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吃人”情节,看似荒诞,陈忠实其实在映射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饥荒年代的电影 《白鹿原》中的“吃人”情节,看似荒诞,陈忠实其实在映射历史

《白鹿原》中的“吃人”情节,看似荒诞,陈忠实其实在映射历史

2024-06-02 2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然而,新媳妇夜里再一次从睡梦中醒来。更让她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她听到了自己爸妈的谈话,他们说:“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我们自己吃掉·

这下,新媳妇被吓得彻底疯了,她也就成了白鹿原上的疯女人。

这一幕,被很多人诟病、抨击,称这是陈忠实虚构、杜撰,内容不实。但是,但凡我们去深究、去问问老一辈人就会知道这是有着事实依据的,并非单纯的虚构。

《白鹿原》折射的历史是从清末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括反孔、批林都囊括在内,电视剧都没有呈现出来),前前后后一共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大地内忧外患、水深火热时,百姓的生活也变得苦不堪言。

如果依旧怀疑的话,可以对比白嘉轩婚姻的悲剧来看。白嘉轩娶了6个老婆,但是都一一死去,而其中的原因也非常值得研究和玩味的。比如,第六任老婆因为家里欠下了巨额的外债,所以不得不将如花似玉的女儿卖掉·

白嘉轩已经死了好几个老婆,十里八乡没有人愿意嫁女儿给他···但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女孩父亲还是将女儿嫁给了白嘉轩,即使结果依旧

纪实电影中对这类事情有着记录,一些年长的老者也有记忆。但凡深究,他们也都会告诉我们在饥荒年代人们为了活命,啃树皮,吃草根,将皮带煮了充饥(因为皮带是牛皮做的,也算得上食物),还有观音土,白鹿原中关于这样得桥段很多。看似荒诞、不可思议,但却是现实。

其次,这些内容是经过陈忠实的实地调访和研究的,他和当年的路遥一样,深入一线,了解事实。

成书《白鹿原》,陈忠实是天命所归。无论从时间维度上看,还是人生使命上说,都是冥冥之中两相暗合的——作为三秦大地上的写实作家,陈忠实有着丰厚的人生积淀,加上他历经过贫寒岁月,同时深受上一辈人的耳濡目染,致使他感触更敏锐。

其次,陈忠实当年写作了很多短篇小说,但没有一部能经得起推敲的大作(长篇小说),反观后辈贾平凹和路遥,各自凭借《浮躁》、《秦腔》和《人生》声名远扬。这种情况下,陈忠实决心创作一部有关民族史的斑斓大作,它即是《白鹿原》。

白鹿原,花掉了陈忠实6年的光景。单是前期准备工作,他就用了整整2年。因此,在写作《白鹿原》的时候,陈忠实是本着历史还原的初心,写作因此变得流畅、顺利,仅仅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初稿。接下来的工作,都是在一遍又一遍打磨作品。

《白鹿原》之所以可读性强,一翻开就难以停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内容跌宕起伏,情节精彩,而且贴近我们的现实,所以它成了“茅奖”中的最畅销作品。

对于很多人,对《白鹿原》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电视上,但由于电视删减、篡改了太多,没能呈现最主要的精髓便成了遗憾。而实际上,这不是白鹿原第一次删减。

早在1997年的“茅奖”二审会上,对于《白鹿原》的评价非常有争议。一方面,白鹿原充斥着大量的颜色、露骨描写,评论家们认为作品低俗、谄媚,不应当被列为“参选作品”。

另一方面,评论家们坚持认为《白鹿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两种声音掺杂,最后陈忠实删掉原著中多处颜色、露骨描写,这才通过“茅奖”审核。这也成了当时的遗憾。

幸运的是,陈忠实保留了《白鹿原》的原稿。20多年后,人们思想开化,那些被删减的内容得以回归原著《白鹿原》。

如果你对《白鹿原》的了解只停留在电视、影视作品。不妨翻开原著,原著更震撼、更激荡人心,它是我们直接对话陈忠实,而非导演咀嚼后的“残宴”《白鹿原》!戳下方,未删减版《白鹿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