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对汉初儒学复兴的贡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有哪些方面 刘邦对汉初儒学复兴的贡献

刘邦对汉初儒学复兴的贡献

2024-03-13 1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邦对汉初儒学复兴的贡献

团结报团结网

|

2023-08-29 10:57:15

0

刘邦

汉代建立之初,儒生面对的刘邦集团是一群特殊的人物。史载刘邦亭长出身,地位卑微,“好酒及色”,但他性情豁达大度,善于结交,知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只有礼贤下士,故而每到一地,“时时问邑中贤士豪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来自平民,懂得民生艰难,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善于审时度势,招降纳顺,赏善惩恶。他的手下也大多出身卑微,如张良是没落贵族的后裔、陈平是游士、樊哙是屠夫、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卖布贩子、娄敬是车夫、韩信是渔民、彭越是强盗等。不管这些人出身如何、地位怎样,刘邦都能团结利用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限于自身文化素质和战争形势,早年刘邦喜欢的是攻城略地的战将,不喜欢儒生,甚至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撒尿,以示轻侮,这对儒生来说,是莫大的侮辱。刘邦即位称帝之初,对儒家的《诗》《书》等典籍没有什么兴趣,对儒家的政教作用一无所知。而且,当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史记·儒林列传序》)刘邦对儒学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初几位儒生,如郦食其、陆贾、叔孙通等审时度势,守经达权,与刘邦互动,促进了汉初儒学复兴。

刘邦在《手敕太子书》中说:“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自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益,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刘邦对自己早年轻学有所反省,转而向学之后,所服膺的便是儒家。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刘邦回到故乡沛县,置酒大宴父老。在返回京师长安的路上,他专程到曲阜,“以太牢祠孔子”(《汉书·高帝纪》),以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君主,开帝王祭孔的先例,也说明他认识到了儒学的价值。此番不辞劳苦祭祀孔子的举动,成为汉代儒学复兴的一个象征,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刘邦自己思想和治国方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象征。

为了更好地奉祀孔子,并表示对孔子后裔的优渥,刘邦又封孔子的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专司祀孔之事。此后,诸侯卿相到鲁为官,常常先拜谒孔庙后才走马上任。

一般人对刘邦印象并不好,从小就不读书,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性情放荡,是一位“流氓皇帝”。其实这并不全面,也有误解和夸大的成分。司马迁说刘邦“仁而爱人”(《史记·高祖本纪》),盛赞刘邦为“大圣”:“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仁而爱人”“大圣”,是典型的儒家评价人的话语,应该是有史实依据的。梁启超也曾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论汉初诸儒与汉高祖云:“汉高早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辄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郦食其、叔孙通、陆贾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及天下既定,诸将争夺喧哗,引为深患。叔孙通乃缘附古制,为草朝仪,导之使知皇帝之贵,然后信孔学之真有利于人主。陆贾献《新语》,益知马上之不可以治天下。所以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喟然兴学,以贻后昆。汉高实儒教之第三功臣也。”这一评价是否太高,尚可讨论,但确实应该看到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初对儒生、儒学由最初的谩骂、鄙视转变为敬重、尊崇,进而尊孔重儒、设计礼仪制度、实践仁政德治。这一转变意义重大,既为稳固汉初统治秩序奠定了基础,也为儒学复兴开辟了通道。因此,到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显学,此后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作者韩星 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