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烈士陵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冀中抗战回忆录 冀中烈士陵园

冀中烈士陵园

2024-07-13 0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冀中烈士陵园

 

  初春的冀中大地,又是一年春草绿。笔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前往河间冀中烈士陵园,追寻发生在这里的那段抗战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辉煌,祭奠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献身,长眠于此的不朽英灵。

  冀中烈士陵园,坐落于河间市曙光西路,东临京开路,北靠朔黄铁路。这里原是河间市烈士陵园,1993年6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将河间市烈士陵园改扩建为冀中烈士陵园。

  冀中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所设的一个重要战略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创建的平原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很长一段时间设在河间,河间也因此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最重要的一部分。英雄的冀中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战斗,前赴后继,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和争取全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支援战争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先后有5万中华儿女为国捐躯。据不完全统计,仅县、团级以上烈士就有108名。

  1994年6月,河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冀中烈士陵园的改扩建方案,在原河间市烈士陵园的基础上,征地11亩,建成占地500平方米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一栋。1998年河间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扩建冀中烈士陵园,并把陵园扩建工程列为2000年的十件大事之一。新落成的冀中烈士陵园,占地22亩,总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主要建有: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名烈士墓及烈士雕像等。园内尽栽苍碧不谢的青松,高耸入云的翠柏和枝叶婆娑的杨柳,花砖铺设的道路纵横交汇,多块青青泛绿的草坪如毡如织,把陵园装点的既庄严肃穆,又不失园林景色。

  在陵园管理处主任于金盼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冀中烈士陵园正门面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东侧的“冀中烈士陵园”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1999年秋亲笔题写。对着正门是冀中烈士纪念馆,由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将军为冀中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两侧是“不朽英名师后辈,擎旗自有后来人”的隶书楹联。看到老一辈革命家亲笔书写得的大字,不由联想起当年冀中战场上一幕幕刀光剑影、炮火连天的场面。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卢沟桥炮火硝烟尚未散尽,侵华日军就将战火引向冀中。“烧光、杀光、抢光”的法西斯暴行,使冀中变成了一片火海和焦土,连续的“扫荡”、“分割”、“蚕食”,使这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谓惨绝人寰。仅在沧州境内,日军就先后制造了灭绝人性的沧县张辛庄惨案、北白塔惨案、献县李虎惨案、任丘“反共誓约”惨案等骇人听闻的重大惨案60多起。由于河间、献县、肃宁、任丘、沧县等一带是日军重点“扫荡”的地域,在连续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中,日军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6月24日,千余日伪军包围沧县北白塔村,搜出抗日武装人员血衣和弹药。北白塔村民宁死不屈,拒绝向日伪军提供情报,在村西大场上27名村民被日军处死,30多人受重伤。1940年10月12日,日军血洗献县李虎村,在一间柴棚里烧死男女老幼48人,另有9人被杀害,670间房屋被烧。一幅幅展现当年日军杀人放火和掩埋着我同胞累累白骨大坑的照片,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抗日军民血溅国土的悲壮。这是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在冀中军民浴血抗战的展厅内,一幅幅照片把我们带进了冀中军民奋起抗战的场景中。以中共党员吕正操为团长的原国民党691团大部分官兵,不满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在冀中晋县小樵村宣布脱离国民党军队,高举抗日大旗,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为中国4万万同胞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吕正操将军的壮举震惊中外,极大鼓舞了冀中人民、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孟庆山这位出生在冀中平原的爱国虎将,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磨练,成为英勇善战的红军团长。当日军铁蹄踏进冀中之时,受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指派,只身来到冀中家乡组织训练抗日骨干,收编地方各种杂牌抗日武装,组成了号称10万余人的河北游击军,是冀中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开辟、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扩大八路军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12月,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遵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率6300余名将士,从山西岚县出发,冲破日伪军重重包围,长驱千余里,于1939年1月25日到达冀中腹地——任丘惠伯口村,与吕正操、孟庆山等冀中区主要领导会合。一二○师到达冀中后,克服长途奔波、身体疲乏、环境生疏的困难,与冀中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紧密配合,并肩战斗,从2月2日到3月1日,在肃宁县北曹庄、大曹村、深县邢家庄、河间县黑马张庄,连续4次伏击进犯的日伪军,毙伤敌7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沉重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敌人第三、第四次“围剿”。其后,一二○师根据敌强我弱与平原地区的情况,采取主力分散、分区活动、避敌合围、寻机歼敌的战略,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与第五次“围剿”之敌兜圈子,迷惑敌人、牵制敌人、寻机打击敌人,一个月作战3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围剿”。4月下旬,一二○师乘胜出击,在河间县齐会村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歼敌700余人,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冀中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在冀中军民奋起抗战的展厅内,还专门展出了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很快来到冀中投入一二○师与日作战中的伤员抢救工作。在齐会战斗中,他连续工作数十小时,使八路军115名伤员得到及时救治重返战场。他在华不足2年,其中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冀中。在频繁紧张的战斗中,白求恩既全心救护伤员,也时刻牵挂当地老百姓的病痛,曾多次为当地老百姓治病,受到了老百姓的尊敬和怀念。

  为了有力打击日本的侵略势力,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冀中区除派出主力部队参战外,还积极出动民兵、民工支援前线作战。1942年,日军调整了在华战略部署,调集重兵发动了惨无人道的“五一”大“扫荡”。冀中军民相应开展了地道战、地雷战、挑帘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将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战斗中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代司令员孔庆同,六军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等先后壮烈牺牲。

  走出纪念馆照直前行,是一座高11米花岗岩饰面的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撰写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的底座上镌刻着吕正操的亲笔题名:“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镌刻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于主任告诉我们,这座纪念碑于1999年4月5日前完成,主要为了赶在清明节前开馆,让党政机关人员和中小学生以及更多的人前来凭吊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00年4月5日前又按规划完成了长6米、宽4米、高3米、深4米的花岗岩饰面的无名烈士墓建筑工程。铺设园区道路242延长米,栽培花木7000余株,铺植草坪600平方米。

  近几年来,为了使冀中革命老区的辉煌历史得到翔实展现,让先烈的丰功伟绩得到生动展示,也使革命老区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河间市委、市政府注重整合资源,把馆藏大量历史文物实物、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图版雕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和部门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在清明节、“七一”、“八一”、国庆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活动。陵园管理处还与部分先烈的后人和健在的当年亲历者保持联系,凡重大活动时,请他(她)们前来讲述亲人的光辉事迹。

  1999年4月5日纪念馆开馆以来,前来参观瞻仰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其中有青少年学生、党政机关干部,也有曾经在冀中战斗、工作过的革命老前辈。外国友人新西兰作家瑞尔女士曾来此参观瞻仰。原冀中军区创始人之一孟庆山之子孟通、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也曾专程前来参观瞻仰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冀中烈士陵园先后被评为“沧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沧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10月23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冀中烈士陵园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

  冀中抗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共同树立的历史丰碑,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冀中烈士陵园的建成,对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力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膨胀,公然参拜战争罪犯亡灵,篡改教科书,否定侵略历史,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并一再在中国南海制造事端,给曾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也给世界和平带来不安宁因素,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做到有备无患。

作者:孙福军(沧州军分区军史办主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