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学了一辈子的“小兰亭序”,没10年功力很难看懂,行书写到这算到头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兰亭序超清大图 苏轼学了一辈子的“小兰亭序”,没10年功力很难看懂,行书写到这算到头了

苏轼学了一辈子的“小兰亭序”,没10年功力很难看懂,行书写到这算到头了

2023-06-05 2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都说书法自唐代之后就在不断地走下坡路,那唐代书法和后代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在于变化的精微性。

我们看唐代的作品,比如《九成宫醴泉铭》、《玄秘塔碑》,变化都是非常精微的;到了宋代,米芾、黄庭坚等人的作品就变成了风樯阵马、长枪大戟;到了清代,书法之美又变成了郑板桥等人的“乱石铺街”。

书法史上最后一件真正的精微之作,是五代十国书法家杨凝式所作的《韭花帖》。

此作在书法史上此作被称为“天下第五大行书”,也只有这件作品有 “小兰亭序”之称,这是一件没有十年功力很难看懂的作品。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其中的第一个繁体的“昼”字,当中一共有九个横画,每一个横画单拎出来都是不同的,这种同一个字中相同的笔画,非常考验书法家的功力。

这些变化不仅精微,而且丰富,所以说此作堪称是行书史上的“珠峰”。除了变化的精微性和丰富性,《韭花帖》和《兰亭序》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其平和简净的气质。

比如《韭花帖》的章法是非常舒朗宽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作品简远的境界。此作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很大,但是错落有致,这种章法布局取自遥远的金文和甲骨文,在杨凝式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行书。

《韭花帖》是连接唐宋书法的重要桥梁,苏轼、米芾等人都是学它,并且他们十分称道杨凝式的书法,行书写到他这里算是到头了。

清末民初书法家李瑞清就说“杨景度(凝式)为由唐入一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兰亭》法也。”

许多王羲之的真迹,包括唐代书法真迹,都在五代十国时佚失了,在这种情况下,《韭花帖》是苏轼、米芾等人学书法最好的选择,我们如今也是一样。

如今传世的《韭花帖》有三个版本,分别是无锡博物馆的“清本”,台北兰千山馆藏的“兰本”,以及清代书法家罗振玉收藏的“罗本”。

这三个版本细微处的用笔各有不同,只有“罗本”被启功等一众专家认定为真迹。

不幸的是,“罗本”真迹在1945年也佚失了,我们只能看到当初用罗本真迹进行影印的珂罗版,这也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接近真迹的版本。这个珂罗版在这之前从未有过高清的复刻印刷。

学习这样的作品,能够帮助我们培养高雅的审美眼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作品,也能让我们对苏轼、米芾等宋人书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利用进口的微喷技术,将“罗本”的珂罗版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连细节处的牵连映带与墨色变化,都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