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梅林的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冠生园是什么意思 上海梅林的问题

上海梅林的问题

2024-07-17 0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水不过半碗,(https://xueqiu.com/6363913457/182405452)

首先声明,利益相关,我持有该股,但2年间并没有什么收益,反倒是在过程中体会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平庸公司的持股感受。后续我会考虑认输出局了。所以,坚决建议大家别买上海梅林!

在这里,写文章旨在和各位老师讨论:为什么一家背景深厚,品牌优秀,业绩不差的公司会变成这样。我觉得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应该知耻而后勇,今天这篇主要是讨论品牌问题。

-老字号林立-

持有上海梅林的各位老师应该都了解,这个公司名下有众多老字号品牌,我简单整理如下:

1. “梅林B2”

这也是公司名称所指的“梅林”由来,主要产品是上海梅林的午餐肉(中粮也有一个“梅林午餐肉”,后文会讨论),这个品牌在国内外都有受众。这个品牌可以追溯到1933年成立的私营梅林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1954年公私合营后,研发出第一款午餐肉罐头。从50年代到70年代,八宝饭罐头、番茄沙司、火腿罐头等梅林产品从出口苏联、捷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直至打开了非洲、中东地区的市场。但当时为了出口创汇的历史,也给现在上“梅林午餐肉”这个品牌埋下了隐患(后文讨论)。

2. 冠生园

冠生园是梅林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这家公司的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是在A股单独上市,估计也能成一个小的明星企业。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1915年,民族资本家冼冠生创立,而后在1918年改名“冠生园”。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1997完成改制。2012年1月29日,该公司被上海梅林并购。我们所熟知的“大白兔”奶糖诞生于之后的1943年,之后多年被作为国礼赠与外宾。旗下品牌不乏大家的“童年回忆”和“百年老字号”。

冠生园旗下的品牌有:

(1) 大白兔糖果

(2) 冠生园蜂蜜

(3) 佛手调味品

(4) 华佗保健酒(对,这家公司旗下是有酒的)

(5) 冠生园面食

3. 正广和饮用水

“正广和”这个牌子也是历史悠久,1864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广和洋行”,18年后,更名为“正广和洋行”,1954年,正广和被上海市地方工业局代管;1966年更名为“上海汽水厂”。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汽水企业陷入困境,迫于市场压力,“正广和”暂停汽水生产,转向饮用水市场。

4. 爱森、联豪、银蕨

这些主要是肉食相关的品牌,其中爱森是生猪养殖、屠宰和分销的企业,银蕨,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买到爱森的肉了。出于保供需求,公司有完善的猪肉产业链,结合光明整体的生猪养殖能力在全国能排第14(2020年出栏110万头),关于猪肉话题,后面有机会单独讨论。  

联豪是主打速冻牛肉制品的食品公司,他们的牛排产品还是可以在市场上看到的。虽然产品品质不差,但前期推广和服务还是很一般。

银蕨是一家很有潜力的公司,牛肉业务占新西兰市场份额第一、羊肉业务占新西兰市场份额第二,是新西兰第二大农业出口企业。他们的肉制品也已经可以在电商等平台购买了,因为他们牛肉主打草饲,所以口感上比澳洲的谷饲柴一些,但我吃过之后感觉品质也还过得去。

牛羊肉和猪肉业务在公司的业务占比很高,所以除了上面的牌子,公司还有主打屠宰和加工的苏食、主打奶牛私聊的鼎牛饲料等。

照理说这些老字号品牌,但凡有一个能做出来,公司的口碑和市场表现就不是现在这样。所以这第一“耻”,我认为在于公司对于品牌管理的忽视,又或者说上海梅林这家母公司,对下属这些公司没有实际的调动能力。

-两个“梅林”-

公司全名“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那就先拎出“梅林”这个品牌来讨论。

上文提到,1930年代上海梅林罐头厂成立,50年代开始生产午餐肉,在计划经济和外汇短缺时代,上海梅林计划用午餐肉罐头外销创汇。但上海梅林罐头厂却没有出口资质,所以借用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开展业务,那个时候“梅林”的商标就划给了中粮。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梅林罐头厂获得了出口资质,不用再“借道”中粮了。但中粮不愿意放弃“梅林”商标,而在重庆设置了自己的罐头厂,继续销售“梅林”午餐肉。而上海梅林,则是结合“梅林”和外贸代号“B2”形成了现在的“梅林B2”商标。

同样一个商标名,同样的产品,如果不是特殊的历史沿革肯定是不能同时存在的。但上海梅林和中粮梅林不仅同时存在,销售规模还不相上下,甚至从北京线下的商超铺货来看,“中粮梅林”还要更强一些。

针对“梅林”商标归属问题,上市公司的态度如下:

基本上只要提这个问题,肯定就是复制粘贴以上回答了。但“友好协商”的说法,估计公司也没打算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一个地方国企要跟央企叫板,公司管理层应该没这个魄力。但午餐肉作为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无论是“中粮梅林”也好还是“上海梅林”也好,都面临来自国内外其他产品的挑战。午餐肉鼻祖荷美尔的“SPAM”午餐肉,已经在超市占据相当的货柜的空间;而国内例如“双汇”等大型肉企或“王家渡”等新牌子的午餐肉,也利用各种的打法飞快地抢夺市场。

