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昭君戏曲中,看君王的形象特征,反映时代独有的思想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删除空格后面的字不往前进前面的字往后退 从古代昭君戏曲中,看君王的形象特征,反映时代独有的思想特点

从古代昭君戏曲中,看君王的形象特征,反映时代独有的思想特点

#从古代昭君戏曲中,看君王的形象特征,反映时代独有的思想特点|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帝命西台御史毛延寿去越州画太守王朝珊之女昭君图形,以决定是否娶为皇后,昭君未对毛延寿行贿而是采取自画像的办法,毛延寿篡改了昭君的自画像,昭君无奈被打入冷宫,一天晚上昭君在冷宫弹瑶琴吸引了汉元帝的注意,与其相会,被封为皇后。

毛延寿知真相败露,逃至沙陀挑拨单于,使他发兵向汉朝讨要美人昭君,汉元帝不舍昭君,派遣宫女萧善音代嫁单于。后毛延寿揭穿了假昭君,单于十分愤怒,杀掉萧善音,并且再次大举进兵进攻汉朝。

汉帝无奈只得让昭君出塞和亲,昭君向单于提出降书、金箱玉印、杀死毛延寿这三个苛刻的要求。单于满足她的要求后,昭君投江自尽,托梦给汉元帝要他娶妹妹王秀真为后,封为赛昭君。

明代初期,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代表的统治者极力标榜要恢复儒学正统而尽革前元弊政,提倡与儒家思想相适应的民风民俗,再次出现了儒学定于一尊的局面,《和戎记》中的汉元帝在第四折中以“国正官清无事扰,四下里把蛮夷尽扫”的高姿态出场,“别无所虑,自古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缺少正宫”是其唯一的烦恼。

在有大臣阐明越州太守王朝珊之女生得龙眉凤眼,腮脸端正,有母仪天下之相时的反应是“寡人难以准信,圣旨钦差御史毛延寿前去越州描画仪容,寡人亲眼观看,然后方可宣他进朝”,此处汉元帝并未听信大臣的一面之词而是派遣毛延寿去求证,有明辨是非的想法却无分辨忠奸、认清形势的能力的“昏君”。

《和戎记》中昭君的身份是正宫皇后,九五之尊用自己的妻子去换取国境的和平,面对番兵压境,汉元帝采取“狸猫换太子”的方式以萧善音代嫁,又展示了其贪婪且懦弱的一面,既想和昭君长相厮守又害怕基业毁于一旦,爱情诚可贵,江山价更高。

计谋被识破后,昭君的表章表达了昭君的忠君爱国之情,诚然,昭君对汉元帝有很深的感情,说明汉元帝与昭君的感情真挚,虽有万般不舍,终是亲自将妻子送出了城嫁给他人妇。结局中,王淑真自丧乌江,为朝廷取得降书玉印,托梦给汉元帝要他娶妹妹王秀真为后,元帝的结局可谓是非常圆满,见王秀真有御妻之颜色,龙颜大喜。

在《和戎记》中单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暴虐无情是其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单于从毛延寿叛变得知汉朝没有献上美人昭君后的愤怒,一国之君,只为裙钗,便兴人动马,侵犯他国边界,三年后,毛延寿上奏汉朝将宫女假作昭君后,单于的反应是心中大怒,拍案高声,复领番兵去索取昭君,面对昭君的花容月貌,不惜答应其三个苛刻条件,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个好色易怒的“暴君”形象。

单于的无情主要体现在对有夫妻之实的萧善音和归附顺从的毛延寿,萧善音是奉命背井离乡侍奉单于,假冒事件败露后,单于不顾三年夫妻之情,在言语上贬低萧善音,面对她苟活的乞求,也毫不心软,亲自将她尸分头断,一命归阴。

毛延寿对于元帝、昭君而言是败国亡家、反面无情之徒,于单于而言是抱得美人归的大恩人,明知毛延寿和昭君是仇人的情况下,虽嘴里说着“毛延寿是我恩人,怎么捨得他?”仍让两人会面,为了昭君进城,砍下毛延寿的头颅,体现了单于翻脸无情的一面。

