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睛无数,实力出圈!这些“章丘手造”你“造”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制作手工锣锤 吸睛无数,实力出圈!这些“章丘手造”你“造”吗~

吸睛无数,实力出圈!这些“章丘手造”你“造”吗~

2023-09-05 0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坚定文化自信摆在突出位置,

大力推进特色历史文化的

挖掘与保护、

活化与转化,

以生活化、产业化的创意实践着

优秀传统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今天,

小编带大家感受

章丘传统手工艺的新潮魅力,

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暖和生命力。

龙山黑陶

龙山文化历史悠久,因于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章丘龙山城子崖而得名。龙山文化的发现,证明中国东部存在一个土生土长不同于仰韶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这种黑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殷墟文化更加接近,否定了“中国文化西来”的假说,使章丘城子崖成为闻名于世的“考古圣地”。龙山黑陶蛋壳陶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文化瑰宝,被考古学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制作”。

龙山黑陶制作技艺采用龙山文化时期的快轮制陶工艺,经过拉坯、修整、打光、雕刻等手工制作工序,待自然阴干后,在近950度的高温环境下焙烧而成。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薰的渗炭方法,使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龙山黑陶种类多样,造型各异,工艺精湛绝伦,不仅反映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先进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审美追求。龙山黑陶制作技艺盛于龙山文化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黑陶制作技艺被复制成功后,黑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闵伟作品--《旗袍》

刘德功作品《篱透天香》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成为题中之意,这也给黑陶艺术和龙山文化插上了翅膀。近年来,章丘区从文化遗产保护、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出招,龙山文化的品牌越来越响亮,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成立龙山黑陶产业办公室,发起成立龙山黑陶产业协会,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龙山文化非遗主题展厅和中国龙山黑陶历史研学馆,扶持6家骨干企业建立黑陶大师展馆和游客喜欢且能参与制作的体验场所,涌现出了刘德功、闵伟、孙洪生、谭连国、胡新苗、赵鹏、王银环等一大批传承创新的龙山黑陶艺人。龙山黑陶产业基地内现有黑陶研制、生产、销售企业76家,黑陶单件年产量40万件(套),产值3.2亿元。龙山黑陶产业协会拥有高级工艺美术师1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5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3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5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1人,齐鲁首席技师2人,山东省青年陶瓷艺术家1人,山东轻纺行业“五一”奖章获得者2人,济南市陶瓷艺术大师7人,省级、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名。

胡新苗作品《岁月之光》

孙洪生作品--《团圆罐》

赵鹏作品--《惜春作画》

龙山黑陶艺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融合历史文化意蕴和现代审美观念,灵活运用雕、镂、塑、阴阳刻等传统技法,在龙山文化时期黑陶“黑、薄、光、亮”的基础上,将石雕、木雕甚至剪纸等艺术精华借鉴到黑陶艺术创作之中,首创“手工描金”“手工影雕刻陶”等工艺技法,拓展了龙山黑陶艺术的创作空间。龙山黑陶仿古作品古朴典雅,创新作品新颖别致,在器型上更具现代性,在纹饰上更具文化性。现制作品种主要有器皿、人物、文具、饰品、日用品等上万个品种。具有代表性的黑陶作品如龙山蛋壳陶杯、黑陶陶鬶、陶鼎、各类花瓶、文房四宝、人物、动物、灯具、仿古制品等。龙山黑陶多次参展山东文博会、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龙山文化绽放光芒。

章丘铁锅

章丘是铁匠之乡,古有“章丘铁匠遍天下”之说。手工匠人的手艺世代相传,凝结着祖祖辈辈的智慧与心血,承载着无数优良品质和精神,宛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技艺”,2018年入选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1年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章丘的冶铁传统开始于春秋时期,至西汉汉武帝时,在全国设铁官48处,山东12处,其中,在章丘境内设东平陵1处。至唐代,据《山东通志》卷四十一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铁匠也成为章丘工匠最聚集的职业,过去是“一人生火,全家打铁;祖辈相传,子孙续接”。“风吹一炉火,铁打四方财”,章丘铁匠不仅在本地从业,而且四处奔波,奔胶东、上河北、下鲁西、闯关东,外出人员约占铁匠人数的五分之三,故有“章丘铁匠遍天下”之说。

