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养老行业发展现状分布 关于安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思考

关于安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思考

2024-07-10 16: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生态养老试点城市,安康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结合安康市情,对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一、康养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丰富。我市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是“天然生物基因库”,有“中国硒谷、中国茶乡、西部水城”等美誉,全市森林覆盖率65%,森林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一,已经建成6个国家森林公园、10个国家4A级景区,环境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全省前列,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富硒、生态、旅游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康养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2、区位独特。我市位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地处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陕西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有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独特的区位赋予了安康辐射周边、融入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特殊优势。

  3、需求巨大。全市老龄化率为17%左右,未来五年,老龄人口还将快速增加,随着我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方面多元化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将构成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产业链,健康养老产业将成为由老年市场需求拉动而兴起的新兴产业。同时,老年设施和服务供给以及社会化养老床位数严重不足,为发展养老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为此丰富养老服务供给、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倒逼着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4、政策优厚。近年来,中、省和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健康养老产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健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环境。

  二、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2019年底,我市常住人口26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45.2万人,占比16.9%。其中,60-69岁老年人26.42万人、70-79岁老年人12.85万人、80-89岁老年人5.34万人、90-99岁老年人5648人、100岁及以上老年人103人;农村特困供养和城市特困供养老人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7%。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6万人,占比达到17.2%左右。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在省市各级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我市养老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政府兜底扎实有力。目前,全市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敬老院40余家,床位5200张,幸福院500余家,床位2000张。全市敬老院总数达到170家,养老床位数达20473张,有效承担了兜底养老服务,特别是特困供养老人和半失能老人养老职能,相关集中供养机构普遍具备了医疗资源、护理康复、中医诊疗、养老环境等优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我市持续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并逐步提高供养标准,保障基本生活。全市农村特困供养人数38564人,城市特困供养人数617人。城市低保提高到550元/月,农村低保提高到3990元/年,城市特困集中供养标准为800元/月,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750元/月。

  2、民办机构快速发展。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18家,养老床位2954张,集中分分布在市县城区。其中,床位数大于200张的有7家。2019年,我市积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与德亨仁厚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当年2月,该集团与汉滨区签订老年公寓运营管理合同,当年6月,公寓300张床位已入住123人;与旬阳县开展的管理运营合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20年3月投入运营300张床位;围绕市生态休闲养老服务中心管理运营,我市正与该机构进行接洽,拟委托其运营管理,有关工作正在按程序推进。汉滨区阳光爱心护理院、岚皋县老年公寓等民办养老机构建成运营,盛世天颐(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的会员制“候鸟式”旅游养老模式已进驻安康发展业务,一批集休闲、康养、医疗、护理为一体的高档次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正在加快形成。

  3、居家养老投入加强。全市城镇社区202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41.1%,现有社区居家养老设施83处,其中,社区出资建设运营79处,民办机构出资建设运营4处,共有养老床位数498张,服务对象为社区60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全市投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中,已建成市级医养合作示范中心8个。截止2019年底累计建成日间照料中心69个,投入资金3640万元;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031个,投入资金8248万元。

  4、智慧养老蓬勃兴起。以智能终端和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我市已启动“1+N”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建设市级综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实施“互联网+健康养老”智慧康养行动,搭建数据应用、康养产品、康养教研的康养创新平台,着力完善全市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构建“医养健管游食”康养大数据产业链。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向上争取8个“互联网+养老示范社区”项目,扶持资金40万元,用于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福利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都属于小微养老机构,大多床位数在20~250张,2019年全市养老床位28390张,其中养老机构拥有床位23852张,养老服务设施拥有床位4538张。总体上运营成本高、赢利小,产业市场发展十分单一,供给产品、服务低端,而其他如老年用品、老年公寓、老年护理、老年疗养、老年文化、老年娱乐、老年家政护理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及配套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甚至还存在空白,行业上下游之间市场还没有构建。全市旅游资源、富硒资源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在打造老年精品线路、老年人食品开发上不够有力,养老产业链未有效形成。

  2、养老资源分布不均。我市养老资源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公办与民办、城市与农村等养老机构在资源分布上不够科学合理,城市相对多,农村相对少,公办机构多,民办机构少,入住老人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能医、能住的层面,缺乏文化娱乐、精神抚慰等精神生活,部分老人缺乏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

  3、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随着我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老机构需求量逐步增大,养老水准逐步提高,而养老产业投资较大、利润微薄、投资回报周期长,中省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有限,地方财政资金能力不足,创新性的养老金融产品研发滞后,民办养老机构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金观望待定,耐心和信心不足等原因,我市老有所养需求难以圆满实现。省民政和财政部门联合下发的民办机构建设补助办法规定,民办新建养老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3000元,改扩建机构每张一次性补助2000元,所需资金均由省、市、县三级分担,省级补助50%。

  4、融合发展亟需加强。健康养老产业是涉及全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集卫生医疗、康养旅游、生态环保、食品药品、文化科技、体育娱乐、互联网、大数据等于一体,应该有跨界共融的新思路,普及健康文化、推进健康管理、创新医护养服务模式,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营造健康养老新模式。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多个职能部门。而目前的现状是医养分离、文教体养农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联网+”应用尚未形成,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尚在策划当中,共谋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尚在探索。

  5、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我市养老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人才太少,很难满足需求,加之护理人员薪酬普遍偏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晋级机会少、社会保障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对养老人才培训机构少,从业人员无法得到专业培训,大多数都是通过家政公司进行基础技能培训,缺乏正规的养老医治、护理、膳食、心理、运动等系统专业知识,导致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受制约。

  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1、培养打造康养产业品牌和重点。抓住推进健康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时机,围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借助“中国最佳生态养生养老城市”和“西部最佳养老宜居城市”的名片效应,积极建设立足全市面向全省的区域性康养产业基地,打造“中国康养硒谷·休闲养生福地”品牌。启动品牌商标注册工作,最大限度的输出安康养老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品牌效应。坚持市场化运作,提升我市高端养老产业影响力,加快养老与房地产、医疗、保险、旅游等融合步伐,推动养老服务多样化,形成低端有保障,终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2、提升民办健康养老机构综合实力。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开展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各部门积极作为、主动服务,督促和帮助有关主体补齐各类手续,消除安全隐患。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出资合作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探索试点“公建民营”模式,借鉴先进经验,向社会征求综合服务商,引入社会资本和知名养老品牌团队进行运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良好局面。

  3、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依托我市“中国建行·安康智慧治理”项目,构建“1+N”智慧养老服务模式:“1”即市级综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市、县区、镇、村四级,具备信息管理、养老服务等功能,面向老年人、服务全社会的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N”即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自建的子系统,子系统与大平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服务对接。借鉴浙江乌镇雅园学院式康养、上海凯健护理型养老、亲和源老年公寓会员制康养、国寿康养社区经验,开展康养基地、康养人家、康养园区智慧化试点,提升康养产业智慧化水平。

  4、加大力度做实精准招商。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大养老产业项目储备,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推进在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早完工。可每年开展一次养老产业专项招商活动,在市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敬老院社会化改革、民办养老机构综合实力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等方面集中策划包装一批健康养老项目,瞄准全国知名投资商和运营商,主动出击,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5、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健康养老管理、服务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院地产学研合作,建立康养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培养引进国际水准的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在安康技术学院等本地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建设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行业实训基地,提高康养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立公益性岗位,给予健康养老从业人员一定的特殊补贴,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逐步形成稳定的健康养老专业化劳动力供应队伍。

  (作者单位为安康市发改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