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给弟弟的信中倾听梵高、了解梵高、理解梵高(倾听梵高)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写给弟弟的一句话 从写给弟弟的信中倾听梵高、了解梵高、理解梵高(倾听梵高)书评

从写给弟弟的信中倾听梵高、了解梵高、理解梵高(倾听梵高)书评

2024-07-12 2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幅将绷带从头顶缠绕至下巴的名为《自画像》的油画,是我与梵高的第一次“相遇”,那是在中学的美术课本上。当时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割下自己的耳朵呢?之后,随着了解的增进,知晓了其中的缘由(共有三种说法:1.与高更发生激烈争吵,被高更割;2.与高更发生激烈争吵,为避免侮辱而割;3.精神状态不好,常听到耳边有侮辱奚落),也接触了他的其他作品,像《吃土豆的人》《向日葵》《星空》等。但只觉好看,却不懂伟大在何处。

《自画像》——图源网络,侵删

梵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画派先驱,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19世纪世界画坛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其绘画多取材自然风景、静物和人,画作朴实、自然、隽永,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在今人眼中,梵高是画家,是艺术家,从其经历和作品来看,毋庸置疑。但若仅以此角度来看待评判梵高,显然是不够全面,有失客观的,我们不应忽视,画家、艺术家身份掩盖下的梵高首先是一个人的事实。一个如你我般鲜活的人,一个情感丰沛的人。他有爱有恨,有喜有悲;他渴望爱情,也珍惜亲情;他希望他的画作被世人认可,但更执着于他的画作的内涵和精神。对梵高人生的书写,精彩者如《梵高传》等,但这些作品多将目光聚焦于梵高的画家身份,而忽视了他身为普通人的事实,使其形象不够客观略偏高大。同属展现梵高人生的作品,中译出版社的《倾听梵高》一书与上述作品颇有不同,该书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件入手对其形象进行展示,让梵高以一个友人甚或亲人的身份,用“交流”的方式,向我们述说他的心路历程,志趣转变,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拥有普通情感的人的特性的梵高,一个没有“偶像”负担的梵高,一个更为真实更易于接近的梵高。

《倾听梵高》

《倾听梵高》对梵高于1873年6月至1890年5月近二十年间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件进行汇编,时间横跨梵高求学、工作、绘画至病发自杀的人生历程。信件中的文字流露出梵高对生活浓厚的热爱,对未来去向的迷茫,对绘画事业的热爱和坚持,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与鄙视,对弟弟提奥的依赖和情感。阅读这些信件,仿似我们就是提奥,时空上的障碍消失了,仿似梵高正与我们面对面地“交谈”,谈人生,谈理想,谈迷茫,谈坚定,谈不屑,谈执着,谈一切的一切……

《倾听梵高》

从信件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梵高对弟弟提奥的情感(如“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向你致以最美好的祝福”;“有一个兄弟与自己生活、行走在同一个星球上,这种感觉真好”),对弟弟态度的重视(“只要做得到,我愿意向你的意愿让步”;因为弟弟的意见,梵高放弃了他与西恩结婚的打算,“将民事婚姻这个话题无限期搁置”,“因为你,也只有因为你,我才会同意暂时不考虑民事婚姻。”)感受到在与弟弟谈话时些微的卑微和乞求(“我不会冒昧地要求任何东西,我只希望你对我仍然像以前那样”;“提奥,这些事是不是影响到了你我之间的关系,使我们产生了隔阂?如果没有,如果我们还能继续握紧彼此的手,不管'世人'怎样反对,如果你能继续帮助我,那我将如释重负,那将是一种预想不到、求之不得的祝福,会让我高兴得寝食难安”)。梵高在信中流露出的对弟弟的情感,除可归因于兄弟二人情谊深厚,还因提奥对梵高的支持与赞助。自1880年梵高还在为寻找工作而奔走时,提奥就已经开始“默默在金钱上支持”他了,而且这样的支持贯穿了此后梵高的一生,直至自杀。对于梵高来说,弟弟的资助是非常重要的,在无人予以理解和支持的日子里更是如此,像购买绘画材料的费用,请模特的费用,生活的费用等,几乎都有赖于此。正是提奥的资助,梵高才得以在越走越远的绘画道路上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说梵高取得的成就,提奥“居功甚伟”。

