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博士第四年结束,还没发表论文,心态出了问题,怎么办?1.博一阶段2.博二阶段3.博三阶段4.博四阶段5.博五阶段6.总结**SCI写作方法总述**一、学术论文的基本组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写论文都写什么 文章目录博士第四年结束,还没发表论文,心态出了问题,怎么办?1.博一阶段2.博二阶段3.博三阶段4.博四阶段5.博五阶段6.总结**SCI写作方法总述**一、学术论文的基本组成

文章目录博士第四年结束,还没发表论文,心态出了问题,怎么办?1.博一阶段2.博二阶段3.博三阶段4.博四阶段5.博五阶段6.总结**SCI写作方法总述**一、学术论文的基本组成

2024-07-11 1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目录 博士第四年结束,还没发表论文,心态出了问题,怎么办? 1.博一阶段 2.博二阶段 3.博三阶段 4.博四阶段 5.博五阶段 6.总结 **SCI写作方法总述** 一、学术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学术论文写作顺序 三、学术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 四、投稿前准备 **五、结束语** **摘要(Abstract)写作技巧**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总结】 **引言(Introduction)写作技巧** 一、引言的作用 二、引言的写作方法 三、引言的时态选择 四、引言中的一些固定句式 五、实战分析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六、一些心里话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写作技巧** 一、材料与方法部分的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写作方法 三、材料与方法部分时态选择 四、材料与方法部分一些固定句式 五、实战分析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7】 六、总结 七、一些心里话 如何准确表达SCI论文中的图? 1. SCI插图的种类 1.1 曲线图 1.2 柱状图 1.3 分布图 1.4 箱式图 1.5 散点图 1.6 [热力图](https://www.zhihu.com/search?q=热力图&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sourceType"%3A"answer"%2C"sourceId"%3A2333983850})(等高线图) 2. 如何准确表达SCI插图中的含义 2.1 曲线图 2.2 柱状图 2.3 分布图和箱式图 2.4 散点图和热力图 3. 实战分析 3.1 曲线图及柱状图 3.2 分布图 4. 一些心里话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写作技巧** 1. 怎么找逻辑链条? 2. “[跷跷板](https://www.zhihu.com/search?q=跷跷板&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sourceType"%3A"answer"%2C"sourceId"%3A2410290083})”大法 3. 固定句式 4. 最后的一些心里话 **结论(Conclusion)写作技巧** 一、结论的作用 二、结论的写作方法 三、结论的时态选择 四、结论中的一些固定句式 五、实战分析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六、一些心里话 **SCI写作语言技巧** **一、SCI写作时态和语态** 二、句子一定要简短 **三、正确使用[连贯词](https://www.zhihu.com/search?q=连贯词&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sourceType"%3A"answer"%2C"sourceId"%3A2525873692})** **四、其他注意事项** **五、一定要选择靠谱的润色机构** 意得辑的语言润色重点表现在哪? 意得辑还要哪些除了语言润色之外,还有做些什么? 优惠码就是:PROAMB90,记住字母一定要大写哦! 六、最后的一些心里话 **SCI投稿流程** 一、SCI投稿需要准备哪些文件 二、Cover letter(给编辑的信) 三、Highlight(文章要点) 四、Manuscript(正文) 五、Credit Author Statement(成员分工声明) 六、Declaration of Interest Statement(利益相关声明) 七、Figure(图列表)、Table(表列表)和Graphical Abstract (图摘要) 八、推荐审稿人 九、总结 **SCI修改意见怎么回复** 第一部分:编辑回复 第二部分:审稿专家回复 1.审稿意见呈现形式 2.审稿意见的回复策略 3.审稿意见的回复格式 总结 整理自知乎工藤正男,非常后悔读研时没有看到这个。 博士第四年结束,还没发表论文,心态出了问题,怎么办? 本人2012年9月直博,2017年7月博士毕业,2016年5月24日收到第一篇SCI的录用通知,随后又接连发了4篇,最后1篇1区、2篇2区、1篇3区、1篇4区,顺利毕业,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努力的人运气一般不会太差。