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调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研究 【实证调研】

【实证调研】

2023-01-13 1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梳理相关文献,学界对“青年返乡创业”主题研究较少,绝大多数研究聚焦“青年创业”主题。在较少的研究中学者们重点围绕现实境况、困难问题、影响因素、政策路向四个方面展开:在现实境况中,苏海泉等指出,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行业相对集中,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1]。杨哲兮等认为,新生代青年农民工具有较强的返乡创业意愿,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满,规划着学成技术、积累经验后能够自主创业[2]。王西以吉林省为例,指出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平均年龄26岁,以男性为主,69%未婚,文化程度较老一代农民工显著提高[3]。在困难问题方面,田桂芬认为,“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着政策扶持、资金筹集、创业环境和个人创业素质等方面的困境与挑战[4]。豆小红以湖南省为例,发现返乡青年互联网创业面临诸多利好因素,但也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电商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5]。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技术匮乏、创业观念落后是新生代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劣势[6]。

在影响因素方面,郭星华等通过对北京和珠三角两地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调查发现,地域属性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城还是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7]。张秀娥等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能力与外部资源可获得性的担忧影响其返乡创业意愿[8]。刘志侃等以陕西10所高校为例,发现家乡贷款优惠程度、税收优惠程度、家庭精神支持程度显著影响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9]。在政策路向方面,扩展融资优惠政策、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构建创业保障制度是助推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力措施[10]。搭建创业平台、共享创业空间、培育创业环境是大学生与务工返乡青年回乡创业的重要路径[11]。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金融与信贷支持,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以扩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面[12]。

上述有关青年返乡创业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然而,现有研究依然存在进一步推进的空间:第一,已有研究大多聚焦青年创业,而很少关注青年返乡创业,对青年返乡创业主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第二,部分研究虽有涉及青年返乡创业,但多是对青年返乡创业现状的表征讨论,缺乏对青年返乡创业群体特征的深度刻画,更缺乏基于其特征的针对性政策支持建议;第三,现有对青年返乡创业的定量研究大多没有严格抽样,部分抽样只囿于某一省份,样本数据缺乏代表性,且鲜有研究对“返乡创业”概念做出明确界定,所抽取的样本也存在一定的失真与偏误。鉴于此,本文运用全国随机抽样数据,对返乡创业青年群体特征进行多维度探究,并在把握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拓展了在青年群体创业创新中的微观发现,有助于加深对青年返乡创业群体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对新时期助推青年返乡创业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三、数据、抽样与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7年国家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联合开展的“全国返乡创业调查”数据。该数据将“返乡创业”操作性界定为:曾离开户籍所在区县(或乡镇)外出半年及以上,外出前为农业户口,目前正在户籍所在区县(或乡镇,如果曾外出范围没有跨区县)范围内创业者,包括农民工、大学生、军人和城归族等群体。具体抽样步骤如下:

首先,抽样框总量抽取参照N。=μα2p(1-p)/d2,其中P为简单随机抽样时的总体估计,μ为95%置信区α间下的取值,d为抽样绝对误差(控制在3%以内)。

将《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6》所载2083个县户籍人口累加,随机起点,等距抽得100个样本点。

其次,由被抽中的100个县上报下辖个村(居)户籍人口总量。按照村编码顺序排序,将户籍人口累加,设该县全部村委会的户籍人口数为Ai,另记《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试卷)-2016》中该县的户人口数为Bi,按一下公式确定要调查的人所在的村,Ek=Ai×(cj-Pi-1)/Bi。

最后,选派调研员入村并与村关键知情人(包括村支书、会计、村民小组长等)在完善补充村(居)户籍人口名单的基础上,逐一筛查并标记处曾经外出劳动力、返乡劳动力和返乡创业者。由入村调研员对所筛查和标记处的所有返乡创业者展开问卷调查,并对部分返乡创业者、村组干部和县人社部门进行面对面访谈。

此次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返乡创业者问卷995份,为了准确把握返乡创业青年的群体特征,本研究采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确定的青年概念[13],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以上为老年人。按照这一标准,此次调查中青年返乡创业比例为59.5%,中老年返乡创业比例为40.5%,样本比例突出青年研究这一主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四、返乡创业青年多维度特征分析

