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情概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蒙古地区车牌简称 区情概况

区情概况

2024-06-22 23: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4200多公里。地貌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部是莽莽的大兴安岭林海,南部是富饶的嫩江平原、西辽河平原和河套平原,西部是浩瀚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辽阔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在25℃左右,冬季中西部最低气温低于-20℃,东部林区最低气温低于-50℃。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 话:0471-6944404    网址:www.nmg.gov.cn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  候  2023年,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1991-2020年,下同)偏高0.9℃,与2007年同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1高;春、夏、秋季全区平均气温偏高,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下同)正常。全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9%(16.0mm),东部及东北部地区偏多,西部大部地区偏少,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四季降水量冬季偏多9.7%,春、夏、秋季偏少,其中秋季偏少最多,偏少16.8%。  

    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

全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3种,分属于29目,93科,291属。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0种;国家Ⅱ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06种。

    野生植物资源:

内蒙古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共计2619种。其中种子植物2551种,蕨类植物68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2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1种,农业部门主管1种;国家Ⅱ级保护45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21种,农业部门主管24种。

森林资源:内蒙古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20年全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结果显示,全区森林面积4.08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3.0%;人工林面积9900万亩,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蓄积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等11片次生林区,人工林遍布全区各地。全区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栎类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

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1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9.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17.84亿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53.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40.1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5.62亿立方米。

湿地资源:

根据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结果,全区湿地面积380.94万公顷,包括5个二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70.17万公顷,占18.42%;灌丛沼泽21.48万公顷,占5.64%;沼泽草地183.66万公顷,占48.21%;内陆滩涂93.81万公顷,占24.63%;沼泽地11.82万公顷,占3.10%。湿地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等2个盟市,占全区湿地的86%。

自然保护地:

全区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6类自然保护地,共380个,总面积1571.81万公顷,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13.29%。其中,自然保护区216个,总面积1294.6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9个,面积426.12万公顷;自治区级64个,面积696.53万公顷;自治区级以下123个,面积172.01万公顷。风景名胜区5个,总面积52.7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面积15.2万公顷;自治区级3个,面积37.54万公顷。地质公园23个,总面积48.56万公顷。其中世界级3个,面积27.77万公顷;国家级11个,面积12.9万公顷;自治区级9个,面积7.89万公顷。湿地公园63个,总面积38.6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53个,面积34.62万公顷;自治区级10个,面积3.99万公顷。森林公园58个,总面积132.5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6个,面积109.57万公顷;自治区级21个,面积22.67万公顷;自治区级以下1个,面积0.34万公顷。国家沙漠公园15个,总面积4.66万公顷。

矿产资源:

内蒙古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中西部富集铜、铅、锌、铁、稀土等矿产;中南部地区富集金矿;东部富集银、铅锌、铜、锡、稀有金属元素矿产;能源矿产资源遍布12个盟市,但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群。

截至2022年底,全区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39种(含亚种),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为131种。全区有109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52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煤炭、铅、锌、银、稀土等21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2023年数据于2024年年底统计后出)。

旅游资源    2023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3045.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54.7亿元。全区457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9223.2万人次,营业收入60.0亿元。

环境保护

初步统计,2023年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51.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4万公顷,飞播造林1.1万公顷,封山育林2.0万公顷,退化林修复15.2万公顷,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9.3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3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79%。

2023年全区共有自然保护区21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94.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26.1万公顷。

    人口状况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39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67.1万人,乡村人口728.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58%,比上年末提高0.98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227.1万人,女性人口1168.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0万人,出生率为5.00‰;死亡人口20.2万人,死亡率为8.42‰。

    科教状况

2023年全年科技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新立项26项,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855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共安排582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总规模5.2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53家,众创空间177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2249件,比上年下降9.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2件。全年全区登记技术合同2219项。其中,区内技术合同登记1817项,增长39.3%。全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1.7亿元。其中,区内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3亿元,增长19.3%。

截至2023年末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2个,招生(含非全日制)1.4万人,在学研究生(含非全日制)4.0万人,比上年增长6.6%。普通高校54所,招生16.4万人,在校生54.0万人,毕业生15.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0所,招生6.5万人,在校生18.7万人,毕业生5.8万人。普通高中318所,招生14.6万人,在校生42.8万人,毕业生14.3万人。初中715所,招生21.5万人,在校生66.3万人,毕业生22.1万人。小学1635所,招生24.0万人,在校生140.8万人,毕业生21.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5.4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5%。

