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分布式”新闻生产时代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布式内容生产、传播与后真相 “专业化分布式”新闻生产时代的到来?

“专业化分布式”新闻生产时代的到来?

2024-07-01 06: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邓建国  【本文提要】随着社会性媒体的主流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利用,使新闻从业人员个人能力和个人声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和累积。本文分析了自媒体的定义、起源、面临的挑战以及它对传统媒体的价值。作者认为,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许意味着一种新的、“专业化分布式”新闻生产方式的到来。  【关键词】自媒体 社会性媒体 分布式 新闻生产   【中图分类号】G210    2013年6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拥有200多万粉丝的新浪微博用户于莺(用户名为“急诊科女超人”)在微博上宣布辞职,表示要放弃北京协和医院的稳定待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立即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急诊科医生的作息时间背离常规,工作环境嘈杂、劳动强度大,这也许是于莺选择离开的原因。但毫无疑问,坐拥200万粉丝并享有较高的个人声誉,也是于莺离职的有力支持。我们有理由认为,于莺的选择,对于医生群体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在社会性媒体时代,拥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士将会越来越多地选择自主创业,成为自己的主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医生和新闻记者的职业特征极为类似,不同的是,新闻记者的转型则早已开始,这就是从“大众媒体”到“自媒体”的转型。     一、自媒体:定义及简史  关于自媒体,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和公认的定义。其在我国之所以有“自媒体”一说,与美国《圣荷塞水星报》前专栏作家、现任“奈特数字媒介创业中心”(the Knight Center for Digital Media Entrepreneurship)主任的丹·吉尔莫(Dan Gillmor)2004年一本名为“We the Media”的书有关。该书名模仿《美国宪法》前言的开篇文字“我们美利坚合众国人民……”(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其言下之意是,由于信息与传播技术的普及,从前被视为受众的我们,现在地位上升为媒体的主人了,因而具有美国人两百多年前推翻英帝国的统治成为自己主人那样的革命意义;我们现在可以像当年革命者宣布美国独立一样,宣布独立于大型商业媒体而无需他们代言和过滤,我们自己就是媒体。  按字面意思,“自媒体”指“以公民自己为媒体”。在美国,这类媒体一般表现为“公民媒体”或者“超本地媒体”;而在国内,人们将公民通过新媒体(主要是社会性媒体)经营的媒体称为“自媒体”。①  不难发现,今天我们所称的“自媒体”实际上是2000年初出现的以博客为代表的“公民媒体”(citizen/civic journalism)在社会性媒体环境下的新发展。但是,当年博客的内容发布主要是单向的并缺乏互动性,博主与受众之间无法形成固定的网络关系,博主也因此难以形成稳定和可测量的影响力。后来,在博客基础上发展出社交网站(即相互链接的多个博客)和微博(即短小化和移动化的博客),使得公民个体或群体能够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和可以累积的个人声誉。  从字面上看,自媒体容易被理解为“一个人的媒体”,但限于知识结构、资源调动、个人精力等方面的局限,一个人的“自媒体”要想长期运作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真正能持续运作的“自媒体”常常是多人,而真正对未来新闻业有价值的是那些由有着一定新闻从业背景的人员运营的自媒体。如2009年11月美国纽约大学(CUNY)新闻传播学院提出了未来四种网络新闻商业模式,包括:①“超本地化新闻类和兴趣类博客或网站,②人数为30人左右的中小型新闻机构,③公共支持的或非盈利性新闻机构,④新闻生产支持机构②。其中前三类媒体均为两名以上专业新闻从业人员运营的“自媒体”。这些“自媒体”总人数规模很小,常常宣称能发布被大型媒介组织所忽视的、更加多样的声音。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CJR)网站上有一个名为“新闻创业机构指南”(news startup guide)的数据库,截至2012年1月,该数据库列出了50个新闻创业机构。其列入标准如下:1.原创新闻报道和内容生产网站;2.除极少数例外,该机构必须有至少一名全职雇员;3.该网站不能是传统媒体机构的网站;4.该网站必须确实在财务上在作出继续生存下去的努力。