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局 市文广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域旅游策划内容 市发改局 市文广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市发改局 市文广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3-12-21 2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市发改局 市文广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 2021-07-20 09:2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兰溪市发展和改革局      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6月17日    

 

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要谋划,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部署,紧紧围绕“四大建设”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建设旅游现代化先行省。

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十四五”期间全力将金华市打造成高质量文化供给地、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和高水平文旅融合地,基本建成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浙江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中心、长三角重要文旅中心。

兰溪市政府明确“文旅兴兰”为全市四大战略之一,聚焦“浙江大花园”建设,打造耀眼明珠,打造辐射长三角、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旅游高地,高水平建设成美丽兰溪,力争在“新时代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示兰溪风采。

本次“十四五”规划是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后第一个五年规划。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文态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承前启后、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特编制《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规划经批准发布后,将作为“十四五”时期兰溪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现实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兰溪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宏观环境、紧迫的经济转型压力、艰巨的城乡建设任务、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围绕“担当追赶、沸腾兰溪”总目标,提出“文旅兴兰战略”,公共文体和旅游业总体上迈入了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三五”文体事业规划的主要指标和“十三五”旅游业规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如期完成。

 

图1 兰溪市行政区划图

(一)公共文化事业体系日益健全

1.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增强

2016年以来,我市严格对照《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以及“五个百分百”建设要求,以省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两年提升工作为抓手,强统筹、设载体、新举措、抓落实,全面完成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省文化重点县建设,探索出一批既符合省级标准又具有兰溪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兰溪市图书馆改造提升工程,新建5家图书分馆,2家自助分馆。完成兰溪剧院消防改造工程。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工程,实现标准化文化站全覆盖。新建16家乡村影院,1家乡村美术馆,273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村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台《兰溪市公共文化服务两年提升计划》,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市送文化、种文化活动成效显著,年均送戏140余场,送电影4400余场,送图书10000余册,送展览讲座60多场,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结合重大节事,每年策划有兰溪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100余场。组建了“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等3支市级文旅轻骑兵领衔团队,48支乡镇(街道)“文旅轻骑兵”小分队,年均培训各类业余文化骨干4000余人次,使群众文艺团体朝着品牌化、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出台《兰溪市文艺创作项目扶持办法(试行)》,扶持原创和地方现实题材创作。创排婺剧大戏3部,复排8个传统折子戏。全市群文作品获省级金奖(一等奖)8项,兰溪摊簧《南下干部》获省群星奖。精品文化活动成果斐然。通过举办李渔戏剧汇、黄大仙文化节、童诗论坛、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兰溪的知名度。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化挖掘力度增大。国、省、市、县四级名录共计138项,年均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20余场。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获首批“浙江省文艺采风基地”、“浙江省最具潜力运动休闲湖泊”、“中国30家最美茶园之一”等称号。立足阵地,创新发展,博物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阵地。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社会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能,不断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提升博物馆运营水平,树立博物馆形象,以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为标杆,不断推进馆内服务软硬件提升建设,已逐渐发展成为兰溪知名的文物艺术展示中心,成为市民感受历史、艺术鉴赏与交流的重要平台。2018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2.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文物普查,摸清全市文物资源家底。2016年底,兰溪博物馆荣获浙江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单位。申报文保单位,提升兰溪文物等级。2019年10月,通洲桥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毕家明墓、兰溪城墙及码头等23处古建筑及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物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兰溪的文物资源在“十三五”的五年间得到了实质性的充实和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市。编制保护规划,明确文物保护工作方向。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业单位,对诸葛、长乐村民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完成了保护规划。实施保护工程,恢复文物建筑风貌。2016至2020年间,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增加了文物保护工程实施类型,从单一的维修保护,扩展到包含维修、展示利用、环境整治、消防、安防等门类齐全的工程项目,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制定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制度》《文保单位日常管理规定》《乡镇文物保护工作制度》《文保员职责及管理考核办法》《兰溪市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通过实施文物安防工程、文物消防工程、文物监管平台建设、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文物视频监控工程,加强了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改造更新文保单位安全技防设施,提高了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指导和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加快推进。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市总人口的40%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基本要求的城乡居民(不包括在校学生)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大力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注重幼儿体育,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各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等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已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562人,超出“十三五”规划预定的1300人目标。不断提高国民体质测试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2016年建立了市级国民体质监测站,与卫健局下属卫生院配合在16个镇乡(街道)逐步设立镇乡(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点。经常性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工作,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引导各类人群进行科学健身。

2.全民健身设施更为普及,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8平方米以上;城区新建100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1个;社区、村健身苑(点)覆盖率达到100%,浙江省小康体育村创建达到85%以上,十三五期间,完成小康村提升工程46个。城市社区(中心村)建有“15分钟健身圈”。着力打造“兰马”、龙舟赛等全民健身品牌,大力普及群众参与性强、普及面广、健身价值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统筹推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常态化健身活动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已注册的体育协会达到20个;每个镇乡(街道)已经实现“1+5”工作格局(即1个体育总会工作站,5个以上专业体育社会组织工作);“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创建达到100%。

3.大力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体育产业不断壮大。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全民健身服务业, 十三五期间,创建金华体育+特色村(居)4个,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2个;创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2个。推动体育+旅游、体育+运动休闲、体育+农业观光、体育+中医药基地建设,引进水上赛艇项目、马术项目、推动体育运动旅游协调发展。大力发行体育彩票,体彩市场开拓工作稳步发展。2019年体彩销售达到4700万。

(三)“文旅兴兰”战略的提出与推进

1.战略提出。2019年7月31日,兰溪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以“担当追赶”为总要求,以“再创辉煌”为总目标,大力实施“强工兴市、拥江兴城、文旅兴兰、环境兴人”四大战略,接轨长三角、融入都市区、推进金兰同城化。实施文旅兴兰战略,夯实再创辉煌基石。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抓好重点板块开发,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积极融入“诗路钱塘”建设,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利用好人文厚重优势,把兰溪作为大景区来建设、经营和管理,守好“生态美”,打好“人文牌”,念好“旅游经”,全域打造大花园,让兰溪成为令人向往、令人留恋、令人怀念的诗和远方。

2.战略推进。“文旅兴兰”战略的提出为兰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围绕“文旅兴兰”战略,兰溪市深入推进了重大文旅项目建设。2020年1月,兰溪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为“文旅兴兰”战略的“排头兵”“先遣队”,搭建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平台。2020年6月,兰溪天下江南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同时,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兰棉1957文创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世贸大饭店扩容提升、今朝酒店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创建稳步推进。

(四)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格局初现

1.全域发展,接待能力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分别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诸葛八卦村和六洞山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分别为芝堰古村、游埠古镇、兰溪天下江南景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2家,分别为黄大仙赤松园旅游区、新天地休闲农场。省级风景名胜区2家,分别为六洞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白露山——芝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即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旅行社8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1家,省百强旅行社2家;旅游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旅游星级饭店3家,浙江省白金宿级民宿1家、浙江省金宿级民宿1家、浙江省银宿级民宿3家。省A级景区村庄130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1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家,省4A级景区镇1家,省3A级景区街道8家。

2.规划引领,重点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编制完成了《兰溪市全域旅游策划与概念性规划》和《兰溪古城概念性规划》,开展兰溪天下江南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已完成《兰溪天下江南旅游策划规划》《兰溪市诗路文化带建设实施方案》和《兰溪天下江南景区提升发展规划》,启动了《六洞山景区总体规划修编》。 根据规划,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完成了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启动区块开发建设并开园运营,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完成了度假区范围调整与更名;六洞山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完成洞内灯光改造、洞口出口改造、下山游步道路改造、山体除险加固、智慧景区建设等项目;诸葛八卦村业态提升项目已完成,完成昱栈民宿、绮舞江湖民宿、澹明轩民宿、八乐、钟池、三顾茅庐等精品民宿提升、水阁楼提升改造、水果采摘园等项目;白露山景区完成云抱小舍项目建设、三相园收购及改造提升;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已完成游客中心、四季花谷、越龙城、止观园等项目建设,一期试开园。

3.旅游总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到2019年,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12.5亿元、171.53亿元、215.42亿元、266.43亿元、228.4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其他年度收入绝对额稳步增长。

表1 十三五公共文体和旅游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    标

规划目标(2020年)

完成情况(2020年)

完成程度(%)

指标特征

1

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目标

“四馆一站一中心”

达到省级标准

完成

100

约束性

2

村级综合性公共文体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个)

35

197

562.86

预期性

3

年人均参加或观看文体活动场次

5

5

100

预期性

4

市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册)

1

0.57

57

约束性

5

文体创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个)

1

预期性

省级体育强市(个)

1

1

100

约束性

省级文化示范村(个)

10

13

130

约束性

金华市级文化示范村(个)

45

46

102

约束性

省级体育强镇乡(个)

16

16

100

约束性

体育小康村(个)

327

539

165

约束性

体育先进社区(个)

20

20

100

约束性

6

文艺精品创作

精品剧目(部)

5

6

120

预期性

省级以上获奖作品(项)

5

15

300

预期性

7

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

15

23

100

预期性

8

新增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个)

4

3

75

预期性

9

打造优秀文体团队(支)

10

48

480

预期性

10

培训业余文体骨干(人次)

5000

62222

1240

预期性

11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150

220

146.67

预期性

12

游客年接待量(万人次)

1000-1500

2050

136.67

预期性

13

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个)

3-5

3

100

预期性

14

精品主题酒店(家)

5

3

60

预期性

二、“十三五”发展短板

“十三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

一是文旅IP主题不明晰。据不完全统计,兰溪文旅IP大大小小有82个,其中以仙乡福地、风雅兰溪、商埠文化、李渔文化、黄大仙文化、织造文化、兰溪摊簧、婺剧文化为重点,但从城市整体形象而言,缺少明确的、统一的文旅IP。目前在使用的“诗画浙江  心有兰溪”也不具备代表性和象征性。

