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诗人的赞宁大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净业寺方丈本如的奢侈的生活 作为诗人的赞宁大师*

作为诗人的赞宁大师*

2023-03-13 0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韩焕忠

(苏州大学 宗教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23)

赞宁大师(919—1001)是吴兴(今浙江湖州)德清人,为五代至北宋初期著名的高僧和僧史学家,其著作甚多,虽大多亡佚,但传世者如《宋高僧传》三十卷、《大宋僧史略》三卷等,足以奠定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僧史学家之一的重要地位。但赞宁大师之所以受到士大夫如王禹偁等人的重视,还在于他善于吟咏,有诗才(1)参见志磐:《佛祖统纪》卷第四十,《大正藏》第49册,第402页。。金建锋教授稽考赞宁大师著述甚为详赡,除了论著,还搜罗到诗歌近十首,使我们了解到在史家之外,赞宁大师还具有作为诗人的一面[1]9-15。由于金建锋教授对赞宁大师诗歌未做解释,因此本文不揣谫陋,对金先生所辑赞宁大师的诗歌略作分疏,以就正于方家。

一、《夜吟》

某个秋天的晚上,赞宁大师独处一院,思绪徜徉,遂成《夜吟》一诗:

独坐闲吟野思清,秋庭萧索暮烟轻。孤灯欲灺月未上,万籁寂然蛩一声。

此诗见之于宋人陈起《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上(2)参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页。。野思,思虑不受限制,如野马之骋于田野,故谓之野思;也可能是居住乡野,思在山林,故谓之野思。从赞宁大师受重于吴越国王及宋皇而言,前一种意思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欲灺,灯烛将熄之貌。蛩,蟋蟀。

从这首诗中,我们似乎感受到,日暮天凉,秋气萧瑟,赞宁大师独坐闲吟于一室中,思绪如野马一样纵横驰骋,庭院中弥漫着轻盈的暮烟。夜幕降临,将熄未熄的孤灯发出如豆一般的微弱之光,月亮还没有升起,万籁俱寂中,偶尔传出一声蟋蟀的鸣叫。

全诗塑造的意境清幽、宁静、孤寂,展现的心情平和淡泊,显然是赞宁大师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生动写照。

二、《居天柱山》

某一时赞宁大师曾居住于天柱山中,禅坐之余,文几之暇,他徘徊于水边,徜徉于林下,遂成《居天柱山》一诗。

四野豁家庭,柴门夜不扃。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

此诗亦见之于宋人陈起《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上,(3)参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页。元人方回《瀛奎律髓》卷第四十七“释梵类”亦有称述,谓其“工而妙”[2]1726。半偈,佛教有为求半偈而舍身的说法。据昙无谶译北本《涅槃经》卷十四记载,佛前世中曾住雪山,为雪山大士,天帝释变身罗刹,为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闻半偈,心生欢喜,谓罗刹言,若能为其说后半偈,愿奉以身。罗刹遂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士听闻,书偈于若石、若壁、若树、若道,即升高树,投身于地。尔时罗刹复帝释形,接取其身(4)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449-451页。。

在空旷的四野之中,豁然矗立着一处简朴的庭院,那就是赞宁大师居住的家了。柴门粗陋,即便是到了夜间,也不必关闭。在潺潺的小溪边,可以成功体会“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偈意。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可以将白天没有读完的经卷读完。人生在世,此心难免会逐尘境而转变,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却还是那一念心的醒悟。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那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过劳瘁此身、为物所役罢了,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此诗为五言律诗,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赞宁大师在塑造清冷、孤寂的僧家生活意境的同时,也阐发了以心灵觉悟作为终极目标的佛教哲理。

三、《秋日寄人》

赞宁大师是著名的学问僧,无论是禅坐还是著述,都是十分孤独的事情,他有时会想起远方的朋友,将自己所体味到的那份孤寂寄给他们,故而有《秋日寄人》之作。

白鸟行从山嘴没,青鸥群向水湄分。松斋独坐谁为侣,数片斜飞栏外行。

此诗亦见之于宋人陈起《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上(5)《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页。。山嘴,即山口;水湄,水边,滨水之处。