③笔者认为,该数据库的网站收录标准很有参考意义,它将新闻类自媒体与纯商业类自媒体区分开来,而前者存在和发展的社会价值无疑大于后者,也是新闻业界和学界更应该关注的。本文的分析对象也是这类自媒体。④     二、推动传统媒体记者编辑参与“自媒体”创业的三种力量  在美国,促使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记者离职而创办“自媒体”的推动力量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在新媒体和经济危机的挑战下,美国传统媒体经营状况多年来持续不景气,将越来越多的专业新闻工作者推向市场。  从2000到2012年,美国报纸发行量缩减了25.6%;⑤2012年3月的数据显示,2005~2011年间,美国平面媒体的营业额(绝对价值)下降了一半。对此,美国传统媒体一般都采取两种措施。1.加快新闻生产创新,因此有所谓移动记者、背包记者、数据新闻、计算新闻、多媒体新闻、情境新闻、超本地新闻等等新名词的出现;2.大量裁减记者编辑,压缩开支。如从2008年到2012年,全美仅报业就有超过3.3万新闻工作者被解雇。⑥这一解雇大潮将越来越多的记者编辑推向了市场。  其次,传统媒体中心化和层级化的内容生产流程,使得新闻从业人员产生异化感和被剥夺感,这是促使编辑记者离职的心理因素。  技术哲学家Ursula Franklin在《技术的真实世界》中将技术分为两类:整体性技术(holistic technologies)和规范性技术(prescriptive technologies)。根据该理论,在前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内容生产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和独立性,属于“整体性技术”使用者,但后来大规模媒体公司的出现使得他们丧失了创作的自由而成为听命于人的文字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成为“规范性技术”使用者。在规范性技术环境下,文字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灵感容易受到组织目标的压抑;分工也使他们丧失了对整个生产流程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增加了他们重新就业或者自己进行生产的难度。套用钱钟书先生的比喻,如果母鸡长期对自己的蛋没有控制权,并且得不到吃蛋者对鸡蛋味道的反馈,总有一天它也会怀疑自己生蛋的意义,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了蛋的质量和产量,或者干脆跑到外面去为别人生蛋。  从前,绝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是“规范性技术”的使用者,而社会性媒体使得他们重新成为“整体性技术”的使用者,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自由——他们在家里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进度写作并从头到尾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而获得了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功感。  第三,社会性媒体的蓬勃发展使记者能重新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他们创办“自媒体”的拉力。  与传统媒体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内容生产模式相对照的是,自2002年以来,各种廉价易用的软件平台(博客、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和硬件平台(体积微小但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交相出现,使个体记者拥有了一个个便利、廉价而强大的工具,可以在新闻采集、加工和发布中随时随地与读者互动,迅速建立和扩展自己的粉丝群体,从而随时随地采集新闻、加工新闻和传播新闻。  笔者认为,只有在社会性媒体出现并流行之后,才会出现自媒体。社会性媒体的本质是个人通过个人主页和智能手机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在这个网络中,个体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而且可以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转换。社会性媒体使得从前只有依赖媒介组织才能获得生活来源以及个人声誉的传统媒体记者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性媒体也使得新闻生产变得透明,个人能力从而得到彰显。这都增加了新闻从业人员对媒介组织的离心力。  在美国,社会性媒体给了离职新闻从业人员第二次职业选择的机会,导致各种“自媒体”,即规模较小、边界相对开放的新型媒介组织的出现。⑦相对于传统媒体,这些新型组织反应灵活,关注本地,与社区和网民联系紧密,能以小博大。  