二是缺乏旅游进入性要素。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厕、导、智”这九大基础要素,对照兰溪现状,绝大部分要素均未满足旅游未来发展。高品质的商务酒店和度假酒店、3A级旅游厕所、特色餐饮街区、旅游购物场所、智慧导览等要素的欠缺都制约着兰溪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是缺少核心引擎项目。十三五期间,文旅项目招商成果显著,但缺少能够持续带动兰溪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项目,无法为后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消费群体基础,无法产生品牌IP影响力、市场口碑号召力。

四是缺乏丰富的旅游业态。目前兰溪的旅游业态还比较单一,未能充分利用水上、空中等资源优势,开发全民参与性强、娱乐性强的旅游业态,还停留在观光产品时代,不能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奇、求乐的旅游需求。同时,夜间经济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五是传播营销手段较低端。活动策划创新力度在加强,活动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但宣传模式过于单一,营销形式和营销手段都比较单一,传播力、吸引力不够,不能有效地推动文旅事业的发展。

六是缺乏抱团发展的体制机制。文旅行业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由于缺乏抱团发展的理念,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应对冲击。各景区、旅行社招徕的客源仅为我所用,未能及时导流到其他景区、景点,使得兰溪整体旅游市场恢复较为缓慢。

七是规划执行性不够强。十三五期间编制的全域旅游规划符合兰溪旅游发展的实际,但执行推动力不够强,未能发挥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导致兰溪市的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停滞不前。

三、“十四五”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兰溪市公共文体和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图2 兰溪市区域位置示意图

长三角一体化有利于扩大文旅消费市场。根据长三角区域规划,整个长三角区域将形成“一核五城七带”的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金华位于“七带”中的“山水休闲旅游带”,而兰溪作为金华仅有的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优质的自然景观必将为其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提供更强的竞争力,加快孕育文旅、康养等优享性消费增长点,是兰溪文旅“资源变现”的绝佳机遇。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分工体系,充分发挥兰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等显著优势,力争纳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借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分享巨大消费市场。

对接全省“大花园”和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有利于提升文化高度。充分利用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契机,对接钱塘江诗路文化建设的兰溪节点,促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丰富兰溪“三江六岸”的文化内涵,打造兰江两岸“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提升兰溪在全省“大花园”建设和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中的地位,融入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面提升兰溪中华文化新地标的格局。

交通优化有利于文旅消费市场通达。未来五年,兰溪将实现高铁进城、航运复兴。兰溪与金华市区加快聚拢,兰溪有望成为“浙江中西部接轨长三角的新门户”,为人口回流、资源导入、产业招商、开放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城乡互动新格局有利于文旅全域化发展。大城市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化进程放缓,大城市面临有机更新,城市迭代,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群出现反向“归田”的意愿,城市、城镇、乡村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自驾游、乡村旅游的兴起促进了文旅全域化发展。

省运会等大型赛事有利于文旅知名度提升。省运会等大型文体赛事场馆在兰溪的设置,为兰溪公共文体和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运动员和媒体记者的来到有利于促进兰溪知名度的提升。

四、“十四五”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国内文化和旅游部门体制改革后融合发展的第一个五年发展机遇期,尤其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形势诸多挑战的不利影响下,国内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面临“五高”新形势:

高收入:目前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按照稳定经济发展趋势,“十四五”末期人均GDP将达到1.5万美元。这将超过世界银行划分的1.2万美元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阶段;

高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游客需求从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旅游,游客需求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带动消费需求扩增及结构升级,更是促进了消费内容与消费形态的转变;

高科技: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将深度影响旅游业,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高融合: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实现进一步融合发展,具体表现在: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引导能力;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文化旅游传播机制等等方面;

高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确定发展思路,制订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也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高速发展模式向优质旅游发展的阶段过渡。通过创新转型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第二章 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金兰同城”为统领,“以担当追赶 再创辉煌”为使命,努力践行“文旅兴兰”战略,提升标杆、补齐短板、增强后劲,全面提升兰溪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兰溪城市品质和人民幸福感;全面提升兰溪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长三角休闲旅居目的地”,使文旅业成为兰溪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文化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增强民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和旅游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方向,将政府管理、服务和引导的合力,企事业单位创新经营的动力,社会组织协调促进的推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活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作为文体旅发展的持续动力,培育文体旅新业态,打造文体旅新产品,研发文体旅新技术,创意文体旅新IP,拓宽文体旅新模式,推广文体旅新营销。

坚持绿色生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文旅业规划、开发、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美丽兰溪建设奠定基础。

坚持深度融合: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的发展。统筹建设与发展公共文体和旅游业,促进文体旅事业与文体旅产业协调发展,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树立“文体旅+”理念,推进文体与旅游、文体与科技融合,积极发展“文化+互联网”,切实提升文化发展的科技动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叠加优势,扩大文化发展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文体旅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文体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文体旅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增进人民文旅福祉,共享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认识和理解人在文旅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引进、培育和造就各类人才队伍,完善人才队伍结构,确保文旅建设与发展具有足够的智力支撑和动力来源。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文化发展创新环境显著改善,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文化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文化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文化形象显著提升,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服务更加完善,文化消费更加多元,文化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全市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加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富裕,身体更加健康。旅游业从传统资源开发阶段(吃住行游购娱)转向旅游深化阶段(商养学闲情奇),从点状的旅游景区观光转向全域化休闲度假旅居一体化,从以游客游览为主转向主客共享城市休闲空间,确立兰溪长三角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围绕中心工作,文化更加主动服务大局。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并富有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凸显区域特点、优势明显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建设合理稳定的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动力源泉。实现省级文化强镇零的突破、新建省级文化示范村、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各2个以上。每年扶持群众文创作作品3-5个。多举措打造2-3个文化创新团队。建立基层文艺团队备案登记制度和业余文艺骨干档案库,市区拥有经常性开展活动的市级文旅轻骑兵团队5支以上,每个乡镇(街道)三团三社、乡镇级文旅轻骑兵队伍9支以上。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2.5%。

——力争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8.5%,旅游总收入达到350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次3300万人次,争创2-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精品民宿集群等,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表2 兰溪市“十四五”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特征

1

文化示范村

省级(个)

13

新增2

预期性

金华市级(个)

46

新增3

预期性

2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处)

23

新增6

预期性

3

优秀文体团队(支)

48

新增10

预期性

4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220

350

预期性

5

游客年接待量(万人次)

2050

3300

预期性

6

景区建设

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个)

0

新增1

预期性

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个)

2

新增2-3

预期性

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个)

3

新增3-5

预期性

7

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个)

1

新增1

预期性

8

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个)

9

新增1-2

预期性

9

省级文化强镇(个)

0

新增1

预期性

10

接待能力建设

四星级酒店(家)

1

新增1-2

约束性

精品主题酒店(家)

3

新增2-3

约束性

精品民宿(个)

5

新增4

约束性

11

省级旅游度假区(个)

1

新增1

预期性

12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创建

预期性

13

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创建

预期性

 

到2035年,文化与旅游全面深度融合,数字化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和旅游产业主体形态,特色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化的全域美丽之城基本建成,辐射长三角、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旅游高地地位已经确立,美丽兰溪已经高水平建成。

 

第三章 空间布局一、全域空间构建(一)空间构建依据

1.资源产品基础

传统资源格局是基础,形成旅游发展格局的本底条件,通过对兰溪市文体旅游资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旅游资源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资源特点,即:

大分散:兰溪市文体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古村落、民宿、生态等资源遍布全市,良好的资源分布条件,奠定了可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

小集聚: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同一类型的资源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的状态,如滨水、山岳生态资源的线性集聚、古村落的板块集聚,为旅游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基础。

 

图3 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各种旅游项目的建设基本上能够反映未来文体旅游发展的空间选择趋势,其呈现出如下特征。

轴线分布:兰溪市各类旅游项目与交通线路、水系网络有很好的组合关系,呈现出沿交通线路、河流岸线布局的整体结构。

区域分布:围绕云山街道、兰江街道、上华街道、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女埠街道、游埠镇、诸葛镇、马涧镇、香溪镇、黄店镇、梅江镇、横溪镇、柏社乡、灵洞乡、水亭畲族乡以及其他重点景区,各类旅游项目相互支撑,形成了若干集聚区。

2.旅游交通格局

主要交通格局:十四五期间,兰溪全力打造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临金高速(兰溪段)配套,推动金建高铁(兰溪段)建设,全面提升兰溪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推动“8313”工程,包括8条与相邻县(市、区)的对外通道工程,市域范围内市区到乡镇、市区到园区、市区到景区建设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等3类重要节点联通工程,1项港航复兴提振工程和城区3大片区路网提升工程,

交通出入口:依托上述放射状路网, 在不同方向形成了相应旅游交通出入口,这不仅是兰溪融入区域旅游大格局的重要通道,也是组织区域内部交通文体旅游的重要节点。

兰溪沈村出入口:南往衢州、金华市,直达温州市,东北至杭州市。

游埠出入口:杭金衢高速路游埠互通口至330国道连接的贯通,可通达兰溪西面各乡镇、街道(到达诸葛、永昌等镇)。

诸葛出入口:西至龙游,北至建德,316省道和G330国道贯通。

张坑出入口:S315省道由此西可以抵达衢州市。

灵洞出入口:S313省道、金兰中线由此东至金华市。

横溪出入口:G351国道由此东至浦江县,朱桥(浦江)-横溪-上溪(义乌)公路由此至义乌、浦江。

马涧出入口:建金高速由此往北至建德,往南至金华。

兰溪北(大丘田)出入口:建金高速由此往北至建德,往南至金华。

 

图4 兰溪市旅游交通规划示意图

3.地理环境条件

兰溪地理环境条件不仅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也是用地、道路等旅游发展条件的基础,兰溪地貌为丘陵盆地,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东、北群山环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兰溪属于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优越的气候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区植被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兰溪水网密集,分属衢江、金华江、兰江等三江支流,其中游埠溪、赤溪、马达溪、甘溪、梅溪等“五溪”,与流经的山谷、村落、农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景观组合。因此,兰溪市特定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也是文体旅游资源形成、项目布局的重要基础条件。

