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百家姓】洪姓与冯姓的来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冯姓氏的来源 【高安百家姓】洪姓与冯姓的来源

【高安百家姓】洪姓与冯姓的来源

2024-07-17 05: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另外,“洪”作为姓氏,其来源共有13种之多,但后世普遍都认同其中的一种,即源出远古时代的水神“共工”。在远古时代,共工即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又是一个天神的名字。传说中,天上每一位神灵都会对应一个人间部落,刚好,天上掌控人间洪水的神灵名叫“共工”,所以共工对应的那个部落名也就叫了共工。后世普通人得姓,不是以祖先的官爵名,就是以祖先的住地名为姓。因此,共工的后人便都姓“共”。后来共工为争夺权位失败,头触不周山而死,后代为了纪念他,也为了避祸而在“共”前加上三点水改“洪”姓了。

相对于“洪”姓,“冯”姓的来源就简单些,或一种或两种。反正不是出于祖先名,就是出于住地名。据说在夏朝时期有个河伯族首领名叫冯夷,其家族繁衍壮大后,便就河伯族居住地建立冯国。到周朝时期普通人可以得姓时,住在冯国的人便以地为姓,作“冯”姓。

洪、冯两姓在高安的历史资料都不详细,网络上基本查不到高安洪、冯二姓的迁徙信息。据《高安姓氏大观》的记载,高安洪姓最早始于明朝弘治年间,发展至今已有13个村庄住有洪姓人,主要分布在筠阳、瑞州街道和汪家圩、龙潭、相城等乡镇,以居住筠阳街道和相城镇的洪姓人居多,其中相城镇会上村洪姓有120多户。而冯姓于明永乐年间迁入高安,全市只有4个村庄,分布于龙潭、大城和相城三镇。

由于《高安姓氏大观》只有村名的记载,没有村庄的具体信息,故笔者还是以《高安地名志》的记载为主来归纳整理洪、冯二姓在高安的迁徙分衍情况。先看冯姓。最早进入高安的冯姓,是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间,从宜丰澄塘塘口村迁来,在今龙潭镇洛城行政村境内建立的老冯村,始祖冯明显。其次是明万历(公元1573-1619)年间,从宜丰高本桥迁来,在今相城镇石梅行政村境内建立的冯家村,始祖冯金正。第三个冯姓村,就是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间从老冯村分出仍在洛城附近建立的新冯村,始祖不明。第四个冯姓村,《高安姓氏大观》说在大城镇仪凤行政村的上良岗,但《高安地名志》中没有记载。

再说洪姓。按照《高安姓氏大观》的说法,高安洪姓以筠阳街道人数最多,但在筠阳街道名录下,笔者却一个“洪”姓都没找到,倒是瑞州街道有洪姓记录。同样,要具体弄清各姓氏在高安的源流,还是要以《高安地名志》为依据。在《高安地名志》里,笔者查到的事实是,洪姓最早进入高安的时间不是明弘治年间,而是明成化年间。按照《高安地名志》的记载,洪姓在高安的迁徙与分布情况是这样的:

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始祖不明,从高安县城赤土板迁出,在今瑞州街道的赤溪行政村境内建村(现已因建瑞阳新区而拆迁);然后才是明弘治(公元1488-1505)年间,始祖不明,从筠北槐树下(搞不清是现在的何处)迁出,在今瑞州街道濠溪行政村境内建立的港坪洪家。

接着是明万历(公元1573-1619)年间,始祖不明,从坑里洪家(不知是现在的何处)迁出,在今汪家圩乡的燕溪行政村境内建立的洪村;还有始祖不明,从今相城镇会上村的后房迁出,在今相城镇会上行政村境内建立的后坊村。这里有个错误要指出,就是会上村的建村时间与后坊村的建村时间有矛盾。按《高安地名志》的记载,会上村是明崇祯(公元1628-1643)年间,从本县三桥洪家(不知这三桥是不是荷岭镇的三桥,若是,三桥好像没有洪姓)迁出,始祖洪兴宙。要知道,崇祯可比万历要晚50多年。

在明崇祯年间,还有相城镇的棠山洪家(实名孙家),也是从会上村迁出的。明朝之后是清朝,清朝建立的高安洪姓村有:乾隆(公元1736-1795)年间从相城镇会上村迁出,在附近建立的岚西村,始祖不明。道光(公元1821-1850)年间,从高安县城赤土板迁出,在今龙潭镇洛城行政村境内建立的洪阮村,始祖洪茂。光绪(公元1875-1908)年间,从会上迁出,在附近建立的大岭村,始祖不明。

根据现有资料,高安的洪姓村只能找到这9个,其余4村因没有资料记载,恕未能介绍。

(本文完)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谢华平老师开设的公众号“高安寻古”(微信号:gaoanxungu),这是一个专为高安人寻根问祖、访古探幽、思乡怀旧而设的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