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巴胜利的切·格瓦拉,为何在刚果、玻利维亚搞游击都失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切·格瓦拉死不瞑目 在古巴胜利的切·格瓦拉,为何在刚果、玻利维亚搞游击都失败了?

在古巴胜利的切·格瓦拉,为何在刚果、玻利维亚搞游击都失败了?

2024-02-22 1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两个多小时的会谈让格瓦拉意犹未尽,在随后的晚宴期间,这两代“游击大师”继续兴致盎然地分享着对游击战以及革命斗争的经验。

毛主席非常欣赏这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并断言他的那篇笔记将对拉丁美洲革命起到深远影响作用。此时的格瓦拉谦虚得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地倾听着毛主席对他的中肯意见。

在结束了与毛主席的会面后,格瓦拉并没有急于离开中国,而是与中国政府进行了经济谈判并签署了联合公报。

当时的古巴刚刚革命成功,急需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来恢复国内经济。面对格瓦拉殷切的希望,中国领导人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与古巴政府签订了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协定,不仅同意进口100万吨古巴糖和5000吨镍,还承诺向他们提供6000万美元的贷款,要知道当时的中国也不富裕。

带着如此丰厚收获的格瓦拉回到古巴后就掀起了一场“中国热”,让这个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小兄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满满的敬佩之心。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苏关系的变化,古巴第一领导人卡斯特罗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倾向于苏联一方。为了澄清古巴的立场和一些问题,格瓦拉于1965年2月再一次来到中国,亲自向中国政府做出解释。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次来访成了格瓦拉与中国的诀别,这位将毛主席奉为导师的战士在两年后倒在了玻利维亚的丛林中。

从格瓦拉两次来华所做出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从内心深处敬佩毛主席,并且十分认同毛主席的革命及战争理论。这位远在千里之外、又与毛主席“隔辈儿”的革命狂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他如此谦逊、如此推崇毛主席。

二、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

之所以很多人称格瓦拉为“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跟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1928年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一个名声显赫的富裕家庭,22岁时他就骑着摩托车游历了阿根廷北部各省,并且在第二年又旅行了大半个南美洲。正是这次漫长的出行,让他这个富家子弟看到了真正的民间疾苦,国际主义思想在他年轻的心中产生了萌芽。

回到阿根廷后他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于1953年从医学院毕业,离开学校后的格瓦拉再次出发,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拉美之旅,也正是从这次旅行开始,格瓦拉开启了他的传奇生涯。

这一年的圣诞节,他来到了危地马拉,当时的危地马拉是一个由左翼思想掌权的政府,总统阿本斯正在国内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而且斗争的矛头直指美国公司。

这种左翼思潮深得格瓦拉之心,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危地马拉的革命事业中,与众多革命者一起支持阿本斯总统。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美国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中央情报局在1954年找到了危地马拉一名叫阿马斯的军官,扶植他成立了一支反政府雇佣军,准备颠覆这个左翼政府。

最终这支雇佣军在美国的幕后操纵下发动了军事政变,将原来的总统赶下台,阿马斯掌握了危地马拉政权。他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血腥清洗之前的左翼人士,格瓦拉当然也在其黑名单之上,为了免遭毒手,他开始了逃往生涯。

这件事让格瓦拉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真正造福人类不能只靠医学,一定是依靠革命行动,推翻反动独裁统治,才能实现这个理想。

想通这个道理之后的格瓦拉开始苦苦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终于在1955年他结识了卡斯特罗兄弟。

此时的卡斯特罗兄弟正在策划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巴蒂斯独裁统治,让古巴真正成为民主的国家。

格瓦拉非常认同他们的想法,随后坚决的加入了他们的军事组织,并且和组织中的80多名战友一起秘密来到古巴,准备展开行动。

可惜的是,他们的这次行动失败了,遭遇到伏击的战友们拼死奋战,最终只有12人幸存下来,其中就包括卡斯特罗兄弟和格瓦拉。

这些仅存的革命火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突围后进入了马埃斯特腊山区,继续展开游击战,并且逐步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此时的格瓦拉从一名军医已经彻底变成了战士,他放下医药箱拿起了武器,并且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能力。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阅读到了毛主席的文章和书籍,让他对游击战和革命斗争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效仿毛主席所提倡的“农村包围城市”、“优待俘虏”、“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等革命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协助卡斯特罗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

正因为格瓦拉借鉴和运用了毛主席的游击战理论,他所率领的部队才能屡建奇功、越战越勇。当他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时被人们称为“最强劲的游击大师”,一向桀骜不驯的格瓦拉却一反常态,谦虚的说到:“毛泽东才是游击战大师,跟他相比我只是个小学生”。

然而功成名就的格瓦拉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于1965年突然退出古巴政坛,再次拿起武器先后转战刚果(金)和玻利维亚,希望以此来点燃那里的革命之火。

但过于理想化的格瓦拉由于操之过急,而且违背了游击战的基本原理,结果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玻利维亚政府军的双重绞杀下兵败被俘,最终遭枪决时年仅39岁。

三、切·格瓦拉的《游击战》

从格瓦拉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并且能够身体力行的革命战士,但他又像堂吉诃德一样充满了悲剧色彩,虽然他有立马横枪冲向巨型风车的勇气,但是脱离实际的冒进也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明明格瓦拉用他的游击战术在古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在刚果(金)和玻利维亚却完全行不通,到底是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1960年他亲自撰写的那本《游击战》。

