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及其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冬小麦成熟 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及其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

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及其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

2024-06-30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及其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Period and Its Climate Factors of Winter Wheat in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over Xizang from 1991 to 2021 DOI: 10.12677/CCRL.2023.126118,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176  浏览: 1,09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艺楠:西藏自治区气象信息网络中心,西藏 拉萨;晋美朗杰:拉萨市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西藏 拉萨;杜 军: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开放实验室,西藏 拉萨;中国气象局墨脱大气水分循环综合观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西藏 墨脱;德庆卓嘎: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开放实验室,西藏 拉萨;王 挺:中国气象局墨脱大气水分循环综合观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西藏 墨脱 关键词: 冬小麦;生育期;变化趋势;响应;雅鲁藏布江中游;Winter Wheat; Growth Period; Change Trend; Climate Response;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摘要: 为评价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变化,基于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简称雅江中游)的泽当冬小麦生育期及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一元回归、Pe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营养生长期(VGP)、生殖生长期(RGP)和全生育期(WGP)的平均气温均趋于升高,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明显比平均最低气温要大,气温日较差呈增大趋势。VGP、WGP的≥0℃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增加趋势,平均相对湿度趋于减少,而RGP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相反。冬小麦各生育期日期都呈推迟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0.61~14.16 d,以分蘖期推迟的最为显著。冬小麦VGP延长,RGP、WGP缩短。4月、6月平均最低气温降低,11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加,是冬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的主要原因。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main growth period change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platea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based on the data for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etc. at Tsedang s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MYZR) over Xizang from 1991 to 2022,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period for winter wheat and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in MYZR were analyzed, by using of one-dimensional regression, Pe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91 to 2022,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VGP), 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RGP) and whole growth period (WGP) for winter wheat increased in MYZR. The warming rate of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 daily temperature rang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 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of VGP and WGP increased,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decreased, while the trend of these elements in RGP was opposite. The date of each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delayed in MYZR, with the rate of 0.61~14.16 days per decade,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delay in the tillering stage. The VGP of winter wheat was prolonged, and RGP and WGP were shortened. The decrease of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in April and June, the increase of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duration in November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general delay in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文章引用:郭艺楠, 晋美朗杰, 杜军, 德庆卓嘎, 王挺. 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及其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 12(6): 1147-1155. https://doi.org/10.12677/CCRL.2023.126118

1. 引言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 [1] 。全球变暖已毋庸置疑,中国气候变化监测蓝皮书2022 [2] 指出: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偏高1.11℃。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以0.26℃·10a−1的速率显著升高,1961~2021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5.5 mm,且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冬小麦生育期已发生明显改变 [1] [3] [4] [5] [6] ,但具有较强的区域特征。如1981~2010年华北地区冬小麦播种期和出苗期均呈推迟趋势,其他生育期则呈提前趋势,但冬小麦全生育期表现为缩短 [7] 。2003~2012年我国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发生时间主要呈延后趋势 [8] 。1981~2019年河南省冬小麦播种、出苗和返青3个生育期明显推迟,而拔节、开花和成熟3个生育期显著提前 [9] 。1957~2015年晋南临汾和运城两地小麦越冬阶段持续天数呈下降趋势 [10] 。1981~2010年,黄土高原冬小麦播种期推迟2~3 d·10a−1,全生育期缩短7~8 d·10a−1 [11] 。1981~2016年陇东半干旱地区环县冬小麦除分蘖期为推迟外,播种、出苗、三叶、越冬等发育期均为提前 [12] 。1992~2011年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两地冬小麦播种、越冬和返青3个物候期均明显推迟,而抽穗和成熟2个物候期明显提前 [13] 。1993~2013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各物候期均推迟,其中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及成熟期等变化较显著,生长季长度延长 [14] 。1991~2020年藏东南冬小麦三叶、分蘖和孕穗3个生育期推迟0.16~4.12 d·10a−1,其他生育期提前0.41~4.42 d·10a−1,以开花期提前的最多 [15] 。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及其主要支流的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以及喜马拉雅山南坡等海拔低于4000 m地区是西藏冬小麦主要种植区 [16]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藏气候趋于暖湿化,1961~2020年地表年平均气温以0.32℃·10a−1的速率显著上升,年降水量平均每10 a增加7.60 mm [17] 。由于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加,小麦生长发育期、产量等也会发生变化。目前有关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的研究未见报道,然而该流域只有拉萨和泽当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有冬小麦生育期的观测,因拉萨站观测连续性不好,并借鉴藏东南冬小麦、西藏春小麦和藏中南部油菜生育期变化特征的研究成果 [15] [18] [19] ,基于西藏自治区泽当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22年冬小麦各生育期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雅江中游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生育期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认知气候变化对高原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规律,为西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资料