4.城乡组织体系

全市基本形成了街道、乡镇、 村三级中心地为载体的网络化城镇格局,其中,各街道和主要乡镇是区域人口、文体旅游设施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体旅游发展赖以依托的组织中心。

一个核心:以兰溪中心城区(兰江街道、云山街道、上华街道)为所在地的核心区域,不仅是全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位置,具有核心优势,同时所具有的古城旅游资源是全市文体旅游的重要互补。大力发展古城旅游,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核心区域。

7个镇、3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及3个街道:游埠镇、诸葛镇、马涧镇、香溪镇、黄店镇、梅江镇、横溪镇、柏社乡、灵洞乡、水亭畲族乡、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女埠街道,是各自区域内文体旅游产业的组织中心,提供必要的交通和服务设施。

百余乡村:兰溪共有行政村三百余个,是全域旅游发展基础条件和资源依托,通过结合古村落开发,加快产品创新力度,支撑全域旅游多元发展格局。

(二)空间构建定位 

将整体空间定位划分为核心区、集聚区,以及分区之间链接的廊道。形成完善的全域旅游空间。

(三)空间构建思路

从景区文旅向集聚区文旅转变,发展全域文旅。选择重点进入口作为重要节点,并通过交通路线,连接区域内各重要文体旅游资源。

(四)空间格局

公共文体事业网络全域化提升。加快推进“文旅兴兰”战略,在文旅融合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文体旅形成“一核一路两翼四片区”的空间组织格局。

 

图5 兰溪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五)文化设施空间结构和整体布局

以古城、兰湖为核心;以钱塘江水上唐诗之路为重点;以大诸葛、大金华山分别作为东西两翼;以诸葛镇、游埠镇、水亭畲族乡、永昌街道、赤溪街道为古居摄影风情体验片区;以香溪镇、马涧镇和柏社乡为生态康养采摘休闲片区;以梅江镇、横溪镇为山地运动休闲度假片区;以黄店镇、女埠街道为乡野生态休闲度假片区。核心、重点、中心区域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二、强化区域核心——“一核”(一)“一核”:天下江南文体旅游核心区

兰溪市旅游区域布局形成一大核心:全域旅游发展核心,进而引领全域旅游区域的发展。核心由大古城文体旅游核心区组成。

文体旅游核心区核心作用,以兰溪古城、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天下江南滨水空间为主体,营造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并作为整个兰溪的文体旅游综合集散服务中心;整合城区文体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黄大仙故里文化旅游区、兰溪古城慢生活区两大核心产品,将黄大仙故里打造成在东南亚有影响力的道教打卡地,将兰溪古城慢生活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发挥主城区旅游集散、旅游服务功能,不断促进兰溪旅游产业与休闲、文化、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核心带动效应;结合滨水项目,以灯光亮化工程打造兰溪主城夜游活动,丰富游客夜间生活;把兰溪主城区初步建成中国知名的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

不断完善古城文化核心功能区,充分发挥兰溪文化馆、非遗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其周边现有文化设施的集聚融合作用,持续推进核心区各级项目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级。以文化馆、非遗馆、图书馆、博物馆改造提升为契机,发挥街道积极性,打造具有本街道特色的文化设施。

(二)打造中心城市门户大客厅

依托金建高铁、杭金衢高速(兰溪段)靠近中心城区的优势,结合交通枢纽建设兰溪文体旅游一级集散中心,打造中心城市“大客厅”。建设城西、中洲公园、古城墙、余店、马公滩、横山等游客码头,打通钱塘江水上黄金旅游线路,打造沿江水上游码头群,开通“兰江夜间游”;在中洲公园建设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谋划兰江通用航空水上起降点,构建“公铁空水”交汇接驳的“三江六岸”文体旅游交通枢纽区,形成有聚集效应的文体旅游综合集散核心,进一步成为兰溪中心城市门户大客厅。

(三)突显三江六岸水韵情

推动建设城郊休闲观光游憩带(三江六岸休闲观光游憩带),以兰江、衢江、金华江等三江为载体,以六岸的滩涂、湿地、溪流、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等为观光对象,开发兰溪水上乡村画廊游和游轮休闲游,包括水上观光、水上婚礼、水上娱乐、水上度假、水上美食、古城夜间水上观光游等。开发水上皮划艇、水上赛艇、水上摩托艇、水上电动冲浪板、龙舟等体育旅游产品和赛事活动。以兰溪市城郊包括女埠街道兰江沿岸和兰江街道、上华街道、云山街道、灵洞乡等区域的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此外,开发新的节事活动和商业展会,以进一步促进城郊休闲观光游。

三、联通区域廊道——“一路”(一)对接“一路”:钱塘江水上唐诗之路

对接钱塘江唐诗之路是兰溪对接全省重大文旅项目的抓手。“拥江兴城”是兰溪城市功能和形态转型的大势所趋,“三江六岸”是兰溪“拥江兴城”的主阵地,是兰溪山水城市的“大客厅、文化核、游憩源、活力心”。规划整合三江六岸沿岸景观、古镇、产业资源,形成以水为脉络的核心文体旅游廊道,开展水上及滨水旅游项目,打造“水岸共生、两岸共生、水城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活力滨水空间,推动水上旅游开发,构建拥江城市活力中心。积极导入文化设施和文化特色项目,打造体现地域标志性和文化核心功能的城市文化发展主轴。依托古城亮化工程、桃花坞区块建设工程、三江六岸亮化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发挥文体旅游廊道中段文化资源集聚辐射作用。加强兰溪古镇休闲旅游产业、城区旅游综合服务产业以及经济开发区旅游制造产业之间联系,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休闲产业群,积极发展开通水上巴士游线联通金华市区、女埠街道、游埠镇等景区景点,发挥滨水交通优势,积极对接2022年杭州亚运会,打造水上运动基地,争取水上项目举办权,推动兰溪市旅游产业发展。

兰溪位于钱塘江中游,兰江水上游,依托“钱塘江唐诗之路”,以诗为媒,以水为介,推进好“浙中花园”建设,助力兰溪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进程。发挥水上文体旅游廊道优势,加快兰溪钱塘江水上唐诗之路建设。规划、保护、利用沿岸文化遗存和景观资源,推动“三江六岸”整体开发和多元提升,打造体现历史人文积淀和文化交融的文化景观廊带。推动沿岸功能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打造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文体旅游通路。

四、激活两翼四片(一)东翼大金华山

东翼大金华山以金华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景区环境应进一步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逐步构建精品景区、特色集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以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优势资源,发挥大金华山的品牌和生态优势,同时,通过活化利用山地资源,发展乡村山居民宿、度假酒店、休闲康养,重点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住宿需求,同时能大幅提升景区接待能力。梳理出海拔高、日照充足、坡度平缓等有显著自然禀赋的山林地带,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山区服务配套完善,集中医康养、生态观光、户外休闲、研学研修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生态旅游项目。

1.山地运动休闲度假片区

范围包括梅江镇和横溪镇全域。区域内拥有众多人文景观、山地景观、节庆活动、生态资源。以该区域的名人文化和现有的古迹遗存为主要资源基础,利用城头水库及其周边的山林资源、转轮岩高山植被资源等乡村生态环境资源,发展美术创作、文化观光休闲、影视拍摄。利用梅江镇的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利用横溪镇优良的山水资源发展乡村度假,依托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集禅修养身、山水观光、生态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民俗展示、山地运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运动旅游度假综合体。依托横溪城头风景区、聚仁社区(包括通洲桥、曹聚仁故居、王春翠故居等)、横溪古镇(包括宋濂祠堂、苏州娘娘庙、施宅私塾旧址、宋宅太史第、施宅洪桥殿、陈派宅东山桥、施宅大洪桥等),打造人文观光产品。进一步打造民俗节庆活动品牌,如白枣斗牛、横溪迎会、狮舞龙腾等。

2.生态康养采摘休闲片区

范围包括香溪镇、马涧镇和柏社乡。区域内拥有丰富的农林业园区、红色旅游基地类文体旅游资源,如五十里杨梅休闲长廊、柏灵香榧基地、富竹坑中药材精品园、金萧支队红色基地等。民俗、节庆类文体旅游资源,如中国兰溪杨梅节。乡村生态环境类文体旅游资源,如新宅林场、大盘山山林等。本区域发展规划以沿314省道的马涧五十里杨梅休闲长廊为轴线,以两侧连绵不断的青山为背景,利用现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休闲、高山民宿度假、康养休闲等旅游项目建设。

香溪镇以十里长湖、香溪万亩水田为核心资源,以农事体验、湿地农业观光、田园生态旅游为主题,结合江岸滨水优势,以现有的果蔬种植、销售、休闲观光和高科技农业、精确农业、都市农业为基础,打造兰溪高科技农业示范点,拓展农业附加值,增强服务功能,开展高科技农业科普、农业体验、康养休闲等文旅项目,将本区域打造成为富有低于特色的休闲文化体验区。

柏社乡以柏社新宅肇峰山是金萧支队七次外线出击的首战告捷地为内容核心,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建设红色展馆,开发红色研学产品,以红色党旗引领绿色生态旅游发展。

(二)西翼大诸葛

西翼以诸葛镇、长乐村、夏李村、水亭畲族乡、游埠镇为核心资源,深入挖掘人文历史文化,提升景区业态品质和功能配套,加强夜游、演艺及文化衍生品开发,将风水文化、农耕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构建西翼以“诸葛八卦—七星长乐-李渔戏剧小镇”大景区为核心的“大诸葛”旅游格局,形成古村古镇文化、儒道文化、中医文化、美食文化、戏剧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华文化新地标,形成江南人文古秘境风水之谜、古村秘境之谜的核心区, 构建田园生态、 农耕文明、儒道等美学休闲体验的支撑区,打造古村镇人文山水田园旅游提升翼的西部核心。

