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当博导、31岁入选创新人物,这名华理90后教授的秘诀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慈欣是什么工作 29岁当博导、31岁入选创新人物,这名华理90后教授的秘诀是什么?

29岁当博导、31岁入选创新人物,这名华理90后教授的秘诀是什么?

2023-06-18 2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青春上海 青春上海

作者 |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丑远芳

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

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名单

日前揭晓

31岁的华东理工大学

信息学院教授曹志兴入选

就在两年前

时年29岁的他就晋升为

当时华东理工大学

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由美国著名科技商业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起,自1999年起,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中遴选出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涵盖但不限于生物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

年纪轻轻获此殊荣

这位90后“工科男”的秘诀是什么?

他的答案指向好奇心:

“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前方道路有多曲折,都坚持下去。”

一切始于兴趣

从小就酷爱数学的曹志兴

不仅对数学感兴趣

对所有的理科知识都很感兴趣

对数学的热爱

加上父母对他独立性和思辨力的培养

帮助他找到了一把开启科学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优秀的学业、科研成绩

助力曹志兴登上更高的学府殿堂

从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哈佛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求学之路上的他

一直是个闪光“少年”

曹志兴从事机器学习、医疗图像大数据

和复杂生化反应智能建模的前沿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的创新工作成果

多次以一作和通讯作者身份

在《Nature》子刊

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等著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与学术大咖们近距离交流

与世界最前沿的研究课题接触

让曹志兴对科研工作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29岁时,科研成绩突出的曹志兴加入了钱锋院士领衔的课题组,成为华理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带着发现更多生命科学规律的期待,曹志兴开始了新的学术征程。

“我最大的梦想是建立一个数字孪生细胞,它能够精准刻画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能够降低新药开发、疫苗研制等的成本。”谈及梦想,曹志兴深知,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目标,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大量既懂生命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

正是他努力的方向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巧妙地将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应用到生命科学中去

引导学生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来解决问题和发现新规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对学生的教导,曹志兴也不仅限于知识,更多的是提升能力和思想,倡导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用获取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和社会上的各种问题。

“我和我的同门不仅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在生物分子动力学方面也有所涉猎,使得理论成果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刘燕慧同学说。

谈及社会责任,曹志兴说:“我认为研究学者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解决当下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二是解决人类长远发展所必须攻克的难题。”

接下来

曹志兴将带着对未知事物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稳扎稳打

向着更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进发

原标题:《29岁当博导、31岁入选创新人物,这名华理90后教授的秘诀是什么?》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