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写对联常识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等奖)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等奖)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等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共1课时

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能够仿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还只是处于高一年级这个阶段,对于对联可能有印象,但是相关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并且不成系统。能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常识、学会简单的鉴赏对联就很好了。所以我这节课设计时侧重讲解对联知识,并且链接到中考题中对联题的解答中去,做到学以致用。至于让学生拟写对子,并不做为本课的重点。

3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难点:学习并掌握对联题的题型和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奇妙的对联

对联的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来历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桃符,即春节时挂在大门两边的桃木板,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画像,分挂在大门左右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张贴门神:唐代以后张贴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二人是唐初的开国功臣,也是太宗手下的猛将,传说由于泾河老龙被斩,引起鬼混唐朝,闹得太宗不得安宁,命秦琼、尉迟恭把守宫门,才镇住鬼怪。从此有了张贴门神的习俗。      书写对联:五代时期,《宋史·蜀世家》记载: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后蜀国君孟昶以学士辛寅逊所撰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二)对联的三种形式

①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或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例: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②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

例: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

     ③串对: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两句衔接紧密,如流水不断,故又称“流水对”。上上下联一般有因果、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三)对联的要求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之本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上下联相同位置词性必须相同。

①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

②满园春色好;神州面貌新。

③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阵阵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3、上下联句子结构要一致。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依此类推 。

         ①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②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

        ③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4.平仄讲和谐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平声”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对联要求:仄起平落

5.内容讲相联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

     学问藏今古;知识贯中西。

   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

6、对联横批的作用

横批,是张贴在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对整副对联的主要内容。

(四)对联的禁忌

      1、忌“合掌”。

       所谓“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雷同。例如:

       春晖盈大地 ,对“正气满乾坤”是不错的,因上联比喻,引出下联颂赞的“正气”,上下联互相衬托;  但对“朝霞满山川”则不好,因后者与上联意思重复。

      2、忌“同字”。

       即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有相同的字,如:

       “科学能致富”对“艺术可修身”是可以的,但对“诚信能纳财”则犯忌,因上下联都有“能”字。

但也有例外:

            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说明: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可以重复。

对联练习

练习: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写对联。

   要求:符合学科特点,并蕴含一定的生活哲理。

奇妙的对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奇妙的对联

对联的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来历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桃符,即春节时挂在大门两边的桃木板,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画像,分挂在大门左右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张贴门神:唐代以后张贴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二人是唐初的开国功臣,也是太宗手下的猛将,传说由于泾河老龙被斩,引起鬼混唐朝,闹得太宗不得安宁,命秦琼、尉迟恭把守宫门,才镇住鬼怪。从此有了张贴门神的习俗。      书写对联:五代时期,《宋史·蜀世家》记载: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后蜀国君孟昶以学士辛寅逊所撰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二)对联的三种形式

①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或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例: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②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

例: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

     ③串对: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两句衔接紧密,如流水不断,故又称“流水对”。上上下联一般有因果、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三)对联的要求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之本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上下联相同位置词性必须相同。

①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

②满园春色好;神州面貌新。

③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阵阵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3、上下联句子结构要一致。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依此类推 。

         ①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②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

        ③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4.平仄讲和谐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平声”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对联要求:仄起平落

5.内容讲相联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

     学问藏今古;知识贯中西。

   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

6、对联横批的作用

横批,是张贴在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对整副对联的主要内容。

(四)对联的禁忌

      1、忌“合掌”。

       所谓“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雷同。例如:

       春晖盈大地 ,对“正气满乾坤”是不错的,因上联比喻,引出下联颂赞的“正气”,上下联互相衬托;  但对“朝霞满山川”则不好,因后者与上联意思重复。

      2、忌“同字”。

       即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有相同的字,如:

       “科学能致富”对“艺术可修身”是可以的,但对“诚信能纳财”则犯忌,因上下联都有“能”字。

但也有例外:

            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说明: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可以重复。

对联练习

练习: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写对联。

   要求:符合学科特点,并蕴含一定的生活哲理。

Tags:奇妙,对联,教案,设计,一等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