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一词的由来,原来是因一位身高两米的美男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子一词的由来 领袖一词的由来,原来是因一位身高两米的美男子

领袖一词的由来,原来是因一位身高两米的美男子

2024-02-25 1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领袖一词的由来,原来是因一位身高两米的美男子

“领袖”一词每个人都知道,是一个可以成为好的领导者的,并可以做出表率的人。下到组织、团体,上至企业、国家,具有特殊意义的杰出人物,都可以称为领袖。但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你可能不知道,谁是第一个被称赞为领袖的人?为什么这个人会得到这个荣誉呢?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领袖的本义很简单,就是古代人的衣领和袖口。因为在古代人们穿衣服时,衣领与袖口和皮肤会直接有接触摩擦,对衣料容易磨损,因此在做衣服的时候,衣领和袖子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比较独特,也很有风格样式的讲究。

从司马昭开始,“领袖”一词才被用来指杰出的人才。在司马昭手底下有一位大臣,叫魏舒,据史料记载魏舒身高八尺二寸,按照当时对尺的长度来换算,魏舒的身高差不多将近两米,而且魏舒长得也很好看,是个美男子。司马昭很器重魏舒,一次在上朝的时候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夸赞魏舒:“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翻译过来就是魏舒仪表堂堂,气质大方,如果把他比作一件衣服,他就是衣服的“衣领”和“袖口”。

魏舒在西晋时期是很有名气的,但因为在那个时期战乱不断,乱世出英雄,有名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像魏舒这样的算是比较低调的,人们可能知道的不多。魏舒原籍是任城樊县人,就是现在山东兖州那个地方。他的父母早年去世,是他的爷爷一直抚养他。虽然魏舒长得很好看,身材伟岸,但性格特别朴实,还是个慢性子的人,所以他不被街坊邻居的这些乡亲们所看重。

展开全文

在魏舒四十岁的时候,出现了一次机会,国家开始选拔人才举行考试,那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魏舒就想去试一试,但自己没上过学,身边的人都劝他别去,魏舒不听,就开始自学,并在一百天研读了一本经书,而且他顺利通过了考试,于是入朝为官。

后来,朝廷罢免了一群无能的官员,其他人担心他们会失去官位,只有魏舒说自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说完收拾行李就走了,因此这些同事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让人们都很佩服魏舒。

之后魏舒并没有辞官回乡,而是转任其他岗位,但并没有人发现魏舒身上的才能。直到在谈论重大事情时,每一位大臣都无法做出决定,魏舒挺身而出,精心的出谋划策,结果他的意见让大家都非常赞同。此后魏舒又被调任太守和刺史,并且表现得非常出色,无论是百姓还是其他官员都对他连连称赞。

司马炎在位时期,由于魏舒朴素为官清廉,给他升了官任职尚书仆射,后来又兼任司徒,官做的很大了,而且地位很高。魏舒有着良好的声誉,他从未因自己的位置而谋取钱财利益,还把自己多余的俸禄还有皇上赏赐的东西都分给了亲戚,自己两袖清风。

因为年纪大了,魏舒多次想辞官告老还乡,但晋武帝司马炎舍不得他。可魏舒仍坚持让司马炎只能依了他,最后同意了他的要求,而且还让魏舒的地位保持不变,每年的俸禄也照发不误。可以说,魏舒最后没有像大多数的开国功臣一样最后悲剧收场,而是见好就收,适时而退,也由此可见魏舒的智慧。

魏舒回乡安度晚年,最后在八十二岁时去世,司马炎知道后非常伤心,不仅给予魏舒厚葬,还赐谥号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