1.古居摄影风情体验片区

范围包括诸葛镇、游埠镇、水亭畲族乡、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充分利用现状景区影响力,以诸葛文化、李渔文化、古建筑文化为核心,高标准、高规格、高要求建设,联合打造名人古镇旅游休闲、研学旅游项目,深入挖掘人文历史文化,提升景区业态品质和功能配套,加强夜游、演艺及文化衍生品开发,将风水文化、农耕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整合诸葛八卦村、长乐古村、夏李村,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品牌效应,并以其为辐射核带动兰溪西部乡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深度挖掘诸葛文化这个兰溪的独特IP,向东亚地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将兰溪诸葛镇打造成东亚地区有影响力的诸葛文化打卡地。深度挖掘水亭畲族乡的民族风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文体旅游资源,发展民俗休闲旅游;深度挖掘李渔文化这个兰溪的独特文化,将永昌街道打造成戏剧打卡地;充分发挥区块内丰富的水库资源优势,整合水库周边农业资源,建设艺术研学乡村旅游综合体。

以水亭畲族乡畲族文化风情为核心资源,深入开发挖掘畲族祖图、畲族山歌、畲族传统体育、畲族传统婚嫁、畲药、畲族传统生活习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畲乡民俗风情文化情景化体验,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兰溪人文畲乡民俗风情休闲美学体验的支撑区域,打造全域旅游的西部节点——独具民族特色的美丽畲乡民俗体验地。

以游埠古镇为核心,开发摄影博物馆、摄影民宿、早茶街等资源要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摄影艺术与文化体验旅游融为一体的国际摄影小镇,在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基础上继续推动游埠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区域文旅融合。

以永昌街道李渔文化为核心资源,提升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李渔文化展示馆、清廉村居讲习所、李渔美食一条街,做大做强李渔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李渔文化,扩大李渔名人效应。把夏李村打造成李渔戏剧小镇和乡村振兴的样板。

2.乡野生态休闲度假片区

范围包括黄店镇、女埠街道。依托白露山——芝堰省级风景名胜区、黄店景区镇、芝堰景区、朱家林场等资源,以王家村、三泉村、上唐村、虹霓山、垷坦村、渡渎村、朱家村等村落为节点,以乡村背景、农业生态资源、宗教文化、江南古民居文化为内容,开发踏青赏花、古村落观光、水果采摘、民俗休闲、古道毅行、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提升女埠万亩精品枇杷基地、芝堰村——朱家村油菜示范基地、沿江万亩甘蔗基地、余粮山大红柿基地等农林业园区及基地的“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朱家村、王家村等精品民宿集聚村。持续打造枇杷采摘节、白露山风情节、余粮山柿子节、国际乡村马拉松赛等知名名俗节庆活动。

第四章 重点任务一、健全文体旅产品体系建设

“十四五”时期,兰溪深入贯彻“文旅兴兰”战略,以“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目标,通过重点驱动,热点带动,新品触动,整体联动,将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时尚、高科技产业等深度融合,构建健全的现代公共文体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文化、休闲、时尚、创意”四大产品体系。在四大体系下,构建以古城文旅产品、戏曲文旅产品、文艺展览、特色民宿酒店文旅产品、美丽乡村文旅产品、都市休闲文体旅游产品、房车/自驾游旅游产品、会议会展文旅产品、小镇文化、体育赛事等为主的多维文体和旅游子产品体系,做深文旅融合,推动“微改造、精提升”,聚焦高质量、竞争力、数字化,提升文旅产品竞争力,促进兰溪文体旅的全面发展。

(一)4大产品体系——文化、休闲、时尚、创意

1.文化兰溪——重点文旅产品系

打造兰溪的文旅IP,塑造兰溪清静、闲雅、富有底蕴的文化形象,讲好兰溪的文化故事。

升级“古韵兰溪”文旅产品。依托古城、古镇、古村落和古商埠体系,充分发掘古城文化底蕴,将凸显兰溪古雅、深沉的古韵气质。以兰溪古城为核心,借助交通优势,联动诸葛八卦村,打造永昌古镇、长乐村、夏李村、西姜村、游埠古镇、女埠老街、芝堰古村等为重点的古韵兰溪体验环线,进一步挖掘古城、古镇和古村文化内涵,建筑特色、畲族特色、美食特色、中医特色、体育节事等重点文化元素,推动景区村庄2.0版本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扩大“古韵兰溪”文旅品牌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新地标的认知度。

打造中华戏剧文化寻根地文旅产品。依托李渔戏剧文化影响力,以4A级景区标准建设李渔戏剧小镇,并以李渔串联起老街、社峰、孟塘等古村落,打造戏剧文化寻根地。引进文旅社会资本,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做好古村落资源的整合,与周边景点建立成熟的旅游同盟和线路共享。结合“钱塘诗路”建设,做好老街保护开发,通过引入李渔文化业态,打造特产+美食+文创一条街。结合夏李村、永昌古街等文旅资源和特色资源,打造浙江乃至长三角最具美学底蕴、以戏剧为特色,争创浙江文化印记新名片,力争将李渔戏剧汇打造为省级文旅金名片。通过顶层设计、专项规划、业态组合等方式不断推进戏剧文化圣地打造,形成集研学基地、戏剧演艺、戏剧体验、文化游览、主题活动会议、李渔经典复活、脸谱化妆节事等为一体的李渔文化综合体,即,“三江六岸”城市文化地标,打响李渔戏剧文旅IP国际影响力,打造 “戏曲文化朝圣地”。

紧抓文艺精品文旅产品再上新高度。围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提前布局、精心谋划,编制艺术精品创作发展规划。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艺术精品创作与旅游融合发展,创作一批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演艺剧目,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旅游演艺场所,发展一批“观景+看戏”的旅游演艺综合体,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演艺集聚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展览、活动质量,以培育一批重要影响力、创造力的文艺IP为抓手,推出系列独具创意和价值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

推进红色文旅产品提质增效。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进一步升级红色旅游产品,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结合革命文化基因解码,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十四五期间红色文旅产品发展新高度。打造一批有内涵、重体验的红色文旅项目,包括横木村少年军校、新建粟裕将军纪念馆等,同时升级一批红色文旅产品,包括金萧支队展览馆、杨东海纪念馆、浙西特委纪念馆、游埠洋港村女子民兵连、上华村红色旅游基地等,通过红色旅游参观、红色研学、红色路线环线体验游等活动,不断扩大兰溪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

挖掘美食文化文旅产品特色魅力。继续贯彻“百县千碗”工程,以美食文化助推兰溪旅游发展,深入挖掘兰溪美食文化和故事,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兰溪美食,打造“美食兰溪”美食品牌,打造寓文于食、融合发展的典范,打造游埠江南早茶美食街,在核心城区规划打造一条美食街区。绘制美食文化地图,举办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食节事,策划相关“美食走亲”文化交流活动。推出一条美食文旅精品线路。

2.休闲兰溪——特色文体旅产品系

发展田园休闲文体旅产品。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田园休闲度假区、田园综合综合体、休闲节事等项目,包括香溪镇万亩良田田园综合体、马涧镇马涧精品杨梅风情园、水亭畲族乡万亩文旦田园综合体、黄店镇余粮山生态养生休闲度假项目等,通过做实旅游配套设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乡村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景区、 农业园、休闲基地等区域的景观环境,打造主客共享的休闲旅游空间。通过风情观光、疾病康养、猎奇探险、民俗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康体、康养产业等,形成一批重要的田园休闲文旅IP品牌。

提升水上旅游和滨水休闲文体旅产品。借助钱塘江诗路带建设,依托区域内独有的水域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水上旅游与滨水文旅休闲项目,打通钱塘江水上黄金旅游线路,打造“金华-兰溪-建德”水上游码头群,提升“兰江夜间游”;谋划兰江通用航空水上起降点。依托天下江南景区、女儿滩飞行公园等,打造浙中地区的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导入大型水上实景演艺 、引进水上赛艇项目,打造现代水上文旅强市。

深挖山水康养与秘境运动休闲文体旅产品。结合金华山等地丰富的山水资源、禅修文化,重点培育宗教禅修、山地运动、养生度假、观光揽胜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围绕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禅修康养、健康人居、探险公园、乡愁记忆、农耕体验、山水运动、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国际化活力健康休闲旅游区,围绕兰湖首期项目,导入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康养养生等业态,计划打造国内领先的旅游休闲生活圈。

打造精品民宿文旅产品。以省文化旅游厅“百县千宿”工程为抓手,积极争选浙江最美民宿,争创全省精品民宿发展高地。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古村、古埠资源,打造红岩秘境民宿群,富竹坑高端民宿等生态民宿项目,以古商埠特色文化为载体,打造游埠、女埠特色主题民宿。通过优化兰溪乡村生活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包括特色餐饮设施、乡村旅游观光巴士、乡村特色文化产品等措施,开展产业延展链建设,推进产业运营链建设,创新业态建设,重点发展生态、研学、民俗创意、品质民宿等业态,形成全域共振、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集群。

3.时尚兰溪——亮点文体旅产品系

深度开发都市休闲文体旅产品。以城市文化为主题,以都市文旅为服务配套,以智慧系统为疏导,完善兰溪都市休闲旅游产业要素,以云山街道为核心的兰溪古城文化,应与溪西、上华片区功能错位,延续城市文脉,结合城市更新植入文化旅游商贸新兴业态,打造独具古城风华韵味的游憩商务区(RBD)。“十四五”重点推进桃花坞未来小区建设、加快天福山、金钟岭区块改造升级和一批老旧小区改造,谋划影视基地、超五星酒店等项目。通过文化演绎、产业配套、智慧化服务,构筑起都市休闲旅游的产品体系。 

全面建设房车/自驾游文体旅产品。依托自驾车风景道,综合考虑交通通达性,车流量,景区发展现状等与周边资源特色的因素,打造不同规模等级、不同功能配套的自驾车营地,完善附近配套设施,投资修建路标系统,加油站和购物点等。重点依托香溪田园、金华山与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启动兰溪旅游自驾车和房车营地示范点建设,开展汽车影院、亲子自拓展营地、烧烤区等休闲子类目,打造包含营地住宿、篝火晚会、美食餐饮、休闲度假与户外拓展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型自驾车营地。