1991~2022年冬小麦观测数据来自西藏自治区泽当农业气象观测站,包括播种、出苗、分蘖、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乳熟和成熟期等生育期,观测标准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20] 进行。观测地为大田,冬小麦品种以肥麦和山冬6号为主。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特点,整个生育期可划分为营养生长期(出苗–抽穗)、生殖生长期(抽穗–成熟)和全生育期(播种–成熟) 3个生长阶段。气象数据选取1990年9月~2022年8月泽当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S)、平均气温(Tm)、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降水量(Pr)和相对湿度(RH)等,由西藏自治区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提供。

2.2. 分析方法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 [21] 计算气象要素、生育期日期和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其显著性检验通过相关系数检验法。利用Person相关系数来分析冬小麦主要生育期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p < 0.10,p < 0.05,p < 0.01和p < 0.001)。还利用Tang等 [22] 研发的DPS系统中逐步回归方法讨论了影响生育期的主导气候因子。此外,文中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绘图均采用Excel软件完成。

3. 结果分析

3.1. 冬小麦生长阶段气象要素变化

如表1所示,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Tm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升幅为0.04~0.21℃·10a−1,以生殖生长期(RGP) Tm升幅最大;Tmax升温率(p < 0.05)明显比Tmin升温率要大,其中营养生长阶段(VGP)尤为突出,Tmax升温率是Tmin升温率的18.5倍;气温日较差(DTR)都呈现为增大趋势,平均每10 a增大0.13~0.37℃,以VGP的DTR增幅最大(p < 0.01),其次是全生育期(WGP)的DTR,为0.35℃·10a−1 (p < 0.001)。其他气象要素在VGP、RGP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VGP的≥0℃积温( ∑ T 0 )、Pr和S为增加趋势,RH趋于减少;而RGP的 ∑ T 0 、Pr和S倾向于减少,RH略增加。全生育期(WGP)气象要素的趋势变化与VGP一致。总体来看,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VGP和WGP气候暖湿化较为明显。

Table 1. Linear trend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MYZR) from 1991 to 2022

表1. 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各生长阶段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注:*,**,***,****分别表示p < 0.10,p < 0.05,p < 0.01和p < 0.001;以下类同。

3.2. 冬小麦生育期变化

3.2.1. 生育期日期变化

表2给出了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日期统计值,从表2可知,冬小麦最早9月下旬开始播种,最晚推迟到10月中旬,播种平均日期为10月6日。受播种期波动的影响,冬小麦最早可在10月上旬出苗,最晚推迟到10月下旬,出苗平均日期为10月17日。分蘖期出现在10月下旬~12月下旬之间,早晚相差58 d,分蘖平均日期为11月19日。翌年2月初~3月上旬相继返青,最早与最晚相差32 d,3月1日为平均返青日期。拔节期最早出现在4月下旬,最晚在5月底,早晚相差36 d,平均拔节期为5月7日。5月上旬~6月下旬,冬小麦陆续抽穗,抽穗平均日期为6月5日,最早与最晚相差44 d。开花期最早开始于5月下旬,最晚6月下旬结束,两者相差31 d,6月13日是平均开花日期。乳熟期介于6月中旬~8月初之间,早晚相差46 d,乳熟平均日期为7月11日。过去32 a,冬小麦成熟期最早在7月下旬,8月中旬最晚,平均成熟期为8月3日。

Table 2. Statistical value of growth period for winter wheat in the MYZR from 1991 to 2022

表2. 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统计值

如表2所示,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推迟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0.61~14.16 d (除拔节、成熟期外,p < 0.05),以分蘖期推迟的最为显著(图1(a),p < 0.001),其次是乳熟期(7.51 d·10a−1,p < 0.001;图1(b)),成熟期推迟的趋势最小(图1(c),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水平)。

