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与智慧农业相关的十大政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业相关政策及政策发布的时间 五年来与智慧农业相关的十大政策

五年来与智慧农业相关的十大政策

#五年来与智慧农业相关的十大政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5年7月4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智慧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上3个层面:

1、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基础较好的领域和地区,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大宗农产品规模生产区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2、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

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

3、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三、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化能力的通知》

时间:2015年11月4日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化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大幅提升农民信息供给能力、传输能力、获取能力,使农民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农民利用计算机和手机提供生产信息、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进行在线支付、实现智能生产、实行远程管理等能力明显增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手机应用模式普遍推广。

四、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5年12月31日

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到2020年底前,逐步实现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实现农业农村历史资料的数据化、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使用的智能化、数据共享的便捷化。

《意见》还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五大基础性工作和十一个重点领域,包括夯实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发挥各类数据的功能;突出支撑农业生产智能化、实施农业资源环境精准监测等11个重点领域。

五、《“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2016年5月12日

农业部、发改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推进策略,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

《方案》提出了11项主要任务,在经营方面,重点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在管理方面,重点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支撑决策,着力点在互联网技术运用,全面提升政务信息能力和水平;在服务方面,重点强调以互联网运用推进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六、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时间:2016年9月2日

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着力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同时,《规划》还指出,“十三五”期间生产信息化迈出坚实步伐。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应用。在大田种植上,遥感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水稻智能催芽、农机精准作业等开始大面积应用。

此政策提到设施农业,这其实是智慧农业的升级版和落地版,或者说设施农业是智慧农业的变现模式。

七、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时间:2016年10月10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同时,《规划》着重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力争到2020年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2%、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定期发布重要农产品供需信息,基本建成集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数据云平台。加强农业遥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健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

八、数字农业试点方案

时间:2017年1月2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2017年,重点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类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结合产业类型,支持精准作业、精准控制设施设备、管理服务平台等内容建设。

同时,依据我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总体方案(2017~2020年)》和农业部相关规定,2018年重点建设大田种植、园艺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类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目前项目补贴申报已经开始,截止时间为10月25日。

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

时间:2018年2月2日

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到2020年,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到2025年,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培育与转移转化的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服务业集聚的核心载体,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产城镇村融合发展与农村综合改革的示范典型。

同时,《规划》还指出:打造科技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双创”载体,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品牌化经营和高值化发展,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十、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时间:2018年2月4日

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意见》指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