所以希望题主不要放弃,这是黎明前最后的一丝黑暗,一定要再坚持一下,山重水尽处定将是柳暗花明。 我仍然记得那个收到录用通知邮件的上午,是我一个在国外公派的师兄发微信给我,说恭喜我文章录用了,因为他是共同作者,他也收到的邮件,我马上登上邮箱查看,当我看到邮件里写着“I am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your paper “xxx”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xxx.”,当时我是直接跑出办公室,给女朋友、我爸、我妈都打了电话,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希望对题主有一定帮助。 1.博一阶段 博一第一学期,入学后,导师就安排我们几个研究生分别跟踪一些我们这个领域的知名杂志,也是出于对我的锻炼,导师分配给我的期刊是我们这个领域最牛的综述类期刊,大概是双月刊,每一期也只有6-10篇文章,给我的要求是每个月读一篇,其他的学生是一周读一篇,这个主要是由于综述类文章的体量很大,参考文献基本都在200篇以上,平时汇报别的同学是一周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我是一个月汇报一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整个第一学期我一共读了4篇综述类的大文章,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掌握了如何精读外文文献。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导师又给我安排了新任务,让我协助他收集一些论文,主要是用于写他申请基金材料中的研究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大概过年前的3周时间里我找了大概50篇中英文的文献,并且自己也进行了总结,这段经历又让我掌握了略读参考文献的方法。随后导师的基金也中了,顺理成章的我就成了这个基金的内容也成为我博士课题的主要内容。至此我大概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文献。 **博一第二学期,**当我正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很不凑巧生了一场大病,光住院就住了45天,加上前前后后耽误的时间大概有三个月,所以博一的下学期我没法搭建我的试验设备,也没法做实验,我主要是阅读了跟我研究内容相关的2篇英文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大概7、8篇的中文博士学位论文。为了能赶上点儿进度,我暑假就没有休,再加上我一个人也没法做实验,我就开始学习模拟用的商业软件。在这里我确实要感谢淘宝,很多软件的使用教程,特别是视频教程我都是从淘宝上买到的。就这样到了博二开学我已经着手开始算一些东西了。 截止到博一结束:0论文 2.博二阶段 博二第一学期,又有了新师弟加入,因为我这边做实验需要人手,导师也给我配了个师弟,加上之前和我做一个方向的同级硕士同学,我们就有了个三人小组,这学期开始,我和我的硕士同学都没有课了,工作重点就放在了组装试验设备上,我主要负责机加工部分,他主要负责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师弟主要是帮我跑一跑机加工或者买些必要的配件。大约是9月底的一次例会上,导师说他收到一封邮件,有个SCI期刊找他约稿,约稿的话,中的几率就大一些,我就有点儿跃跃欲试,我记得是11月中旬截稿。我就在忙机加工的同时,开始着手模型的计算,并且也有了一些计算结果。但是还是没什么经验,计划给自己留半个月的时间写论文,现在想想有些自不量力,并且在我准备开始写的时候我又仔细读了那封邮件,看看从哪个方向去写,结果一看傻眼了人家是试验类论文的约稿,我写的是模拟仿真,方向都没摸对。跟导师也说了,导师觉得我算的东西还有点儿意思,正好那个基金年底有个年会,要求每个在研项目必须投一篇,评价靠前的200篇文章可以发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但是对我的博士毕业没什么太大用。但是我抱着了解论文写作流程的想法,照猫画虎的写了一篇,投出去后审稿意见还可以,稍微改改就录了。这次投稿经历在我的读博过程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主要原因上让我了解了学术论文到底是什么概念,投稿是个什么滋味,并且录用的过程也很顺利,让我信心大增。 **博二第二学期,**最关键的事情是博士开题,还比较幸运,没有费太多周折就顺利通过了,但试验方面整体上并不是很顺利,试验装置加工和安装总是问题不断,好在在我们三人小组的不断努力下,勉强可以做实验了,并且大多数试验数据需要用于我同级的硕士同学毕业,所以这半年我又深耕了一下模拟仿真方向,在暑假期间算出了更多的数据。 截止到博二结束:1篇中文核心论文 3.博三阶段 博三第一学期,跟我同一年入职的硕士都开始找工作和准备毕业,这个时间点对我有比较大的触动,因为如果我不直博的话,这一学期我也要面临毕业了,但是回望我的研究成果,只有一篇中文的会议论文,并且只是推荐到了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如果我今年毕业的话,我是达不到毕业条件的,但是和我一起入学的硕士都有了EI检索的论文,甚至有了SCI检索论文。现在回想接下来持续一年多焦虑的起始点就是从这里开始,**并且我也总结出一句话:一个人的焦虑多是从与身边人的比较开始,在你眼里那些不起眼的身边人取得的东西比你多比你好的时候,焦虑就会激增。