章丘铁锅,其锅如明镜、浅深适宜,锤印清晰整齐且叠加合理,是章丘铁匠传统手工艺技术发展的杰作。工艺上经过多道冷锻和热锻及上万锤的锤炼后,色泽亮丽,密实厚重,品质优良,无需化学涂层就比普通铁锅用油少、不粘锅、火候易掌控,在爆炒过程中高温下的铁元素渗透到食物当中还起到了补铁的作用,功能上符合中国餐饮烹饪翻炒的需要,使用寿命长,经久耐用。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播出,章丘铁锅因千锤百炼、精益求精闻名全国,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章丘的一张靓丽名片,2020年以传统手工艺技术加工的章丘铁锅产量达30万口。章丘区因势利导,着力保护和挖掘传统工艺技术,全面深入总结以“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为内核的新时代铁匠文化,成立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积极申报“章丘铁锅”地理标志产品,狠抓铁锅市场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关,开发使用铁锅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建立铁锅加工业户监管档案,开展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净化章丘铁锅市场。目前全区已注册登记并使用二维码追溯系统的铁锅加工业户100多家,均已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到铁锅生产经营者名称、产品工艺、营业执照信息、检测报告等一系列溯源信息。

锅如明镜,匠心筑梦。铁锅是匠人的心血,亦是他们的骨肉,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是对初心与坚守的熔铸。品质卓越的铁板材料在一双双匠人之手游走,12道工序,18遍火候,36000锤锻打,当历经时光锤炼的传统技艺与追求完美品质的匠人之心相遇时,一件件至臻至美的锅具便在巧手造物中诞生了。作为章丘铁锅的传承者,“臻三环”品牌麾下王玉海、冯长全等师傅,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在打制铁锅的同时,着手制定规范的铁锅制作标准。牛祺圣、牛大伟父子秉承着手工工艺的传统,精于铁质工艺品,打出铁磨、铁水井、铁碾子、铁牡丹等铁艺制品,续写着章丘铁匠的实在。孙铁匠铺第五代传承人孙淑芹在章丘相公街道十九郎村建立起铁匠展艺示范园,制作章丘铁锅、椎成(锻打)刀系列产品,让铁艺服务新时代、新生活。“福裕祥”品牌麾下苏玉滨师傅研制的龙鳞锅和古方原色黑龙锅等锅具,独具匠心,深受顾客喜欢。章丘铁锅在深圳文博会、山东文博会、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上多次亮相,备受瞩目。

章丘铁锅,在一代代铁匠的坚守下,正焕发迷人的光芒。

黄家烤肉

黄家烤肉以整猪烤制、皮香酥、色焦黄、肉软嫩,鲜美可口、食而不腻等特点闻名于章丘内外。黄家烤肉先后被评为“山东历史文化名吃”“济南名优风味小吃”,黄家烤肉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列山东省“一村一品”,伍忠黄家烤肉正式成为“济南老字号”,被中央和省级电视台争相报道。

据《章丘县志》记载:黄家烤肉系济南名吃,起源于明末清初,由黄氏家族创制,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据传早在元朝,章丘黄家湾有一个姓黄的人在朝中做武官,因打了败仗被贬回原籍。其随从中有一蒙古人经常点燃树枝烤羊肉吃,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黄家因此受到启发,也经常烤肉吃,不过,因为此地世代养猪,主要是烤猪肉吃,而且是将猪肉割成块烤。到明朝末年,已发展成为用特制的炉子烤整猪,并以烤肉谋生。

