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真实的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讲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冬夏两用沙发 《故事里的中国》真实的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讲述

《故事里的中国》真实的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讲述

#《故事里的中国》真实的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讲述|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故事里的中国》真实的历史事件当事人的讲述

《故事里的中国》是董卿继《朗读者》之后强势归来的人文综艺作品,董卿是继倪萍之后的央视当家花旦,当初多少男同胞们梦中情人的倪萍难逃年纪的门槛最终挥泪告别央视。后起之秀董卿以扎实的台词功底,良好的内在修养,大气稳健的台风至今在舞台上屹立不倒,她能倒背如流,随便出口成章。至今也没有央视女主持的接班人能接上董卿的位置,这种情况到没有像湖南卫视这样后继无人的尴尬,因为董卿的业务能力就像值得打磨的锋利宝剑,让观众屡屡期待和好奇她在下一场舞台上光芒绽放的模样。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采用“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很新颖的。鲜少出现综艺节目的胡歌每次都积极地参与董卿的节目,他们两个都是众人皆知的爱书之人。在这个节目中胡歌游刃有余地从事自己的话剧,他的眼神、肢体和台词发挥得很稳定。他发表感言的时候也以一根火柴的绝妙形容娓娓道出像李白那样的英烈们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给伟大的事业。经历车祸后的胡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没有刻意的去追名利拍综艺,反倒是沉下心去拍话剧。

董卿和胡歌在舞台上大放光芒的瞬间让我明白读书还是有用的,他们的思想和境界有一定的提升。胡歌、董卿在言行中保持着谦逊的品格,低调地展现自己的专业自信。所以由此可见读书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我们还是需要探索的。

看完《故事里的中国》,得知李白的真人事迹后令人动容,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和话剧形式让我记住了像李白这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壮烈牺牲的永垂不朽的英烈们,他们的形象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悲痛的历史,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看演员最初的围读会,到他们最后的呈现,其实还是能看出差距的。胡歌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用一个灵性的词来形容,有点小了。他对角色的解读真的非常精准。他在表演前后的两次发言,不但全说到了点子上,而且贴切度和精确度让人眼前一亮,听完他的话,你第一个反应不是鼓掌,而是若有所思。这不是说谁准备了单纯背一背词儿就能出来的,也不是一个“用心”就能达到的,说明无论他自身的修养,还是对角色的了解,都到了相当的水准。

李侠与何兰芬在舞台上共有三场戏:一是初识,二是新婚,三是分离。这三场戏,几乎是包含了革命者的一生,我很佩服央视编导节选和编排,这样的编排,当你整个看完再回顾的时候,心里更多了一份百感交集。

从欣赏角度,前两场戏的表达近乎完美。虽然刘涛的扮相相对于她所诠释角色太过柔美、白嫩,有点让人出戏,但两人搭戏还是非常舒服,情绪和台词自然衔接,配合默契又有分寸,把初识的陌生与新婚的喜悦表达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又真情实感。有了这两场戏成功的铺垫,最后李侠的被捕和何兰芬的痛失所爱才会更让人觉得痛惜、难过、真实。

最后一场戏分离,照理讲应该是整场戏的戏眼,是全场的高潮,重中之重的重头戏。但因为表演场所的限制,两人都以独白方式呈现,这让整场戏的感染力有些不如影视剧的效果。记得孙道临最后那句,“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他独特的声线,沉甸着平静的温暖,真象永不消逝的电波,几十年后仍如此撼动人心。终于明白了许多导演说的,台词是演员的根本,是命门,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台词过硬,一个优秀的演员,则要有自己独特的声音。

这场戏情节的编排也颇具功力:家门外,两人都分别目睹或猜测到了同志的牺牲,那种不祥的预感,已让两人心中都明白——现在已是最后的时刻。这种情况下,李侠让妻子何兰芬快点离开,已经很明白也很强烈地让何兰芬感受到:这次分离,可能就是永别!这场戏的痛点足以让人撕心裂肺,但除了刘涛有节制的哭泣,胡歌的表演却让人更多地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坚定。台词写得也好,而他自身声线的感染力,也将一个革命者的信仰,成功地由虚变实,鲜活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台节目的高潮点并没有因为表演的结束而结束,而是随着当年发报员苏采青的到来而推向了高潮。听她讲述真实的历史,那平实而含泪的叙述,却让人感受到最真实的心跳,感受到比任何华丽的台词更无法言预的惊心动魄。让人热泪盈眶,几度哽咽,几乎观看的全过程,都跟着这位发报员奶奶在哭和笑,最后她娴熟地发报,大屏幕打出那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我觉得,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文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