Figure 1. Change of growth period for winter wheat in the MYZR from 1991 to 2022

图1. 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变化趋势

3.2.2. 生育期天数变化

从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表3),出苗–分蘖、拔节–抽穗、开花–乳熟期3个生育期天数呈延长趋势,为3.12~11.77 d·10a−1 (p < 0.05),以分蘖–返青期最为明显;其他5个生育期天数均呈缩短趋势,其中缩短的最多是分蘖–返青天数,为9.03 d·10a−1 (p < 0.01),乳熟–成熟期天数次之,缩短率为6.61 d·10a−1 (p < 0.001),播种–出苗期天数缩短率最小,仅为−0.70 d·10a−1 (p > 0.10)。此外,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VGP天数趋于延长(2.51 d·10a−1,图2(a)),而RGP、WGP天数分别以−4.39 d·10a−1、−2.34 d·10a−1的速度缩短(图2(b),图2(c))。总体来看,各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以缩短为主。

Table 3. Linear trend of growth period days for winter wheat in the MYZR from 1991 to 2022

表3. 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

Figure 2. Change trend of growth period days for winter wheat in the MYZR from 1991 to 2022

图2. 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

3.3. 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首先采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与生长季(10月至翌年8月)逐月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从通过显著性检验(p < 0.05)的气象因子中,再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标准回归系数,选取其绝对值最大者作为影响各生育期的主导气象因子(表4),分析表明:(1) 冬小麦出苗期与10月Tm、Tmin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经计算,影响出苗期变化的主导因子是10月Tm,如图3(a)所示,如果10月Tm每升高(降低) 1℃,冬小麦出苗期将提早(推迟) 1.60 d。(2) 分蘖期只与10月、11月的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计算发现,影响分蘖期早晚的主导因子是11月S,如果11月S每增加(减少) 10 h,冬小麦分蘖期将推迟(提前) 5.91 d (图3(b))。(3) 冬小麦返青期主要与11月Tmax、Tmin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析发现Tmax起主导作用,如果11月Tmax每升高(降低) 1℃,返青期将推迟(提早) 2.49 d (图3(c))。(4) 同理,统计发现,拔节期的主导气象因子是翌年4月Tmin,如果4月Tmin每升高(降低) 1℃,冬小麦拔节期将提早(推迟) 2.98 d (图3(d))。抽穗期、乳熟期的主导气候因子都是翌年2月RH,若2月RH每增加(减少) 10%,冬小麦抽穗期、乳熟期将分别提早(推迟) 8.76 d (图3(e))、10.43 d。而开花期和成熟期的主导气象因子分别是翌年2月S与6月Tmin,若2月S每增加(减少) 10 h,冬小麦开花期将提早(推迟) 1.91 d;而如果6月Tmin每升高(降低) 1℃,冬小麦成熟期将提早(推迟) 3.51 d (图3(f))。

此外,从分析影响雅江中游冬小麦主要生育期主导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来看(图表略),1991~2022年雅江中游10月Tm趋于降低(−0.02℃·10a−1, P > 0.10),11月Tmax显著升高(0.64℃·10a−1, p < 0.01)、S显著增加(7.06 h·10a−1, p < 0.05)。翌年2月RH显著减少(−1.54%·10a−1, p < 0.10)、S趋于增多(5.66 h·10a−1, p > 0.10);4月、6月Tmin均呈下降趋势(p > 0.10),分别为−0.03℃·10a−1和−0.06℃·10a−1。

综上所述,1991~2022年由于雅江中游10月Tm下降,冬小麦出苗期推迟;11月Tmax升温显著,返青期明显推迟;11月S的显著增加,冬小麦分蘖期呈显著推迟。翌年2月RH显著减少,引起冬小麦抽穗期、乳熟期明显推迟,而2月S增加,也使得冬小麦开花期延迟;4月和6月的Tmin降低,造成冬小麦拔节期与成熟期的推迟。

Table 4. Majo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henology of winter wheat in MYZR

表4. 影响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因子

注:气象因子下标数字表示月份,“+”“−”分别表示正相关和负相关。

Figure 3. The dot plot of major growth period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winter wheat in MYZR from 1991 to 2022