美国学者安德鲁·夏皮罗(Andrew Shapiro)在一本名为《控制革命》的专著中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将使政治、商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层级结构瓦解,使个人重新获得曾被各种组织机构所剥夺的力量。夏皮罗特别强调:“权力正下放到使用者手里” ⑧。在他看来,信息科技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人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在很多新闻创业者眼中,“自媒体”无疑是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的新方式。     三、Web2.0与“专业化分布式新闻内容生产”的出现  不难看出,今天大量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从专业新闻组织中脱离出来,成为自由职业者或通过自媒体创业,这一情形与2000年左右互联网产业发生的情况类似(见表1,见本期第24页)。  互联网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一度使得很多极具才华的程序员和软件设计师被吸引进入大型软件公司,为设计和开发大型软件打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这些程序员和软件设计师们从大公司的大项目释放出来,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用户需求角度设计和开发大众真正需要的软件(社会性媒体),并从中获得乐趣。这一趋势,结合硬件发展的摩尔定律,到2002年前后,出现了至今方兴未艾的以社会性媒体为代表的Web2.0现象,整个互联网产业也随之得到深刻改变。  现在回望,在Web2.0技术的冲击下,在媒介内容生产中,出现了三类参与者:传统媒体、自媒体和公民记者,如图1所示。而媒介内容生产也似乎正呈现出三种类型:1.中心化内容生产,此时媒介内容生产主要在传统媒体组织内部完成;2.整合化内容生产,此时媒介内容生产由传统媒体的专业人员与“公民记者”合作完成(如图1(见本期第25页)中两个相向的箭头所示);3.自媒体“专业化分布式”内容生产,此时专业内容生产者从传统媒体内部溢出,成立自媒体,整合UGC生产和发布内容。  笔者认为,十多年前,大批软件人员从大型软件企业的释出深刻改变了互联网,将“技术”散落到普罗大众中间从而推动媒介生态的变革。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主动或被动地从大型传媒集团释出,他们从前代表着组织利益为组织而工作,现在则被推入民间自谋生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知识的官方代表”散落民间,从“官学”发展到“私学”,从而创造了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今天,各种由专业新闻传播者运营的、立场和内容多样的自媒体频频出现,是否也预示着一个“专业化分布式新闻内容生产”的新时代的到来呢?     四、美国“自媒体”面临的挑战  传统媒体记者办自媒体,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一些自由,但这好比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中在父权和夫权的压迫下毅然离家出走的娜拉,出走当然是痛快的,但正如鲁迅先生所问的,问题是出走之后呢?在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的日子不好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的相互竞争中,自媒体的日子就一定会好过。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我国,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众新闻业,但作为新鲜事物,其发展面临着两种风险。一是自媒体作为一个“产业领域”历史很短,整个“产业”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依循;二是各个自媒体面世时间还很短,都面临着彼此的竞争,因此其发展前途未卜。  (一)尚缺乏清晰而有效的商业模式  自媒体的成功运行需要有效的商业模式。前述《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新闻创业机构指南”(news startup guide)列出了现有自媒体的多达17种可能的收入来源:1.本地广告(网上和网下);2.全国性广告:自己直销的和通过像Google Ads这样的渠道销售的;3.平面广告:有些网络创业新闻机构,如Politico也有纸质版并发布广告;4.商业信息服务(如为委托者进行专门研究等);5.捐赠:来自个人或机构的大额或网络小额捐赠;6.捐助基金:获得一笔捐助,本金存银行不动,仅通过其利息来支付日常支出;7.活动营销:在网站上发布广告,组织线下活动,通过卖门票或吸引赞助来获得收入;10.基金会资助(Grants):通常需要通过竞争性答辩才能获得;11.会员制:读者或者支付费用,或者通过定额捐助来获得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但有时会员身份仅仅是吸引会员捐助的手段之一,网站并不为会员提供额外回报;12.