格瓦拉的《游击战》一书基本理论完全师从于毛泽东主席,他对于游击战的策略、战略战术以及战斗方式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书中借鉴了大量毛主席的游击战理论。

例如他在书中提到:游击战是一场群众的战争,一场人民的战争;游击队队员的基本任务是避免自己被毁灭;游击队战斗的基本特征是机动性;必须随时保住一个强大的作战基地,在战争行进间持续强化它……格瓦拉也正是依靠这些“法宝”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

此书中记载的内容基本都是经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用实际行动验证过的、切实可行的经验,所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游击战》一书确实对古巴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就像格瓦拉与毛主席见面时说的那样:“在您的文章中我们学到了很重要一点,就是优待俘虏。当我们治好他们的伤并送他们回去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更多的人抛弃了巴蒂斯塔来到了我们这边。”

但格瓦拉这本书与毛主席的《论游击战》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书中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介绍游击战的手段和方法,甚至详细到具体武器的使用建议,而对于敌我态势、政治意义、战略思想的分析少之又少,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本“游击战操作手册”。

毕竟对一个只有6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游击战只是一种手段,还不能上升到战争和战略层面,当然这种局限性也是后来导致了格瓦拉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格瓦拉虽然是一名出色的“游击大师”,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具备非凡的战术素养、善于战斗、可以带领出一支出色的游击队武装,可是缺乏大局观,对于整个战争形势以及战争最终带来的政治目的基本没有预判和把控能力,否则他也不会在古巴革命胜利后突发奇想跑到其他陌生国家去领导革命。

失去当地群众的支持、失去队友的信任,盲目依靠游击战术就想要解放一个国家和颠覆一个政权,难度可想而知。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格瓦拉这种盲动主义的致命性,他急于控制军权,结果与玻利维亚当地共产党谈崩,被迫带着50多人转入山区“单干”,最终被不信任他的当地人和叛逃队友出卖,面对武器精良、人数众多、战术过硬的玻利维亚特种部队以及背后的美国中情局,格瓦拉只能束手待毙。

四、只学皮毛,未得精髓

我们并不否认格瓦拉的革命热情,但太过于理想化的他并没有领悟毛主席所倡导的游击战之精髓,他更偏重于战术和手段,做为一个阿根廷人能够在古巴取得革命胜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古巴战友——卡斯特罗。如果没有卡斯特罗,他很难在古巴境内发动群众,也不会有那么多当地人心甘情愿地帮助他们。

毛主席的《论游击战》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战术指导,就像孙子兵法中说的那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在中国这样地域广袤的战略纵深上开展游击战争,绝不是靠讨论武器装备和战术手段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毛主席提出游击战争的核心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至于你是用土地雷还是用三八大盖,你是靠挖地道还是靠麻雀战都可以,完全根据敌我态势以及实际情况自由发挥。

对于游击战的理解毛主席完全是站在“战争、战略”层面,在《论游击战》中毛主席提出游击队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速决性等特征。也就是说各个游击队小到几个人、大到几百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大后方,可以“化整为零”也可以“化零为整”,完全从实际出发,自主制定作战计划,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决不与敌纠缠。

毛主席对于游击战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游击作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而且毛主席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出,游击战争是广大而持久的人民战争,绝不会一蹴而就。

可惜格瓦拉只学到了游击战的皮毛,没能领会其中的精髓,他只是凭着自己对革命理想的狂热,就草率奔赴了刚果和玻利维亚。

他在刚果面对当地黑人士兵时,只是一味地向他们宣扬革命理论,并且急于提升他们的军事训练强度,结果遭到当地人的抱怨甚至是敌意。他从来没有从这里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展开调查,这些尚没有脱离部族阶段的黑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赶走白人,解放刚果”,格瓦拉这样一个他们眼中的“白人”怎么可能轻易获得信任,在这里他完全没有群众基础,失败肯定是难免的。

之后格瓦拉转战到玻利维亚,面对这里本来就存在的共产党游击队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越俎代庖”。

也许是曾经的胜利光环作用,或者是太盲目自信,他竟然向“玻共”提出希望成为最高军事领导的要求,而且十分强硬,这引来了对方的强烈不满。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人”竟然做出如此举动,可以说是不可理喻的,从这点上看格瓦拉确实显得有些幼稚了,对于政治的一无所知让他直接就被孤立了,最后只能带着50多人单干,进山打游击去了。

脱离了“玻共”的帮助后,格瓦拉完全失去了民众的帮助,他进入的山区也是在政府军的控制范围内,老百姓对于游击队的看法就是“流寇”,拒绝提供任何帮助。最后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队友背叛了他,格瓦拉被俘后遭到处决。

格瓦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违背了游击战的基本原理,没有人民的拥护、毫无计划的盲目作战、失去保存自己的屏障,面对美国和玻利维亚政府军的围剿只能在丛林中兜兜转转,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从后人给予格瓦拉的称号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富有浪漫冒险精神的战士,例如:“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堂吉诃德”。

虽然这些称号一直被世人称颂,虽然格瓦拉的头像被人们无数次的印在T恤上,但是他确实不能被称为合格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执着、浪漫甚至是桀骜不驯都为人津津乐道,但革命斗争绝不是靠这些就能胜利的。

自称是毛主席学生的格瓦拉没能真正看懂和学会战争,更没能领会毛主席的政治智慧,也只能做一个疯狂冲锋的“堂吉诃德”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