图3. 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主要生育期与主导气象因子的点聚图

4. 结论与讨论

1) 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VGP、RGP和WGP的Tm均趋于升高,Tmax升温率明显大于Tmin的升温率,气温日较差都呈增大趋势。VGP、WGP的 ∑ T 0 、Pr和S为增加趋势,RH趋于减少,而RGP这些要素的趋势相反。总体来看,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VGP和WGP气候暖湿化较为明显。

2) 雅江中游冬小麦各生育期日期均表现为推迟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0.61~14.16 d,以分蘖期推迟的最为明显,这与国内其他区域冬小麦部分生育期呈推迟趋势不同 [3] [4] [5] [6] [12] [13] [14] ,同样与藏东南冬小麦生育期变化趋势不同 [15] 。出苗–分蘖、拔节–抽穗、开花–乳熟期3个生育期天数呈延长趋势,为3.12~11.77 d·10a−1,其他5个生育期天数均为缩短趋势,平均每10 a缩短0.70~9.03 d。冬小麦VGP天数趋于延长,而RGP、WGP天数倾向于缩短。从国内来看,大多数地方都是VGP、WGP缩短,RGP延长 [23] [24] [25] 。

3) 影响雅江中游冬小麦出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主导气候因子是T,而其他生育期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是RH或S。总体来看,1991~2022年雅江中游4月、6月平均最低气温趋于降低,11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和日照时数增加,是导致冬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的主要原因。

基金项目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开放课题(ITPP2021K03),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6)。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Porter, J.R. and Semenov, M.A. (2005) Crop Responses to Climatic Varia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360, 2021-2035. https://doi.org/10.1098/rstb.2005.1752 [2]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3] 姬兴杰, 朱业玉, 刘晓迎, 等. 气候变化对北方冬麦区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4): 576-581. [4] 严华, 晏中文, 马玉平. 新源县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 15(2): 131-137. [5] 崔耀平, 肖登攀, 刘素洁, 等. 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近年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3): 388-396. [6] 谢芳, 刘杨, 郝宏飞. 巴楚县冬小麦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 12(5): 90-94. [7] 胡玮, 严昌荣, 李迎春, 刘勤. 气候变化对华北冬小麦生育期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9): 2367-2377. [8] 张宸赫, 王琳, 赵天良, 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物候期的时空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4): 448-452. [9] 檀艳静, 杨慧洁, 李辉. 1981~2019年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12): 30-38. [10] 钟融, 任永康, 王培如, 等. 晋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1): 81-89. [11] 姚玉璧, 王润元, 杨金虎, 等.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11): 2290-2297. [12] 郭海瑛, 王胜, 王娟, 等. 陇东半干旱地区冬季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0): 101-105. [13] 林文, 同延安, 杨宪龙, 等. 陕西冬小麦物候期对气候特征响应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8): 59-64. [14] 王倩. 我国冬小麦物候变化时空特征及基于APSIM模型的播种期适宜性评价[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 [15] 杜军, 厉爱丽, 次旺顿珠, 等. 藏东南冬小麦生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4): 668-675. [16] 胡颂杰. 西藏农业概论[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7] 边多, 黄晓清, 卓玛, 等. 西藏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20)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22. [18] 杜军, 高佳佳, 索朗塔杰, 等. 1991~2020年西藏春小麦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8): 1044-1054. [19] 杜军, 高佳佳, 厉爱丽, 等. 2010~2019年西藏中南部春油菜生育期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0): 77-84. [20] 国家气象局.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 [21]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第2版.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22] Tang, Q.Y. and Zhang, C.X. (2013) 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 Software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Developed for Use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 Insect Science, 20, 254-260. https://doi.org/10.1111/j.1744-7917.2012.01519.x [23] Liu, Y., Chen, Q., Ge, Q., et al. (2018) Modell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Crop Management on Phenological Trends of Spring and Winter Wheat in Chin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48, 518-526. https://doi.org/10.1016/j.agrformet.2017.09.008 [24] Xiao, D.P., Tao, F.L., Liu, Y.J., et al. (2013) Observed Changes in Winter Wheat Phenolog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for 1981-200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57, 275-285. https://doi.org/10.1007/s00484-012-0552-8 [25] 高辉明, 张正斌, 徐萍, 等. 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1): 2201-221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