经过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独特配方和焖烤精湛技艺,使黄家烤肉制作日臻成熟。一头200斤左右的大猪经过剔骨、划肉、腌制、支猪、牵眼、贴纸、烧炉等工序,再吊挂在一个三米见方的土炉里焖烤,大约一个小时,烤肉即可出炉,用刀刮净表面的黑焦,后取肉切成薄片即可食用。佐料上乘,配方精当。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花椒配以桂皮、砂仁等30余种中药材合理调配,磨成粉状,揉搓进刀口内。炉上的功夫是“看火”,全凭经验,出炉技艺讲究。烤熟后的黄家烤肉,外皮金黄,鲜香味浓,脍炙人口。

据山东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验,其蛋白质含量为23.4%,脂肪含量为43.1%,盐含量为1.3%,水分含量为31.6%。刚出炉的烤肉,异香扑鼻,味飘数百米之外,闻之增食欲,吃之皮酥脆,肉质鲜嫩,肥肉不腻,瘦肉嚼之回味无穷。烤肉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做酒肴又可做饭菜。单吃鲜香可口,若把烤肉与白菜豆腐一起烩制,则更是别具风味。另外,火烧夹烤肉,单饼卷烤肉,章丘大葱、甜酱配烤肉等吃法,都深受群众欢迎。由于整猪经过特制高温炉焖烤后,水分降低,脂肪减少,蛋白质成份相对增加,且无菌、易贮存,携带方便,所以是老幼皆宜的营养品和宴席佳肴。

“叮咚”,对黄家烤肉第22代传人中的代表黄宽来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自从在淘宝上做了黄家烤肉的网店,他一有时间就守着电脑,做推广,最是期盼叮咚声音的响起。和老辈人做生意的理念不同,年轻人更懂得经营和宣传,不少已经开始“触网”开创新事业。黄宽作为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搜集整理了黄家烤肉的历史渊源、营养成分、各类报道等,打包进行宣传,力求让黄家烤肉这一品牌走得更远、更久。如今章丘多措并举不断擦亮非遗品牌,让更多人品味到这份舌尖上的“非遗”。

龙山水豆腐

龙山水豆腐,是济南传统农产加工产品之一。龙山人做豆腐,不用膏,不用卤,就用当地特有的天然井水——漤水点浆出豆腐。龙山水豆腐以独特的生产工艺制作而成,其浆细,含水多,质嫩不流,洁白如雪,富有弹性,食之唇齿留香,口感极佳。

溯源:

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神奇的豆腐

龙山一带种植大豆历史久远。豆古称“菽”,《管子·戒》曰“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可见菽与葱一样栽培历史悠久。章丘龙山两河流域(武源河和巨野河)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原始先民择水而居,西河文明、龙山文化由此产生,龙山人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并传承至今。

创新:

守正创新:

把做了上千年的

龙山水豆腐更好地传承下来

悠悠的豆腐梆子声,伴随了很多人的成长。上世纪90年代初,整个龙山村几乎家家户户做豆腐,到了2017年,只有寥寥四五家,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不愿干这又苦又累的活。

如何让传统手艺破茧重生,势在必行。2018年开始,在龙山街道的大力支持下,“龙山味道”品牌运营负责人穆峰与哈工大(山东)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发“智能豆腐一体机”,解决了生鲜豆制品卖不远做不大的行业壁垒,通过设备的创新和鲜豆工坊模式的打造,让龙山水豆腐走向全国,还成功打入了欧洲市场。

传统家庭作坊费时费力,产量低,收入产出比不高,挣的是辛苦钱,年轻人不愿干,老年人干不动。如何让一块豆腐口感最佳,穆峰和他的团队先后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反复改进,在精简工艺流程基础上,保留了“点浆”这一最关键的环节,让豆腐实现了产品、工艺和文化的三重输出。 泡豆子、煮豆浆、点浆的温度、压制的时间、用量,都有了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让做豆腐的门槛大幅降低。不仅如此,相比人工,新式豆腐机一天产量超过2000斤,一人即可操作,是手工产量的四倍。

如今,穆峰他们正通过品牌运营将豆腐村的豆腐产业进行有效带动,实现龙山水豆腐的产业振兴,真正让百姓通过做大产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

