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之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凌云之志是成语吗 凌云之志

凌云之志

2024-01-14 06: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凌云

凌云:[língyún] 高耸入云。壮志凌云。

凌:líng 1、冰。刘鹗《老残游记》:『打大前儿,河里就淌凌,一块子有间把屋子大。』2、登;升。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乘;凌驾;超过;越过。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使君意气凌春宵。』《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凋。』4、侵犯;欺凌;欺侮。《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凌波] (1)起伏的波浪。(2)形容女性步履轻盈。[凌迟] (1)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分割犯人的肢体直至死亡,俗称『剐刑『。(2)衰败;败坏。(3)逐步的向下走。[凌厉] 勇往直前;气势猛烈。[凌轹] 欺压;侵犯。

云:yún 1、说。《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有。《荀子·法行》:『其云益乎。』3、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云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5、话。《苏武传》:『勿复有云。』6、云彩。《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7、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云云] (1)众多,又作『芸芸』。(2)如此如此。

之:zhī 1、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志:zhì 1、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志。』《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5、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6、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7、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凌:《子集下·冫字部》《唐韵》力膺切《集韵》《韵会》《正韵》离呈切,□音陵。《广韵》冰凌。《风俗通》积冰曰凌。《诗·豳风》三之日纳于凌阴。《周礼·天官·凌人注》凌,冰室也。《前汉·高帝纪》未央宫凌室。〈注〉师古曰:凌室,藏冰之室。又《史记·秦始皇本纪》陵水经地。〈注〉陵作凌,犹正也。又《前汉·扬雄传》虎豹之凌遽。〈注〉师古曰:凌,战栗也。又《集韵》《韵会》□里孕切,陵去声。冰也。

云:《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后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仓北坂。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又云云:衆[音zhòng]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又姓。汉云敞。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考证:(《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云云于陈仓北坂。)谨照原文获若云云改为获若石云。又按云是语助。谨将此十七字移於伊谁云憎之下。(《汲黯传》武帝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谨照原书改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志:《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职吏切《正韵》支义切,□音鋕。《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论语》志於道。《诗序》在心为志。又《广韵》意慕也。《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注〉志者,意所拟度也。《礼·少仪》问卜筮曰:义欤,志欤。义则可问,志则否。〈注〉义,正事也。志,私意也。又准志也。《书·盘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准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又章志也。《礼·檀弓》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疏〉故为盛礼,以章明志识也。又本志也。《左传·襄元年》谓之宋志。〈注〉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又记也。与志同。或作识。《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前汉书》有十志。《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后汉·刘骏传》博见强志。又《集韵》昌志切。与帜通。旗也。《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又箭镞也。《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骨镞不翦羽谓之志。〈注〉镞,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又叶真而切,音支。《楚辞·九章》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