积极开发赛事、会议和会展文体旅产品。借助举办国际会议、主题会议、体育赛事活动、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兰溪市品牌商务活动,大力发展时尚、特色、主题型高端会议会展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并带动交通、旅游、商贸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借助省运会、亚运会等重要契机,积极引进、承办相关体育赛事活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举办重要国内外赛事的能力,促进体育旅游品质化、智慧化发展,推进体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积极举办柿子节、清凉节、农民毅行等各类城市乡村特色活动,并积极谋划与长三角相邻城市联合举办相关节事,进一步提升兰溪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外延力和知名度。

4.创意兰溪——创新文体旅产品系

打造文博旅游产品。推动文博场馆景区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创意旅游产品。兰溪应把握当前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科学规律,推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景区化发展,提升文博场馆的景区公共设施建设,推动文化设施进景区,建设10家景区微书屋,推动文艺剧团进景区,通过新场景导入、跨群体共建,建成一批达到A级景区标准的博物馆、文化馆。打造一批地方文化体验性强、文化价值转化率高的文博旅游产品。

提升研学文旅产品。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未来在游学、研学、“旅游+教育”在十四五时期,将具有大好的发展时机。在基地建设和产品设计时,兰溪应充分考虑研学主流人群特征,站位高远,具备全球视野,积极引导地方创生、主客共建的研学项目落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学基地和产品,积极开展研学基地、创客计划、智能课堂计划、大型文化节事等活动策划。鼓励艺术实践介入研学基地建设,鼓励研学主体介入运营推广,实现人才、资源和运维多维互动。

拓展工业文旅产品。利用老城工业遗产改造优质企业品牌展示中心、工业博物馆、时尚网红直播电商园等,通过发展工业遗产和工业遗址建设,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利用老城区工业遗存空间、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新零售体验街区等新兴旅游业态,示范性推进兰棉、兰江冶炼厂等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导入文化创意、精品文艺项目、电子商务、数娱竞技、直播经济、运动休闲、亲子游憩、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态。

创新交通文旅产品。推进金兰轨道交通项目,谋划大金华山北山旅游小火车项目。推动兰溪港区与周边港区互通,共同打造钱塘江中上游水路中转枢纽;谋划连接金东区、婺城区和兰溪中心城区的金华江水上巴士线路,增加金兰水上交通联系和文旅游线,谋划兰江通用航空水上起降点文旅产品建设;创新开放式高速服务区试点,谋划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和G60兰溪高速服务区深度融合发展。

(二)实施精品文旅路线专项规划

未来五年内,兰溪市明确规划引领,组织设计实施精品文旅线路专项规划,实施专人专班,专项经费预算,重点落实一批精品文旅线路。

1.“兰江—古城”——兰溪大古城核心精品文旅线路

以天下江南景区、兰溪古城为核心,整合周边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进行景区建设提升,发挥文旅景区聚合辐射效应,打造“兰溪大古城”品牌统领下,集古城体验、文化演绎、休闲度假及兰溪美食、购物、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兰溪大古城精品文旅产品线路。

2.钱塘江水上唐诗之路精品文旅线路

依托良好的水上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文旅资以及省级诗路建设工程指示,十四五期间,兰溪将打造兰江两岸旅游风情线,打造钱塘江诗路文化带水上旅游廊道示范区。以推进大钱江沿岸景区提档升级为重点,打通钱塘江水上黄金旅游线路,成为兰溪中心城市门户大客厅。

3.“大诸葛” 精品文旅线路

开发“大诸葛”精品文旅线,深挖古韵特色和“埠”文化内涵,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带动兰溪全域旅游西翼发展。首先重点依托诸葛-长乐文化旅游辐射力,创新拓展文化旅游业态,形成永昌古镇——诸葛——长乐村——夏李村——西姜村——游埠古镇——女埠老街——芝堰古村等古韵文化特色线。此外,形成诸葛-长乐休闲度假区——白露山休闲度假区等休闲度假线,形成多景区共振效应,带动整个西翼联动式发展,打造金兰西向精品文旅线路。

4.“大金华”山地乡村生态精品文旅线路

围绕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成集生态度假、禅修养生、山水运动、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活力健康生态旅游区,串联六洞山风景区——栖真寺——霞客古道——黄大仙赤松园等优质资源,携手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联合共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培育生态观光、康养度假等业态,打造国际化的山地生态旅游度假胜地,成为“环金华山经济圈”的休闲绿心,打通兰溪全域旅游整个东翼片区持续发展。

二、实施重大文体旅项目(平台)建设

立足兰溪特色生态、优质文旅资源,整合已有生态观光、文旅休闲、文化创意、养生度假等产品基础,建设国家级文旅项目,推进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系列休闲产品建设,助推兰溪文旅由传统观光为主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全域旅游战略有序推进。

 

图7 兰溪市重大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分布图

(一)紧抓“钱塘江诗路”建设机遇,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依托钱塘江诗路建设契机,大力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打响兰溪在钱塘江诗路节点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诸葛-长乐5A级景区项目。结合开发诸葛与长乐旅游资源,丰富和拓展文旅业态,提升建设诸葛-长乐文化旅游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完善本区域旅游交通、文化旅游服务标准、文化转化、人文关怀、卫生安全等措施,对景区及周边进行全面提质增效。在此基础上以诸葛-长乐古村为核心,将游埠古镇、女埠老街、芝堰古村等串点成线;以诸葛-长乐休闲度假区为中心,串联白露山休闲度假区等特色鲜明的景区。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诸葛”文化品牌影响力,带动中医药文化、餐饮美食文化和民族风情等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对周边景区形成复合辐射,增强发展势能,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争创国家4A级景区。在“文旅兴兰”整体战略指导下,积极推进天下江南、游埠古镇、余粮山景区结合特色优势,争创国家4A级景区;推动兰湖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更上新台阶,通过整体提质、重点项建设、社会资本介入、创新化运营,“十四五”时期,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提升兰溪城市整体魅力值。

建设一批重点文体旅游项目(平台)。重点打造省级特色小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精品民宿集群等,包括建设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为兰溪创造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场所,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完善城市文化品位。打造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浙江中西部文化“新高地”—李渔文化综合体 (兰溪文化艺术中心);紧抓“体育强国”要求,引进全国性、国际性高水平赛事,大力发展户外运动项目,主攻乡村马拉松、水上赛艇、汽车越野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建设一批兰溪古城开发项目、诗路兰江水上游开发项目、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等重点文旅项目;跟进兰溪国际游艇小镇等一批签约项目,梳理黄大仙故里旅游区、东风水库等一批储备项目,确保每年一批项目竣工运营,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签约储备。(详见附录1)。

(二)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示范项目建设

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指示,立足兰溪市实际情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实施《兰溪市古建筑认养使用实施意见》和《兰溪市古建筑认养使用实施细则》,盘活古村落、古建筑资源;重新梳理完善文物方面的政策规范,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发展力度;两年内完成全市民居类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可移动文物工作和不可移动文物协同发展。实施博物馆质量提升工作,两年内完成博物馆实力展厅陈列展示改造。高质量举办具有影响力的相关文物赛事、会议、展览的讲座等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文物IP。完成相关馆藏文物书刊出版,推动珍贵文物数字化提升。推进文物资源大数据建设。积极落实一批新市保文物单位;根据要求开展相关文物修缮工作和文物修缮工作,提升文物保护安全水平。

启动非遗中心建设项目,激活非遗资源的价值势能。开展非遗系列品牌非遗节庆赛事,提升非遗整体品牌影响力和整体价值转化;加强对已有非遗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发展,通过研究、分析和转化,推进一批重点非遗资源的转化和利用,落实新一批非遗保护示范项目。推动非遗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鼓励非遗文创产业创新性发展,引进主客共建、价值共享的非遗研学、体验性项目落地;加强对非遗产品的跨区域推介、交流和传播。

(三)依托“夜间经济”新趋势,打造一批地标性文旅消费集聚区

发挥“山水牌”“文化牌”“产业牌”等现有优势,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丰富夜间娱乐,完善消费服务,打造一批市级夜间经济集聚区和县级夜间经济集聚区,示范带动全市夜间旅游加速发展。以举办大型赛会为契机,做足夜间经济文章,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在夜间商业消费集聚区,利用重要节假日和周末组织商家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激发夜间消费热情,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夜间集市;以5G、AR/VR等新技术手段为依托,以文艺精品题材作品为内容,发展夜间特色灯光演绎聚集区;借助三江六岸水上资源优势,打在水上系列IP文旅项目;发挥兰溪美食特色,开展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创建,丰富夜间餐饮业态,满足市民消费需求,推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

 (四)打造新时代兰溪美丽乡村振兴样板区

打造“一镇一品”格局。“十四五”时期,以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和实施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建立各镇重点地段重要项目风貌管理机制,实施整体格局风貌保护、历史街区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文保及历史建筑保护、环境整治提升,非遗保护、数字治理等工程,以兰溪古镇作为文化载体,打造“一镇一品”格局。重点打造游埠—艺术·摄影小镇、永昌—戏剧小镇、诸葛—智慧小镇、女埠—非遗小镇,并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培育和打造“一镇一品”。 

赋予品牌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十四五时期,以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地方美食资源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推动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等重要美丽载体来造。把诸葛、长乐联合打造成为三国文化爱好者的朝圣地,把夏李打造成为戏剧爱好者的朝圣地,把游埠打造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朝圣地,把黄湓村打造成为黄大仙文化朝圣地,以品牌活动助力发展乡村旅游。

(五)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等系列专项规划落实

“十四五”时期,落实专人专班,专项经费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组织设计《兰溪市全域旅游创建专项规划》,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进兰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安排专项经费,组织设计《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专项规划》《黄大仙景区提升专项规划》《余粮山景区提升专项规划》《兰溪市工业遗址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兰溪市旅游标识系统提升规划》《兰溪美食专项提升规划》等系列专项提升规划。

三、完善文体旅公共服务体系

“十四五”期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发展的重要时期。健全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是贯彻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全域旅游建设、重要文项目落实、文旅业态创新、综合统筹等方面的重要条件。文体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文旅公共服务综合协调机制

