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概览(连载15)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蒙古五当召介绍 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概览(连载15)

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概览(连载15)

#内蒙古地区古代壁画概览(连载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壁画保存现状及制作工艺

在壁画制作工艺方面,五当召建筑群有两种工艺上截然不同的壁画:一种为传统工艺壁画,即先在墙壁(支撑体)上制作地仗层,再由画师在地仗表面绘画;另一种为纸本壁画,即颜料层附着于一层“纸地仗”上,“纸地仗”裱糊于建筑墙壁。这两种不同制作工艺的壁画出现在时间跨度近 150 年的五当召建筑中,对于研究清中期至晚期内蒙地区佛寺壁画绘制工艺具有重要作用。在绘画范式方面,五当召壁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等佛学工艺经典中的规范进行绘制,是研究藏传佛教壁画绘画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五当召壁画目前存在的病害,根据发生位置的区别可大致划分为支撑体病害、地仗层病害和颜料层病害;主要病害类型包括盐霜,地仗层酥碱、空鼓、裂缝,颜料层起甲、颜料层脱落和烟熏油渍等。寺观壁画的空鼓病害一般由建筑墙体(即壁画支撑体)与壁画地仗层之间产生应力造成。由于支撑体下沉、错位或与地仗层材料理化性质差异和环境温湿度条件等原因,在长时间的应力作用下,壁画地仗层局部脱离支撑体而形成空鼓和裂隙。五当召壁画地仗层存在大量裂隙与空鼓病害,二者多相伴相生。五当召壁画地仗层空鼓面积约占壁画总面积的 26.8%, 几乎每条裂隙两侧都伴有宽度约 30~40cm 的空鼓病害区域。

裂缝 地仗层脱落 起甲 颜料层脱落 粉化 酥碱 空鼓 盐霜 病害类型

五当召寺庙主体建筑清于乾隆十四年(公元 1749 年)开始营建,至今已近 300 年,壁画的各项病害恶化逐年递增,目前针对五当召壁画的系统性保护修缮现已逐步开展。

五当召第四殿当圪希德殿始建于1750年,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殿内绘有白财神、二臂大黑天、密阎罗、白玛哈嘎拉、吉祥天母、黑财神、黄财神、金刚手等内容丰富、线条优美、工艺考究的精美壁画共约62平米。为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圪希德殿壁画修复工程于2021年7月启动,工作人员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最大兼容等文物保护原则,对壁画样品应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等技术手段开展修复。目前,当圪希德殿内壁画已经全部修缮完毕。

建议在五当召各殿内、外加装小型环境监测设备,并由文物管理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维护与数据采集,以便准确记录壁画的保存环境参数及其变化。殿内光照度随着时间变化强照度区域略有变化,但基本分布在殿门开放处。建议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壁画,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针对五当召其他殿阁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尽快启动实施。

参考文献

1、闫晓彤:《五当召苏古沁殿壁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2、王建军、张涛:《五当召却伊拉殿佛像及壁画简介》,《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

3、王磊义:《五当召的九大佛寺壁画》,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05

4、乔天昱、郭宏:《内蒙古五当召却依拉殿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分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01

5、王磊义、姚桂轩、郭建中:《藏传佛教寺院美岱召五当召调查与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

6、其乐格尔:《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五当召佛教文物保护现状探析》,《法音》,2021年08

END

来源:内蒙古壁画 保护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