1.返乡创业青年的个体特征

(1)男性青年占主体,但女性青年的比例也在提升

返乡创业青年群体中女性占比13.85%,比中老年返乡创业群体中的女性比重高4.35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代与代之间的转化,以性别为固化标签的就业创业开始松解,尽管当前男性青年依旧是返乡创业的主体(86.15%),但越来越多的女性青年开始在返乡创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渐变特征与程伟提出的“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不断提高”结论一致[14]。“如果说是(村里)小作坊的话,小作坊基本都是家庭妇女在做(创业),反正妇女时间比较多,做一点赚一点钱。”(林××,福建)

(2)超九成的返乡创业青年有配偶

从婚姻状况来看,有配偶返乡创业青年占比91.30%。配偶的支持更容易促使青年返乡创业。这与雷娜等[15]的发现一致,家人的支持可以为农村籍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坚强的心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思想包袱和精神压力,增强其返乡创业的意愿和动力。

“在2012年,我和丈夫在超市里租赁了一个小店,出售手机和售后服务,共投资13万元,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我和丈夫相互支持。”(李×,安徽)

(3)初中学历的青年是返乡创业最活跃的群体

从教育水平来看,返乡创业青年中拥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高达20.27%,而中老年返乡创业群体中这一比例仅为8.19%。由此可见,新生代青年返乡创业群体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57.94%的返乡创业青年只拥有初中文化,这表明初中学历者是实施返乡创业最活跃的群体。

“2012年高中毕业,在‘××冶公司’做钳工,当了一年学徒,实际上干了半年,感觉没什么前景;管理层都需要有大学学历,(高中学历)做钳工这辈子就是钳工了。”(汤××,河北)

2.返乡创业青年的经营特征

(1)选择在新型经营平台中创业的青年比例偏低

考察返乡创业青年经营点选择,38.14%选择在“农村本地”经营,36.25%选择在“乡镇主街上”经营,15.81%选择在“县城主城区”经营,而选择在“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园”“电商园”等新型经营平台的累计占比为9.09%。这说明绝大多数返乡创业青年选择农村或离农村相近的乡(镇)点创业,这一结论与韩俊等“回乡农民工创业主要集中在农村或与农村较近的(集)镇”调查结果相近[16]。值得注意的是,仅有不足一成的返乡青年选择在新型经营平台创业,这表明引导和鼓励青年通过新型经营平台开展创业活动依旧是今后助推青年群体返乡创业创新的重点。

“2011年我从湖北宜昌返乡,返乡主要是想为家乡做贡献,当时村里创业园(返乡创业园)土地被我拿了一半,但我们这个创业园(返乡创业园)把你招进来就不管你了,(让你)自生自灭。”(龚××,湖北)

(2)青年返乡创业集中在农林牧渔相关的第三产业

27.12%的青年从事第一产业,22.78%的青年从事第二产业,50.09%的青年从事第三产业。可见,超一半的返乡创业青年从事第三产业,且与老一代返乡创业者相比,新生代青年创业者更具有明显的“离农化”倾向。进一步考察返乡创业领域,24.31%的青年从事“农、林、牧、渔业及相关服务”,18.10%的青年从事“零售”,各有10.86%的青年从事“交通运输”和“制造”行业,从事“其他”行业的占比均未超过一成。这表明绝大多数返乡创业青年“离农但未远农”,返乡创业依旧围绕“农、林、牧、渔”等服务业展开。这一结论与韩俊等“回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他们和农业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调查结论一致[17]。

“我们(县)奖励(返乡创业项目)大部分以农业为主,(返乡创业者)大部分是在外取得成绩之后回来参与土地流转,以特色农产品服务为主。”(人社局领导,山东)