一行白鹭从山口飞入山中,瞬间消失了踪迹。一群深青色的鸥鸟飞到水边,很快分散开来。赞宁大师独坐在松林之中的书斋里,孤独,寂寞,又有谁来与他为伴呢?只有空中数片白云,斜斜地从栏杆外飞了过去。

由最后一句,我们似乎可以猜想,赞宁大师所独坐的松斋,应是在地势比较高的山上,因此才会罕有人至,唯见数片白云飞过栏杆。若是在平地上,则不会有此事。我们由此可以断定这也是一首山居诗。

四、《水月禅院二首》

赞宁大师曾游水月禅院,并赋《水月禅院二首》,今可见之于《吴都法乘》卷第二十二下。此水月禅院或在苏州区域,或以为就是该书所记太湖洞庭西山之水月禅院:“洞庭西山水月禅院正在缥缈峰下,去吴县百余里,剏于梁天监三年,旧名明月禅院,大中祥符中易今名。故老谓当时湖中有木牌,为风浪打坏,漂巨木百余根,涌至山下,泛罟船钩致之,每木上刻水月二字,各船以为神木,舍送禅院,搆为大殿,寺僧永照神其事,遂改今名。”(6)周永年:《吴都法乘》卷第十下,《大藏经补编》第34册,第370-371页。据此可知,该禅院在赞宁时应名为明月禅院,但诗中显示水月禅院之方位颇与该禅院相合,因此可以断定,此诗题目或为范成大收入《吴郡志》时始定之[3]316,并为《吴都法乘》所沿用。

其一

参差峰岫昼云昏,入望交萝浊浪奔。震泽涌山来北岸,华阳连洞到东门。日生树挂红霞脚,风起波揺白石根。门有上方僧住处,橘花林下采兰荪。

参差峰岫,指洞庭西山缥缈峰各峰高低不齐。震泽,太湖古称,今太湖东南方向有镇名震泽,属苏州吴江辖区。华阳连洞,西山有岩溶洞,名林屋洞,规模巨大,为道教第九洞天,与第八洞天茅山华阳洞相连。上方,即苏州上方山,多有名僧居住。

水月禅院在洞天西山缥缈峰下,由于峰峦参差,即使在大白天,禅院也仿佛被阴云笼罩一般。入寺远望,透过枝柯交错的藤萝,可以看到太湖上奔腾不息的浊浪。太湖里涌动的浪花如群山连绵向北岸而来,与华阳洞连接的林屋洞就直接通到禅院东门。每天早晨,东方的万道霞光将太阳从湖面上托起,西山岛上的那些树木,就像挂在红霞脚下的饰品一样。风吹湖面,波涛翻滚,犹如白石被连根翻起一般。这座禅院的门旁有上方山高僧的住处,他们到西山岛上,是来橘树林里采摘兰荪的。

水月禅院处在西山岛上,位于太湖中心。进入禅院,不仅可以欣赏西山的幽美,而且可以观察太湖的浩瀚和壮阔。

其二

积翠湖心迤逦长,洞台萧寺两交光。鸟行黑点波涛白,枫叶红连橘柚黄。人我绝时隈树石,是非来处接帆樯。如何遂得追游性,摆却营营不急忙。

积翠湖心,西山岛处于太湖中心,终年树木葱茏,故谓之积翠湖心。林屋洞上有山如台,故称洞台,为道教名胜。萧寺,萧条冷清的佛教寺院,即水月禅院。人我,佛教认为,凡夫众生,妄认五蕴之身为人,并执以为我,是为人我之见,由此而有种种是非。

西山岛处于太湖的中心,终年树木葱茏,苍翠欲滴。林屋洞及洞上的山丘是道教的名胜,萧条冷清的水月禅院是佛教的道场,两者交光相映,同时增添了湖山的风采。湖面上飞翔着的水鸥如同小黑点一般,岛上枫叶的红色和桔柚的黄色紧密相连。人们如果根绝了人我之见,就愿意栖居在树林里和山岩上,但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人我不断,是非丛生,因而有这湖面上船帆和樯橹的接连不断。那么如何能够实现本性上游览美景的心愿呢?在赞宁大师看来,这首先需要摆脱对事务的经营打理,避免终日急忙劳碌。

