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暴力接亲”惹争议,网友:婚闹陋习几时能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几时开市 山东淄博“暴力接亲”惹争议,网友:婚闹陋习几时能休?

山东淄博“暴力接亲”惹争议,网友:婚闹陋习几时能休?

2023-05-12 03: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会画鱼的猫

婚礼越闹才越幸福?

泼脏水、打新郎,甚至趁机猥亵新娘。

这样的丑陋行径,真的能算作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则“新娘因伴郎团暴力接亲而发火”的视频登上热搜,引发了舆论热议。

在视频当中,原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新娘,正在伴娘团的簇拥下,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

然而,或许是太过心急,原本应该帮助新郎迎回新娘的伴郎们,竟然选择了“暴力接亲”的形式,将新娘闺房的大门砸了个稀烂。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在场的所有人都变了脸色,而新娘也顿时火冒三丈,大声质问:“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一时间让接亲现场变得极为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被发到网上之后,当即便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的网友就觉得这是新娘太小题大做,婚礼本来就该热热闹闹的,直言她:“玩不起”。

而还有一些网友呢,就对伴郎团的粗俗行为提出了质疑,觉得这种不顾新郎新娘心情的“婚闹”,纯属是沉疴陋习,是乘机在宣泄自己丑陋的一面。

实际上,关于“婚闹”的争议,近些年来一直不少。

像“暴力接亲,砸门而入”的,其实还算稍微下手较轻的。

有的“婚闹”那简直令人发指,什么揍新郎、猥亵伴娘,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前几年还有新郎因婚闹被打成十级伤残,年轻貌美的伴娘被一群大男人当众扒光的案例出现。

属实是让人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面对如此不合理的陋习,有一些人却说“婚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不可弃。

于是在网上关于“婚闹”的态度,便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彼此都始终说服不了对方。

那么,“婚闹文化”到底该不该继续下去呢?

像这样的传统文化,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它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婚闹”确实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哪怕有再多不满,我们也应该正视历史,这是一种大国胸怀,不能像某些岛国学习。

目前,有关于“婚闹”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这之前,婚礼一直被视为“幽阴之礼”,倡导秘而不宣。

而或许是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太大,在秦汉之后,人们便开始崇尚热闹的婚姻,开始把婚礼当成大喜事来办,而这也使得后世的人生四大喜事,有了“洞房花烛夜”的一席之地。

不过,尽管“婚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并不代表着这种文化就应该得到宣扬。

东汉文人应劭就在著作《风俗通》中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相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

其大概意思就是记载了一位叫杜士的人,因为朋友张妙的“婚闹”,死在了自己的新婚夜里。

由此可见,“婚闹”荼毒绝非一日两日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末年,“婚闹”已然发展到了极为过分的程度,民国学者胡朴安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就用了“恶俗”两字来形容。

“新娘梳洗后,来宾便在新房中闹洞房,有看新娘子之手者,有看新娘子之脚者,新娘站在床沿前,闭眼垂头,任人玩弄之。”

像什么侮辱新妇、欺负新郎,在这时候都已经被摆在了明面上,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思想保守,极为看中女子贞洁的古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股风气曾被当成沉疴陋习短暂消灭过,可是近些年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婚闹”竟然再次被人们挖了出来,当成传统文化进行宣扬,致使一大批“新人”受难。

今年早些时候,在河南商丘,就有一对新人遭遇了“婚闹”。

只见婚车刚刚开到婚礼现场,一群男子便将婚车牢牢围住,索要红包。

然而当收到新郎递过来的红包后,这些男子似乎并不满意数额,开始动手动脚,直接在两位新人的身上大肆搜刮,期间便有人乘机瞄准了新娘子,直接将手按在了新娘的胸部上。

而面对此情此景,新娘也只能苦苦哀求:“别摸了,求你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样是在今年,在湖南邵阳,一位新郎在自己的新婚当天则是遭受了皮肉之苦。

只见,在视频当中,这位男子赤裸着上半身,背上布满了骇人的疤痕。

之所以变成这幅鬼样子,并不是他犯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仅仅只是因为他是这天婚礼的主角,而这些疤痕,全部都是来祝贺的亲友们给予的。

可是,面对这位新郎的惨状,旁观的人似乎依然不太满意。

更有甚至直接把新郎压在地上,直接往新郎的伤口上撒盐,不多时便听见新郎疼的大呼小叫。

如此情形,就说是在动用“私刑”都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上面这两位新人,还仅仅只是受到点“小苦”的话,接下来这两位就可谓是为了婚礼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6岁的小丽是一名正在读高中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

因为相貌出众,有一天她便在同学的邀请下,成为了一场婚礼的伴娘,替新娘来撑场子。

原本,小丽以为这只是举手之劳,再加上自己也一直向往美丽的爱情,因此便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下来。