**但是由于目前手头没有试验数据只有仿真模拟数据,所以投SCI的期刊基本不太可能,所以在这时我有了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是之前写基金的时候搜了大量的文献,我想写一篇综述类文章,第二个想法是把仿真的结果整理一下投一篇国际会议EI论文(博士期间可以出国开一次国际会议,费用学校承担)。后来的结果告诉我第一个想法的综述虽然非常难写,完稿已经是在博三结束的暑假了,并且直到我毕业这篇文章也没有被录用,最后我转给了我的师弟,大概是我工作2年后才最终被录用。虽然明面上没什么收获,**但是潜在里给我很多意外收获,其一是大论文的第一章绪论毫无压力的写完,基本就用了2天的时间,就是把我那篇英文的综述翻译一遍,英文本来就是我自己写的,翻译成中文也不存在抄袭剽窃的嫌疑;其二是写综述超级锻炼人的知识整合能力,这一能力也被我应用到后续的工作中,收益匪浅。**第二个想法还是比较好实现了,博三第一学期的期末,在毕业的氛围中,我人生中第一篇EI论文顺利论文,虽然是会议论文,但也有里程碑的作用。博三第一学期结束后,我大多数留在本校读研的本科同学也都毕业了,吃饭喝酒的人也少了,我也彻底从学校搬出来,开始一个人生活。 博三第二学期,总结下来是“身体累”,我几乎所有博士论文中的试验数据都是这半年做完的,当时由于试验室的窗帘遮光效果不好,又要做光学试验,我和我师弟就半夜做实验,大概这样昼夜颠倒做了一个月试验,这一个月的试验也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仪器设备是整个学院共用的,我们集中借了两次把需要这个设备的试验全部做完,空余的时间我们就用来处理数据。整个试验大概做了3个月,从4月到6月,试验全部完成,进入数据整理阶段。这半年所有关于论文写作的内容基本全部停滞,只是把仿真结果的一些边角碎料整合了一下,按导师要求投了一篇EI的国际会议论文。伴随而来的是同一级读博的同学开始陆续录用SCI,按学校的规定博三第二学期结束之前要进行博士中期考核,我还记得我在考核现场由于没有多少成果被学院的老师质疑,最后只拿了一个合格。说实话拿到这个结果我心理确实很委屈,因为这三年过的我确实没有偷懒,我也很努力,就是因为手头没有现成的试验装置,也没有师兄师姐领路,方向也是课题组全新的方向,导致我比那些博一上手就能做实验的博士成果少,我觉得就因为成果少否定我的工作这不公平。后来我明白了上天是公平的,沉寂就是为了后面的爆发,但是在这个等待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放弃,否则将功亏一篑。 截止到博三结束:1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EI会议论文 这期间有个小插曲,也是我缓解焦虑的一个小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我觉得读博士最头疼的一个地方就是,取得成果之前都需要一段沉寂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的研究成果收益很难量化,所以经常给我一种一天无所事事的感觉,没有正向的反馈,导致我会因为一天的碌碌无为而自责,从而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在博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开始捡起我本科时候就学的日语,开始听在线网课,特别是博三第一学期我开始独立生活后,我去试验室就变成了朝九晚五,晚上回到家就开始学习日语,没听完一节课,学习进度条往上走一点儿,我就能看到我这一天的收获,并且我还给自己报名了N3的考试,博三第一学期期末我也顺利拿下了N3的证书,后面时间我又开始学习N2,直到博五第一学期的期末。我感觉这一阶段日语的学习不但丰富了我的博士生活,还让我可以从试验或者投稿的挫败感中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心态,投入下一场战争。对于博士来说,如果能每天清晰的看到你的进步,对坚持把博士读下来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4.博四阶段 博四学期开始,我的综述论文已经在暑假完稿了,9月份我第一次正式投出了期刊论文,到12月底,接种而来的是三连拒,这对我的信心是一次比较大的打击,我果断作出决定,这篇综述暂缓,束之高阁,不再浪费精力,现在想想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这一学期的重点工作是对试验数据的集中处理,发现遗漏又零星的补做了一些试验。与此同时,仿真模拟方面继续产出会议论文,最终又中了两篇会议EI。在放寒假之前我第一次完稿了我研究生涯的第一篇研究型期刊论文,在1月份完成投稿,投的是一个二区的期刊,这篇文章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有希望的,也确实投入了大量心血。在寒假期间我又写了一篇,在2月底也投出去了,也是一个二区期刊,但是换了一个。3月份,收到了第一篇文章的拒稿信,说实话看到邮件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自认为这篇文章是我目前写作的最高水平了,结果又被拒稿,让我变得无路可走了,不知道怎么才能中一篇SCI,加上五年的直博期限已经就剩下一年多了,我现在连SCI的门都没摸着。颓废了几天,又把专家的审稿意见拿出来看了看,研究怎么改这篇文章,并且准备出国开会。总之心情比较低落,好在第一次出国的兴奋冲淡了一些。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在我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收到了一封邮件,投稿的第二篇SCI文章给了一个大修的意见,正好导师就在我旁边一起候机,我俩就逐条研究了专家给的意见,总体上来说除了一个专家说要补做试验之外,剩下的意见都比较好修改,但是补做试验确实没可能,我们学院就没有这样的设备,但是我和导师还是研究尽可能的回复专家的意见,既然没法补做试验,但我们有一些仿真的数据,到时候补充上去。