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创新创业比赛案例分析 工作案例

工作案例

2024-07-10 0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团队协同作战,让科技创新“火”起来

学科竞赛是一项艰苦卓绝、颇具挑战性的“系统化、复杂化”工程,在此过程中,团队协作非常重要,为了发挥指导教师和有经验学长的“传帮带”作用,学院每年邀请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担任新生班主任,组建跨专业、跨年级的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以学院为挂靠单位的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大学生智造协会、3D创新设计协会等科技类社团,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空间与内容。依托学院创客实验室和六处创新制作室,让每一个想锻炼的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实现“协同作战”目标。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180余项,省部级奖450余项。

三、注重教育引导,让参与学生“多”起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第二课堂不仅仅是一小部分积极活跃分子的事情,更要成为大多数同学甚至是全体同学的事情。为此,学院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通过展板展示学院创新创业最新成果,开设《学习方法与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学院知名毕业校友讲解创新与创业故事,勉励新生重视价值塑造与实践锻造。针对不同年级同学,分层次引导学生参加不同难度比赛。在比赛和项目申报前夕,利用班级QQ群、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比赛信息,通过召开班会、邀请历届获奖选手和导师参加培训动员会等方式,分享比赛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2015年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项目62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项目119项,立项数量位居全校第一。成立科技创新团队190余组,直接参与的各专业、年级学生数近1000人,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约4620人次。

四、树立先进典型,让光辉榜样“亮”起来

通过“十佳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共青团员”、“大学生自强之星”、“双创之星”等评选,涌现了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学院学子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双创之星”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多项省部级荣誉。同时,依托学院微信公共号、Myouth、掌上校园等新媒体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图片展等载体,表彰先进典型。在学院一楼大厅专门开辟了历届优秀作品实物展示场地,在学院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五、锻造创新思维,让好的点子“涌”出来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传统课堂和慕课各自优势,提升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学院老师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近创造学》,目前已经全面上线,编写《应用创造学》教材,学院面向大三年级全体学生开设《应用创造学》课程,结合大量翔实丰富的案例,讲解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原理。在学院创新创业的导师中,拥有二级创造工程师、国家一级创新培训师、中国创造学会会员、全国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等教育师资。

经验启示:

实践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贯穿于大一至大四教育的全过程,在本科教育“四个回归”的大背景下,结合理工科学生毕业要求,以“产出导向”为准绳,以制度完善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持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载体,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获得锻炼与成长。

作者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张瑞

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宁文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