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让城市人居环境更美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园建设目标 公园让城市人居环境更美好

公园让城市人居环境更美好

2024-07-11 02: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贵阳花溪国家湿地公园。

无独有偶,2015年贵阳市启动“千园之城”建设工程,“千园之城”建设启动后,贵阳公园总数已超过1000个,而在此之前,贵阳市只有不到400家公园。根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的《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贵阳将打造“山环水抱,林城相融,公园棋布,绿廊环绕”的公园城市空间特色。

“贵阳打造公园城市,就是要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原则,保护山体和水体,形成绿地体系完整、园林景观风貌良好、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环境;加强各类公园建设,构建纵横双向公园体系,增加公园数量、丰富公园类型,提高公园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公园城市’。”说起“公园城市工程”,贵阳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这样阐述。

《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究——贵阳市建设“公园城市”途径研究》中提出,贵阳建设公园城市将围绕两大方面、18个指标进行。

根据贵阳已有条件,按照构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的要求,围绕山地较多的特色,重点打造山体公园、森林公园。此外,还将规划建设、提升改造一批社区公园。贵阳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量化上讲,达到‘千园之城’;从质化上讲,将不断提标升级改造各类公园;从布局上讲,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扬州:园林城市的转身

65岁的扬州市民李阿姨,每天早晨都会从家里出发,骑行10分钟,来到瘦西湖畔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沿着绿树掩映的健身步道走一走。

这里原来是收取门票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4月被改造成了体育休闲公园后,免费对外开放。现在,扬州每天约有5000人到这里锻炼,最多时锻炼人数一天能高达2万人。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开放之后这五年,扬州持续推动了大规模绿色公共空间——城市公园的建设。

公园在扮靓扬州的同时,也强化了这座城市特有的园林气质。

2017年12月《扬州市公园条例》颁布,将公园体系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年之后,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出版《公园城市》一书,书中深入探讨了城市公园与公园城市的辩证关系,并独辟蹊径地提出“公园思维”执政理念。截至目前,扬州全市共建设350多个公园,其中,主城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公园200多个。扬州公园之密集,几乎达到“10分钟可达”的程度——无论是居民走路、骑行还是开车,约10分钟的时间,都可以抵达附近一座公园。

这一大力度的公园建设一度引发热议。土地金贵得不得了,还花那么多钱来建公园,值不值得?建这么多公园,不如招引一两个大项目来得实在,这是不是在搞形象工程?……此类议论至今仍有余音。

历经多年,扬州建设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形成了一个体系,让这座城市悄然发生了蜕变。

市民们感受到,身边多了一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锻炼、寒暄、交友,新的公共空间也在重新修复着日渐被“钢铁水泥森林”所侵蚀的街坊邻居间的人际互动和温情。学者们认为,这么多公园在扮靓扬州这座精致城市的同时,也强化了这座城市特有的园林气质,为其在未来城市间竞争中增添了特有的砝码。

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扬州市规划局原总规划师刘雨平说,公园城市建设其实是一个大的城市规划理念革新,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但只要符合城市发展大局,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大多数人赞同,就要有做事的定力。“再过若干年,才能看出一个正确规划的作用,到时候让后来人评价,可能会更为公允。”

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

剪不断,理还乱

“公园城市”一词最早出现在2018年2月。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要求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并明确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是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

对于建设中的城市公园,不少专家都寄予了高度的期待。他们关心的不仅是一城一地的公园城市进展,更希望能够通过对公园建设的探索,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公园城市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城市版、城市发展的绿色版,还是美好生活的现实版、田园城市的未来版。

但是,公园城市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新课题,牵涉面广、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公园城市建设在整体规划、商业模式、服务管理上也存在巨大挑战。

刘雨平认为,一些城市对“公园城市”存在理解误区,公园建得越大越好,钱砸得越多越好,这就会形成新一轮的浪费。公园城市建设之前,得做好顶层设计,城市得有一个战略性的思考,其次是要处理好城市的生态和城市的形态之间的发展问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顾朝林表示,公园城市是具有前瞻性、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关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财政能力水平量力而行。他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不改变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和绿地建设,而是将现有资源整合盘活,把小的绿地空间开放给公众。“公园城市就是大大小小的公园一体化形成的城市。”顾朝林说。

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看来,提倡公园城市并不是要在城市建设中大搞公园工程,如果不惜成本地建设城市公园,代价还是要由城市居民来承担。

公园的传统功能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图为在公园里锻炼的市民。

谈到国内的城市公园体系,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胡洁首推杭州。“我觉得杭州最具备公园城市的条件。公园城市首先强调的是它的公共性和普惠性,所有的市民和旅游者都在整个杭州城的绿地里边,公共参与度、园林环境和维护水平都很高,而且很有文化沉淀。”

从目前情况看,公园城市尚处于各城市自发建设、互通有无的阶段,并没有国家部委牵头制定相关标准或组织评比。

公园城市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本底”是规划师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即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比如前文提到的江门、贵阳、扬州、杭州等城市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胡洁认为,公园城市代表着理想的生活品质,但是也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盲目跟风。“赶时髦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脱离现实搞大规模绿化,出现过度密植、大树进城等现象,对生态则是另一种破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