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是家里的大喜事”,蔚县剪纸大师高佃亮用刻刀讲述中国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冬奥会剪纸视频教程 “北京冬奥是家里的大喜事”,蔚县剪纸大师高佃亮用刻刀讲述中国故事

“北京冬奥是家里的大喜事”,蔚县剪纸大师高佃亮用刻刀讲述中国故事

2024-02-25 0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蔚县剪纸元素“火出了圈”。

十城联动环节中,巨幅的蔚县剪纸亮相张家口大境门广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冬奥风采;开幕式入场式标兵的服装,采用了蔚县剪纸图案,凸显中国人过年的喜庆吉祥;当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言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时,孩子们的“虎头娃”剪纸形象更是传遍了网络世界……

作为中国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蔚县剪纸极具地方特色,深含文化底蕴。它构图生动优美,造型朴实大方,色彩艳丽丰富,结构玲珑剔透。

已有数百年传承的它足够张家口,也足够中国,早在2006年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进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这届冬奥会的文化名片之一顺理成章。

56岁的蔚县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河北省首届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高佃亮,则有一段和奥运不得不说的缘分。15日,南方日报特派记者走进了他在蔚县的工作室。

高佃亮展示手中还来不及上色的“谷爱凌”剪纸作品 南方+ 朱小龙 拍摄

以发展推动蔚县剪纸生命力

1966年,高佃亮出生于蔚县单堠村。从6岁开始,他就开始随着母亲学习蔚县剪纸。

大概花了10年时间,高佃亮学会了这套剪纸的手艺。

当地人把蔚县剪纸叫作“窗户花”,而高佃亮也是从刻“窗户花”开始了自己的剪纸生涯。“剪纸不光是艺术,它更是商品。剪的好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得能把它卖得出去。”高佃亮说。

为了把“窗户花”卖出去,当年10多岁的高佃亮一家一户的挨个上门推销,可以说是走遍了蔚县的村村寨寨。这样的周而复始,他坚持了十年。“别看我们蔚县是个小地方,但是文化底蕴特别深。他们能够把每一幅窗花背后的寓意说出来。每一幅窗花都是一个故事,都代表着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些时候,我反而从这些买窗花的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真正知道了,老百姓究竟喜欢怎么样的剪纸。”他说。“第一年如果不好卖,第二年我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去修改,慢慢摸准了买家的脾气。”

高佃亮的儿子、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阳认为,发生在父亲身上的故事,也正好说明了蔚县剪纸一直不断得到市场的验证,从而一直向前保持发展,使得这门古老的民俗艺术保持了新的生命力。

此后,高佃亮更将中国水墨画和中国工笔重彩画等手法引入蔚县剪纸,为蔚县剪纸注入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了蔚县剪纸技艺的创新发展。

“继承传统艺术的目的是发展,传承的同时更需要创新”,高佃亮说,“中国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需要不断地学习,为剪纸融入更多文化元素。”

高阳认为,未来剪纸的地域色彩可能会越来越淡化,而蔚县剪纸能够到达的高度,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剪纸的。

高佃亮开怀大笑 南方+ 朱小龙 拍摄

2008年与奥运就结下缘分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分钱一小张、五分钱一大张的“窗户花”,高佃亮在蔚县已经一天能够卖出200块钱。那时20多岁的他,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但他选择了带着蔚县剪纸走出去,背着他的“窗花”去了北京。这才有了后来他与两届奥运的不解之缘。上世纪90年代,高佃亮的剪纸作品《八字图》就被作为外交部礼宾司赠送外宾的国礼。

“蔚县剪纸能够精细到什么程度?它可以达到毫米级。在5厘米大小的纸上,可以做50根胡须。如果你考虑到剪纸的阴刻镂空,实际上它是100根。这是激光雕刻也难以实现的,因为会把纸给烧化了。而且,真正的手工艺品凝结着的是匠人的巧思,那是任何机器也代替不了的东西。”高佃亮说。

高佃亮展示剪纸手法 南方+ 朱小龙 拍摄

2001年,高佃亮为庆祝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创作了巨幅剪纸作品《奥运颂》。在中国地图上,剪出中国56个民族围绕首都北京载歌载舞热盼申奥成功的壮阔气氛,这幅名为《奥运颂》的剪纸作品,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家体育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也让高佃亮正式与奥运结缘。

高佃亮说,他当年为奥委会历任主席都做了一套剪纸画像。萨马兰奇的那一幅,现在就挂在他儿子小萨马兰奇的办公室里

后来,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已经42岁的高佃亮自告奋勇地去当了志愿者。他的工作主要是给记者团演示蔚县剪纸。“那时候当上志愿者可不容易了,一共就3个名额。”他说。“我就是想给奥运作点贡献,无论什么方式都好。”

为了2008年奥运会,高佃亮前前后后在北京待了三个多月。长期在蔚县生活的他,这一次在北京也亲身体验了奥运给首都北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奥运会真好,要是能在张家口办就好了。”他回忆道。

全程助力这次“家里的冬奥”

当年高佃亮这么想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北京有一天会成为双奥之城,而他的家乡张家口也真的成为了奥运城市。

这一次的北京冬奥会,高佃亮从申办开始就深度参与。按他的话说,毕竟这是“自己家的事”。

2013年,他受张家口市政府的邀请,为申冬奥创作了9幅冬奥运动项目剪纸作品,助力申奥。“这9幅剪纸就插在介绍张家口资料的小册子里,一页一张。一方面,组委会能够感受到张家口申奥的热情,而且也会吸引他们从头到尾、更认真地去翻阅这些介绍的材料。”

高佃亮与冬奥相关的剪纸作品 南方+ 朱小龙 拍摄

当巴赫宣布“北京”的那一刻,高佃亮实际上作为助力申奥的民间助威团的一员,就在一门之隔的展厅里。

从那以后,高佃亮陆续参与了很多以北京冬奥为主题的蔚县剪纸作品创作。2017年,他受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在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发布之前,制作完成了蔚县剪纸版会徽,并于2019年受邀为京张高铁通车设计制作了纪念版剪纸窗花。2021年11月至1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3项国际测试赛中,获奖运动员都会领到高佃亮创作的剪纸作品。

双奥元素 南方+ 朱小龙 拍摄

说到测试赛的剪纸作品,高佃亮说他为了让这些参赛运动员拿到的剪纸永不褪色,使用的染料可以说是不惜成本,“自己家办的喜事,还去谈什么亏与赚?如果他们今后看到这幅剪纸,就会想到自己曾经在张家口参加过这个比赛。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

这次,在北京首钢园的冬奥志愿者之家,高佃亮也有一幅巨幅的剪纸作品。运到的那一天,56岁的高佃亮没让人帮忙,自己架着梯子爬上去把它挂了起来。“能为国家做点事情,我太自豪了”。他说。

在他的工作室里,最新的一幅作品还来不及上色,那是谷爱凌在跳台上纵身一跃的剪影。

【记者】朱小龙 彭博 发自张家口

【作者】 朱小龙;彭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