,本人也是粗略浅显的见解仅供同学参考,欢迎各位老师参与内容的完善,有好的经验和见解还请多多指教。

作者: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