这首七言律诗在描写西山美景的同时,也指出按照佛教修行的理论,消除人我是非,是享受这一美景的必要条件,展现了作者赞宁大师随机设教的度生情怀。

五、《落花》

花开花落都是自然现象,佛教经典中有所谓观花飞叶落而悟道的说法。也许是受这些经典的启发,赞宁大师面对落花时,也有一番非常强烈的感受,故而有《落花》之诗。

蝶醉蜂狂香正浓,晚来阶下坠衰红。开时费尽阳和力,落处难禁一阵风。

此诗《全宋诗》有载[4]150。

风和日丽艳阳天,蝴蝶如痴似醉,蜜蜂如癫似狂,它们在花丛间飞来飞去,显然是受到了芬芳浓郁的花香吸引。但是到了晚上,这些鲜艳的花朵纷纷衰落,坠在台阶之下。这些花朵的盛开,是费尽了阳和之力的,但是造成它们衰落的原因却非常简单,仅仅是经不起一阵风的吹拂而已。

花开代表着富贵荣华,花落意味着贫贱和衰败,人们往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追求富贵荣华,但却轻而易举地导致荣华衰落,贫贱降临。赞宁大师希望人们能够从花落之中领悟到世事无常、富贵荣华转瞬即逝的道理,从而看破红尘,坚定道心。

六、《悟空塔》

悟空塔者,乃唐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寂后存骨之塔。释齐安,俗姓李,为唐宗室之裔,生于海门郡。丱角之年,依本郡云琮禅师出家;弱冠之岁,诣南岳智严律师登具。后参马祖于南康龚公山。马祖蜕去,尽力送终。元和末,虽年逾七十,仍补坏扶倾,尽力修复萧山法乐寺。应法昕之请,住持盐官海昌院,学者丛集,法化甚盛。会昌二年(842)壬戌十二月二十二日,泊然宴坐,俄尔示灭。当年唐宣宗为避宫廷之乱,隐匿僧中,齐安知其非凡,遂令维那高位安置,甚加礼遇,嘱以佛法后事。及即帝位,听到齐安已经圆寂的消息,非常悲伤,敕谥悟空,御诗追悼并为建塔,此即为悟空塔之由来(7)参见赞宁:《宋高僧传》卷第十一,《大正藏》第776-777页。。赞宁大师景慕其人,为其作传,祭扫其塔,以诗《悟空塔》赞之。

浮图萧瑟入虚空,一聚全身罔像中。传马祖心开佛印,识龙潜主示神通。毫光委坠江楼月,道气馨香海岸风。此地化缘才始尽,更于何处动魔宫。

此诗《全宋诗》有载。[4]150浮图,或称浮屠,原为两汉之际佛陀之音译,后指寺塔。马祖,即马祖道一禅师,谥大寂,弘法于洪州(今南昌),门下出百丈怀海、盐官齐安、南泉普愿等。龙潜,指唐宣宗隐逸僧中避祸。毫光,即眉宇之间放出的光明,指佛法智慧之光。魔宫,魔王所居之宫,诸佛出世,教化众生,将使魔众减少,故而引起魔宫骚动。

赞宁大师对前辈高僧盐官齐安禅师非常敬佩,曾经前往祭扫其塔,即悟空塔。他远远地看到悟空塔在萧瑟风中耸入虚空云霄。齐安禅师的四大和合所聚之全身,就存放在这座塔中。齐安禅师是马祖道一大师的嗣法弟子,曾受到马祖的印可,因此他的传法就是传授马祖直指本心的禅法,向参学者们开显了诸佛的法印。他能够从众人之中认出潜伏在僧众中的真命天子唐宣宗,表明他具备了神通。他气宇轩昂,智慧超群,所释放的佛法智慧光芒曾经使江楼上的明月黯然失色。他在东海岸边海昌寺精进修道的崇高声誉,如同馨香的海风一般吹拂各地。齐安禅师适才完成了他在盐官海昌院的化缘,不知他又要乘愿到哪里成就道业,去惊动何处的魔王之宫呢?