商品营销:销售T恤、咖啡杯或其他衍生商品;13.商业赞助:让其他商业机构赞助,网站以页面广告或者社会性媒体广告做回报;14.订阅:读者或者其他新闻机构付费获得网站全部内容或额外内容;15.培训:为个人或组织提供社会性媒体、网页制作、研究或其他专业培训,获得学费收入;16.交易:网站将读者链接到第三方商业网站(如亚马逊),然后从交易额中分成;17.风险投资:从风投公司获得投资。  很明显,以上收入来源每一种都很微小,自媒体需要多管齐下才能产生利润的长尾效应,而且这种集合式经营很需要人力和专业知识投入。目前,美国的大部分自媒体经营者精力尚放在内容生产和受众积累上,很少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如何盈利、融资和吸引广告等事务。因此,目前大部分自媒体尚不能从经营角度,而仅能从服务社区或满足公共利益角度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美国自媒体的经营难度可以从以下例子中看出。2009年,斯克利普斯(Scripps)报业集团停办了有150年历史、发行量为21万份的《落基山新闻》(Rocky Mountain News)。该报30名失业编辑记者争取到了当地三名商人的投资承诺,创办一个名为InDenverTimes的新闻网站,商人们提出的投资条件是,网站先得获得5万名付费订户,以支撑该网站第一年的运营。但遗憾的是,网站最终只获得了3000付费订户,最后InDenverTimes项目失败。尔后,原团队中的几名记者编辑又合作创办了落基山新闻独立网站(Rocky Mountain Independent),仅雇佣三名全职人员,另外有十多名自由撰稿人,资金来自广告和捐助。但不久该网站也难以为继,最终消失。⑨  那些暂时还能生存的自媒体,一方面申请以慈善或公益组织的身份获得公民捐赠、美国政府的免税和免邮资待遇等,另一方面努力争取获得基金会的资助,如运营最成功的自媒体MinnPost就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基金及其他资助。在美国,这类基金会组织非常多,如“互动新闻学院”(The Institute for Interactive Journalism)的使命是“通过新技术实施的,帮助人民踊跃参与重要公共议题的创新性新闻实验的孵化器”,⑩它鼓励独立的本地新闻自媒体,并为之提供启动资金。该机构已经资助了46个社区新闻自媒体。正是基于这46个自媒体的发展经验,该机构得出结论认为,自媒体的成功需要经营者有稳定和有力的领导力、清晰明确的定位和愿景、良好的社区公共关系和社会资本、约稿能力、融资能力、商业敏锐、新闻敏感、持续的内容供应、品牌建设力和稳定持续的成长。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自媒体在经济上的弱小很可能影响其立场的中立性。大型媒介组织固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但是因其规模较大、在社会中的深度嵌入而且经济来源相对稳定,其抵抗操纵的能力也相对更强。而自媒体背后的运营者通常不过是几个人,收入微薄,因此其更加容易受到操纵。自媒体有可能“一方面表现得特别不服从权威,另一方面又在操纵下特别容易对权威产生崇拜甚至盲从”。[11]当然,自媒体数量众多,而且其中大多数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即使受到操纵,其总体效果也可能是:意见市场中仍然嘈杂,不过是整体音量增大了些。  (二)自媒体经营者大多缺乏商业和管理经验  如前所述,自媒体创业不仅需要新闻记者具有经济资本,还需要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创业者可以通过自我投入或融资解决,记者一般也都有比较雄厚的社会资本。但由于来自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创业者很多都是被逼上梁山,他们比较缺乏的是人力资本,包括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而且在这些方面,其他行业的创业经验参考价值并不大。  比如,记者编辑创业者往往过于关注内容生产,而在媒体经营上常常经验不足。美国的一些自媒体也会雇佣广告销售人员,根据销售额支付佣金,但是这种广告销售方式的效果并不好。缺乏媒介经营经验和人才,严重威胁着自媒体的生存。  又如,自媒体在人事管理上也面临着挑战。自媒体创业初期很少会雇佣拿薪水的员工。既然大家都不拿工资,任何人都不能向其他人发号施令,因此所有的决策都只能是“建议”,全靠记者自己主动,推动人们去工作的不是金钱而是兴趣、潜在的机会或者团队精神。这种驱动力量能支撑多久,对自媒体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再如,很多自媒体都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员工不得不在家里上班,只能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联络,从而丧失了大型媒体的“新闻编辑室”(newsroom)带来的好处。在传统新闻编辑室里,记者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新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和乐趣所在。