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婚礼竟然会成为她噩梦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礼当天,原本前面的流程还算正常,可到了闹洞房的时候,小丽便遭了难。

只见,十几个膘肥体壮的大汉,在看见小丽如此漂亮之后,当即便借着“婚闹”的由头,直接将小丽拖到了周围的一个房间里,锁上大门后,便把小丽推到在床上,对着她各种乱摸。

没一会,小丽便被扒了个精光。

然而,尽管小丽自始至终一直在呼救,可因为“婚闹”的缘故,参加婚礼的人都只当是年轻人在胡闹,哪怕有人想上前,也被人给劝了下来。

至此,一场悲剧就此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发之后,小丽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家人,她的家人果断选择了报警。

最终,这几位参与“婚闹”,乘机对小丽实施性侵的男人全部遭到逮捕,得到了惩罚。

但与此同时,这件事也对小丽产生了极大的心灵创伤,一度影响到了她的学业。

一位16岁花季少女的人生,还未待到盛放之时便被毁灭,属实让人难以平复心中怒火。

出身贫寒之家的夏先生曾经是全家人的希望,虽然没有什么良好的背景,但好在他能吃苦,努力了十几年后倒也打下了一番事业,并遇见了自己的女朋友小薇。

于是夏先生便想要在新年到来之前,给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女朋友一个交代,送她一场盛大的婚礼。

可夏先生哪里会想到,这场婚礼竟然会毁掉他的后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婚礼当天,原本夏先生计划要跟三位朋友一起前往女朋友家里接亲。

可或许是为了玩闹,夏先生的三位朋友便在私下商量着,要趁着夏先生不防备,给他一个惊喜。

于是,等到了接亲先生,三位朋友便在夏先生不注意的情况下,一把将他抱住,用胶带封住嘴巴,并且将四肢牢牢捆住。

由于夏先生毫无防备,一时间竟然控制不住身体,直接向地上倒去,面部跟大地来了个亲密接触,当即血流满地。

看到这一幕,夏先生的朋友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连忙把他送到医院,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最终,夏先生面部遭遇不可修复性骨折,被医院诊断成十级伤残,不仅毁了容,后续的治疗费用也十分高昂。

而他与女朋友小薇的婚礼也彻底泡了汤,据说小薇在几年后又嫁给了其他人。

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因为一场“婚闹”断送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夏先生对此只能自认倒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文章开头,在此次山东淄博的“暴力接亲”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当地的办事人员回应:“像这样的情况纯属个例,我们淄博人并不都是这样的。”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无从得知,但根据看到的情况,“婚闹”现在绝非个例,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相应的案例发生。

显然,这应该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的确,“婚闹”确实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另一方面,它也是封建糟粕的一部分。

时代是需要进步的,并非所有的思想、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去发扬的。

辜鸿铭先生曾在演讲中说道:“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如今,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可“婚闹”这样的沉疴陋习依然活跃在民间,由此可见,“剪辫子”真不是一件轻松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回到开始的问题,“婚闹”文化究竟该不该继续下去呢?

相信看过案例的朋友,心中依然有了答案。

但在此,我却要给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婚闹”,应该继续下去。

我们应该杜绝的,其实是低俗的婚闹。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所感知,在当今社会中,人情之间已经越发淡薄,“冷漠”成为了不少人的面具。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婚礼热闹一点,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但凡事都应该有个度。

记得年初时,就曾看过一个小孩参与婚闹的视频,只见这个小孩便在新郎新娘的婚床上来回打滚,便嘴里念叨着一些祝福词。

这也是一种“婚闹”,可比起那些侮辱新郎,猥亵新娘的行为,不是要正常很多?

不仅可以免去低俗,还可以体现新人一家的文化道德水平,何乐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仅是“婚闹”,我们在面对很多传统文化时,都应该如此。

在云南某地,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抢亲”的传统文化,大概就是年轻女孩长到合适的年龄,便会有男孩家庭叫人,一起趁着女孩不注意,加其绑架回家做老婆。

从文字上看,显然大家都会意识到这是个陋习,事实也的确如此。

但相较于“婚闹”,这里的老百姓就学会了与时俱进。

如今那边依然有“抢亲”的传统,只不过这“抢亲”只是个形式,在这之前男孩和女孩家里都会提前说好亲事,双方都同意了,这才会去“抢亲”。

这不仅不会毁掉女孩的幸福,反而会给婚姻增加一股趣味感,怎么不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啊,其实你看,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一定要全部照搬。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同背景,一味的循礼只是愚昧,绝非什么孝顺。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值得庆幸,我们拥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史,因此我们有太多传统文化可以传承。

这是某些二百多年的小屁孩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让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这样才能让中国文化更加顺利的传承下去,在每个时代都迸发出照耀全人类的力量。

不是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