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精度的文言文 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24-07-09 17: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夏庆

摘要:现在中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都是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文化课为辅。很多中职学校文化课所占的比例不足40%。但语文仍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要想在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从事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就成为了一门急需探索的新课题。中职学校的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被视为难题,文章就中职学校教授文言文的必要性和学生学习现状来落笔,谈谈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中一些看似老土却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针对性;可操作性;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36-02

现在中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都是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文化课为辅。很多中职学校文化课所占的比例不足40%。但语文仍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要想在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从事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就成为了一门急需探索的新课题。因而文言文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开展似乎尤为艰难。本文就中职文言文教学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分析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学习成绩不太好,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总体说来,中职生大多在语文基础上比较差。他们的这种“差”不仅体现在平时的口头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当中。这些学生学习白话文还不怎么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则就真的是晕乎玄乎了。从学习心理上讲,中职生不太爱文化课的学习,即使是面对自己的母语课——语文,他们也提不起精神来。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无任何感情可言,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很多学生坦言,一提文言就想睡觉。更别说仔细听老师讲了。从学习方法上来看,中职生几乎没有想过学习方法的问题,很多学生仍然局限于“老师讲,自己听”的被动状态。事实上,由于中职生大部分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上了高中还是机械式听讲,从学习心理来讲,一旦学习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学习的成效自然就差了。所以中职学生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应放在教法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上。

二、中职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分析

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对中职生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论述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的专著甚多,但就中职生而言,最实用的办法还是最老的办法,即讲、读、诵、及时反馈与纠正。只是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各种办法的使用比例与步骤,在这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重视背景知识的传递,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课时将课文所涉及到的史实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这不仅可以以扩充学生见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中职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古文中的经典名篇,从量和质上来说,难度相对简单。但简单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几句带过。其中有些篇目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教师可根据篇目所涉及的史实及相关知识作自由的发挥。由于中职生大多不面临高考,所以,中职学校的文言文教学灵活性就要大很多。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背景知识这一块多花点时间。这样比生硬地讲“之乎者也”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讲授《鸿门宴》时,教师就不必像在普高教学那样把重点精力用在实词的解释、句式的判断上,而可以通过讲解与鸿门宴相关的历史史实来切入整个教学,让学生了解楚汉争霸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入理解鸿门宴的转折性意义,并对接下来的语段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

另外,在背景知识的传递这一块,除了讲授史实还要注意讲授文学史。当然,即讲授与课本所选篇目有关的文学史,比如讲《鸿门宴》,除了向学生讲到注解中提到的关于司马迁的简要生平和《史记》的性质,还应该利用此次讲授史传类作品的机会,向学生讲解一些史传作品的其他几个代表性作品,如《左传》、《汉书》、《资治通鉴》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鸿门宴》的印象。因为从记忆角度来讲,孤立的知识不易被大脑记住,而互相有所关联的东西反倒是不容易忘。这么做就仿佛一个优秀的歌手在舞台上唱歌,还要附带一群人在那里投入地伴舞一样。歌手本身已不错,再加上舞蹈,整个歌曲的表现力就大大加强。当然,正如滥舞毁歌一样,在讲解相关文学史知识点时,也注意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就包括精度和量度,既不可过多,也不可过泛。否则,画蛇添足。