自媒体的虚拟办公会造成工作协调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的孤独感,造成另一种“异化”,进而降低内容生产效率。  (三)“自媒体”面临社会认知和政策合法性压力  根据管理学理论,创业组织的成功与否是创业者、创业组织与其他个体和组织互动的结果,因此创业者个体和组织在其生存环境中的“合法性”(legitimacy)非常重要,这一理论对自媒体也是适用的。美国学者Aldrich and Fiol [12]认为,新创企业需要具备两种合法性:一是“认知合法性”(cognitive legitimation),即人们对该新创企业的知晓和肯定程度。自媒体要获得这一合法性需要其创业者克服大型媒介组织的不足,同时克服因“小”而面临的风险,并切实将自媒体“传说中”的优势发挥出来,赢得公众的认同;第二是“社会政治合法性”(social political legitimation),即在现有媒介管理制度中,主要利益攸关者(包括主流媒体、意见领袖、政府官员)对自媒体的接受程度。目前,在美国,自媒体在“认知合法性”和“社会政治合法性”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提升压力(这在我国更是如此)。如何让公众和体制接受自媒体的内容生产模式并愿意为之买单是其面临的挑战。  (四)“自媒体”的生存环境建设尚需加强  如前所述,除内容生产外,自媒体的运营还包括人事管理、广告销售、财务管理、技术支持等,但实际上,自媒体均以很小的规模运营,这是因为,①自媒体初创期间财力有限,②这样也可以避免重蹈大型媒介机构尾大不掉的覆辙,③社会性媒体的存在也使得将以上工作外包变得可行。但总体上而言,目前确保自媒体能持续生存的环境尚未成熟。  纽约城市大学(CUNY)提出了四种未来的网络新闻模式,其中第四种,即“新闻生产支持机构(News Eco-Framework)”就是为了为自媒体提供友好的生存环境。该类机构“在网络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生态系统中扮演中介角色,支持自媒体的生存,并因此增加附加值,如为自媒体建立和协调广告销售网络、提供技术平台、提供各种培训和内容或产品团购等”。显然,自媒体的发展会越来越需要这类中介服务机构。    五、《福布斯》的“专业化分布式”内容生产模式  “专业化分布式”新闻内容生产模式既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自媒体来共同实现,也可以体现在现有大型媒介集团和自媒体或自由职业者的合作上。  前文提及,很多优秀的专业新闻传播人才被从原来的大型媒体公司“释放”出来,他们有的创办自媒体,但更多的则成为自由职业者。这为现存的并有着较强品牌号召力的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形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基于“众包”的“专业化分布式”内容生产模式。  传统媒体对“众包”或“群体外包”(crowd-sourcing)的利用,笔者曾经多次撰文介绍过,包括通过公民记者进行内容众包和通过慈善实现经济资助众包[13]等。但是,通过“公民记者”实现的媒介内容众包通常存在质量过于粗糙的缺点。在越来越多的专业新闻记者“散落民间”的背景下,众包模式有了新发展。这里,笔者仅以《福布斯》杂志的实践为例说明。  不少内容出版商都认识到作者是内容出版最重要的资源。只有赢得了优质作者,才能赢得优质读者,进而才能赢得可观的广告收入。但是,在新媒体激烈竞争时代,并非所有出版商都知道如何赢得作者。  《福布斯》意识到自己虽然无力全职雇佣那些从大型媒体公司“释出”的优秀新闻传播从业者,但仍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将他们柔性地聚合起来,通过Forbes.com为他们提供发表平台。  为此,《福布斯》主动出击,联络众多的被其他媒体踢出来的编辑、记者、作家和学者等,舔舐他们的伤口,安抚他们的心灵。杂志为他们提供各种发布工具和软件、免费辅导他们使用杂志的网络发布系统、传授社会性媒体内容和自我推广技能,换句话说,培养他们的自我创业能力。现在《福布斯》已经建立了包括850名自由撰稿人的数据库。  通过此方式,杂志能以较少的全职编辑记者队伍管理和获得大量优质稿源、更多注意力和广告,而这些自由撰稿人则获得独立署名,建立个人声誉。该模式同时有利于杂志经营方、全职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读者和广告主,取得了多赢的结果。在这种模式下,福布斯网站(Forbes.com)现在每月能获得2500万独立用户,比前一年增加了50%。[14]  六、结语:谨慎与乐观地迎接变革  2012年1月4~8日,15名新闻传播教育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和大众传播学院聚集。他们在这里的“新闻创业学院”(Journalism Entrepreneurship Institute)中接受新闻创业(Entrepreneurial Journalism)培训。在回到各自的教学岗位后,他们将向自己的学生传授新闻创业课程。现在,新闻创业课程教学已在美国各新闻学院蓬勃展开。未来的新闻学院毕业生将具备更强的自媒体创业能力。  媒介技术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大众传媒业”其实完全可以是另外一副面貌。