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刘春:2022年版课标第一学段要求解读与落实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L同学的日常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刘春:2022年版课标第一学段要求解读与落实建议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刘春:2022年版课标第一学段要求解读与落实建议

2024-07-17 1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驱动性任务的特征与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在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处于核心地位,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出发点和归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课程目标部分由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和学段要求组成。其中,学段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课程总目标的意图,具体界定了不同学段的学习应达到的水平要求,对循序渐进地落实课程总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第一学段为例,围绕该学段学习要求中“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维度展开具体解读,并提出落实建议。

一、第一学段学习要求的内容解读

(一)识字与写字

本学段“识字与写字”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学习要求:1.喜欢学习汉字,愿意主动识字写字。识字量1600个左右,写字量800个左右。2.学会汉语拼音。3.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学习独立识字,学会查字典。

把握以上四个方面的学习要求,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学习要求的内容结构更加整合。从内容上看,2011、2022两版课标没有变化。条目安排上有调整,将原来6条要求中同一类学习活动的若干要求整合在一条中陈述,如将原来2条识字和2条写字要求进行整合,结构上更加清晰简约。同时,关于汉语拼音学习的要求从原来的第5条调整到第2条,进一步体现了汉语拼音用于识字写字的工具价值。

2.强调识字写字的情感认同和文化启蒙。在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强化对汉字喜爱的情感,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不断建立主动识字、写字和学习独立识字的愿望。

3.延续2011年版课标关于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让拼音回归准确定位。“学会”的标志是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不要求直呼音节,不要求默写声母、韵母、音节、大写字母等,不要求看汉字写拼音,不要求掌握拼音音节拼写规则,更无需分析音节成分。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查字典、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认读汉字的能力。

4.强调初步习得书写技能和努力养成书写习惯。按照汉字书写的规律,掌握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基本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帮助书写汉字。“努力养成”体现了汉字书写初期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性、重要性和过程性。汉字书写的要求为规范、端正、整洁,不要求美观。

(二)阅读与鉴赏

本学段“阅读与鉴赏”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学习要求:1.喜欢阅读。学习朗读与默读。2.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积累词语。3.认识标点符号、体会用法;借助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5.尝试阅读整本书,喜欢分享,爱护图书。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50篇(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把握以上六个方面的要求,应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内容与结构的调整。与2011年版课标比对,条目安排上,由原来的7条调整为5条,以阅读兴趣为支撑,按照朗读(默读)、词句(标点符号)理解、文学作品鉴赏、整本书阅读、经典语言材料积累的板块进行重新组合。加强了内容上的整合,指向更加明晰。比如,将词句理解、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借助图画阅读等与阅读理解相关的要求进行整合;将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要求进行整合;增加了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并提出养成爱护图书习惯的要求。

2.明确了阅读的主要实践方式是朗读和默读,同时,将第一学段的朗读与默读都定位在“学习”层级,即关注学习朗读和默读的起始阶段特点和进阶发展过程。“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意味着学生从认读汉字、词语到句段,要经历正确认读汉字词语、形成连贯语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等三个层次的朗读目标。“学习默读”指向学生从出声朗读到不出声朗读,从外部活动逐渐走向内部活动的发展。在学习默读阶段,要求不高,学生可以指读、可以动唇。

3.明确了理解课文的多元路径。首先,课文是由词句组成的,第一学段词句理解的要求定位在“了解”层级,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并在语境中积累词语。其次,标点符号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三,图文并茂是第一学段教材和学习材料的主要特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重要的阅读路径。

4.明确不同类别的文学阅读与鉴赏的不同要求。2022年版课标将“阅读”要求改为“阅读与鉴赏”要求,将原来内隐在阅读要求中的“鉴赏”变为显性要求,明确了阅读与鉴赏相依相存的关系,提升了鉴赏活动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首先,第一学段文学阅读的种类大致分为叙事类和诗歌类。叙事类文本主要包括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类文本主要包括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其次,叙事类文本的鉴赏重点是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同学、老师、家人分享。诗歌类文本的鉴赏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增加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同时,整本书阅读和经典语言材料的积累都强调“自己喜欢”,和第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相互呼应,体现了第一学段注重学生阅读和积累的情意价值和自主选择性。

(三)表达与交流

本学段“表达与交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1.口头表达:学说普通话,养成习惯和自信心;认真倾听,复述大意,讲述小故事,与人交谈,积极参加讨论。2.书面表达: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词语,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把握以上两个方面的要求,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整合内容,调整结构。将2011年版课标学段要求中的写话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强化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内在关联,凸显语言的交际与沟通功能,让同一类活动变得更加完整,更便于落实。

2.强调普通话学习的过程。将说普通话定位在“学习”层级,注重说普通话习惯的养成过程和自信心的建立。

3.明确了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分别从倾听、独白、对话与讨论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学段要求。如关于倾听的要求,提出要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关于独白的要求,提出能复述故事和影视作品的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关于对话的要求,提出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关于讨论的要求,提出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明确写作起始阶段的要求。强调写话兴趣和自由表达,强调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认识的常用标点符号的学以致用。

(四)梳理与探究

本学段“梳理与探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学习要求:1.观察、梳理汉字。2.观察自然,热心参加活动,用语文的方式整理见闻和想法。3.有好奇心,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用跨学科的方式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

