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天宇的拼音怎么写 学林

学林

2024-05-06 16: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明洁

       苏轼《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句,今人在诵读(包括默读)时,都会把其中的“缪”字读成“liáo”或“liǎo”,这无疑是受了当代选文注释的影响,将“缪”视为“缭”的通假字。其实,古书中描述山水、树木、花草以及线缕等互相盘绕在一起的“相缪”,其中的“缪”并非是“缭”的通假字,不能按“缭”的读音来读,这从古代诗、词、赋等作品的押韵字,古注的训诂资料,以及不同文献的异文中,可得到证实。

       古代诗、词、赋等作品中的“相缪”,当“缪”处于韵脚位置时,受体裁和语境的制约,必须合“韵”。一旦确定所属何韵,则其读音亦将昭然大白。如北宋刘攽《崆峒山赋》:“驰平原之旷旷兮,登隐弅之高丘。林蓁蓁而云茂兮,树参天以相缪。鸟哀矜而思侣兮,兽衔草而群游。”其中“丘、缪、游”为韵脚字。又如两宋之际李纲《游栖云寺》诗:“散策陟峻岭,凭高瞰清流。禅居得兰若,迥觉林泉优。露草凄更碧,风松郁相缪。山空钟磬响,地胜池台幽。”其中“流、优、缪、幽”为韵脚字。如果“缪”通“缭”,在平水韵中属萧韵字,而上述二例中的“丘、游、流、优、幽”皆属尤韵字,所属韵部不同,诗赋中并不能通押,故“缪”通“缭”之说不能成立。

       将苏轼《赤壁赋》内容改用词牌格式填入,见于宋末元初文学家刘将孙创作的《沁园春》词: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泛舟。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衔舻旗帜浮。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七)

       古人还有将东坡游赤壁事和《赤壁赋》写成题画诗的,如元代胡助《东坡游赤壁图》诗:

       赤壁忽在眼,画史非常流。仿佛武昌岸,山川郁相缪。英雄擅三国,谩说曹与周。何如东坡老,独驾一叶舟。良宵天宇净,乘兴同客游。风清水无波,月出东山头。空明凌万顷,白露沐新秋。飘然若遗世,从是登瀛洲……(胡助《纯白斋类稿》卷四)

       以上一词一诗,内容与《赤壁赋》密切相关,所押之韵皆为平水韵之尤韵。无论是“山水相缪”还是“山川郁相缪”,其中的“缪”已然成为韵脚字,韵书所载中古音反切为“居虬切”,折合今音读“jiū”。这一读音的“缪”字,在权威辞书《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里,都注明通“樛”,其义为“绞结,盘缠”。《赤壁赋》中“山川相缪”的“缪”,虽然不属押韵字,但在“相缪”这一表达“互相盘绕在一起”的语境中,同样也是“樛”的通假字,应按本字的音读为“jiū”。

       “缪”通“樛”,在古书注解中多有说明,如《礼记·檀弓下》:“叔仲皮死,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绖。”汉代郑玄注:“缪,读为‘不樛垂’之樛。”(见《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0—381页)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礼记音义》:“缪,依注读曰樛,音居虬反。”两家注解所用术语“读为”和“读曰”,依古注使用规则是用来说明通假字的,位于这两个术语后面的即为本字。所以,缪“读为”或“读曰”樛,亦即表明“缪”为借字,“樛”是本字。又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记载,汉成帝曾赐死替他生子的女官曹伟能,宠妃赵合德令曹身边六名婢女自杀,六人“即自缪死”。唐代颜师古注:“缪,绞也,音居虬反。”读音“居虬反”,即以上所述通“樛”字。

       “缪”用作“樛”的假借,还有同一内容出现于不同古书中的“异文”,可资参证。如唐代独孤及《梦远游赋》中“况世绪坱轧兮,如棼丝之相樛”句,北宋洪炎《游石鼓山涌泉院》诗中“高崖不见日,老木枝相樛”句,其中韵脚字“樛”,其他古书著录多有作“缪”。

       总之,古书中大量的用例足以说明,“相缪”之“缪”不同于“缭”,读音并非“liáo”或“liǎo”。“相缪”之“缪”应是“樛”的通假字,读音为“jiū”。正因如此,《汉语大词典》所收词目,将“相缪”作为参见条,且对“缪”字标读音“jiū”,注明“见‘相樛’”;词目正条“相樛”,称“亦作‘相摎’”“亦作‘相缪’”,释义谓“相互缠结;纠缠在一起”。这应是符合古代文献中用字实际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4年第3期《学林》栏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