2.重视诵读法的使用,以此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这里提到的诵读既包括“诵”,也包括“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职生本身文言基础知识较薄弱,因此中职生文言文教学第一要诀自然是“读”。当然在读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对篇目的选择。针对中职生基础差兴趣弱的特点,在诵读篇目的选择上,也要侧重于“简单”、“经典”四字。即背诵不必贪多,却务必求精。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也应有所区别:即较长的文章适宜“读”,而较短的篇目如古诗词就比较适合“诵”。而有的经典篇目则可以择其重要语段来“诵”。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第一段与其他几段相比有较多的语法知识,这一段就比较适合拿来背诵。但由于中职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学技能,将来走上岗位,纯文言知识的应用机会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在“读”和“诵”两法中,应偏向于“读”。通过反复地读来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对文言文的理解应比单纯的老师讲授要好很多。此外再在“读”的基础上做到“诵”。本文所提到的“诵”并非单纯的死记硬背,它建立在学生反复读、教师仔细讲的基础上。毕竟只读而不记忆,用朱自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功夫做到一半”,也是低效的。他说:“一个高中文科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1]很多东西不记忆,也是不利于知识迁移的。美国教育家加涅就认为:“言语学习要学会记忆,同时也使这些信息以在今后将要遇到的那些情境中发生迁移。”[2]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中“诵”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中职生的文言文教学中应抛弃掉普高的大江大海式知识点倾倒,而应将讲授重心放在诵读上。即通过诵读来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一个“窥一斑而知全貌”的作用。使学生能从心理上接受文言文,从思想上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概貌,并能初步欣赏和领略中国古典文学之美,从而提高其审美力和领悟力。正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这样坚持下来,即使将来学生走上岗位,一开口说话,别人也不敢只把他看作一位普通的中职生工人,而是一位有更多丰富内涵的劳动者。endprint

3.重视反馈,将文言文学习寄寓于日常教学中。中职类学生不可能像普高生那样做一堆的文言文练习题。做大量的习题既不切合中职生实际,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生的文学素养,更别提培养人文精神了。那么,中职学校的文言文教学应如何实施反馈性措施呢?

方法有二:其一,不定时抽读、抽背。中职生有一大特点是课余时间多,且精力较为充沛。因此,如何去占领学生的空闲时间这块宝地,是中职教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一位中职语文老师来说,如果能充分利用起学生的空闲时间,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占据学生的空闲时间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布置背诵和朗读作业。这是一个软作业,学生不必动用笔和纸即能做到。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对轻松的作业。当然,也会有偷懒不做的学生,这就得靠老师督促了。这样做虽然显得有点死板,可是与做文言文练习题相比则要灵活很多,因为,老师可以根据当天学生的普遍情况来决定抽谁或抽几篇,而不必一刀切。对于有所疏漏的学生,老师也可以及时予以纠正,而且由于抽查并不定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像一根无形的铃随时提醒学生要再翻翻再看看书。另外,这种不定时也为老师的实际教学带来一定的弹性,可以用在课堂上的任何时候,既可作讲课之余的填补,也可用来提醒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其二,定期开展诵读比赛。具体实施方法是:一月一次,打擂台式,由后来者挑战上一月的冠军。而老师则完全可以把它授权给班干部来做。自己只要当好评委就行。这种比赛属于班级的小规模比赛,不必耗费太多的资金和人力,却可以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第一,它是定期开展的;第二,它是一种“比赛”。也就是说是它是有竞争意识掺杂其间的,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上来讲,他们喜欢用嘴动手胜于静坐教室听讲,他们当中不乏想当第一的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此外,由于中职生不必面对升学的压力,相对而言教学压力就不是很大,因此在时间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比赛这种反馈方法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效果上都是可行的。

以上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文言文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这个单元讲文言文,学生就晕头转向地学文言文,下个单元不讲了,就丢掉了。当然以上两个方法要想取得显著成效得有一个首要前提,那就是每学期教师都先讲文言文单元。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文言文的教学,并且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将讲、读、诵三法适当地加以改进,使其更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并且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反馈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将中职生的文言文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培养人文素养落实到实处,为中职生素质教育添加一份坚实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2][美]罗伯特M.加涅.学习的条件[M].傅继光,陆有铨,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4.

[3]王荣杰.文言文教学要“两重视一并举”——与王庆锋老师商榷[J].中学语文教学,1997,(08):55-56.

[4]崔萍,李莉.文言文教学探析——以《桃花源记》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11-113.

[5]赵静.上海、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编选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6]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操作性人文素养针对性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8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6期)2020-07-25学会“针对性”写作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数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21期)2017-02-14浅谈思维导图学习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12期)2017-01-11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18期)2016-12-22光电信息技术在特种设备中的应用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5期)2016-11-16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4期

教育教学论坛的其它文章解读不一样的课堂:MOOCs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 改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调剂招生劣势新编制体系调整下的大学专业实验室统一管理模式研究动荷载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实践工科高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