重生:

“豆腐坊”开到了匈牙利,

让更多人随时随地吃到健康美味的龙山水豆腐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龙山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搭上“一带一路”快车,让龙山文化这颗镶嵌在“龙山味道”“龙山水豆腐”冠顶上的明珠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是穆峰的梦想。2019年,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品牌商品展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顺利举办。

雪白滑嫩的龙山水豆腐一经亮相,就受到了欧洲客商、当地华人的追捧。经过多轮谈判,欧洲最大的食品加工、连锁经营企业FoodUniversum与“龙山味道”就龙山贡米深加工产品、龙山水豆腐素食系列产品达成战略合作,并向穆峰颁发了龙山水豆腐——鲜豆工坊项目匈牙利连锁经营授权牌照。“龙山味道”搭载着蕴含中国味道的文化产品以及来自中国乡村的特色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龙山水豆腐等系列地域特产为代表的“龙山味道”品牌,紧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探索出了以产业赋能文化、以文化引领产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又一斋”食品

“又一斋”是创始于1908年的老字号,其产品咸淡得宜、酱香醇厚,极大地丰富了章丘人的饮食美味,在社会上广获赞誉。经历百年风雨沧桑,“又一斋”在新时代紧跟市场发展,时刻响应党的号召,终于破茧成蝶,从家庭作坊式的小型肉食加工厂,蜕变成为集传统酱卤、西式火腿、麻辣休闲、餐饮速冻四位一体、百余种产品的现代化食品企业。2020年,济南又一斋食品有限公司新厂正式投入使用。

济南又一斋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章丘区枣园街道,注册商标“又一斋”,主营卤肉熟食制品,法人马传华。第一代创始人马汝海,清嘉庆年间,在章丘城关开创“永一斋”堂号,主营酱卤食品,后迁往天津;第二代传人马秉泰于1908年自天津还乡,继承祖业在章丘绣惠城关开店改堂号“永一斋”为“又一斋”,继续经营酱卤肉食,兼营酱菜,并以“精严厚净丰鲜”的产品特色为当地知名老号;第三代传人马文法以家传秘方专门负责食品公司熟食肉食加工,并带徒传艺。1951年“又一斋”参加公私合营,1956年并入章丘县食品公司。第四代传人马传华于1988年在枣园汽车站旁开设“又一斋熟肉店”,第五代传人马加卫创立济南又一斋食品有限公司经营至今,“又一斋”熟食在章丘区各大商场超市均设有专柜。

在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该公司积极参与电商模式,旗下“芙蓉街”品牌的虎皮凤爪,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产品行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在2020年“第六届(济南)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电子商务创优评选活动”中大放异彩,荣获“最受欢迎直播产品”奖。

让老百姓吃上好东西,是“又一斋”简单而朴实的目标。“又一斋”秉承“熟食手工酱卤非遗技艺”,守正创新,做优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原来的日产1到2吨,到现在的一天十几吨的产量,产能扩大了十倍,营业收入也不断增长,从原来的几百万元到2021年过两千万元。

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思路,济南又一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加卫这样回答,“党和政府给了‘又一斋’发展的平台和再创业的机会,‘又一斋’人将持续发扬实在精神,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干事,做实实在在的产品来回馈社会。”

“实在才常在”,新产品、新工艺,新平台、新机遇,老字号“又一斋”将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齐臻堂点银壶

洪炉百代传,盛世一壶春。齐臻堂品牌始创于清末民初,章丘刁镇的高启凤在济南鞭指巷设立第一家“臻”字号铸铁艺杂货铺,历经几代人的积累与传承,在遵古炮制基础上,整合改良13道传统工艺,并对传统古法点银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整理发掘,推出了齐臻堂独有范铸点银壶系列产品。2021年实现综合产量4000余件,销售收入300余万元。齐臻堂点银壶集传统文化与现代康养保健于一体,精典雅致,多次参展山东文博会、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入选2021年亚信峰会“济南好品”展示,并成功入围CCTV中视购物国货优品。产品远销蒙古、俄罗斯、智利、斯里兰卡等数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上海、深圳、济南、烟台、青岛、临沂等地设有总代理和直营机构19家,深受顾客青睐。