整个出国的7天我基本上都在研究怎么修改论文,一回国后我就着手修改,并且诚恳的向专家解释我们确实没有设备做这个试验,但是为了理解我们补充了仿真的结果,并且我还加了一句“这边文章对我博士毕业非常重要,感谢您的理解”,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上传了修改后的文章。5月的一天上午,就是本文开头的一幕,论文成果接受。回顾我第一篇SCI论文的收录过程,正是应了一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整个博四期间我又插空写了2篇关于仿真的EI会议论文。 截止到博四结束:1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EI会议论文+1篇SCI论文 5.博五阶段 6月份随着欧洲杯的开赛,博四结束,博五正式开始。我又开始修改起我3月份被拒的那篇文章,增加了更多的试验数据,并且又加深了分析,随后又换了一个期刊进行投稿,很顺利的是,这篇文章初审给的是小修,简单修改修改8月份顺利录用。感觉真的是捅破了发SCI论文了这层窗户纸。紧接着就又写了第三篇和第四篇,另外有一篇之前的EI会议论文又被推荐到期刊发表,但是要扩容一倍的内容,也就是我写的第五篇。 博五的上学期从10月下旬开始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方面,12月初工作落定后,又陆陆续续收到以上三篇文章的审稿意见,12月到1月份基本上就是在修修改改,这些文章也在后续几个月被录用,最终SCI论文数达到了5篇。这也是我过的最舒服的一个春节。 因为有了大概10篇小论文的量,大论文写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基本上一篇小论文就是大论文的一章,随后的外审也比较顺利,最后忙到5月份答辩顺利通过,6月底就顺利毕业,变成了一名“打工人”。 截止到博五结束:1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EI会议论文+5篇SCI论文 6.总结 差不多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也是系统性的回顾了我博士阶段小论文的写作历程,简单做一个小结,或者说我的几点心得: ①既然选择读博,就要耐住寂寞,论文发表的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要坚持住。 ②不要害怕拒稿,要一直写,不要投出一篇就盼着这一篇能中,投完一篇马上开始着手写下一篇,形成良性循环。 ③期刊选择方面,尽量选择审稿周期短的期刊,提高投稿效率。 ④拒稿后,按照专家的意见尽力进行修改,实在改不了的也不要在意,马上选择新期刊再投。 ⑤编辑给你大修,基本上就是给你机会,要仔细对待,认真修改后中的几率很大。 ⑥一定要找到能够调整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我提到的学习日语,我博三开始也开始研究制作模型,基本每周末都拿出一下午的时间什么都不想就粘模型,博士期间也沾了6、7个1:35的坦克模型,个人觉得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好办法。 ⑦有能力的话,我建议读博期间可以搬出来住,因为很多时候写论文需要一个相对封闭、静谧和无人打扰的环境,每次我写论文我都自己称自己要闭关几天,通常4-5天跟外界没有什么联系,我个人感觉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最后祝愿各位都可以科研顺利! 我可以毫不谦虚的在这里说,我没有见过知乎上有任何一个博主如此认真的梳理过SCI各个部分的写作技巧! 但我必须说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可能让题主失望了,但是下面的这些技巧应付50%以上的工科专业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我用了小一年的时间写了整整10篇回答,我虽然没有具体数过,但是我觉得至少有4-5万字,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SCI写作方法总述:研究生、博士生全程只靠自己能否发一篇 SCI? 摘要(Abstract)写作技巧:论文摘要怎么写? 引言(Introduction)写作技巧:怎样写好英文论文的 Introduction 部分?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写作技巧:如何写好SCI论文中的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写作技巧: 如何准确表达SCI论文中的图? 如何写好SCI论文中的Results & Discussion 部分? 结论(Conclusion)写作技巧:如何写好SCI论文中的Conclusion? SCI写作语言技巧:SCI论文写作中的语言技巧有哪些?怎么才能提高论文的语言质量? SCI投稿流程:第一次投稿 SCI 论文,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SCI修改意见怎么回复:投了一篇sci,返回意见是大修,没有经验,请问如何操作? 做这一系列SCI写作技巧的初衷就是:经常有一些师弟师妹们向我咨询:如何写一篇SCI?