加强对文体和旅游公共服务的统筹协调,推动实现共建共享。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探索建设、改造一批文体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和旅游公共设施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设置,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体和旅游新空间,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设施,统筹实施一批以李渔戏曲小镇会客中心为代表的文体和旅游服务惠民项目,增加优质公共文体服务供给。

 

(二)建立文体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省级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均等化服务标准,结合兰溪实际,探索建立以县、乡、村三级基本公共文体和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文体和旅游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数字化发展,实现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打造城乡一体化文体和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推进公共文体惠民工程实施,推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行低成本开放,错时开放,提升兰溪剧院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满足群众日常文化需求;打造“城乡10 分钟文化圈”和“农村 15分钟文化圈”;继续推行面向本区域内居民景区打折或免费等文旅惠民工程。

(三)推进公共文体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品质化发展

基层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加大全市资源整合力度,利用兰溪丰富的古城古镇古村以及工业遗存等资源,充分调动民间收藏家、书画家、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的积极性,整合建设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民间博物馆(展示馆)、工作室、传承中心、文艺培训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以出资、捐赠、运营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取得高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积极策划文艺展演、文博体验等新主题活动项目,挖掘文化和旅游发展“以文彰旅”新内涵。深化李渔戏剧研究院改革,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院团生机活力。优化剧场供应机制,促进国有文艺院团与剧场深度合作。

推动广电 “双优” 目标建设。确立未来五年,广电“双优”建设,即成为优秀的文化阵地和优秀的市场主体。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精心制作高质量视听精品,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文化引领作用,讲好兰溪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发展丰富的兰溪成果。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融合媒体云应用,结合现行快手、喜马拉雅、优酷、抖音的碎片化传播方式,创新文旅体主流和时尚的传播办法,通过精心组织、精良制作,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围绕“北京冬奥”“杭州亚运”“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等赛事契机,完成兰溪体育运动场地改造扩建工程,建设5000平米以上的市全民健身中心、恒温游泳馆。深化“体育+”融合发展,策划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做好宣传传播,推动体育强市建设,为浙江营造“重要窗口”形象贡献兰溪力量;全面推动智慧体育升级发展,改善体育馆、游泳馆内部运动设施设备和体校运动训练场地智能化水平;提升智慧绿道、百姓智慧健身房建设。推动各乡镇(街道)结合城镇化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及户外多功能球场;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根据上级要求,推进山地水域等旅游资源的规划建设与休闲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做好“体旅融合”文章。争取承办“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相关体育赛事活动;考虑设计“体教融合”方案,推进体校改革,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推出“体医融合”方案,完善“体医融合”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带动全民运动风尚;出台体育产业发展扶持举措,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 

提升旅游休闲业要素高质量融合转化。实施旅游服务品质专项提升行动动,提升旅游企业服务品质。引导旅行社提升服务增值。拓展旅行社产业链等经营发展新模式;鼓励并引导本市旅行社与周边地区、省外旅行社、港澳台以及国外旅行社合作,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旅行社。提升旅游住宿/民宿质量。优化住宿结构,合理调整社会旅馆、客栈、星级酒店、连锁经济酒店等住宿业态比例;重点支持商务酒店、民宿、度假酒店、主题酒店、露营地、汽车旅馆等多种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的建设。推进旅游住宿智慧化酒店全面覆盖。旅游景区提升。整体推动旅游景区从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功能、集聚发展转变。发展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培育一批旅游产业综合体,推动一批重点国家级景区创建。深挖旅游美食特色优势。规划兰溪美食品类,特色兰溪菜、绿色食品、养生保健、异国美食。策划宣传兰溪金牌美食,推动实施特色美食街升级、系列美食线路开辟、特色餐饮发展、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发展、系列餐饮管理标准和措施制定等措施。拓展旅游购物。打造一批具有兰溪休闲特色、能够彰显兰溪旅游休闲特色的特色主题街区、夜市等特色购物街区;培育旅游商品名牌精品,重点开发富有兰溪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并以游客参与程度高、体验性强的场所为突破口,兰溪市休闲文旅商品品牌IP;定期举办各类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购物节、旅游商品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集中推出兰溪特色旅游名品。创新旅游娱乐。围绕“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整体形象,着力提升兰溪都市文旅娱乐服务水平,强化夜间娱乐项目建设。加大创意策划投入,积极开拓影视娱乐、演艺、休闲娱乐等多元业态,打造一批兰溪地方特色与时尚文化相结合的景区娱乐品牌。依托文旅景区和城乡公共休闲空间,开发民间文艺表演、茶艺、棋牌、游戏游艺、河湖夜游等观赏性、时尚性、体验性强的娱乐项目。加强文化娱乐人才培养,促进文化娱乐业与高校的合作;增建文旅娱乐中心与设施;挖掘兰溪文化底蕴,增加娱乐项目和节事旅游活动。

(四)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智慧化、专业化水平

建立健全信息、人才、资金、技术、知识产权等文体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公共信息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分级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公共数字文体建设标准与旅游信息服务标准,依托公共图书馆、游客服务中心等,开展文体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按照公共数字文体工程的功能定位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合理规划增量资源建设内容,围绕全民阅读、书香兰溪,开展公共数字文体资源建设;建立全域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提升“一部手机游兰溪”等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旅游“线上兰溪”,丰富适用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资源类型,优化资源结构,提升资源质量。各村镇政府应当加强本区域的文体和旅游公共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全覆盖。加强数字化监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移动互联、流程管理、数据交换等组合打造无死角智慧监管平台,优化监管执法人员结构,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监管水平。

(五)加强文体和旅游公共服务与多业态互动

在做好基本文体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健全并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智慧体育、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依托兰溪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业态,做好精准公共服务与设施配套。顺应自助游、自驾游发展趋势,优化交通体系,重点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观景台、自驾车房车营地和公路服务区等设施;配合城市深度游趋势,大力推进滨江步道、山城步道以及城市人文旅游路线等旅游线路上的文化、休闲服务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公共文旅服务品牌。

四、做深做实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兰溪以“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目标,根据国家、省、市三级指示和要求,着力做深做实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带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响“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整体品牌影响力,不断推动“文旅兴兰”取得新高度。

(一)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新思维,做到“三个转变”

未来五年,兰溪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态势,积极把握文旅融合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新思维。做到“三个转变”,不断优化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三个转变”主要指:从传统资源开发阶段(吃住行游购娱)转向旅游深化阶段(商养学闲情奇),从点状的旅游景区观光转向全域化休闲度假旅居一体化,从以游客游览为主转向主客共享城市休闲空间。

(二)落实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梳理“一表一文一库”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示和要求,积极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不断推进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截止到2022年完成对诸葛村、红色文化等15-20个重要文化元素的解码,梳理出一张重要文化元素清单,从而为兰溪的未来文旅高能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驱动文化基因转化,创新物质遗产保护利用,包括设计一批旅游景区和线路、创作一批精品文艺作品、打造一批品牌文化IP、开发一批文创产品等路径。

(三)创新体验旅游建设,融入“一个场景”

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发展,兰溪市应积极融入“文旅新场景”。坚持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满足游客新体验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打破原来文化和旅游产业思考的边界,把“以人为本” 融入人的生活方式,构建形成的一种经验性、创意性场景、情景和意境 。在文旅产品的设计和推进中,注重文旅产品在形象、产品、品牌三位一体上,彼此支撑,有机叠加。例如,兰溪在“十四五时期”应积极打造象征兰溪全域旅游品牌IP形象设计,并将IP形象有机贯穿到文旅项目、文化和旅游产业和文旅品牌的各业态中去,提升文旅深度发展文化魂。此外,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综合衡量产业布局,创新文旅场景的打造和呈现方式,构建创体验旅游新体系。

(四)引入文旅社会资本,创新“两个模式”

“十四五”时期,兰溪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扩充文体和旅游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创新社会资本准入模式和社会资本管理模式,激活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创新社会资本准入模式旨在通过政府制定灵活弹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方采取PPP等多种模式介入文旅建设,广泛开展BOO、DBOT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示范项目引领文化旅游PPP模式深入推进,积极鼓励公共服务建设、旅游景区建设以及智慧旅游建设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同时,推进文化旅游景区(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应积极引入专业文旅运营主体,推进兰溪文旅企业集团全面发展。

创新社会资本管理模式旨在规范社会资本项目的运作规范的基础上,引导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开发性资源补偿等方式提高项目的经营性,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挖掘项目的市场价值,不断创新优化项目回报机制,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五)不断促进业态融合,突出“六个融合”

在业态上要突出“五个融合”:一是文旅融合。把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产品、影视拍摄和旅游产品同步设计和打造。考虑将李渔文化作为主导文化 IP 推广,打造 “诗词蒙学新高地”“戏曲文化朝圣地”“书画教育发源地”“诗意美学生活”影视美学创作地;并以李渔串联其他古城古镇、古村、工业遗存、名人文化(李渔,黄大仙,郎静山等)、 中医药(康养)、美食、摄影、儒释道文化等。二是农旅融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兰芝风情线、兰诸风情线、五十里杨梅长廊等资源,策划若干以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水果采摘、文化创意、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打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三是工旅融合。谋划兰溪(或浙中)工业遗存文创产业集聚区的平台,以兰棉文创园为中心,结合高铁小镇、永进化工厂、味精厂、热电厂等周边工业遗存,建成集工业遗存博物馆、创意设计、休闲娱乐、影视文化等业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遗存文创产业区块,此外,以光膜小镇等一批重要工业小镇为引领,结合医药产业等相关工业,打造工业旅游特色旅游线路。四是养旅融合。依托金华山兰溪分区生态优势、黄大仙道教养生文化等资源,导入休闲养生、慢病康复、中医药研学、候鸟式养老、康体服务 等项目。五是体旅融合。以2022年亚运会为契机,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家级高水平赛事, 发展户外运动项目,主攻乡村马拉松、汽车越野赛事、水上赛事、冲浪等项目。积极谋划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激活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六是科旅融合。当前,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化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离开不科技创新。“十四五”时期积极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引入“文体活动”“吃”“住”“行”“游”“娱”“购”各环节,提升智能化水平,无缝对接市场需求,革新文旅产品质量,实现智能化发展。通过“六个融合”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律,找准切入口和突破口,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通过精准定位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精心谋划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出行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业态革新升级。

