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第四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球全部国家 《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第四篇

《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第四篇

2023-03-11 19: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十七章:中国高铁产业的国产替代

从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之中,中国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从零开始,增加到了2.5万千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中国从一个没有高速铁路的国家,到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这就是中国的“高铁奇迹”。

1990年代,中国进行了多种动车组的研制,例如“中华之星”“奥星”“蓝箭”等。正是这一个个不成熟的产品,为中国高铁搭建了一个踏踏实实的阶梯。

2005年前后,铁道部公开招标,意味着中国高铁走出了“引进先进技术”的第一步。2017年6月,“复兴号”正式亮相,代号CR400——它完全由中国工程团队设计、制造,中国标准总计254项,占比达到84%,80%的零部件为自主可控的国产产品,寿命和性能都远超之前的“和谐号”动车组。

中国高铁也走出国门,成为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一张“金质名片”。

第十八章:电网系统的国产替代

从电网稳定程度和技术实力来说,中国毫无疑问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电网系统。中国近5年发明专利数量排名第一的不是华为,不是中芯国际,也不是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而是国家电网。

在中国国家电网的所有技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特高压输电技术。

可以说,中国通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国供电一盘棋的方式,加上中国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和科研团队的付出和劳动,在制度和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才造就了今天在供应端和消费端同时具有很高稳定性的、全球最可靠的国家电力系统。

第十九章:中国工程机械产业

从技术发展时间线来看,改革开放之前的事情不谈,2001年之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低调蛰伏的状态,慢慢发育,慢慢学习。2001—2008年,国内市场玩家相继进场,群雄逐鹿,开始进行残酷竞争。2008年后,国内竞争尘埃落定,“三分天下”格局确定,开始出海。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就是技术的进步。中国的技术从哪里来?早期靠引进,后期靠收购,未来靠自己。今天,在工程机械领域,没有人能“卡住我们的脖子”——中国的工程机械门类齐全且技术不俗,已经圆满实现了国产替代。

第二十章:中国高端特种设备的国产替代

2017年11月3日,“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这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020年9月29日,对中国中铁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第1000台盾构机在郑州下线。这一天,车间标语“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造中国最好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显得格外醒目。中铁从1号盾构机到1000号盾构机,用了12年。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盾构机的崛起之路,形成了国企主导、政府支持、顺应时代、精准创新的所谓“中国盾构模式”。同样的故事几乎可以在中国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寻到踪迹。这种模式可以被称为中国制造业“翻身当家作主”的典范,已经或正在应用于中国制造业的多个领域

第二十一章:中国机床为什么落后了

我们常说的机床,也被称为工业母机,主要包括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多个类别。作为生产设备的设备,机床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也是工业制造产业最核心的环节。

机床技术的终极,是软件。作者在拆析一台机床的成本结构之后发现,一台中高端数控机床中数控系统的成本占比在55%~70%。数控系统的本质就是工业软件。

近20年,一方面,相比我们自己,中国在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培养出了一批配套人才,通过利用国外的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逐渐摸索出了自行设计和制造高速、高性能、5面或5轴联动加工数控机床的技术。但另一方面,在关键零部件和高端关键技术领域,中国厂商还有大量空白没能填补。还需要继续努力来搞定这些技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