索元峰系齐臻堂第五代传承人,秉承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和热爱,守正创新,推陈出新,针对传统的小炉铸造,效率不高、点银不准确、成品率低而带来的产量小、质量差、不环保这一系列难题,多方奔走,几经碾转,在国内冶金铸造行业的专家们的悉心支持与帮助下,把点银工艺和铸造成型秉古法融合升级,小炉改成可控中大炉,科学配比点银料,点银火侯更精准,制模采取机械加人工模式,大大提高了产量和成品率,有效地对接了市场,使传统手工艺实现了飞跃。

文化、实用、养生是齐臻堂点银壶的核心。齐臻堂点银壶在选材上采用了铜点银和合金点银两种,一改传统铸铁材质的拘泥做法,古语俗称点银,(用现代专业术语表述为含银合金),产品通过国家质检中心检测。表层采用环保有机硅材料,可耐800度高温,传统手工烘烤热着色,色泽雅丽,韵味十足。壶嘴“出水如注,断水如刀”,不洒漏,不涎水。壶提梁把握合适,且久烧不烫手,实用性强。

壶的名字是每把壶的综合体现,更是它鲜明的名片。为赋予每款点银壶文化内涵,索元峰遍寻名师和民间老艺人,查阅了诸多古籍范本。明代思想家吕坤提出,人生应具备“八景”,即“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转乾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纳之八景,谓之人杰。”其吉祥的寓意也很好地契合当下人们的爱好趋向,八景壶应势而出,成为点银壶中的经典之作。

在壶身錾刻纹样是一项细腻手活,对于壶身所刻的题材内容,齐臻堂精选体现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披云卧石揽江山、一人独钓寒江雪等意境的古人物造像,壶底款为传统款章“齐臻堂”堂号、“索记点银”铭,有效提升了点银壶内涵古雅的文化气质。

现林石磨

“石”来运转,薪火相传。山东现林石磨有限公司,位于一代儒商孟洛川的故乡——章丘刁镇,由第一代传承人宁纪贞到现在的掌舵人宁庆红,历经百年,从一个家庭小作坊成长为拥有两个厂区的传统石磨生产企业。现林石磨用料生态环保,制作精益求精,磨齿错落有致、角度合理、线纹清晰,运转自在自如,用石磨生产的产品纯正原味,绿色天然,深受客户欢迎和喜爱。

现林石磨对传统石磨设备逐一改造升级,形成选料、整平、制圆、石磨开眼、分方开齿、磨开龙门、下磨做磨膛、两磨合体试沙研磨、剁斧精开细齿、调试检验等十道专业的制作工序,提炼出“边缘齐整,膛大流清,左眼不下右眼高,两眼不下落磨稍,三指油板二指磨,齿子头上一二三,磨膛随三钱”的制作口诀。目前,现林石磨已走出家门,冲出国门,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地区,年产值1000多万元。

现林石磨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研制出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食品加工机械电动石磨,实现了“五化”,即水沉自动化、炒制自动化、扬烟自动化、输送石磨自动化、搅油敦油自动化,原来三五人才能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现林石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在全国率先推出现代清洗称量一体化自动设备,低速旋转、低温研磨,能够保留原粮固有的色香和多种营养,经检验,石磨磨制的面粉维生素E的含量是现代电磨面粉的21倍。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成为题中之意,这也给石磨制作技艺和非遗文化插上了翅膀。近些年,现林石磨从文化遗产保护、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2018年,现林石磨制作技艺被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加入济南市章丘区刁镇儒商联合会。2021年,投资300万元创建的石磨文化馆开馆,主要包括石磨的起源、石磨的文化底蕴、石磨的发展与演变、章丘铁匠文化、章丘石匠文化、公司发展历程、石磨香油的制作过程场景还原、现代科技的生产应用、党建文化等板块,另有体验区、游玩区、休息区、产品展厅,日接待200人次参观,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水乳交融,展示儒商文化、石匠文化的重要窗口。