(3)青年对现代性基础设施的需求更为强烈

考察返乡创业青年的经营需求。新生代返乡创业青年与老一代创业者在交通道路、用水用电等传统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共性需求,但返乡创业青年在物流仓储(15.70%)、网络商务(12.35%)等现代性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更大。可能的解释是,与老一代创业者相比,新生代返乡创业青年的创业内容多与互联网、现代物流相关。豆小红发现,与上一代青年(1970年出生)相比,新生代青年更突出自我,敢于接受挑战,喜欢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返乡创业创新。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绝大多数返乡创业青年都有利用互联网创业的想法,但都认为目前农村相关网络、物流等现代性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4)竞争激烈是返乡创业青年遭遇的最大经营困难

针对“您目前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22.13%的青年表示“竞争激烈”、18.52%的青年表示“缺少资金”,而表示“缺技术”“缺人手”“政策不稳定”等其他原因的占比均未超过一成。可见,当前返乡创业青年在创业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创业资金的缺乏。

“我2008年返回家乡开始经营铝合金门窗店面生意,生意一般,而后遭到市场竞争冲击。2014年又开始转做柑橘苗木生意。转向柑橘苗木主要原因是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店面生意一直不好做,这与我们这边市场竞争有关,而且柑橘苗木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短板,目前我们资金需求量也比较大”。(陈××,湖南)

3.返乡创业青年的动机特征

(1)青年返乡的主要原因是想回本地发展

回乡创业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行为[18]。当问到“您这次返乡的原因”时,59.28%的青年回答“想回本地发展”,13.64%的青年选择“照顾家人”,而选择“在外收入低”“在外工作不好找”“在外受到排斥”等其他原因累计占比27.08%。这表明绝大多数返乡创业青年是机会型主动回乡,而基于外部压力的生存型被迫返乡在青年群体中较少体现,可能的原因是生存理性主导下的青年是以家为本位的社会流动主体,当外出务工积累起较高的人力资本之后,回乡发展便成为青年群体一种稳定的心理预期。

“返乡原因主要是年纪大、方便照顾家庭,而且年轻时在外学到技术,想回家乡发展,并把自己外出务工的资金用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上。”(陈××,广西)

(2)家乡情怀与故土情结是青年回乡创业的重要因素

当问到“您这次创业的原因”时,排序前三的分别是:发现好的创业机会(30.19%)、想赚更多钱(27.92%)、想为家乡做贡献(10.99%)。这表明绝大多数创业青年都是以获取直接经济收入为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获取经济收入并不是创业的唯一目的,家乡情怀与故土情结也是诱致青年回乡创业的重要因素。

“2007年决定返乡,带回48万资金,选择创业的原因:一是因为深圳的印刷厂市场已经饱和,自己强行进入的话,只能铤而走险开黑厂;二是由于对故土的热爱,想要建设家乡。”(胡×,贵州)

(3)家乡环境的改善是诱致青年返乡创业的重要动因

针对“您这次返乡创业的原因”做调查,23.19%觉得“家乡环境好”、14.08%选择“创业所需的社会关系集中在家乡”、12.84%选择“家乡有待开发的市场机会”,选择“竞争压力更小”“开业更容易”等选项的占比均未超过一成。这表明当前青年回乡创业主要受家乡环境吸引,而家乡环境又具体表现为人脉关系、政策引致、资源优势等。

“我之所以(返乡)办养猪场,一方面是因为在家里资源利用方便,比方说在饲料和人力上;另一方面是出于国家政策(考虑),因为国家出台很多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我比较想抓住这个机会。”(丁××,安徽)

4.返乡创业青年的创新特征

(1)青年创新能力羸弱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19]。当问到“您的创业项目具有哪些创新”时,16.96%表示“开拓新的市场”,13.69%表示“应用或改良新的技术”,10.3%表示“创新经营模式”,45.50%表示“没有任何创新”,选择“提供新服务”“引进新产品”的占比均不超过一成。这表明当前返乡创业青年创新能力羸弱,近一半的返乡创业青年没有任何创新行为。

“在(返乡养殖)的过程中没有(想过)什么创新。”(向××,重庆)搞这个(服装)我们没有涉及新业态也没有(采用)创新。(田××,湖北)