    经 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比例为11.1:47.5:41.4。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45.7%和4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77元,比上年增长7.4%。

    财政状况

    2023年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3.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税收收入2331.0亿元,增长9.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17.5亿元,增长15.8%。

    工业经济:

2023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0%,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1%,制造业增长1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3%。

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增长1.4%,食品制造业增长18.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9.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5%。

2023年全年原煤产量123366.3万吨,比上年增长1.7%;发电量7629.9亿千瓦时,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中,焦炭产量5069.3万吨,增长8.0%;单晶硅产量58.9万吨,增长42.3%;钢材产量3385.8万吨,增长11.1%;原铝产量633.8万吨,增长3.7%;乳制品产量473.0万吨,增长13.2%。

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466.0亿元,比上年下降0.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6.9元,比上年增加0.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5元,增加2.9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比上年末增长0.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

截至2023年末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1432.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6.0%。其中[12],火电装机容量11820.5万千瓦,增长10.5%;水电装机容量238.1万千瓦,与上年持平;风电装机容量6954.0万千瓦,增长52.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90.3万千瓦,增长48.2%。

2023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35家,比上年末增加96家。有工作量的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6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4%;房屋竣工面积1271.6万平方米,增长16.0%;房屋建筑竣工率为19.1%。

  

    农牧业经济:

    2023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0.9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8.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产量3957.8万吨,比上年增长1.5%。

2023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85.4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猪肉产量75.7万吨,比上年增长2.7%;牛肉产量77.8万吨,增长8.3%;羊肉产量108.8万吨,下降1.3%;禽肉产量23.0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67.2万吨,增长7.4%。牛奶产量792.6万吨,增长8.0%。年末生猪存栏629.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5.5%;牛存栏947.7万头,增长15.5%;羊存栏6180.6万只,增长0.9%;家禽存栏5929.1万只,增长7.9%。

国内外贸易

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4.3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39.6亿元,增长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4.7亿元,增长9.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4707.9亿元,增长6.8%;餐饮收入666.4亿元,增长18.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6%,中部地区增长10.4%,西部地区增长5.5%。

2023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4%,饮料类增长3.8%,烟酒类增长2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5%,化妆品类增长5.4%,金银珠宝类增长28.5%,日用品类增长3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2%,中西药品类增长16.0%,通讯器材类增长13.1%,汽车类增长17.2%。

2023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49.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023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出口785.7亿元,增长28.1%;进口1179.6亿元,增长32.0%。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222.0亿元,增长25.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2.2%;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355.0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11.8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21]国家进出口额15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2023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8亿元,比上年增长61.5%,折8.0亿美元,增长48.5%。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7家,比上年增长3.2倍。

    居民收入

2023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0元,比上年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76元,比上年增长5.1%。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9756元,增长5.9%;经营净收入9276元,增长4.1%;财产净收入2637元,增长1.2%;转移净收入7006元,增长4.8%。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1元,增长8.0%。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4086元,增长7.7%;经营净收入11607元,增长8.3%;财产净收入580元,增长15.8%;转移净收入4948元,增长6.9%。

    文化 卫生 体育  

    截至2023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2个。其中,乌兰牧骑75个。共有文化馆118座,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165座。年末全区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各类报纸19494万份,各类期刊944万册,图书5775万册。

    截至2023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685个。其中,医院851个,乡镇卫生院124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1个,妇幼卫生机构11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9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73136张,比上年末增长3.2%。其中,医院共有病床139410张,乡镇卫生院共有病床21846张,妇幼卫生机构共有病床4881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4万人,增长8.1%。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9.3万人,注册护士10.1万人。农村牧区共有村卫生室1.3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万人。

   2023全年全区共有3400人次参加222场国际国内比赛,取得125枚金牌、115枚银牌、15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广播电视    截至2023年末全区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

    交通

2023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3.4亿吨,比上年增长12.8%。货物运输周转量5535.9亿吨公里,增长6.7%。旅客运输总量8904.2万人,比上年增长117.0%。旅客运输周转量216.5亿人公里,增长143.3%。 

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辖区现有16个运输机场,3个通勤机场,取得机场使用许可证的A1通用机场15个,已备案的B类通用机场10个,通用航空企业20家(内蒙古蒙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孝义市悦翔航空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阿尔山市雪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中联鹏图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成图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王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陈巴尔虎旗蒙翔航空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内蒙古朗坤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翔瑞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快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华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天羽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华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圣鹰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庆华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翔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天鹰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市神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