提奥•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从信件的文字中,我们也能切实感受到梵高对绘画的态度。在1872年12月间写给弟弟的信中,梵高提到,“我没有正式工作,四处流浪,至今已有5年多”,“今后也许还会持续一阵子”。在看过博里纳日矿工们的工作后,梵高说:“我现在也想试着画一幅素描”,将眼睛所见付诸绘画。但这时的生活依凭全来自弟弟的资助。即便如此,梵高仍旧开始了绘画学习,“金钱于我很有价值,尤其是现在,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画一些严肃的作品”,“一些表现人性”的作品。此时的梵高初涉绘画,但他感受到了绘画带给他的强烈冲击,“置身于绘画和艺术环境中时,我会对它们产生强烈的激情,强烈到无以复加”,虽然“每天都会遇到困难,都会出现新的困难,但你难以想象,重新拿起画笔对我而言何其快乐。”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梵高的绘画技艺愈加广泛,但其作品却并不被大众接受,此外,生活方面因感情受阻无人予以支持而采取的极端行为,父母的相继离世,对同行关系和绘画风格的固执,以及最初欣赏他的莫夫、高更等画家地接续离开,都予梵高以极大的打击。但即便如此,他对绘画对生活的态度也丝毫没有改变。“我相信,人是有可能成功的,一个人不应该刚开始就感到绝望,即便在这里或那里遭遇失败。一个人有时会感到一种衰颓,有时会事与愿违,但仍有必要重新振作起来,拿出新的勇气。”“我仍然热爱艺术和生活……至于我关心的事,我只想专心画画,努力像我喜欢和钦佩的画家们那样,争取和他们做得一样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与弟弟的“交流”中,梵高多次提到自己的画作对自然景色、日常生活和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我非常喜欢风景画,但更喜欢那些表现日常生活,有时真实得让人感到恐惧的作品”,因为“我不是生活在空中楼阁,而是生活在平凡的现实中”。投身于绘画,梵高并非想“成为不同凡响的人,而是要成为'平凡的人'”,成为将自己看到的人和风景,看到这些要素后的感受,情感都融入到绘画中的画家。在1877年5月写给弟弟的信中,梵高说到,与其看热罗姆的《芙里尼》,“我宁愿去看伊斯拉埃尔斯或米勒画的家庭妇女,或者爱德华•弗雷尔画的老妇人”,因为“伊斯拉埃尔斯和米勒画出的肉体之内”有“鲜活灵魂”,而芙里尼只有“美丽的躯壳”,“没有一点精神迹象”。对日常生活和劳动人民的关注,对精神与内涵的追求,或许这正是梵高画作的伟大之处吧。

米勒《拾穗者》

从信件的文字中,我们还能看到梵高画家身份之外的其他身份。其中最明显的是读者。“我总是觉得英国素描家或英国作家塑造的人物很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像周一早上一样清醒,他们刻意保持简洁、实事求是并坚持分析;我觉得他们坚强有力,在我们感到虚弱无力的日子里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同样的,在法国作家中,巴尔扎克和左拉也是如此。”“我随身带了几本透视方面的书,还有几部狄更斯的小说,其中有《德鲁德疑案》,狄更斯的作品中也讲到了透视。”“那本小册子(左拉的《爱情的一页》)促使我去阅读左拉的一切作品”。对狄更斯、左拉等作家作品阅读,对这些作家的作品和风格的独特理解,除了梵高对它们的喜爱之外,还有一种借鉴文学作品的风格表现和内涵表达,以助益自己的绘画的意图。这也是在启示绘画者,绘画的风格与内涵,并非只能从实物和前人的画作中寻找,文学作品或其他领域的作品同样可以借鉴学习。

1890年7月27日,不堪忍受折磨的梵高扣下了手枪扳机,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子弹却偏向了腹部,没有打穿胸膛,他没能立即死去。在痛苦中挣扎了30个小时后,29日凌晨,梵高死在了弟弟提奥的怀里。梵高的死亡,就像他坎坷的一生一样,也充满曲折,或许这是命运对他的最后一次捉弄,对他后世留名的捉弄。

《倾听梵高》

阅读这些信件时,不由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小说中的查尔斯同梵高一样,为了绘画放弃了世俗的工作,放弃了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他们的行为离经叛道,不可理喻,也可以认为是不负责任,但他们追逐内心理想的勇气与毅力是值得被尊重的。

从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件中,我们看到了梵高的画家身份之外的其他身份,看到了生命更精彩丰富的梵高,通过梵高的文字或许是认识、了解、理解真实的梵高的最接近的方式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