(六)确保质量发展,实施文旅质量管理专项行动计划

未来五年,为确保文旅高质量发展,兰溪市将实施文旅质量管理专项行动计划。建立文旅经营单位诚信经营承诺标识制度,鼓励引导企业公开向社会做出诚信经营承诺,做优质文旅服务经营单位,举办全市星级饭店、精品民宿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文博系统专业人员培训班、全省文化和旅游质监执法业务骨干培训班、文化旅游监管服务平台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星级饭店、A级景区复核和暗访检查。

实施文旅从业人员技能升级行动方面,将举办文旅质量管理骨干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加强文博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召开文博系统人员讲解技能比赛;加强导游人员业务培训,拟培训执业导游500余人次,组织开展导游员服务技能大赛,提升文旅从业人员服务技能。

在实施文旅行业自律升级行动方面,将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全市文旅行业安全隐患调查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从诚信记录管理、诚信评价管理、激励与警示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不断促进行业自律成为自觉行动。在实施文旅目的地质量升级行动方面,将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天下江南”品牌形象宣传、文旅便民惠民措施和“一部手机游兰溪”宣传活动,进一步凝聚文明安全、品质文旅的社会共识。

在实施文旅标准化示范行动方面,制定兰溪文旅标准化专项规划,指导兰溪市创建全域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文旅行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在实施文旅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方面,将积极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专项行动,全面解决市场存在的顽疾。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依法监管水平。在实施文旅产品升级行动方面,将大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标准化示范城市、文明城市、A级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城镇、旅游强县等活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旅游目的地。

五、完善文体和旅游营销体系

(一)创新系列品牌IP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兰溪践行 “文旅兴兰”战略,深化“兰溪日子”文旅品牌IP形象推广的重要时期。以“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文旅总体品牌建设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为导向,实施文旅品牌建设工程。通过连续三至五年“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IP品牌营销计划,打造高品质文旅品牌产品,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兰溪打造成为长三角著名旅游目的地。

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品牌核心,构建“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品牌系统,从品牌视觉 形象设计、营销内容、产品线路、文创产品、品牌活动五大板块全面构建品牌体系供给,完善文旅业态改造提升、旅游产业配套,实现全景、全时、全民、全业旅游,满足游客对美好生活、良好生态及丰富旅游产品的需求。

共同探索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生活融合发展的文旅新模式,撬动政府、景区、乡村、企业、媒体、市民、院校等多方资源,以活动、新媒体营销等形式,聚焦“兰溪日子”品牌统一发布,助力兰溪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

创新旅游品牌活动,融合“产业、文化、生态”三大文旅内容,推出全新的全域旅游品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五感体验创新,做好产城文旅融合后的活动体验。创新旅游产品线路,围绕“产业、文化、生态”三大旅游资源,构建三条核心旅游产品线路,面向市场不同目标人群,推广不同主题旅游产品线路。创新营销手段,围绕“兰溪日子”核心理念,结合不同旅游热点与需求,推出切合市场的营销内容,并集合多种新媒体营销方式,推出高品质的图文、短视频、热点话题等营销手段。

(二)制定市场营销专项规划

结合兰溪文化和旅游发展特色,成立专人专班,专项经费,加快落实兰溪文旅市场营销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文旅产品IP打造升级、包装策划,推进文旅产品产业化运营和市场化营销的有效落实。通过市场细分,重点推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营销策略,成为驱动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一员。针对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以及西北、东北、西南等远程市场,突出有“兰溪日子” 特色的兰溪文旅产品营销策略,针对国际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合兰溪古韵特色、天下江南特色、戏曲圣地、诸葛八卦村等特色资源,组合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营销策略和行动。

(三)整合营销策略

1.全节事营销。

采取节庆营销、事件营销、产品营销三大方式,国际重大节事引爆,国内节事实时造势。重视PPP模式在营销中的运用,政府、企业合作,最大化体现营销项目的市场价值,保障大型节事的顺利推进。

节庆营销。结合兰溪主要特色资源和文化,积极策划“三江六岸”运动邀请赛、“兰溪日子”李渔生活节、“兰溪日子”美食非遗活动、戏曲嘉年华、乡村音乐节等节庆活动。

事件营销。结合当前国家战略机遇、兰溪文化、主要产业和优势企业,评选“兰溪日子”十大网红打卡点、“寻找有仪式感的兰溪日子”等系列活动。

产品营销。依托兰溪市文旅资源现状特征,结合文旅观光巴士线路,建议重点开发三大品牌文旅产品。一是古城产品,包括古城休闲之旅、朝圣文化之旅、味美体验之旅。二是钱塘江水上产品,包括穿越兰江之旅、文创体验之旅。三是民宿系列产品,包括浪漫度假之旅、绿意慢行之旅。在此基础上,植入文旅商品营销,通过创意商品设计、创新包装,不断拓展文旅市场产业链。

2.全媒体营销。

推进以5G、AR/VR为载体,结合线上文旅OTA和线下文旅企业融合互动,B2B电商合作平台、B2C产业营销平台、OTA电商合作模式的建设,建立旅游目的地联盟,创新立体化文旅营销体系。

完善兰溪文旅宣传小矩阵,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兰溪文旅”微信、抖音、微搏、微视、快手等为主阵地的兰溪文旅宣推小矩阵,重点打造“寻味兰溪”“非遗兰溪”“微游兰溪”“民俗兰溪”“欢畅兰溪”“丰饶兰溪”等重点版块。借助大型OTA平台已有渠道,全面布局兰溪旅游在网络平台的宣传营销。继续用好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的宣传推广活动,充分利用重大会议、赛事、文化节庆等开展文旅宣传,积极在上海进博会、杭州西博会国际旅游节、黄山国际旅游节、义乌国际进口商品展等周边国际性重大会展上宣传兰溪文化旅游;在长三角主要机场、高铁站持续性宣传兰溪特色文旅品牌。

3.全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针对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欧美市场,重点推介古城体验、会议会展、文化创意、乡村度假、养生度假、特色展览、研学文旅等主题产品。采取电视广播、户外广告、国际旅行社推介、全网络宣传、境外旅游企业宣传等多种方式组合营销。

国内市场营销。针对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以及西北、东北、西南等远程市场用户,重点推介江南古城、生态观光、研学旅行、乡村体验、文化创意、养生养老等主题产品。针对高铁沿线群体、浙江本省群体、长三角及其周边省市群体,重点推介古城、会议会展、乡村休闲、运动休闲、文化创意、康养养生、精品美食、精品水果(枇杷、杨梅)等主题产品。主要采取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户外广告、全网络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组合营销。

长三角协同营销。“十四五”期间,兰溪市作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圈层城市之一,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长三角大文旅目的地观念,在统一产品、智慧营销等方面创新跨越发展。统一产品——文旅产品与线路整合发展。依托发达交通串联长三角地区特色文旅资源,形成一批系列化、特色化的长三角文旅精品。如以兰溪文旅小镇为特色,以绿道骑行、民宿夜游为体验方式的长三角文旅小镇精品游线。全面推进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智慧营销平台搭建。建设长三角文旅自媒体营销系统、全民营销推介系统、文旅营销效果评价系统等,从区域联合发展角度提高兰溪文旅市场的协同营销效率。

(四)搭建国际营销平台

通过搭建具有高专业性、高标准性和高关联性的国际营销平台,促进各专项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进而取得兰溪文旅整体形象更富效率、高知名度的营销成果,深入推进兰溪文旅的国际化进程。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营销机构、国际媒体及旅游协会的合作。加强与国际旅行商的战略合作,推进兰溪旅游产品全球销售。策划全球性主题活动,通过国际媒体的系列宣传,创新推广兰溪品牌形象,促进兰溪文旅国际客源结构的调整。利用国际力量,组建兰溪文旅国际形象大使队伍。邀请常驻兰溪的外籍人士、访问过兰溪的国际友人、兰溪企事业单位的海外合作机构,兰溪籍海外留学生、境外浙江商会等常驻海外的兰溪力量成为兰溪文旅国际形象大使。通过举办各类会议会展活动营销造势,通过线上线下会展综合性平台以及专业性平台推广宣传,争取成为大型国际文旅盛事的举办地,进一步提高兰溪的国际知名度和旅游影响力。

六、拓展文旅交流合作渠道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和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加快崛起,兰溪将对标金华市“十四五”阶段围绕“融入长三角、共建都市区、打造增长极”总要求,努力接轨长三角、融入都市区,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由“内部循环”向“内外双促”转变,逐步实现交流渠道、沟通方式多元化。

(一)资源互融“共谋划”

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交流与合作。发挥本区域内文旅资源优势,与沿线城市形成差异互补、优势叠加发展思路,积极参与沿线城市文旅项目谋划,共同提升“文化长三角”品牌国际影响力。此外,以“金兰同城”为统领,依托周边城市资源,实现资源互融,积极推进兰溪与金华市区共建共享环大金华山、婺江-兰江唐诗之路、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通金兰文化旅游与义乌、东阳影视旅游东西呼应,丰富金华都市区旅游业态,成为都市区山水文化旅游胜地,增强品牌势能。

(二)交流互通“共参与”

依托钱塘江诗路带建设,加强与沿线城市的交流互通共建,点亮兰溪在诗路节点上的高亮坐标。在发展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兰溪将展开与上海、杭州、义乌、金华等城市在人才、资本、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实践跨区域联合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文化交流、艺术展演、主题会议等活动,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俗节事、文化联谊等活动,不断扩大兰溪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中国人居环境学术论坛永久会址,充分发挥好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授予的全国首个“中国传统建筑之乡”,积极参与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联盟工作,提升“宜居兰溪”形象品牌。

(三)协同互动“共推介”