(2)自主创新技术缺乏

考察返乡青年创业中的技术来源。37.97%源于“自主研发设计”、34.15%源于“模仿”、19.72%源于“市场购买”、10.13%源于“政府帮扶”。可见,当前返乡创业青年自主创新不足,超六成的创新技术来源于模仿、购买和政府帮扶。

“我们这边不是沿海地区,他们沿海地区有自主技术,比如我们企业想要这种型号的钢钉,只要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就会派技术员过来,但这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电脑技术这一块,我们往往要花费好几千块钱他们才会派技术员过来。”(赵×,湖南)

(3)互联网创新应用不足

传”“招聘”“互联网信贷”的累计占比为10.58%。可见,超六成的返乡创业青年没有通过互联网开展创新业务,返乡创业缺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创新媒介的普及与应用。进一步探究通过使用互联网创新媒介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重,11.43%的青年为0%,62.86%的青年大于0%小于50%,17.14%的青年大于等于50%小于100%,8.57%的青年等于100%。这表明互联网创新媒介在返乡创业青年群体中使用率较低,绝大多数返乡创业青年依旧采用传统实体售卖,返乡创业创新指数偏低。

针对“您是否借助互联网开展以下活动”,“对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基本了解,也享受了税13.34%的青年选择“销售”,13.34%的青年选择“进货”,62.74%的青年选择“尚未利用”,选择“宣费减免,(但)网络或者电商,不了解,也没想过引入电商。”(张××,贵州)

五、返乡创业青年政策支持构建

青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重要人力支撑,从政府层面构建青年创业支持体系意义重大[20]。Icek Ajzen[21]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由个体的行为意向决定,而行为意向又主要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组成。同时,个体行为意向又受到个体背景(如性别、年龄、教育、经验等)及外部条件(社会文化、政策规范、制度约束等)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行为态度越积极、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返乡创业青年回乡创业是一种行为意向,其不仅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因此,本文在参考以往返乡创业政策支持理论的基础上[22],综合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并结合前文返乡创业青年的特征分析,重点从青年个体特征、经营特征、动机特征、和创新特征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青年助创路径。(见图1)。

1.尊重个体差异,助推返乡创业青年创业创新

返乡创业政策的制定需要注重青年个体特征。一是鼓励女性青年返乡创业。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牵制,女性青年往往被排挤在创业创新的边缘。新时期返乡创业浪潮的掀起,需要发挥女性青年的作用。一方面要在思维上破除对女性不能创业的刻板印象,各地区要通过树立女性返乡创业典型,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营造女性返乡创业宽松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女性返乡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重点在资金、用地、税费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女性青年通过返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二是支持青年回户籍地创业。各级政府要优先鼓励返乡青年回户籍所在地创业,重点鼓励返乡青年回户籍所在的家庭地域创业,一方面消除返乡创业青年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让返乡青年借助家乡人脉和故土情怀,提升返乡创业成功率。三是提升返乡创业青年的人力资本。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在培训内容上,培训课程应与创业青年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满足返乡创业青年的实际需求;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创业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知识型、学习型、技能型返乡青年创客。

2.明确经营现状,优化返乡创业青年政策引导

返乡创业青年的经营需求决定了助创资源的有效供给。一是引导创业青年积极从事第三产业。调研数据显示,当前超五成的返乡创业青年从事第三产业。青年从事第三产业不仅可以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因而,各级政府在制定返乡创业政策时,应将第三产业纳入返乡创业支持与鼓励的重点领域,发挥其广袤乡镇、活跃经济的作用。二是合理规划青年创业区位。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县、乡、村三级创业区域,避免创业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一个区域,进而引发创业资源区域配置不均;另一方面要重点建设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返乡创业园区、电商园等新型经营平台,通过发挥新型经营平台的资源集聚效应,进而降低青年创业成本,提升青年返乡创业成功率。三是注重青年创业配套政策支持。在实地调研中,多名返乡创业青年表示,当前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大多“单打独斗”,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因此,各级政府在出台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时,需依据青年的经营需求,从资金、技术、人力等多个层面做好相应的配套,以实现多政策联合助创。