这首七言律诗艺术地再现了盐官齐安禅师一生行履,对其禅法的卓越及化缘的广被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实为诗史,可以与《宋高僧传》盐官齐安本传相互参考和佐证。

七、《净光大师赞》

净光大师即义寂禅师之谥号,义寂传智者大师之教观,后世尊为天台宗第十五祖,与赞宁大师同庚而早殁,与赞宁大师曾有所交游,其再传弟子有四明知礼、慈云遵式等,声名皆达于帝听,深为公卿士大夫所尊崇。知礼在其师祖圆寂多年之后,为之请谥造塔,征诗纪念,赞宁大师因与其有旧,故亦遣徒致礼,并附此赞。

出忏炉烟缘篆字,训徒言语隔溪声。山遮水绕应难见,长把高名顶上擎。

此诗见之于《螺溪振祖集》(8)元悟:《螺溪振祖集》,《卍新续藏》第56册,第783页。。出忏,走出寮房参加忏仪,智者所创天台修法,既有讲经说法,又有止观双运,还有各类忏仪及念佛法门。荆溪湛然特重讲经说法及止观双运,会昌以降,渐重忏仪,净光大师即常修之,至其再传弟子慈云遵式堪称集天台忏仪之大成者。

净光大师信仰虔诚,时常走出寮房组织和参加忏仪,其在忏仪上焚香时升起的缕缕青烟,在空中结成了篆字的行状。他慈悲心切,开示训导徒众的声音虽然隔着潺潺的溪声都可以听得到。他道行极高,隐居在山重水复之处,人欲见之,往往为山水遮拦阻碍,十分不易。其勤于修道、淡薄名闻利养的高风亮节深受赞宁大师的赞赏,赞宁大师自谓经常将净光大师的大名举过头顶,以表达自己对净光大师的尊重和推崇之意。

赞宁大师以诗偈赞颂净光大师,绝非例行故事,他在此前撰成的《宋高僧传》中既已为之立传,对之推崇有加。其辞有云:“寂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二十许座,《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錍》等论、《法界还源》等观、《禅源诠》《永嘉集》各数遍,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自智者捐世,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二百余龄,寂受遗寄,最克负荷,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之霑洽,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每一谈扬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彼九旬说妙,相去几何!”(9)赞宁:《宋高僧传》卷第七,《大正藏》第50册,第752页。将其视为荆溪湛然之后最重要的天台宗师,并谓其讲经盛况直追有“东土释迦”之称的智者大师,可以说是对天台徒裔最高的评价。

另外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二记有赞宁大师《浙江潮候》一首:“午未未未申,申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轮。”[5]171此诗是赞宁大师对浙江潮涨潮规律的总结,只是方便记忆而已,并无诗意,因此不复细释。此外还有散句若干,此处亦不细论。

赞宁大师虽然是名重当时的高僧,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孤独、寂寞的山寺之中,以搜辑旧闻、著述僧史为业,因而其诗颇给人一种清冷、幽静、孤寂的况味,明显不同于唐诗的抒情发意,具有宋人以理入诗的特征。

猜你喜欢 禅院高僧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中国化妆品(2018年3期)2018-06-28心中的镜子现代家庭(2016年12期)2016-12-07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遍能法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峨眉山大佛禅院纪念馆雨中揭幕岷峨诗稿(2016年4期)2016-11-26向改装大师们致敬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唤醒良知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4年35期)2014-10-27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海外英语(2013年11期)2014-02-11完美读者(2013年13期)2013-12-25高僧与妇人金点子生意(2009年7期)2009-09-29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1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的其它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系探索*马克思的生态学何以是“浪漫主义”的?*——麦克莱伦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解读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取向40年:演变与逻辑*从空间叙事看《福》中的“他者”逆写*莫里森小说《孩子的愤怒》的身体叙事*扬州评话《武松》“斗杀”ECM的存在行为研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