对于“中粮梅林”和“上海梅林”而言,抛开这二者本身可能的口味偏差(虽然我个人认为上海梅林的要好吃很多),总的来说是合则利,不合则殆的格局。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上海梅林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手段,将“中粮梅林”和其产线买过来,整合出完整的“梅林”午餐肉品牌。虽然这比“友好协商”这种方法困难很多,但于品牌未来而言是很有价值的,对消费者也更负责任。

另外,关于午餐肉,其本质上是一种肉类副食,在副食产品口味日新月异的现在,产品和渠道两个方面上海梅林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开发新的口味和增强布货能力。“王家渡”和“SPAM”就有例如黑胡椒、坚果、大蒜等口味,传统的梅林则没有。上海梅林的渠道能力也有提高空间,在公众号上说的新产品“猪大萌”,我逛了北京物美、盒马、七鲜等超市,都没有看到布货;甚至,传统的“上海梅林”午餐肉,在超市的布货,也是只小小的一排。以上这些也许是我主观感受,希望各位老师纠正补充。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没有找到午餐肉具体的量化证据,但从年报表述,我觉得能找到一些市占下降的痕迹。

公司在2017年年报的时候这样表述其午餐肉业务:

而到了2020年的时候这样表述其午餐肉业务:

从“牢牢第一”到“全国领先”,这之中的内容不禁让人有其他的理解:也许我还是第一,但我也不自信还是不是第一了。

所以无论是两个“梅林”的争执还是从“第一”到“领先”的“退步”,我认为上海梅林及其管理层是应该难过和着急的。

-遍地开花的“冠生园”-

上文中提到,冠生园有拥有诸多知名品牌,“大白兔”奶糖和“冠生园”蜂蜜都是垂直领域的领头羊。也许是为了老牌子焕发青春,冠生园搞了很多跨界——尤其是“大白兔”这个国民品牌。最典型的就是2019年下半年开始和光明乳业的联合产品,例如“大白兔”牛奶和冰淇淋产品。光明乳业作为兄弟公司,这种合作就是应该做大做强的。但作为投资者,我的疑问是,这样的跨界给公司能实际带来什么利益?

老话叫“亲兄弟,明算账”,冠生园的“大白兔”品牌在给光明乳业使用的时候,对具体的收益分配机制讳莫如深,在投资者提到相关问题时,如下表述:

回答提到了“责任”和“义务”,就是没有“权利”。除了和兄弟公司合作,“大白兔”的跨界还做了很多尝试,比较成功的有气味图书馆的“大白兔”香氛系列和美加净的唇膏。

后来,看到北京商报的新闻,大白兔负责人在商标使用上表示“与这些品牌合作,授权它们使用我们大白兔商标都是免费的,主要目的就是宣传。”以京东气味图书馆的“大白兔”联名销量来看,我也不知道是谁在替谁宣传品牌。

其实如果“大白兔”真的有意持续做联名合作,我觉得起码有3点需要披露,1)现在已经授权的品牌有哪些?授权年限,品类限制?2)品牌授权合作是否有官方入口(大白兔商城没有完全包含联名产品)?3)合作商品如何规划利益机制?

这种遍地开花的合作机制,虽然增加了商标的曝光率,但也有隐患的。比如上述的香氛和唇膏产品,万一有一天“大白兔”要自己做,会不会又出现类似“中粮梅林”和“上海梅林”的争执问题,毕竟商标之于消费品就是一个命脉。

另外,到底是授权还是盗版,很多时候消费者是没有能力分辨的。以上的几个例子都算良性合作,对于蹭品牌的,公司应该做的还有挺多。以下这个分别是产自山东十全食美有限公司和安徽聚发食品有限公司的“大白兔”蛋糕,这几个产品在电商平台都可以看到在售。如果不解释,会有消费者认为这就是“大白兔”产的蛋糕了。

公司其实也在做努力,比如在裁判文书网上,与“商标专用权”和“注册商标”相关的案件有100多起。作为知名品牌,有山寨不奇怪。除了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外,公司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公示平台?起码让消费者可以区分哪些厂商是拿到授权,哪些厂商是侵权的。

总之,“大白兔”的遍地开花有利有弊。于消费者而言,在享受外延产品的同时,他们需要知道哪些是正品哪些是山寨;于投资者而言,在看到品牌推广的同时,他们要知道公司有什么权利,是否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以上的两个诉求,公司的披露十分不透明,我以此为耻。

- 后记-

上海梅林有种很强“拼盘”感,业务线似乎都是各搞各的,可能公司对于一些子公司也确实介入不进去。例如银蕨在中国开展业务,都是通过SFF在国内成立子公司的形式,公司都无法插手;而冠生园在品宣上,也似乎在弱化和上市公司上海梅林的关系,包装和海报上几乎都看不到“上海梅林600073”等字样(如果要理解为分拆上市也不是不可以)。而“银蕨”和“冠生园”恰好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大头。公司全称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但其实就收入和利润贡献来看,公司既不“梅林”也不“正广和”。

作为集团母公司,上海梅林应该强调其品牌管理方面的工作,精炼其内涵,并做好窗口服务。但无论是投资者关系的互动,还是公开网络上的,公司都做得不好。就以公司官网为例,公司难道都不知道正广和的这个“一米生活网站”废了吗?(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点开那个网站看一下,真辣眼睛)。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描述“上海梅林”这个公司,都很困难。这个公司有肉,有糖,有水,有酒,不少领域都是国内领先。作为消费者,我听不到这些品牌的声音,甚至有很多杂音;而作为投资者,公司的估值似乎也并不是消费行业所匹配的估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