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冰斗与角峰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2024-07-17 0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冰蚀地貌

  约200-30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期,这一冰川期直到1-2万年前才结束,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冰河世纪”。在第四纪冰期最寒冷的时候,地球上32%的陆地都被冰雪常年覆盖,大量淡水以冰的形式被留在大陆,导致海平面下降130米。太白山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在第四纪冰期的时候也曾被冰川覆盖,数百万年的冰川运动和更替,对太白山地区的地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冰川期结束后,岩床露出,冰川的运动痕迹得以展现。

  01

  冰蚀槽谷

  冰川期也并非持续稳定的寒冷,仍有冷热的交替。当温度升高时,冰川开始部分消融,结构变得不太稳定,破碎的冰山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将岩床磨出一条条巨大的U型槽谷,我们将这种过程称为冰川的磨蚀作用。同时在相对温暖的时期,水也会侵入岩床,结冰后体积膨胀,反复冻融之后使岩石松动,并随着冰川的移动将之搬离,这一过程被称为冰川的拔蚀作用。冰蚀槽谷的形成,是这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太白山区域的冰蚀槽谷,主要有拔仙台附近的大爷海槽谷、三宫殿槽谷、二爷海—三清池槽谷,以及佛爷池槽谷、红河谷槽谷、跑马梁至太白梁两侧分布的鞍状槽谷等。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太白山冰川槽谷(张小纲摄影)

  问题

  wen ti

  冰是如何磨掉坚硬的岩石的?

  冰的硬度相对岩石较低,无法对岩石产生较大的磨损。在冰川的磨蚀过程中,起主要磨削作用的是和冰川凝固在一起的岩石碎块。在经过冰川磨蚀的地表,还经常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岩石刻痕和磨痕,这些都是冰川活动留下的证据。

  02

  冰 斗

  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状、剧场状或圆椅形的洼地地貌,易形成于地形平缓、地质结构相对疏松区域,主要由冰川的拔蚀作用形成——冰川自身重量大,加上冰体的运动,使得山坡平缓处或浅洼地区岩石破碎并搬运。冰川消退后,冰斗内往往积水成湖,叫冰斗湖。太白山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就是位于太白山拔仙台北侧的冰斗湖—大爷海。大爷海是第四纪冰川的产物,形成于六七万年以前,是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太白山大爷海(孙斌摄影)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二爷海和三爷海(廉金贤摄影)

  除了大爷海以外,太白山区域比较典型的冰斗湖还包括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等。另外在跑马梁两侧、鳌山北坡、黄柏塬北部等地亦有冰斗分布。

  03

  刃脊和角峰

  角峰是由冰斗围成的山峰。在重力的作用下,冰斗不断向下滑移,数个冰斗所围的山峰便形成了金字塔状的尖峰。角峰周围通常是凹形陡坡,顶峰突出成尖角。著名的珠穆朗玛峰就属于角峰。

  在冰川侵蚀地表的过程中,两个背靠背的冰斗或冰川槽谷之间常常会形成的刀刃状的山脊,被称之为刃脊。

  以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为中心,分布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角峰和刃脊,尖峭突兀,其中拔仙台角峰及其东南延伸的刃脊较为典型。它的东北坡陡峭,雪崩槽、物理风化及重力作用形成的石河非常发达;西南坡较缓,崩塌的块石遍布山坡。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拔仙台角峰和刃脊(廉金贤摄影)

  然而,并非所有的角峰和刃脊都是如上所述的规则形态。太白山部分角峰呈现残破状,如东跑马梁文公庙与大爷海槽谷之间的角峰、佛爷池源头的小角峰;有的刃脊呈浑圆状,如三爷海至玉皇池之间的西侧刃脊;有的刃脊一坡平滑而另一坡呈陡崖状,如三宫殿槽谷北侧刃脊。

  上述形态不尽相同的角峰和刃脊,既与冰川期时冰川作用的强弱有关,又与冰后期其他自然力的作用有关。太白山区域的刃脊和角峰的共同特点是都正在自然风化的作用下崩解,原形日益破坏。遍布的石块、岩屑坡,表明冰期时角峰、刃脊,形态在冰后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它角峰、刃脊在太白梁、西跑马梁、鳌山的东侧都有分布;更早期的角峰和刃脊由平安寺至文公庙之间也有保存。

  太白山保护区冰川地质景观,很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