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洋楼丨载沣故居 • 溥仪之父隐居津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冯正仪故居 游洋楼丨载沣故居 • 溥仪之父隐居津门

游洋楼丨载沣故居 • 溥仪之父隐居津门

2024-07-10 0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载沣故居位于和平区湖北路27号。

190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道旨意结束了载沣在豪华的醇王府消磨岁月的时光,醇亲王变成了摄政王,光绪和慈禧先后归天,小皇帝溥仪年纪尚幼,25岁的载沣成了清王朝实际上的发号施令者。优柔寡断的载沣,未能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溥仪退位后,他竭尽所能,为皇室争取着礼遇。溥仪经历了冯玉祥驱逐王室的北京政变后,不顾载沣的反对避往天津。溥仪时常打电话劝载沣来津,可载沣一直不为所动。直到溥杰吓唬他,说得到可靠消息,冯玉祥要杀载沣全家。时局动荡,再加上溥仪和溥杰兄弟又是恳求又是恐吓,载沣终于动心了。

到达住所当夜,溥仪请全家吃饭,席间载沣提出想在住所安装电话。他安装电话的提议遭到了溥仪反对,理由是安装电话时户头要印在电话簿上,会暴露身份。载沣思虑一夜,第二天决定以“王公馆”作为户名,后因家族中很多人反对他姓王,载振明确提出爱新觉罗翻译成汉字应该是金字,他当面不表态,却悄悄把“王公馆”改成了“金公馆”。之后,他又购置了沙发、电扇甚至抽水马桶,连睡了多年的硬木床也换成了弹簧软床,他的住所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洋楼”。

载沣为人宽厚,讷于言词,生平最怕交际应酬。他自己绝对不会主动去别人家闲坐,家里来了客人迫于礼节不得不应付,但无论多晚都不会留客人吃饭。避居天津的载沣为了不卷入政治漩涡,除亲属外根本就不和外人来往,金公馆俨然成了世外之地。载沣每天吃过早点,就开始读他订阅的《大公报》《庸报》,然后喝茶,写日记,这都是他在北京时就养成的习惯。心情好时,他还会雇车去小白楼转一圈,或者去平安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载沣自幼喜欢读书,退位之初每日读书,自誉“书痞”,还曾撰写过一副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如果那是他的真心话,那金公馆的生活正是他所追求的。他甚至把居住的地方改名为“小隐楼”,以此明志。

1939年,载沣家人乘船驶往火车站——因为天津全城被淹,交通只能靠船了——登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回到了北京的醇王府。1951年年初,载沣因尿毒症去世。当时,他的长子溥仪、次子溥杰均在东北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三子溥淇早殇,身边的四子溥任为他料理丧事,葬于福田公墓。

在晚清的复杂环境中,载沣虽不能挽救清廷倒台的命运,但也能迅速看清形势,较识时务。他辞去摄政王之职,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不参与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他追求的是一世无忧、恬静安逸的普通人生活。

来源|搜狐网城市快报、北方网

图片来源|搜狐网、天津网、综合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