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像素分割算法研究:SLIC分割算法原理讲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刀耕火种原理图解大全视频讲解 超像素分割算法研究:SLIC分割算法原理讲解

超像素分割算法研究:SLIC分割算法原理讲解

2024-07-05 0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介:最近项目使用到了超像素分割,因此顺道研究了以下SLIC这一算法。超像素分割这类low-level vision问题已经在CVPR,ICCV这种顶级会议上逐渐销声匿迹,越来越流行的learning method渐渐占据了这些顶级会议90%的篇幅。本文讲解的SLIC是2010年提出的一种十分简单的超分辨分割算法,原理简单、便于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SLIC(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原理分析

初始化种子点(聚类中心):按照设定的超像素个数,在图像内均匀的分配种子点。假设图片总共有 N 个像素点,预分割为 K 个相同尺寸的超像素,那么每个超像素的大小为N/ K ,则相邻种子点的距离(步长)近似为S=sqrt(N/K)。

在种子点的n*n邻域内重新选择种子点(一般取n=3)。具体方法为:计算该邻域内所有像素点的梯度值,将种子点移到该邻域内梯度最小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种子点落在梯度较大的轮廓边界上,以免影响后续聚类效果。

在每个种子点周围的邻域内为每个像素点分配类标签(即属于哪个聚类中心)。和标准的k-means在整张图中搜索不同,SLIC的搜索范围限制为2S2S,可以加速算法收敛,如下图。在此注意一点:期望的超像素尺寸为SS,但是搜索的范围是2S*2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距离度量。包括颜色距离和空间距离。对于每个搜索到的像素点,分别计算它和该种子点的距离。距离计算方法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dc代表颜色距离,ds代表空间距离,Ns是类内最大空间距离,定义为Ns=S=sqrt(N/K),适用于每个聚类。最大的颜色距离Nc既随图片不同而不同,也随聚类不同而不同,所以我们取一个固定常数m(取值范围[1,40],一般取10)代替。最终的距离度量D’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每个像素点都会被多个种子点搜索到,所以每个像素点都会有一个与周围种子点的距离,取最小值对应的种子点作为该像素点的聚类中心。

迭代优化。理论上上述步骤不断迭代直到误差收敛(可以理解为每个像素点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实践发现10次迭代对绝大部分图片都可以得到较理想效果,所以一般迭代次数取10。

增强连通性。经过上述迭代优化可能出现以下瑕疵:出现多连通情况、超像素尺寸过小,单个超像素被切割成多个不连续超像素等,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增强连通性解决。主要思路是:新建一张标记表,表内元素均为-1,按照“Z”型走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将不连续的超像素、尺寸过小超像素重新分配给邻近的超像素,遍历过的像素点分配给相应的标签,直到所有点遍历完毕为止。

二.伪算法描述 /∗ Initialization ∗/ Initialize cluster centers Ck = [lk , ak , bk , xk , yk ]T by sampling pixels at regular grid steps S. Move cluster centers to the lowest gradient position in a 3 × 3 neighborhood. Set label l(i) = −1 for each pixel i. Set distance d(i) = ∞ for each pixel i. repeat /∗ Assignment ∗/ for each cluster center Ck do for each pixel i in a 2S × 2S region around Ck do Compute the distance D between Ck and i. if 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