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体系梳理与框架构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服务的理论基础 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体系梳理与框架构建

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体系梳理与框架构建

2024-07-14 0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体系梳理与框架构建 Theoretic Basis for Public Service Supply:Systematic Distinction and Framework Construction

作者:张序;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5,199(04):-135-14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学派源流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地区特殊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机制研究”(11XMZ003)

中文摘要

公共服务供给是公共服务的核心问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与具体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密切相连。按照清晰、系统、全面的原则,根据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归纳,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分离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准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理论、第三部门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它们构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理论的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1 张序、劳承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个研究框架》,《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2期。

2 滕世华:《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3 许继芳、周义程:《试析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共服务供给观》,《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 徐艳晴:《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来源》,《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

5 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1年。

1 V.Ostrom,C.Tieboutand R.Warren,“The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 in Metropolitan Areas:A Theoretical Inquir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55,No.4,1961,pp.831-842.

2 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38页。

4 A.Downs,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rper&Row,1957,p.295.

1 邢会强:《财政法的经济学根基》,《政法论丛》2012年第1期。

2 R.H.Coase,“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17,No.2,Oct.1974,pp.357-376.

3 R.H.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3,Oct.1960,pp.1-44.

4 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 奥利弗·E.威廉姆森:《治理机制》,王健、方世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6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7 Christopher Hood,“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Vol.69,No.1,March 1991,pp.3-19.

1 许继芳、周义程:《试析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共服务供给观》,《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 罗伯特·B·登哈特、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James M.Buchanan,“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Vol.32,No.125,Feb.1965,pp.1-14.

4 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马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5 Harold Demsetz,“The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Good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13,1970,pp.293-306.

6 Kenneth D.Goldin,“Equal Access vs.Selective Access:A Critig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Public Choice,Vol.29,No.1,Spring 1977,pp.53-71.

1 Theodore Levitt,The Third Sector: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ety,New York:Amacom,1973.

2 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 Burton A.Weisbord,“Toward a Theory of the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in E.Phelps,ed.,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New York:Russel Sage,1974.

4 Henry B.Hansmann,“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The Yale Law Journal,Vol.89,No.5,1980,pp.835-901.

5 Lester M.Salamon,“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Foreign Affairs,Vol.73,No.4,Jul./Aug.1994,pp.109-122.

6 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7 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冯银江、李雪茹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 鲁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 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华夏风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第1期。

3 转引自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关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