我个人是比较反感这样的问题的,典型的拿来主义,但是我后来看到那么多师弟师妹被发表不了SCI而毕不了业所折磨着,也想到了我当年的焦虑! 我想把我的经验无偿的拿出来,虽然不能说是很优秀的经验,但是我就是凭着这些经验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SCI,超额完成任务顺利毕业的,所以我个人觉得我的经验肯定是有可取之处! **这一系列的核心思想,以及读到之处就在于“用魔法打败魔法!”,通过已经发表过了SCI探究SCI写作的套路,并且我可以负责任的说,SCI写作尤其是是中国人写SCI论文就是有套路的,甚至可以说是有模板的!**希望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SCI写作方法总述 今天主要想讲讲我自己总结的论文写作方面的小经验,全当抛砖引玉。 一、学术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篇非综述性质的学术论文基本可以分为以下5个部分: **1.引言(Introduction):**引言的作用就是系统性地向读者介绍该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创新点、采用理论及方法等。 **2.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及方法的作用就是向读者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及使用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一个没做过这个试验的人知道怎么去做这个试验。 **3.结果与讨论(Results & Discussion):**结果与讨论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主要用来展示本研究所获得的试验数据,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及讨论后,得出一般性规律,就是解释出现这一试验结果的内在本质原因是什么? **4.结论(Conclusion):**结论部分是对结果与讨论部分所形成的主要结论的罗列。 **5.摘要(Abstract):**按顺序说,摘要其实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第一部分,但为什么要放在最后说,就是要突出它的重要地位。摘要是一篇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是对学术论文的高度概括。 二、学术论文写作顺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论文也不是一口气写完的。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会进入一个误区,总觉得写论文靠灵感、靠氛围,必须要静下心来,从摘要到结论,一蹴而就,一气呵成。但是我想说学术论文可不是高考考场上的命题作文,我的导师曾告诉我,写论文其实是做一道填空题,不要把写论文当做是一道解答题,下面我就说说怎么把写论文当做一道填空题以及我习惯的写作顺序: **1.做图(难):**为什么第一步是做图,因为做图的背后展示是你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每张图数据的选择以及控制变量的选择展示的是你的分析论证顺序,这个顺序说白了就是你论文中核心部分——结果与讨论的整体结构,或者说是子标题的设置。总结一句话:作图是表面,核心定结构。 **2.写材料与方法部分(易):**结果与讨论部分的结构一定,基本上整篇论文的结构已经大局已定。作图和思考结构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脑细胞,所以此时需要暂时降低一下负荷,从容易的入手。一篇文章中最容易的部分就是材料与方法部分,因为该部分只是对试验设备、试验方法、实验对象等的基本描述,字数也不多,所以基本不用费脑,可以轻松搞定。 **3.写结果与讨论部分(难):**结果与讨论部分的核心由两部分,一是对逐一对所做的图进行描述,第二就是挖掘深层次的一般性规律,这一部分的写作方法会在后面进行详细介绍。 **4.写结论部分(易):**与写材料与方法部分的目的一样,结论部分的写作也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把结果与讨论部分中的每一个子标题下的内容精炼成一句话即可,基本应用的就是我们小学时候就学过的“缩写”技巧,基本也可以轻松搞定。 **5.写引言部分(难):**引言部分说好写也好写,说不好写也不好写,我的建议是要多读文献多模仿,尽快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引言模板”,通常采用的是“漏斗式写法”,后面也会进行详细的介绍。 **6.写摘要部分(易):**有了前面的大段文字,摘要说白了就是对整篇文章的一个缩写,我自创了“5句话”摘要模板,后面也会进行详细的介绍,掌握了这个模板,摘要也可以轻松搞定。 按照这个顺序写下来,整个的写作难度变化是难(做图)-易(材料与方法)-难(结果与讨论)-易(结论)-难(引言)-易(摘要),难易交替进行的,假设我们按照文章从头写到尾的顺序看一下写作难度变化,这里我要说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上来就写摘要,是非常困难的,经历过的同学自然会懂,那么就变成了难(摘要)-难(引言)-易(材料与方法)-难(做图)-难(结果与讨论)-易(结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连续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所以你发现很多人的论文写作之路经常截止在引言部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古话说“张弛有度”,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三、学术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 1.