小石磨,大乾坤。现林石磨融合手工石磨制作技艺、香油制作过程、章丘石匠、铁匠文化形成了参观、研学、传承与保护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并逐步探索出强企业品质、发展非遗品牌的新思路,有效地推动了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同步、非遗与研学的融合发展。

友谊葫芦

葫芦谐音“福禄”,形态各异,造型优美,自古就被先人们视作吉祥的象征。传统葫芦雕刻技艺是章丘古老艺术的组成部分,有着久远的历史。2021年,以友谊葫芦为代表的“章丘葫芦雕刻”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非遗传承人马友谊,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在葫芦上雕刻出多种形态,件件作品精美绝伦,成为远销海内外的工艺品,把小葫芦变成大财富,让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实现着他葫芦人生的传奇。

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文祖街道北部,章莱路东侧,“齐鲁古道·文旅走廊”上,年手工雕刻葫芦5000余个,机雕葫芦20余万个,出售各类白皮葫芦60余万个,年产值近500万元。走进公司展厅,会看到一个琳琅满目的葫芦世界,博古架上摆满了形式各异、优美绝伦的葫芦雕刻艺术品。按品种有亚腰葫芦、大瓢葫芦、油捶葫芦、鹤首葫芦、疙瘩葫芦、苹果葫芦等,按工艺有雕刻、镂空、烙画等,作品既有古典名著、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有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葫芦作品,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让人拍案叫绝。

马友谊,人称“葫芦大王”“匏痴”,已在葫芦雕刻记忆中浸淫三十余年,他的雕刻手法别具一格,友谊葫芦集烙画、雕刻、针刺、轧花、模具、彩绘、镂空、勒扣、挽结、拼接等制作工艺为一体,作品《明妃出塞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葫芦雕刻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全国各大城市,得到了国内外各界葫芦收藏家和葫芦爱好者的好评。

从葫芦中看到商机之后,马友谊一直想把这门技术发扬光大、让周边的群众受益。他常说,“我是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葫芦雕刻推广出去,让更多人通过小葫芦实现脱贫致富。”2002年起,他就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葫芦种植,并高价收购成熟的葫芦,带动了50多名村民致富。作为文祖街道“齐鲁古道·非遗文祖”志愿服务先锋队的典型代表,马友谊热心助残和扶贫工作,开展志愿服务,先后免费培训残疾贫困人员200余人,并专门设计研发了十余种适合残疾贫困人员学习制作的葫芦工艺制品,让他们生活更幸福。

在马友谊的带动下,垛庄镇十八盘村的黄允强、山西晋中的玻璃娃娃姐妹等都靠葫芦雕刻改变命运。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山东省残疾人文化产业创业基地、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大姐工坊”、省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济南市残疾人文化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济南市扶贫产业基地和章丘区扶贫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马友谊也被评为济南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济南铜响乐器

济南铜响乐器以纯手工镲片及锣为主,纯手工锣的锣身为一圆形弧面,多用铜制结构,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手工镲片音色生动迷人,丰富饱满,表现力强大。

济南铜响乐器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南市一带,核心区域为济南市章丘区。济南铜响乐器制作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将电解铜和锡等原料,经过熔化、铸坨、加热、手工捶打、车纹、定音和印标等步骤后产品制作完成。手工捶打是形成音色最重要的技艺,需要由多年制作经验的工人合力完成。在铜锣的整个制作技艺中,除了纯手工锻打,最重要的就是定音环节了,定音是技术性最强的一道,必须举锤娴熟,轻重有致,特别是最后一锤用力恰当,才能定音准确。据此,便有了“千锤打锣,一锤定音”的成语。

