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养宠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养女儿不如养狗 中国人养宠史

中国人养宠史

2024-07-10 1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报记者 李世醒

宫廷玩物

如果要对宠物受欢迎程度进行排名,从古至今,猫狗肯定都处于第一方阵,古代人对猫狗的喜爱,一点不比现代人低。只不过,在古代生产力较低的形势下,养猫养狗,自然是富贵人家最热衷。

比如描绘唐朝贵妇生活的《簪花仕女图》中,画了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这种小型观赏犬叫做“拂菻狗”,唐初从高昌传入,又称“猧儿”,极其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

明人思汝成在《西湖游览志》写过一个故事,南宋权臣秦桧女儿养了一只狮猫,不慎走丢,秦桧便命令临安府到处访寻,甚至逮捕了数百人。这只狮猫,自然也价格不菲。

论富足,没人比得过皇帝,因此宫廷向来是养宠第一大户。

比如明代在宫中设有养猫的“猫儿房”,还有近侍专门负责照料。宫廷中的猫还有代称,母猫叫“丫头”,公猫叫“小厮”,做了绝育手术的被叫做“老爹”。

明代的嘉靖皇帝,还有天启皇帝,都是明代皇帝中的“爱猫人士”。嘉靖皇帝最爱的两只猫叫做雪眉跟狮猫。他甚至以帝王的身份,举行仪式,封雪眉为“虬龙”,之后虬龙死了嘉靖帝不吃不喝三天,将它葬于万岁山。狮猫死后,嘉靖竟为它建造黄金棺木,为它举行隆重的葬礼,还请当朝大臣为猫作祭文。

清朝宫廷延续了明朝的传统,只不过宠爱的对象由猫换成了狗。清代的宫中设有专门的养狗处,称为“狗房”。皇帝行围射猎,休息玩耍都会有狗相伴。

雍正皇帝有两只爱犬,一只叫“造化”,一只叫“百福”。皇帝专门下令给“造化”做纺丝软里虎套头一件,给“百福”做纺丝软里麒麟套头一件。

乾隆皇帝也爱狗。有一年新疆地区进贡,其中有玉石、马匹,此外还有两只狗。乾隆皇帝怕狗饿着,特意下令“马匹可以一路放牧,无须另给草束,而狗则须沿途喂养,因而每只每日给米肉一斤,以防中途倒毙”,其“爱狗”之心可见一斑……

宠物应有尽有

除了猫狗,富贵人家的宠物,可不止这么多,他们硬是把宠物养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论语·公冶长》中讲到,鲁国大夫臧文仲养了一只乌龟,并且专门为乌龟建了奢华的屋子,是为“山节藻棁”—— 屋子大梁上的斗拱雕着山的形状,短柱绘着藻的花纹。需要指出的是“山节”和“藻棁”在古代,是属于天子祖庙的装饰,可见对自己的宠物有多喜爱。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喜欢养鹤,他把豪华的皇宫变成了专业养殖场,看着白鹤盘旋在皇宫上空,他就会开心得手舞足蹈,对鹤高歌一曲。卫懿公甚至封它们做将军,让这群鹤享受比士大夫还要优厚的待遇。在他出巡时还会将鹤带在身边,甚至怕它们飞太久会累,还让它们与自己一同坐轿子。卫懿公还发明了鹤税,惹得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以至于到了外敌入侵时,军队跟将士都不肯出征,充满怨气地对皇帝说:“让你的鹤去打仗啊!”而卫懿公竟然真的带着他的鹤,亲自出城作战了。

还有很多皇帝养的宠物令人匪夷所思,唐太宗最喜欢养的就是鹞子;唐武帝李炎养了一堆宠物,还分别给他的宠物们取了雅称:九皋处士(鹤)、长鸣都尉(鸡)、猩猩奴(猴)、长耳公(驴)、茸客(鹿)、玄素先生(白鸥)、灵寿子(龟)、守门使(犬)、鼠将(猫)、辩哥(鹦鹉);唐昭宗李晔养了一只猴子,而且每天跟它形影不离,并“赐以绯袍,号孙供奉”。

展开全文

元顺帝养的是大象。在经过一番训练之后,可以像模像样地跳舞,据说这只象活的时间很长,不过在元朝灭亡后直接被朱元璋给杀害了。史书记载“一日,上设宴使象舞,象伏不起,杀之”。后人用“危不如象”比喻忠贞的人。

明朝皇帝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挑选上好的蟋蟀进贡。每天下朝就和太监、大臣们斗蟋蟀,叫喊声穿透整个皇宫,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蟋蟀也因为皇帝的宠爱而身价翻倍,老百姓都战战兢兢的,不敢伤害蟋蟀。这也成为后来蒲松龄创作《促织》的故事来源。

明武宗朱厚照养了一只豹子,还给自己的爱宠修建了一座占地十顷的兽圈。史书记载,“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

飞入寻常百姓家

俗话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生产力提高,百姓富足,养宠才会普及。如果比富裕程度,古代以两宋为甚,养宠在这一时期,也由富贵人家的玩物,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过民间宠物,大体上还是以猫狗为主。

两宋时期,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杭州城当时出现了各种宠物服务,其中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猫窝、猫鱼、猫儿的含义好理解,“改猫犬”很可能是给宠物猫、宠物犬做美容。

周密在另一本书《癸辛杂识》中记载,当时定居于宋朝的阿拉伯女性,用凤仙花液汁给猫狗染色:“今回回妇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不过,宋人养猫狗,主要还是讲究实用。比如养狗,主要“畜以警盗”,或者用于狩猎。南宋画家李迪的《犬图》中,画的就是一条猎狗。狗的脖子还套着一个精美的项圈,显示主人对它的珍惜。

猫在宋人生活中就更为常见。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宋人将家猫分为两大类:捕鼠之猫、不捕之猫。猫不捕鼠而受主人“贵爱”,当然是将猫当成宠物养了。

宋人养猫,要用“聘”:朋友家的母猫生了小猫,你想养一只,就要准备一份“聘礼”,上门“礼聘”回来。“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或者一袋子盐,或者一尾鱼,用柳条穿着。

黄庭坚有《乞猫》诗写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陆游的一首《赠猫》诗也说:“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诗句中的“衔蝉”、“狸奴”,都是宋人对猫的昵称。在宋朝人的观念中,猫就如一名新过门的家庭成员,而不是一只畜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