“梳理与探究”作为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语文实践方式,与2011年版课标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与生活的联结,倡导跨学科学习,都注重“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活动探究”等学习方法;但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在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之外,另外增加的独立的学习领域,这是一种加法思维,因此,很容易导致在实践层面难以落地的问题。而“梳理与探究”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将“聚沙式”的言语经验转化为“结构化”的方法策略,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自觉运用方法策略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建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

基于“梳理与探究”的实践特征,把握第一学段的相关要求,应关注三个方面的特点。

1.汉字的梳理与探究,以观察与感知为主要方式。首先注重单个汉字部件之间关系的观察,感知汉字偏旁部首表意表音的作用,初步体会汉字基本笔顺、间架结构的主要特点。其次,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的理念,注重汉字与生活的联系,以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日常生活场景为维度展开分类梳理,感知汉字符号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感受识字写字的真实意义。

2.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梳理与探究,注重主动参与和多元表达。首先,有观察自然的意识,在积极参加校园、社区活动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体验。其次,在参与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运用习得的内容与方法,用口头或图文等多种方式展开自主整理与表达。这方面还可以和“表达与交流”相关学习要求如“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内容关联理解。

3.跨学科学习情境的梳理与探究,以激发好奇心、提出问题和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比如,养护一种绿植或小动物,发现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学习观察、记录与交流。

二、第一学段学习要求的落实建议

(一)注意幼小衔接,控制难度,减缓坡度,精准定位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方面,要树立多识少写、识写分流的理念,明确要识的字和要写的字是两个系统。要求会认的字需要学生掌握正确读音,了解字词意思,掌握常用偏旁的名称和意义,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不需要记住字形,不要默写;要求会写的字,需要学生在读准读音、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记住字形,会默写,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拼音学习方面,首先要针对小学生学习抽象的符号系统有困难,同时又处在入学适应期的阶段特点,把握四不原则,即不拔高要求,找准目标定位;不机械训练,在运用中巩固;不脱离生活,联结儿童经验;不孤立存在,多领域相融合。其次,要制定短线与长线相结合的拼音学习规划,一年级上学期达到保底的目标,准确拼读,正确书写;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在识字、阅读与表达运用中不断巩固,逐渐熟练。

阅读与鉴赏方面,首先,要准确定位朗读与默读的“学习”层级要求。在课文学习中,努力达成正确、流利朗读的保底要求,如读准字音(包括多音字、轻声、儿化、变调等)、读通句子(包括停连、语气、重音、语调等);同时,在理解、品味、鉴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以悟促读,以读助悟。默读,不要拔高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指读、动唇或回读,尽量做到不出声。其次,要准确定位课文中词句意思的“了解”层级,不需要学生准确说出词语的字典意义,而要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帮助阅读理解与鉴赏品味。常用标点符号的认识与体会重点在于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其目标也是指向对课文的理解与品味,因此学习标点符号不要脱离具体语境进行知识概念的讲解和训练。最后,要准确定位整本书阅读的“初步理解”“主动分享”要求。以体会读书与分享的快乐为重心,不宜刻意拔高整本书阅读的理解要求。

表达与交流方面,特别要注意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要求高于写话要求的特点。不能拔高写话的要求,不对学生写话提出字数要求,不要刻意让学生进行诸如人物、地点、事情等套路化的训练,而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特别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

梳理与探究是新增加的一种语文实践方式,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梳理、主动参与、提问、质疑、交流讨论等简单的学习活动,不强求学生过于理性地进行分类梳理和深度探究。要注重学生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汉字学习的意义感;注重学生热心参加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的参与感;注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达愿望的培养。

(二)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目标,共同指向核心素养的提升

首先,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从识字量上看, 1600个左右要在第一学段认识,要写的字也达到了800个左右。从识字与书写水平要求上看,第一学段要学习独立识字,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其次,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汉字形音义的关联,并通过识字与写字去认识世界、感受汉字文化、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志等。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以致用,借助识字与写字实现自主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和梳理与探究。

基于此,本学段应以核心素养提升为旨归,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目标,探寻素养目标达成的三条路径,发挥语文综合育人的独特功能。第一条路径,以生活为基础,展开专门的识写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识写常用字、基本字,感受汉字符号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借助汉字表意特征,初步了解汉字构形的规律特点,形成基于已有生活经验的新的符号认知联系,在梳理与探究中,组织和建构起汉字与自己、汉字与生活的关联,获得汉字学习的意义感。第二条路径,以文本为载体,打通识写与阅读的壁垒。在阅读与鉴赏中学习识字与写字,体会语境中汉字词语的鲜活意义;通过语境中的识写学习更好地促进阅读与鉴赏,充分发扬随文识字写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优秀语文传统,让汉字形音义、儿童生活与文本情境建立内在关联,让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第三条路径,以表达为动力,实现学以致用。在口头表达中尝试运用认识的字词,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汉字词语,让字词在新的语境中“活”起来,在反复的运用中涵养学生的语文积累。

(三)注重情意目标达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和总目标中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充分的阐述,并在学段要求中进一步分解与细化。

首先,进一步强化了情意目标。第一学段的学习要求出现了诸如“喜欢”“自己喜欢”“兴趣”“乐趣”“热心”“主动”“积极”等字词近20次,强调了起始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内生性和情感态度目标,为学生主动学习、可持续学习注入了强劲的内在动力。

其次,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板块提出了“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学段要求的后面部分强调了在落实要求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第一学段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在家庭生活、节日生活、亲子互动、民俗文化生活等场景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因故漏订2023年期刊的读者,您可以通过当地邮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刊邮发代号:22—443。

《小学教学设计》微店二维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