三、陈与郊《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一折短剧,取的是昭君辞别汉宫一段,昭君被传旨上殿,下嫁单于,元帝见到美人真容后不舍,将昭君以公主旧例送出关,最后以昭君出塞弹琵琶结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昭君出塞》中,昭君出塞前并没有和元帝一起生活过,仅是上殿时有一面之缘,元帝见与画图中的模样相去甚远,处决了毛延寿,心中虽有想留下昭君的想法,但不想失信于单于,对和亲是一种志诚的态度,是一位虽爱美人但将汉、匈的和平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讲诚信的君王。

昭君出塞写的是昭君出关前的一段,因此单于并没有在剧中出现,但可以从昭君的对出嫁的态度来了解单于,《昭君出塞》和之前流传“昭君故事”不同,没有与元帝与昭君的爱情纠葛,甚至“出塞”一事都是昭君被迫去接受,接到旨意要下嫁单于,昭君的反应是“兀的不闷杀人也”。

对于“和亲”昭君是不满的,当中常侍安慰昭君:“那单于也是一国之主。”昭君:"道甚君王,想甚风光,单则为名下阏氏,耽误了纸上王嫱。”可见昭君对于单于是非常抗拒、反感的,嫁给单于似仙妹投鬼方,如天女付魔王,在昭君心中,单于和鬼方、魔王等同,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

四、陈宗鼎《宁胡记》

《宁胡记》仅存《六宫写像》和《沙漠长途》两折收录,《六宫写像》写画师毛延寿向选入后宫的女子索贿,被昭君当面批驳后将画好的美人图改的不堪观。而《宁胡记》中的单于出场便展示了他有文采、重感情的一面,单于对昭君十分的尊重,甚至能够尊重汉方的习俗,同意昭君归到国中祭告天地先灵后再成婚的请求。

吩咐手下夜晚巡视时勿扰昭君、替毛延寿之妻求情展现了单于体贴善良的一面。虽然所流传下的内容不多,但可以推断单于在《宁胡记》中是一个正面的配角,对汉朝、昭君恭敬有礼,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才,推动汉匈和平发展的首领。

在流传下来的明代昭君戏中,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这两个君王形象具有明显的“两级化”的特征,汉元帝在《和戎记》中是一个无分辨忠奸、认清形势的能力的“昏君”,对外懦弱无能,用妻子去换取江山的稳定,对内独断专行,任意去处置他人命运,是一个十足的反面形象。

在陈与郊《昭君出塞》和陈宗鼎《宁胡记》中,汉元帝的出场很少,甚至在《宁胡记》中只是在他人的描述中出现,但毫无疑问的是汉元帝都是一个对和亲持志诚态度的、将汉、匈的和平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讲诚信的君王。

明代的呼韩邪单于在《和戎记》中暴虐无情,在陈与郊《昭君出塞》中等同于“魔王”,都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然而在《宁胡记》中却是一个正面的配角,对汉朝、昭君恭敬有礼,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才,推动汉匈和平发展的首领。

五、明代昭君戏中君王形象演变的原因

在明代昭君戏中,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在不同的剧本中形象各异,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反映了对君权、民族关系的立场。

明灭元后,汉族重新获得了统治中国的权力,明初统治者为防止蒙古对边境的骚扰,大力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采取修长城等多种措施,这时民族关系较为恶劣,到了明中期,蒙古被分为鞑靼和瓦刺两部。

鞑靼在俺答汗统治时期与明朝修好,开放边境互市,民族关系有所缓和,到了明末,东北方向女真民族崛起推翻了明朝建立新的政权,因此明朝的民族关系十分复杂且有所变化,呼韩邪单于作为一异族统治者形象,具有两极化的特征,剧本中既有恶意丑化的单于,也有为汉匈和平做出贡献的单于。

总结

在历史中,汉元帝是一位柔仁好儒的多才帝王,虽然他并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汉匈关系的处理上颇具历史眼光;呼韩邪单于非常的勇敢且具有政治远见,是一位坚定归属汉朝的政治立场的少数民族领袖。

他们在汉匈民族友好和平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昭君剧作中,他们为汉匈两族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被忽略,为王昭君所掩盖。

而昭君剧作中君王形象演变有其规律性的一面,他们的形象与时代背景等因素有关,通过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这两个主要的君王形象的演变过程,显示的是隐藏在人物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寄予了作者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