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清承明制”,那么清朝内阁为什么没有明朝内阁权力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阁制的特点 都说“清承明制”,那么清朝内阁为什么没有明朝内阁权力大?

都说“清承明制”,那么清朝内阁为什么没有明朝内阁权力大?

#都说“清承明制”,那么清朝内阁为什么没有明朝内阁权力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学界有个说法叫“清承明制”,指的是清朝的很多制度和政策都是继承自明朝或者在明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比如总督巡抚制、行省三使制、皇帝直辖六部、言官系统等等,明清两朝的皇帝都住在同一套宫殿群之内,甚至《大清律例》都是直接以《大明律》为蓝本的。

明朝实际上的宰相机构是内阁,清朝也仿照明朝建立了内阁。然而与明朝内阁相比,清朝内阁的权力要小得多,以至于几乎没有存在感。有人就感到奇怪了,既然清朝制度是所谓的“清承明制”,那么清朝内阁为什么没有明朝内阁权力大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明朝初年,明太祖废除了存在几千年的宰相机构,由皇帝直接管辖中央各部门(如六部)。宰相机构被废除后,海量的工作一下子就把明太祖给淹了,让他苦不堪言。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顾问,帮助自己处理朝政,是为明朝内阁制度的雏形。

明成祖登基后在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内阁制,内阁成为明朝实际上的宰相机构。但与以前的宰相机构不同,内阁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真正摆脱顾问和“高级传达室”的特点,没有真正的决策权。清朝内阁继承了明朝内阁的顾问和“高级传达室”特点,甚至“有所发展”。

满洲最早是渔猎民族,这导致清朝在入关前后保留了非常多的贵族联盟残余。比如在清朝前四代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中,两个是满洲勋贵推举产生的,一个是与满洲勋贵妥协后产生的。最能体现满洲勋贵权势地位的是清朝初年的核心机构——议政会议。

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初年,议政会议是清朝权力最大的核心机构,谁掌握了议政会议谁就控制大权(如多尔衮和鳌拜)。皇太极虽然仿照明朝内阁建立“内三院”,但没能真正动摇议政会议的权力。更要命的是,由于满洲勋贵不通文墨,清朝初年的内阁以汉族和汉化满洲为主。

于是内阁在清朝初年遭到了以满洲勋贵为主的议政会议的强力打压,比如多尔衮入关后不久就把内阁最重要的票拟给取消了。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为了加强皇权而扩大了内阁的权力。但因为议政会议的权力仍在,所以顺治时期的清朝内阁一直比不上明朝,直到康熙帝继位。

到了康熙帝成年亲政的时候,清朝内阁基本没有从议政会议手中夺权的可能了。于是康熙帝干脆抛开内阁而设置“南书房”,通过“南书房”削弱议政会议的权力,从而加强皇权。雍正帝继位后不久则设立“军机处”,议政会议名存实亡,清朝的皇权加强到了中国古代空前的程度。

然而随着“南书房”和“军机处”的先后设立,清朝内阁扩大权力的可能性彻底消失了,直到清朝灭亡都是如此。正因如此,虽然“清承明制”,但清朝内阁没有明朝内阁权力大,只是议政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的““高级传达室””而已。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