材料与方法部分写作技巧 无论是试验类研究还是模拟仿真类研究,该部分基本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 **试验类研究:**①研究所用材料的描述(车辆的基本参数,比如:整备质量、发动机排量、最大功率、最大扭矩等)②研究所用设备的描述(排放设备、油耗设备的具体型号及参数)③研究方法的描述(采用控制变量法,固定哪些参数?变化哪些参数?一共选择多少个工况点?测试循环是什么?) **仿真模拟类研究:**①模型介绍(网格划分,子模型选择,参数设定,所使用的公式等)②模型验证(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如何?模型精度如何?)③仿真方法的描述(采用控制变量法,固定哪些参数?变化哪些参数?一共选择多少个工况点?测试循环是什么?) 此外,为方便说明,除文字外建议添加示意图以及表格辅助说明,例如:试验设备照片,试验材料照片,试验流程图,工况设定表等。 2. 结果与讨论部分写作技巧 结果与讨论部分的写作我总结了3点技巧: **注意子标题的使用,一定要条理清晰:**子标题的设置数量基本与主要结论的条数一致,与试验工况的设置相吻合,通常为3-5个。例如:本研究是研究汽油的各项指标(馏程、烯烃含量、芳烃含量)对整车排放的影响,那么小标题可以设置为3个:馏程对排放的影响、烯烃含量对排放的影响、芳烃含量对排放的影响。 **图表一定要精致,复杂度适中:**解释一下表中的曲线的变化趋势,例如:随着a的增大,b也(缓慢/迅速)增大(减小),但在a达到A值时,b也达到最大值(最小值)B。如果有多条曲线,通常会将变化规律相同的归为一组进行讨论,以便精炼语言。 **深挖机理,解释变化原因:**需要对产生该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这一部分可以多看一些文献,先看一下其他学者有没有做过类似的相关研究,他们又是如何进行解释的,通常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有些因素是正影响,有些因素是负影响,并且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各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如果能把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一个排序,就是最完美的。 3.结论部分写作技巧 结论部分的写作结构相对固定通常是,通常先来一个“小帽子”,再把主要结论逐一列出: **小帽子:**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小结,简单说是对于材料与方法部分的一个缩写。最后来一句转折: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或者Main con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is work, as follows等 **结论分条列出(3-5条):**每条100字以内为宜,简单说是对于结果与讨论部分每个子标题内容的一个缩写。 4.引言部分写作技巧 前文提到引言通常采用“漏斗式”写法,漏斗式基本依次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逐层聚焦: **①研究背景(大背景大帽子):**例如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排放问题日益凸显(1-2句) **②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有三方向导向(结果导向、方法导向和理论导向),技巧是把引用文献的摘要换个说法表述,如果引用文献较多,建议把类似的放在一起说,也可以列个表格。 ③提出未知/存在问题:已有研究结果不一致、理论计算公式不准确、模型参数设置不合理、发现了新问题。 ④提出本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及研究目的 ⑤高度概括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即材料与方法部分精炼 5.摘要部分写作技巧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点睛之笔,一个mini paper,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前文我提到了我所惯用的“5句话模板”,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不同期刊有不同的要求),下面就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句话:**研究背景精炼 **第二句话:**以“However”作转折,引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句话:**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四句话:**本文研究方法的精炼 **第五句话:**本文主要结论的精炼(通常由3个分句组成) 四、投稿前准备 1.