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追梦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萧红的电视剧 黑大“追梦人”

黑大“追梦人”

2024-07-09 14: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始于偶然,便是一生

外界有很多声音说叶君是因为研究萧红才来到哈尔滨,但事实并非如此。叶君在97年读硕士时第一次接触到萧红的作品,便对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感到好奇。所以读博士时,叶君对萧红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阅读。机缘巧合下,2006年春天,叶君来到黑龙江大学任教并定居哈尔滨。这期间,他接触到很多在黑龙江省外看不到的萧红专题资料,这与此前他对萧红的印象有很大的不同。这激发了他的好奇与热情,他急切地想呈现出萧红不平凡的一生。

“从2006年一直到今天,我只做了一件工作,就是做萧红的专题研究。” 十多年来,除了教书和做科研,叶君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研究萧红上。叶君对萧红的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萧红传记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叶君出版了《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并在台湾出了繁体版,还出版了学术论著《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此外,他编写的话剧《萧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剧院巡演,获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

矢志不渝,一丝不苟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是在多么灰暗的日子里,才会写出这样的话?

三毛一句“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用在萧红身上也是恰如其分。萧红一生,是饥饿与贫困如影随形的一生,是借笔画心、衔字筑梦的一生,也是在流浪中不断追寻爱与自由的一生。“萧红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叶君这样评价她。萧红的生命仅有短短的31年,但留下来的经典作品有很多,如《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然而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这些作品却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此,多年来叶君一直致力于让真正的萧红为人所知。

“写传记时我对传记当事人和相关人的采访是比较慎重的,我认为有些信息并不可靠。” 与萧红相关的一些熟人,叶君也接触过很多,如萧红的侄子张抗和萧红朋友的后代等,但对于他们说什么、写什么,叶君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在采访中,人会有失真的可能性。对于他人的研究资料,叶君会自己作出判断,而不是道听途说。

推陈出新,传道授业

叶君平时为本科生上选修课《女性写作》时,经常以萧红作为例子,并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一习惯。“萧红的经历对今天女生的成长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对于硕士生,叶君直接开设了关于萧红的选修课。在与博士生交流时,他常常把专题研究的心得,以及最前沿的观点、资料与他们分享。

为了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叶君采用了新的考察方式。每年在课堂上与学生观看两部电影,最终考试时写一篇影评。此外,他出的试题里主观题较多,叶君说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效果好,学生也感到收获良多。

温文尔雅,博学多闻

生活中,叶君也喜欢读书和看电影。近几年,他有意识地重读学生时期读的世界名著,比如《简爱》、《呼啸山庄》、《霍乱时期的爱情》等。“这几年我的兴趣有所转移,尝试写话剧剧本。” 叶君除了写话剧《萧红》外,也将《呼兰河传》改写成话剧,上海戏剧学院准备明年推出。叶君和许多人一样,从小就有一个作家梦。现在他从《生死场》、《呼兰河传》开始对萧红作品展开研究,并进行写作。

叶君认为最适合表现萧红的应该是一部电视剧,因电视剧篇幅较长,表达内容也比较从容,但投资公司遇挫,40集的剧本便被搁置了。“我有点不甘心,所以在剧本的基础上把它改写成了传记小说。”传记小说和传记是不同的,它有自己的想象,也要融入作者对人物的理解。根据文学经验和材料,叶君最终完成了传记小说—《我本一无所恋》。

“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浮躁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叶君认为,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沉下心来阅读那些漫长时间所淘洗下来的名著是十分有益的,并且读书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胸中沟壑不外显,儒雅实干傲骨存

是用心专一的学者,是慷慨解囊的老师

是黑大学子的领路者,是研究萧红的追梦人

策划 | 龚新然

记者 | 李百灵 严睿 贾晨阳

编辑 | 边佳旭

摄影 | 王英东 孙艺玮

排版 | 李琪 范紫强

审核 | 校青年新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