3.强化动机激励,激发青年回乡创业热情

青年返乡创业不仅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同时也与外界客观环境相关。一是改善青年返乡创业环境。一方面政府要降低青年返乡创业门槛,在财政、税收、利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针对特别优秀的返乡创业青年,可给予专项助创服务,努力营造良好返乡创业氛围;另一方面要完善返乡创业硬件设施,重点兴修道路、水利、桥梁、公地等基础设施,为返乡创业青年回乡创业提前“铺路搭桥”。二是注重培育青年故土情节。实地调研中,返乡创业青年回乡创业的重要原因是家乡情怀,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贡献。各基层政府对拥有家乡情怀的返乡创业青年,应在荣誉上和物质上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树立先进典范,进而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创新。三是完善青年创业信贷体系。资金问题是阻碍青年返乡创业的最大难题。各地区要在健全返乡创业抵押贷款机制的同时,大力发展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中介,积极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青年返乡创业信贷支持网。此外,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自主探索成立信贷专业合作社,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专门资金支持。

4.注重创新培育,营造返乡创业青年创新氛围

创新指数偏低是返乡创业青年的显著特征。一是转变青年创业观念。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引导返乡创业青年逐步转变陈旧的创业思维,破除“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思维定式,要通过“创新技能培训”“创新榜样树立”“创新典型表彰”等具体活动,激发返乡创业青年自主创新意识,营造青年回乡踊跃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鼓励青年使用“互联网+创新”模式。返乡创业青年在回乡创业中,要深度结合“互联网+”,让“互联网+”链条延伸至青年创业创新的各个领域。要重点覆盖“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服务”等与创新要素高度融合的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多种“互联网+创新”模式,引导返乡青年借助互联网创业创新。三是支持青年从事新业态。新业态是创新的集中体现,各地政府应积极鼓励返乡青年从事新业态创业,重点发展“微农场”“天然氧吧”“生态众筹”等绿色业态,通过“青年专项资金设立”“青年农企互助对接”“青年技术成果认定”等多种方式,鼓励返乡青年积极从事新业态创新。

[本文受到人社部返乡创业调查试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373271)资助]

林龙飞: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传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苏海泉,武书宁,乔松.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及社会支持构建—以辽宁省101个县区862名创业者调研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7(6):12-16.

[2]杨哲兮,周宇飞.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政府支持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160-167.

[3]王西.吉林省返乡青年农民工创业研究.[J].现代交际,2014(10):1-3.

[4]田桂芬“.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3):87-89.

[5]豆小红.返乡青年互联网创业问题及“政能量”支持—以湖南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7(5):91-96.

[6]谢勇才,张雅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战略设计:动力、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09-215.

[7]郭星华,郑日强.农民工创业:留城还是返乡?—对京粤两地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地选择倾向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13(2):64-69.

[8]张秀娥,孙中博,韦韬.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经济学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3(12):117-121.

[9]刘志侃,唐萍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4(7):30-35.

[10]蔡宜旦,汪慧.助推“返乡创业潮”的政策思考—浙江省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意向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10(4):59-64.

[11]胡清华.大学生与务工返乡青年农村创业刍议[J].当代青年研究,2012(9):45-49.

[12]崔春晓.包容性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7):108-113.

[13]李芬,风笑天.拐点效应?二孩政策对青年职业流动的影响探析—基于全国12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10):5-14.

[14]程伟.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11(4):14-18.

[15]雷娜,赵晓明,赵娟.高职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83-87.

[16][17]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3-8.

[18]刘唐宇.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赣州地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0(9):81-88.

[19]蒋剑勇,钱文荣,郭红东.社会网络、先前经验与农民创业决策[J].农业技术经济,2014(2):17-25.

[20]梁尚鹏.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的时代使命及推进路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8(2):108-114.

[21]肖陆军.新形势下青年创业支持体系构建思考[J].人民论坛,2013(32):146-147.

[22]A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179-211.

[23]王玉帅,吴超.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构建及支持体系[J].企业经济,2013(9):150-155.

本文刊发于《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9期,P53-61,经本公众号重新排版,引用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