目标期刊选择 在确定SCI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后,尽量选择审稿周期短的期刊,审稿周期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文章接受时间和文章录用时间之差进行估算,也可以通过一些科研平台进行了解,通常选择审稿周期在3个月以内的期刊进行投稿。 2.准备Cover Letter 通常网上有比较好的模板,可以借鉴模仿。 3.格式调整 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格式要求。 4.推荐审稿人 有些期刊会让你推荐审稿人,我一般会推荐跟我不是一个大学但是较为熟悉的人。 五、结束语 最后我想说: 拒稿是家常便饭,不要灰心,一定要仔细修改后迅速再投稿。 如果给了修改意见,录用的机会就很大,一定要仔细修改。 千万不要一稿多投,容易被彻底封杀,上了期刊的黑名单。 祝大家科研顺利! 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是草草的讲了一些我自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小经验和小技巧,后续我也会结合我自己发表的论文再详细讲一下论文写作这一永恒的话题! 摘要(Abstract)写作技巧 之前回答过一个关于SCI论文写作的回答(研究生、博士生全程只靠自己能否发一篇 SCI?),其中我提到过:**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点睛之笔,是一个mini paper,字数最多不超过300字,并且给出了一个5句话模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取看一下。**但上次整体介绍的比较粗,所以这次我计划结合6篇国内985高校的SCI论文具体详细分析一下摘要写作的套路。 **【事先声明】由于本文是动力机械专业,所以所选文章都是围绕发动机节能减排这个话题话题,个人认为其中涉及的摘要写作方法应该适合大部分工科领域。**这6篇SCI分别来自我的母校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吉林大学,由于离开专业领域有一段时间了,其中对以下摘要的翻译和理解可能存在偏差,请各位批评指正。 【论文1】 [1] Zhang Z , Zhang W , Ma X , et al. Effects of GDI injector deposits on spray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injection conditions[J]. Fuel, 2020, 278:118094. 这篇文章是关于“GDI发动机喷油器积碳对喷雾以及燃烧的影响”,摘要共计253个字,11句话,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背景介绍(橘色)、研究方法介绍(绿色),主要结论介绍(红色),下面逐一精讲:  

**第1句话——交代背景:**GDI发动机中经常会出现喷油器积碳的现象,而该现象又会导致发动机燃烧以及排放的恶化。 **第2-4句——交代研究方法和内容:这里用到一种引出文章内容的固定表达方式:“An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随后作者主要是介绍了研究所采用的设备以及试验变量,即分别选用定容单和光学GDI发动机研究了不同燃油温度、喷射压力以及喷射策略下,喷油器积碳对燃油喷雾以及燃烧的影响。通过高速摄像的方法研究了喷雾及液滴分布特性;通过光学发动机研究了火焰传播、扩散火焰以及颗粒物排放等特性。 **第5-11句——简述本文主要结论:**该部分共6句,基本与本文Conclusion中的5条主要结论对应。通常情况下,这一部分的转接词会选用“The results showed that…”,行文中也会采用一些转接词,如“Moreover”。 结果表明:在燃油温度为30℃时,喷油器积碳会略微增加喷雾贯穿距,在燃油温度为60℃和90℃时,积碳促进了喷雾的闪沸过程。当喷射压力为20 MPa时,积碳对闪蒸的影响有所减弱;相比于清洁喷射器,积碳喷油器喷雾尾部的液滴直径和速度更小,燃烧火焰速度稍低,且缸内压力峰值也稍低;此外,积碳喷油器尾部扩散燃烧更多当燃油温度达到90℃时,分段式喷油策略会增加尾部扩散火焰和soot的生成;因为扩散火焰亮度与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可以用来碳烟浓度,当燃料温度为90℃时,喷油器积碳所造成的尾端扩散火焰是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来源。 【论文2】 [2] Hu J , Li J , Hu Z , et al. Power distribution strategy of a dual-engine system for heavy-duty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J]. Energy, 2020, 215. 这篇文章是关于“基于动态规划的重型混合动力汽车双发动机系统功率分配策略研究”(这一方面确实不是我的强项,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请大家见谅),摘要共计199个字,10句话,整体上仍为三部分,下面逐一精讲: **第1-2句话——交代背景:这里作者用了“However”这个转折词,用于说明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便后面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为了提高重型车的输出功率并使用额外的节能技术,有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双发动机的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然而这种系统的最低油耗暂不清楚,并且也缺少针对该系统的有效在线能量管理策略。 **第3-6句——交代研究方法:这部分作者主要这里作者用了“This paper presents…”作为起承转合词。**本文研究所用的车是双发动机系统,由锂离子电池和两个发动机提供动力。本文提出了两步框架来解决能源管理问题,基于MAP图的控制策略分配两个发动机的动力。结合动态规划算法,在发动机和电池之间分配功率,并找到最低油耗。 **第6-10句——简述本文主要结论:这一部分的转接词选用的是“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仿真结果表明:与消耗电量和维持电量策略相比,动态规划算法可节省7.3%的燃油;与传统的单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双发动机系统的油耗降低了1.9%;分析了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后,发动机的工作点和电池功率曲线,并设计了相应的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所提出的基于规则的控制可略可以减少2.2%至6.0%的燃料消耗,并且对电池尺寸、控制策略参数以及驾驶循环的变化不敏感。 【论文3】 [3] Wang Q , Yin S , Ni J . The effects of n-pentanol, di-n-butyl ether (DBE)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in a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J]. Fuel, 2021, 284:118961. 这篇文章是关于“正戊醇、二正丁基醚(DBE)和废气再循环对压燃式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摘要共计235个字,9句话,整体上仍为三部分,下面逐一精讲: **第1-3句话——交代背景:这里作者同样用了“However”这个转折词。**相比于传统柴油柴油机来说,柴油/正戊醇(DP)混合燃料的碳烟和颗粒物(PM)排放更低。然而,由于正戊醇的十六烷值较低,可燃性以及冷启动性都比较差,这限制了其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的应用。二正丁基醚(DBE)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可以改善燃烧。 **第4-5句——交代研究方法和内容:这部分作者主要这里作者用了“In this study…”作为起承转合词。**在本研究中,在柴油/正戊醇(DP)混合燃料中掺入DBE后,分析了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下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共涉及三种燃油:纯柴油(D100)、由20%正戊醇和80%柴油(D80P20)组成的混合燃油以及由20% DBE (v/v)和80% D80P20 (D64P16DB20)组成的混合燃油。 **第6-9句——简述本文主要结论:这一部分的转接词选用的是“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行文中也会采用一些转接词,如“In addition”、“In particular”。**结果表明:当采用EGR策略时,柴油机缸内压力、最大压力上升率、有效热效率(BTE)、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的峰值均有所降低,而一氧化碳、碳氢和碳烟排放量则有所增加;相比于D80P20混合燃油,添加DBE后,滞燃期缩短且BTE增加,此外,碳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会进一步降低,但D64P16DB20的碳氢排放则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中等负荷下,采用中等EGR率(10%和15%),掺入DBE后,可以打破BTE、碳烟和氮氧化物之间的trade-off关系。 【论文4】 [4] Shang W , Yu X , Shi W , et al. Effect of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nd hydrogen direct injection on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n-butanol SI engi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0, 45( 35):17961-17974. 这篇文章是关于“废气再循环和氢气直喷对正丁醇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摘要共计249个字,9句话,整体上仍为三部分,下面逐一精讲: 文章来源:http://www.eizaixian.com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