留声机的发明初衷是用做电话答录机,“广播”原本完全可以双向互动……它们之所以没有如此,是因为让我们扮演“受众”的角色能够使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在长期生活于大众传播所营造的世界中,我们似乎已经忘记——“大众传媒”原本完全可以不“大众”。今天,社会性媒体以及以其为基础的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我们重新认识到这一点,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无论是新闻教育者、研究者、实践者还是管理者,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谨慎和乐观去迎接这一“专业化分布式”媒介内容生产时代的到来。■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本文为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课题“媒介融合时代的报纸网站内容创新和盈利模式研究”和上海市“新媒体与文化繁荣”研究基地成果之一,前者项目编号为09CXW006)  注释:①2007年,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曾用过“自传播者”(Self-communicators)一词,并指出,信息与传播技术已经建立了一个由无数“自传播者”组成的巨大网络,但该词并为流行起来②The ongoing goal of the New Business Models for News 引自:http://www.newsinnovation.com/models/③引自:http://www.cjr.org/news_startups_guide/2011/03/nfdb-faq.php④在我国,自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即将到来,这更增加了自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生存压力。武汉大学沈阳教授指出,我国基于新浪微博、搜狐、网易新闻客户端、腾讯微信、手机QQ的自媒体大战即将爆发。从沈阳教授的描述可以看出,我国对自媒体的定义过于模糊和宽泛,而且多强调其商业属性,对出于公共利益目的,通过社会性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和服务重视不够⑤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2 引自:stateofthemedia.org/files/2012/08/2012_sotm_annual_ report.pdf?⑥Ferrier, M. (2012). Media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faculty perceptions of what students should know.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Chicago, Ill.⑦参见邓建国:《速度与深度:Twitter对美国报业内容生产流程的重构》,《新闻记者》2011年第3期⑧Shapiro, A. L. The Control Revolution: How the Internet Is Putting Individuals in Charge and Changing the World We Know,PublicAffairs, 1999.⑨http://www.denverpost.com/breakingnews/ci_11924978?source=pkg⑩The Institute for Interactive Journalism 引自:http://www.j-lab.org/about/[11]赵鼎新:《中国的微博特色网民更可能被操纵》,引自:http://reading.caixin.com/112581/112589.html[12]Aldrich, H. E., & Fiol, C. M. (1994). Fools rush in?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industry cre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4), 645-670.[13]参见邓建国:《“信息中心”:未来报纸的新闻编辑室?——美国甘奈特集团的“激进”报业改革》《新闻记者》2007年第2期;邓建国:《美国灾害和危机新闻报道中新媒体的应用》,《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邓建国:《学习新媒体寻求新模式——美国网络新闻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新动向》,《新闻记者》2010年第4期[14]引自:http://www.forbes.com/sites/lewisdvorkin/2011/02/22/forbes-update-the-thinking -behind-our- contributor-payment-plan-yes-we-pay-people/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