济南铜响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历经几代人传承,迄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制作技艺更加成熟。1864年,创始人范希安进入济南鞭指巷的衡泰和乐器店做学徒。因其出色的技术和极高的天赋,升任师傅授徒传艺。后来,铜响乐器的制作工艺和独特校音技术便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并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到范广春、范育荣这里已经传到了第六代和第七代。范广春,是济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不断研究和锤炼铜响乐器手工制作技艺50余年,培养技师180余名,成立济南金声源乐器厂。范育荣秉承祖业,开创局部锻打延伸技艺,成为山东省内唯一可手工生产直径达150厘米大锣的厂家,填补了省内行业空白。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打造自主品牌——奔放(Arborea),营销网络遍布世界各地,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铜响乐器制造业的品牌企业。金生源乐器厂年产铜锣和镲片10000片左右,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自2015年铜响乐器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在保护单位金生源乐器厂的努力下,“济南铜响乐器制作技艺”得到了有序传承和发展,现从事铜响乐器手工制作行业的有170余人。济南铜响乐器多次参加德国和美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博览会、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传授、交流、展示铜响乐器制作技艺,在国内被称为“济南章丘锣”,在国外被称为“中国锣”,济南铜响乐器畅销世界各地。

沃泰龙山瓷

力与美的结晶,土与火的艺术。龙山瓷是济南沃泰公司利用章丘本地粘土原材料,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转型开发的深加工产品。龙山玉瓷瓷体“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传统风骨与现代科技交织辉映,深得“瓷都”景德镇风韵,填补了章丘历史无瓷的空白。

2019年,沃泰公司对位于章丘绣惠街道的工业厂区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和改造,建设3600平方米的龙山瓷文化创意园,开始深耕文化产业。展厅以看瓷、听瓷、晓瓷、制瓷为主,有精品荟萃、朝花夕拾、瓷言墨语、细话初心等精品展室,更有大师创作、现场DIY制作、瓷瓶绘画体验。在瓷展示区有以李清照、章丘大葱、闯关东为代表的章丘文化系列;以京剧、中国功夫、十二生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系列;以长征精神、八一精神、雷锋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系列,还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一带一路、抢险救灾系列,形成了集陶瓷生产、创作、交流、体验、销售于一体的龙山瓷园,为来客提供全方位的龙山瓷文化体验,成为沃泰公司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展现。

与此同时,沃泰还精心打造了章丘区首家非公企业党建馆,馆内创新提出红心、初心、匠心的红色工艺理念和“123党建工作法”。以沃泰公司启、兴、转三个发展阶段,回顾了在党的领导和扶持下,桃花山工业园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史。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借助老照片、老物件、红色瓷产品,面向党员群众生动鲜活地进行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2021年,山东沃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与山东美术馆、山东旅游书画院、省女书画家协会、山东艺术学院、中国长城书画院等国内文化艺术平台达成合作,共建创作基地,成功举办“献给母亲的歌”全国百名女画家作品展、百名画家绘章丘、文艺创作交流会等各类文化活动,有力传播了章丘文化,为章丘创作了一批讴歌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瓷器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动载体。龙山玉瓷多次参展山东文博会、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2020年、2021年,龙山瓷文化创意园更是先后作为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的章丘分会场,依托文旅博览会平台和“龙山瓷”品牌,全面展示推介“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品牌,展现了龙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居善缘红木制品

2021年9月1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主会场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济南展厅,一辆纯手工打造的红木老爷汽车惊艳了现场所有的观众和各路媒体。这辆红木老爷车车长5.98米,宽1.98米,车身由12幅展现章丘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浮雕组成,车的前引擎盖上雕刻的是即将建造完工的“明水古城”,车标是出土于洛庄汉墓的当卢,方向盘、座椅、轮毂、把手、车门内侧等部件,刻有云水纹、瑞兽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整车线条流畅,精美大气,古色古香,景物栩栩如生,散发着红木独有的香气……

手造红木汽车是山东居善缘红木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第一件大体积红木文创作品,由总经理刘波和他的团队,从三吨红木原料中精挑细选,打制出2020块部件,采用传统卯榫结构,不用一颗钉子,耗时15个月制作完成,全车精雕细琢中尽显创作者的匠心。

