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刀的发展史,从裁纸刀到主战兵器,说说环首刀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刀的技术 古代战刀的发展史,从裁纸刀到主战兵器,说说环首刀的前世今生

古代战刀的发展史,从裁纸刀到主战兵器,说说环首刀的前世今生

2024-07-03 0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即使到了汉朝,环首刀作为办公刀具的现象仍然存在。尹湾六号汉墓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墓中一份文书《君兄缯方缇衣物疏》,上面提到了部分陪葬物品的清单,有一段文字很有意思,这样说道:“刀二枚、笔二枚、管及衣各一、板研一。”这几样东西,都和办公分不开。出土物品也证实了这种现象,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3件铁质环首书刀,长度都在25公分左右,非常适用于手持刻木、竹。而书刀的旁边正是双管毛笔。

随着西汉时块炼铁技术发展为熟铁、渗透钢、生铁炒钢等,铸造大尺寸、高纯度、高强度的大刀具备了基本技术条件,作为兵器的环首刀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西汉初年主要的敌人是匈奴,匈奴骑兵的特点是“甲马如云”,机动速度非常快,若要取得胜利,必须提高近战格杀一击致死致残的概率。秦朝沿袭下来的戟、矛、戈都满足不了这样的作战需求,汉军便逐步发展了砍杀效能较高的环首刀。

大约在汉武帝时代,随着对匈作战强度突然提高,环首刀开始大量制造,并且刀的尺寸急剧扩大。据一份汉代出土文献《武库永始四年车器集簿》记载,西汉成帝时国家武库(存储兵器、甲仗以及战利品等物资的场所)中,环首刀竟然有“十五万六千一百三十五”件,当时西汉常备军总数也不过二十余万人,可知环首刀已经成为军中主力兵器。

汉朝的环首刀长度有两种规格,一种大约在70至100公分之间,为骑兵使用。因为当时没有马镫,骑兵稳定地坐在马上格斗还不太现实,持刀格杀时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而蒙古马的高度大约在1.2米左右,如果刀太长,砍空了扎到地上,非常影响行进。

另一种大约在120公分左右,曾经在长沙金盆岭三号东汉墓中出土过一柄长达128.5公分的环首刀。这种刀肯定是步兵所用。

而随着刀具的普遍运用,刀也和剑一样迅速成为礼仪用品。西汉顶级大儒董仲舒在其所作《春秋繁露》卷六《服制象》中,把首戴冠、前挂钩、左佩剑、右佩刀作为礼服的标准,称之为“四者(即冠、钩、剑、刀)人之盛饰也”。但凡稍微有点官爵的人都要佩刀,苏武出使匈奴时,一听说匈奴人要扣留他,马上引佩刀自杀。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环首刀开始了放飞自我的节奏,各种突破尺寸极限的刀具都涌现出来。其实这还要归功于东汉末年冶铁铸剑技术的新进步:百炼钢技术。

百炼钢的技术原理比较复杂,在此无庸赘述,大家只需要知道,百炼钢技术能够打造出含碳量十分适中的钢。专家对东汉时出土的一把环首刀进行过鉴定,发现其含碳量在0.6%-0.7%之间,而古代钢刀最理想的含碳量是0.5%-2%,可见东汉晚期的技术已经十分发达。

百炼钢技术铸造出的刀强度大,相应地刀身也就能更长,杀伤力更加恐怖。三国曹魏猛将典韦最喜用的武器就是大戟和长刀。

两晋时期,汉人与北方五胡的战争非常频繁,汉人军队马少,只能靠大刀对抗胡人骑兵,环首刀从中短型逐渐升级为长刀。南朝宋武帝刘裕就是一把使长刀的好手,他还是下级军官时,经常手执长刀冲锋在前。

前赵时汉人猛将陈安,左手使用七尺长的大刀(约合150公分),右手使丈八蛇矛,作战时近则刀、矛齐上,一次出击能毙敌五六人。150公分的大刀,刃宽身重,望之令人生惧。陈安竟能以单手舞动,可见臂力惊人。

北朝末期铸铁技术又有了新的飞跃,北齐术士綦毋怀文发明了灌钢技术。这种技术特点是生熟铁交杂熔锻,不断地把生铁熔化后向熟铁中渗透,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含碳量,以提高钢材的强度。綦毋怀文独创以尿液、油脂交替淬火的技术,尿液含有盐分,比冷水的冷却速度更快,而以油脂交替淬火,又能防止钢材内部变形和开裂。这种技术造的刀名叫宿铁刀,其刀极其锋利,据说可以砍断三十层札甲。

宿铁刀技术迅速在北朝流传开,成为恐怖的杀器。北齐一名将军韩贤,某次作战结束巡视战场,一名装死的敌兵伏在尸体堆中,突然执刀袭击,一下便砍断韩贤两条小腿,韩贤重伤不治而亡。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环首刀的正面劈砍功能十分强大,二是环首刀的锋利程度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高。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技术条件的成熟,双面皆有刃的陌刀开始出现,这种刀既有环首刀的重量,又不缺锋利度,故而逐渐取代环首刀,成为主战刀具。环首刀慢慢退居次席,变成近身防御的武器。《唐六典》列出当时主流四种刀具,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中的横刀就是环首刀,已经沦为佩刀了。

作者:票非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