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蒙古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天天看直播 今日中国

今日中国

2024-07-05 04: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央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今日中国 内蒙古篇》今天在内蒙古卫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以及腾格里新闻客户端同步播出。

↑↑↑点上图看直播回放↑↑↑

通过直播,大家看到了一个活力的内蒙古、一个创新的内蒙古、一个开放的内蒙古!!

这里是祖国的正北方——内蒙古。清晨,五星红旗从兴安盟阿尔山哨所冉冉升起,校园里开始响起朗朗读书声。中欧班列往来穿梭,新鲜的牛奶发往全国各地。库布齐沙漠又添新绿,乌梁素海上候鸟翔集。包钢轧机钢花四溅,乌兰牧骑已经赶往下一个牧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天,我们走进内蒙古,探访和谐美好的内蒙古,走近守护这片土地、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人们。

这里是和谐幸福的内蒙古

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奋斗精神

早在建党之初,党就在内蒙古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建立党的组织。1947年5月,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内蒙古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富裕。

乌兰浩特市五一会址:

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诞生地

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

红色老牛坡:晋西北抗日前沿阵地

巍巍大青山 耿耿丹心聚

乡村振兴路上有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8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曾经的13.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住进安心房、放心房;曾经的1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今都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如今的内蒙古大地,在牧野乡村、在毡包院落,人们正在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着,奋斗着!

在移民新居开启新生活

在内蒙古生活着三个人口较少的民族——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族。鄂伦春自治旗1951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当时这里的鄂伦春族只有700多人,到如今已经有30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鄂伦春族人民的生产生活。1953年,鄂伦春族群众在党的号召下,结束了游猎的生活,下山定居,开始了新生活。

走出山林,曾经一人一马一杆枪的生活,如今早已变了模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鄂伦春人70多年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为了国家的孩子

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有着许多一心向党、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最为严重,孤儿院爆满,粮食短缺,于是就有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故事。

可爱的中国·为你而拼搏

新时代,新青年,新力量。如今内蒙古的青年人们,正在用他们风华正茂的肩膀扛起的新希望。

这里是创新开放的内蒙古

春光正好 项目奋进正当时

今日中国,处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5月的内蒙古,草木萌发,绿意盎然,奋斗的足音,在这片充满活力和动力的土地上,正在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旋律。上个月,内蒙古12个盟市6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

百年声音记忆

包头市被誉为“草原钢城”,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从1953年包钢筹建开始,全国各地建设者纷纷来到包头支援包钢建设,辽宁鞍钢提供了大量的设施设备和人力支持。

如今,走在包头的大街小巷,你会听到很多人都说着一口东北话,街头巷尾总能找到几家正宗东北菜馆。仅从包钢筹建到大规模投入生产,短短7年时间,包头市的人口就增加了80多万,“齐心协力建包钢”也因此成为佳话。

在1958年4月,包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的时候,别说木材水泥,就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要从区外调,所以必须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来建设包钢。

经过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1959年9月26号,包钢一号高炉首次出铁,周恩来总理专程来为一号高炉剪彩。

百年声音记忆 周总理00:0000:28未加入话题

跨越了62年的这段录音,见证着内蒙古彻底告别了寸铁不产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力量,一号高炉出铁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

作为内蒙古工业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包钢一号高炉从当时新中国容量最大的高炉,变成了如今的“功勋炉”、“长寿炉”,安全稳定运行62年,总出铁量近5000万吨。流淌着的红色铁水也讲述了一代代包钢人的奋斗故事。

“大块头”有“大智慧”

在中国,每100台矿用车就有80台产自内蒙古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北重集团。国内北至漠河,南到海口,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乌苏里江畔的黑龙江,都有这些矿车的身影。

这些矿车是“大块头”,蕴藏着“大智慧”,它能自己远程驾驶,自己诊断车辆故障,这么多技能傍身,全靠工作人员为它设计出的一颗智慧大脑。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这几年,“无人”技术在内蒙古不少行业领域都有应用。

瓜子炼成记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被称为中国向日葵之乡,这里的向日葵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如今巴彦淖尔已经拥有了2万亩的良种示范基地,依靠优良的种子,巴彦淖尔的向日葵已经形成了一条研发、种植、生产、加工、商贸的全产业链。五原县正在建设占地148亩的向日葵科技产业园区,一个五万平米的向日葵加工车间已经落成。

从“一五”时期开始,内蒙古在党中央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轻工、森工为主的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工业体系,为内蒙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不论出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丝毫不能动摇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创新发展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做大做优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日子“将就过”到生活“讲究过”,内蒙古人民所有的探索和创新发展的背后,就是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通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满足人民对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这里是绿色共享的内蒙古

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湿地、大沙漠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同组成了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生命的逆袭 从流入沙漠的黄河水开始

库布其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横卧在黄河几字弯的臂弯里。当地把黄河凌汛水引入库布其沙漠,在沙漠腹地形成了沙水相伴的壮丽景色。此时,在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吉日嘎朗图镇,沙漠鲤鱼马上就要上市了。

保护黄河 从植树造林开始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内蒙古在这方面也要主动担当作为,努力走在前面。4月8号,呼伦贝尔刚刚完成了内蒙古首单碳汇产权交易项目。“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碳排放碳达峰行动。

保护黄河 让候鸟翔集

在中国,候鸟迁徙主要有4条路线,其中3条都途经了内蒙古。现在候鸟回来了,其实也是我们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证明,也是内蒙古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成效。近年来,内蒙古以“一湖两海”治理为抓手,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是内蒙古的三大淡水湖,其中乌梁素海和岱海都与黄河相连,在调节气候、修复生态、涵养水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两年,内蒙古“一湖两海”综合治理,也开始从“治湖泊”转向“治流域”,统筹推进近百个治理项目的实施。

通过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内蒙古不断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未来五年,在内蒙古,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成为更多人的行动自觉,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

奏响绿色变奏曲。今天的内蒙古,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82个,保护区总面积1261万多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67%

今天的内蒙古,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今日的内蒙古,是一个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内蒙古。

回顾过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内蒙古之所以有今天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内蒙古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

我们一定要深入持久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北疆常开长盛。我们一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腾格里新闻

原标题:《今日中国|内蒙古篇 大型直播带你看不一样的亮丽北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