加强目的地联盟建设,与千岛湖、黄山建立旅游同盟和游线共享,实现一票共享,主攻长三角市场。以钱塘江唐诗之路为中心,建立“四条诗路”共享线路,共同推介,提升兰溪文旅知名度。 围绕“国际化全域美丽之城”建设,兰溪将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设计和应用一系列更具国际审美和本地特色相结合的视觉旅游标识,便于国际间交流、推介,积极合作共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节事活动,不断提升兰溪文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七、推动智慧文旅升级发展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代科技产业革命浪潮中,未来五年预计将有一大批前沿技术实现成果化应用和未来产业落地布局。上海是全球科创中心,浙江省具备数字技术应用先发优势,这为兰溪“智慧文旅”的升级发展提供了质性保证。

(一)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文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未来五年,兰溪将抓好数据开放与应用创新,推动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化,迭代建好公共文旅数据平台2.0,加快公共文旅数据开放和创新应用。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数据收集与统计,加强与市统计局等部门合作,深化文旅统计改革,开展涵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统计和运行监测体系研究,构建以产业统计为主、行业统计为辅、运行监测为补充的全面系统的文旅统计监测分析体系,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一体化数据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构建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模型为基本方法,以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为突破口,谋划实施牵一发动全身、具有乘数效应的重大文旅应用项目,全面推进政府履职数字化,着力推进公共文旅数据开放和应用创新,基本实现“掌上办公之县”。打造“智慧+”,提效升级一批、功能拓展一批、谋划新建一批、地方实践一批,跨部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旅治理应用项目。

(二)科技赋能智慧文旅建设

兰溪文旅深度融合进程中,应充分重视科技赋能智慧文化和旅游发展,成立智慧联盟。提升公共文体和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能力,迭代数字化导览系统2.0,变知识讲解为趣味互动。创新文旅资源数字化转化,一方面,将文旅资源的物理形态转换成虚拟形态,如数字化水墨诸葛制作。另一方面是数字资源转换成文化旅游的资源,即数字化的文旅资源,如李渔戏剧文创产品。此外,科技赋能需要重视三个层面,首先要让群众发现资源,其次做到可视化展示,综合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加入沉浸式的体验,做到融合转化。最后是信息传达的效率,做智能化推荐,最终推动文体和旅游能级提升。

(三)深化文旅供给侧改革

以大数据集成为核心的智慧文旅系统,为管理者和经营层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通过文旅消费作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文旅消费供给侧改革。首先,通过积极构建推动新型文化和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政策保障体系、优质多元和创新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方便快捷的市场准入和安全有序的政务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文旅消费供给端工作,着力提升有效供给;其次,以精准的补贴政策、知名品牌活动、强势的营销宣传,对文旅消费需求端进行科学管理,着力激活有效需求;再次,通过打造升级“文化消费大数据平台”,联合打通全市智慧大脑平台, 通过行业数据以及横向纵向数据流通,形成景区文旅数据库,再利用智慧技术,实现智慧旅游的循环闭环,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未来随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智慧文旅的不断发展,兰溪将能够科学研判文旅供给侧状态,不断驱动文旅供给侧革新,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化发展,最终改善用户文旅体验。

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公共文体和旅游发展会议制度,贯彻中央、省、地市要求,将“文旅兴兰”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总体规划中,进一步落实文旅工作责任制,建立目标和责任考核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研究解决“文旅兴兰”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规划建设、项目建设、土地要素等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处理。

(二)明确责任分工

明确开发主体,建立分类经营管理。政府要将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旅部门要对全市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统筹规划,并牵头督促实施和检查,解决发展中碰到的重要问题;财税部门根据政策要求对文旅企业给予相关税费减免及资金扶持,各部门各产业应做好与文化和旅游产业市场相关的对接工作,互为支持,共同发展。

(三)建立联动机制协调

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要强化主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对文旅融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迎难而上,不断促进文旅经营体制的整合创新。对处于一些开发初期的项目,需要大量投入、需要协调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地区,如白露山、六洞山、夏李村等区域的乡村文旅项目等采用“加强型”管理模式,由所在地主要领导担任“一把手”的管委会模式,或者对景区管理机构的主要领导“高配”。 提升文旅的整体竞争力和整体形象,促进市场和资源的互动共享。各级部门要健全文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文旅建设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参与文旅共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完善考核评估

制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考核评估办法,建立以文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度、高质量融合发展任务完成情况和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绩效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纳入各级责任主体的目标责任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二、深化体制创新

(一)体制创新

落实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机构改革任务,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立党政统筹的组织领导机制,推进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旅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动力和潜力。推进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体制保障

健全兰溪市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优化重要旅游工作专班。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文旅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工作汇报例会制度; 每年出台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分类考核,明确各单位年度,工作任务;设立镇乡(街道)旅游工作办公室及乡村旅游服务中心,落实专人负责;成立旅游创意文化办公室,加大对兰溪文化旅游的宣传营销;做大做强文旅集团,进一步激发文旅集团的市场作用,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市场化运作。

三、强化要素支撑

(一)加强文旅综合监管

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推动文旅管理向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转变,加强文旅市场综合监管,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和相关浙江省文化旅游条例。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有序、管理有序、出游有序。做到依法行政、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完善文旅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文旅行政主管部门对文旅经济运行的依法行政和市场监督监管力度。

(二)继续实施用地政策支持

强化用地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文旅项目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按需使用建设用地的,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制定文旅业发展用地保障政策,加强对旅游产业用地的规划和管控,优先安排文旅项目用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纳入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文旅项目用地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保障需求。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对符合文旅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文旅企业和文旅项目,尤其是中小文旅企业,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投入,优化文旅基础环境。增加市财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文旅宣传推广、文旅规划编制和新业态培育、重大文旅项目和文旅项目提升、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

各类文化场馆、农业示范基地、风景区、森林公园、休闲农业等建设资金,要与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融合使用。积极寻求国家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资金,统筹现有旅游发展资金,推动设立文化和旅游产业基金,鼓励社会各类资本积极参与“微改造、精提升”等文旅行动,支持企业开展特色化经营,开发特色化服务项目,推出创意创新产品,满足市民、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投融资保障

增强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文旅政策环境;搭建文旅投资服务平台,推动融资改革;维护公平市场秩序,优化投资人际环境。强化民营资本,加快兰溪文旅项目融资发展。放宽文旅融资行业准入标准,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广混合所有制、PPP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兰溪旅游基础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上市或者通过发行短期债券、彩票等方式进行融资。商业性开发文旅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中心文旅企业和乡村文旅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五)重视人才培养

以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两大方式,搭建梯对人才库,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百名高级领军人才,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合作意识的千名中级骨干人才,积极培养具有潜力的、热爱文旅事业的万名初级递补人才。

通过建立高端文旅人才库、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引进紧缺技能人才等举措来引进外部高端人才。通过实施国际间校企双向人员交流,构建“高校+企业+政府”的文旅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加大文旅培训投入,建立文旅行业杰出人才激励制度、文旅人才评价制度,落实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等推进内部培养机制。

加大文旅管理人才培养,重点支持文旅部门与社会办学机构联办培训机构,引进携程学院等社会文旅力量与文旅局合作,打造目的地文化类人才重视发挥本土院校作用(职业中专、行知学院、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旅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训人员,多维度提升文旅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建立文旅青年人才兰溪创业扶持政策,注重乡土工匠和手工艺者的再教育与培养。 

(六)推进节能环保,发展绿色文旅

培育绿色文旅,倡导生态文旅。鼓励文化场馆和景区内部环保工具使用,加强低碳文旅建设,发展环保型文旅公共交通体系;支持建设风景道、健康绿道、生态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等,构建生态慢行交通体系。

抓住改革创新和美丽先行两大突破口,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兰溪模式与推行方式。在文旅资源开发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控制开发强度,尽量保留和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容量,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文旅企业节能减排,倡导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友好型文旅目的地。

(七)加强技术保障

创新文旅信息化建设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文旅信息化机制。充分发挥好政府职能,研究制定促进兰溪文旅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文旅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环境,通过抓点示范,带动全局,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整个文旅业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挥文旅信息化建设在舆情、统计、营销、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大数据作用,推动数智化技术应用。通过分析、研判大数据信息,发挥数据引领力,做到“采编实时,拿来即用,用之有效”的水平。

(八)健全文旅安全预警系统

做好文旅安全信息披露、文旅目的地安全风险信息提示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兰溪文旅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立兰溪文旅安全风险发布系统;推动相关媒体和服务窗口即时发布相关紧急信息, 强化多部门合作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与公安、消防、医疗、救援等公益性社会救援力量和专业紧急救援机构联动,提高协同处置能力。

四、完善市场管理 (一)提升文体旅服务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文体旅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全面完善兰溪文体旅服务质量体系,大力推进兰溪市文体旅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加强文体旅服务质量的规范与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文体旅服务标准和设施建设,提升文体旅企业诚信度和用户满意度。

(二)加强文体旅宣传工作

为深入做深做实文体旅业发展,各级主体应充分利用各级宣传平台及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文化和旅游产业,宣传推广文体旅品牌企业、建设典型,案例创新模式和创新服务。建立文体旅大数据统计平台,建立主管部门管理、经营主体、消费人群互联互动的信息网络,打造互联网文体旅数据发展宣传和推广模式,为经营主体和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加强文体旅产业引导

统筹推动文体旅业发展,从战略高度将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当中,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布局,在重点景区率先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点建设,制定文化和旅游产业利用规划,协调文体旅主体之间的经营定位,制定适合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需求的产业经营策略,解决文体旅业发展难题,确保文体旅业健康发展。

(四)规范文体旅市场秩序 

坚持不懈地抓好文体旅市场秩序,重点查处具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用户和文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媒体对文体旅市场治理的监督和支持力度,实现文体旅市场常态化监管。

(五)加强文体旅诚信体系建设 

  推动全市文体旅业诚信体系建设,引进智能化文体旅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引导文体旅经营主体自觉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建立诚信文旅考评监督机制。在主要新闻媒体、文体旅政务网站上建立专栏,对违规违纪、服务质量低劣、环境秩序差、投诉多的文体旅企业予以曝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