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用成语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2024-07-16 0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论才气,与诸葛亮齐名。论德操,同样难分伯仲。为什么诸葛亮功成名就,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庞统却命运多舛,过早陨落。我想,单是一句天妒英才恐怕是讲不过去的。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为何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

  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

  故此,阳谋总是折于阴谋,徐庶与庞统两人的下场都不咋地。徐庶阳谋如同其人,最终孝义让他背离刘备,而正直让他终生不为曹操献一策(仅贡献的一策,还是在长坂坡为救赵云而献)。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然而相比徐庶,庞统则更耐人寻味。

  诸葛亮东吴给周瑜吊孝,留给他一封去刘备处的推荐信,接着却又告诉他,若在东吴混的不如意,可以到荆州和他共同扶助去。此处孔明请庞统,便有点勉强,起码是态度不诚恳,若他是要真心实意的请庞统同他扶助刘备,依他和庞统的关系,直接邀请庞统和他同去荆州,庞统不可能不去。

  用一句老百姓的话说,是不是有点买石灰见不得买白面同行是怨家之嫌呢。至此,可怜的庞统开始了他磕磕拌拌的仕途。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虽说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但很显然,庞统推销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些欠缺的。

  换句话说,就是远不如诸葛亮会做广告。想诸葛亮尚在隆中之时,就已经是卯足了劲的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平日里,总喜欢与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乐毅”相比,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这种“名人效应”,为诸葛亮顺利推销自己勾勒出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形象,让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陈寿老先生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将略为短”,意思是在处理政务方面很有能力,但在军事方面才能欠缺,我深以为然。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事实上攻占益州比守住荆州更重要,这么重要的任务只有庞统能完成。于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刘备,庞统,黄忠,魏延,刘封,关平和五万精兵攻益州。有人认为诸葛亮让庞统去,是让他送死,此观点很可笑。

  一是诸葛亮的心胸不会如此狭窄,二是,正是用人进取之时,诸葛亮不可能不识时务,自毁长城,三是,刘备和庞统在一起,让庞统死,就是让刘备死,诸葛亮不可能如此想吧。

  所以,庞统的出征正是他能力的体现,老部下糜竺,简雍,新部下伊籍,马良等谋士怎么不带,凤出龙守,各得其长,正是二人齐名的结果。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令人遗憾的是,庞统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有治国安邦之略,但他个人的运气委实不好。

  一是他的容貌丑陋,二是他在政府官员面前说话,毫无顾忌。他说话时,不会阿谄奉承,总是直来直去,全然不顾全政府官员们的面子和心中感受。

  现代社会,那么多人在官员面前阿谄奉承,曲意迎合领导,也是从庞统身上吸取的经验教训,所以他们的官越做越大。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庞统之死给刘备集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刘备没有想到的后果。唐朝大诗人杜甫写过这样的诗句来痛悼诸葛亮:“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谋士喜欢用“十倍”自谦,这里边的玄机是什么

  其实,此诗的最后一句,用在庞统身上,似乎更加准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