如何让静态红木“动”起来?山东居善缘红木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在做红木之前,经营过汽车修理厂,对各种汽车的性能、特点都非常熟悉,用红木制作一辆汽车。一个大胆的方案在他脑海中渐渐成熟,这辆车既要充分展示红木的艺术魅力,也要具备汽车行驶的原有功能,这样红木就动起来了。刘波请来了章丘籍青年画家崔士英和老木匠李云忠,车体“百脉寒泉”“黉堂夜雪”等章丘十二景图案由青年画家崔士英,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写生、整理,手绘完成。刘波和他的团队在裁好的红木板材上精雕细刻,将这些平面的中国画变为立体的浮雕图案,从柔软的毛笔到锋利的钢刀,从传统的宣纸到古老的红木,经过丹青绘画与传统木工雕刻的合璧创作,一辆大气厚重、美妙绝伦的红木老爷车制作完成。看一车尽览章丘美景,在精美的红木雕刻艺术中体验章丘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底蕴,受到业内外人士的一致推崇和好评。

居善缘红木主要制作红木古典家具及人物雕像、木雕工艺品,木材主要以越南黄花梨、老挝红酸枝(交趾黄檀)、印尼黑酸枝(阔叶黄檀)、缅甸红酸枝(奥氏黄檀)、缅甸黄花梨(大果紫檀)、鸡翅木等名贵木材为主。如今,位于双山街道木厂涧村的红木文化艺术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展示红木文化、弘扬传统手造技艺的窗口。

白云湖蒲苇编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望无边的蒲草荡、芦苇荡是白云湖鲜明的地域特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利用蒲草芦苇编织成各色物品是当地百姓传统的生活技艺,世世代代已延续了千年。如今,白云湖蒲苇编织与白云湖历久弥新的诗词传说、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碧叶连天的美丽景色融为了一体。

刘永峰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白云湖畔,祖辈们就以草编技艺为生,他自幼受父母影响开始接触蒲苇编织。为了更好地把白云湖蒲苇编织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2012年,他成立了济南市白云湖荷香蒲苇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始系统地开发蒲苇草编制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需求进行编织。2016年,刘永峰又牵头成立了白云湖为民蒲苇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白云湖大量天然野生蒲草和芦苇作为原材料,进行产品加工,编织成形态各异的蒲草产品,以此来提高湖区老百姓经济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把蒲草编织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是白云湖“匠人”共同的初衷,只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创新元素融入到草编艺术,才能给予这一项目更加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为此,白云湖街道多次组织开展免费培训班,从滨州等地邀请编织专家前来讲课,目前培训人数已超过400人。

匠心独具生万物,传统技艺焕新生。合作社农民编织出了品种丰富、风格多样的蒲草工艺品,其中经典几席组合,蒲草地垫、车垫、蒲团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除此之外,蒲草编织的花瓶、灯罩、蒲扇、苇帘,萌萌可爱的卡通招贴、活灵活现的草编动物,乃至蒲苇的衍生品……推陈出新的产品种类十分丰富,既具备了十足的艺术感,令人眼前一亮,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在刘永峰的带动下,合作社农民坐在家里就可以实现就业创收,仅此一项每人一年平均可增收一万余元。白云湖蒲苇编织以其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和兼备欣赏与实用的价值,享誉各方。

一款一品

都承载着章丘的文化烙印

蕴含着章丘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手造意味着

对家乡的情怀

对非遗的传承

对艺术的热爱

……

新时代的章丘人

让传统遇见创新

让创造遇见美好

让手造走进生活

……

你的生活里有“章丘手造”吗?

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推荐阅读

▲你好,我叫章丘,这是我的最新简历

▲关于疫情,您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微信改版啦

标星+置顶章丘融媒

才能天天跟小编见面哟

商务合作 | 83268655 83668777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爱章丘”,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提示:哦!

号外 ·号外

章丘融媒视频号

上!新!了!

关注我们(章丘融媒)

给你讲述章丘故事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