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镇】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审查意见 【泖港镇】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泖港镇】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24-07-08 1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自然资源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部署要求,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并于2019年12月发布了《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与此同时,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上海市对整治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和精心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确保上海市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松江区人民政府通过调研遴选,将泖港镇产业发展有特点、村庄建设条件好、农民意愿强烈的黄桥村、腰泾村、胡光村、范家村、泖港村等五个行政村庄作为试点,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试点区域各项整治工程实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

为优化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利用格局,有效破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中“土地利用现状刚性管控和规划布局系统统筹”的矛盾,全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上海市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有行动的规划”路径,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引,在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中,将各类国土空间要素通过“规划一项目一资金一时序”四个层面进行整合,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行动”,作为上海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规划设定分时段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加强全域全要素过程管控和动态管理,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从而推动空间布局动态优化和渐进完善,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目标落实和指标实现。

承接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上位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定位,立足区域自然禀赋、特色产业、乡土文化等,提出整治区域的总体目标任务:1)建设全球城市黄浦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2)确保整治区内耕地质量有所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并做到建设用总量不增加、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3)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

试点实施项目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区财政局通过优化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能够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泖港镇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充分征求了村民意见并取得了试点区内村民的认可。因此,试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项目具有可行性。

试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用地建设)、建设用地整理(宅基地和工矿仓储用地复垦、宅基地安置、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农村公路建设)、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多个方面工程项目,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权属调整等。通过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村民自筹等多种资金渠道,完善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实施资金筹措体系建设。为确保该项目工作的顺利推进,区政府成立了以自然资源、农业、交通、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和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

试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同时还增加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提高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使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度更高,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试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综合整治整治区的土地植被景观,提升生态环境,使得原有生态逐渐得到改善和提升,有效地遏止植被的退化,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有利于黄浦江流域生态环境有效的保护;试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合理安排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可操作性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基本情况表

一、基本信息

试点名称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涉及村庄 黄桥村、腰泾村、胡光村、范家村、泖港村

涉及的村庄类型 聚集提升

户数(户) 2943

人口(人) 11772

预计总投资(万元) 345549

其中:财政投资(万元) 330129

社会投资(万元) 15420

实施期限 2022至2025年

村庄规划情况 已有 调整 新编

审批日期 审批日期 审批日期2021年3月11日

是否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 是

是否涉及权属调整 是

是否涉及生态红线调整 否

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县(市、区) 试点区域 整治区域

总面积(公顷) 上海市松江区 5752.22 1641.41

其中农用地面积(公顷) 上海市松江区 4289.68 1524.71

耕地(公顷) 上海市松江区 2299.12 580.02

永久基本农田(公顷) 上海市松江区 1258.48 405.06

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上海市松江区 949.26 233.70

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公顷) 上海市松江区 513.27 153.00

生态红线划定面积(公顷) 上海市松江区 0.00 0.00

三、建设目标任务

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填写,其中量化指标参考以下内容填写,并根据试点情况增减量化指标

主要目标任务 备注

整治总规模  1641.41 政治区域全域

其中:农用地整理面积(公顷) 440.2 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建设用地整理面积(公顷) 60 减量化复垦实际潜力为69.09公顷,其中宅基地39.13公顷,工业用地22.68公顷,其他建设用地7.29公顷。考虑实际推进难度,减量化目标任务定为60公顷

生态修复面积(公顷) 221 开放休闲林地160公顷、浦江源水质核心区提升61公顷。

新增耕地面积(公顷)及比例(%) 29.1000(5%)

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公顷)及比例(%) 0.4347(占用部分的5%) 规划占用永久基本农田8.6935公顷,补划9.1282公顷

提升耕地质量等别 0.3 耕地质量等别提高(预估),具体以新增耕地等别评定报告为准

整治后的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180.2102(2025年)/160.5731(2035年) 至2025年整治后建设用地目标与腰泾村、胡光村安置点建设进度挂钩,表中2025年目标为全部安置完成后的规划理论值,实际安置约100户,暂时难以确定具体地块。

规划2035年整治后建设用地为范家村、泖港村内宅基地及其他建设用地全部进镇上楼后的规划值。

新增生态用地面积(公顷) 3.65(2025年)/36.76(2035年) 至2025年整治后生态用地增加3.65公顷主要为黄桥港河道整治增加水域。

规划远期2035年新增的林地及水域面积主要来源与河道按蓝线实施以及水源涵养林内新增林地。 

四、特点特色

1、利用全域整治政策,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促进耕地集中连片;

2、以人为本,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强化村庄总体布局;

3、聚焦乡村风貌,注重高品质村庄设计;

4、主客共用,面向未来,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

5、严守总量,落实建设用地减量化任务;

6、盘活存量,通过入市、出让等途径高效配置乡村土地资源;

7、挖掘乡村特色,支持优质文旅产业发展;

8、全域全要素整体实施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五、预期效益

1、预计新增耕地达到现状耕地面积的5%,新增永久基本农田0.4347公顷;

2、整治后耕地集中连片,具备规模化经营的条件;

3、农民居住条件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到位;

4、水源保护区内污染隐患全面排除,黄浦江上游生态环境提升,具备生态自然恢复的条件;

5、产业全面转型,现状零星工矿仓储用地转为农业、文旅等适宜在乡村发展的产业;

6、全域风貌整体提升,未来打造为黄埔江滨的水乡田园小镇,全球城市的科技农业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试点负面清单

一、基本情况

(一)试点背景

2018年国务院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12月10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上海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了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为基本框架的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松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和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实现了全覆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乡村地区规划资源管理路径明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进一步优化,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效显著,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农民集中居住等各项工作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但从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角度看,上海依然面临总体空间资源不足与乡村地区低效用地散布并存、生态空间供给有限与生态游憩需求快速增长并行、城市稳步发展与乡村相对滞后等系列挑战。为此,在已有良好工作的基础上,亟需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集聚各部门政策、项目和资金,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对低效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利用,对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利用和精准保障,对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进行统筹安排和整体优化,系统破解乡村国土空间瓶颈,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乡村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新路径。

上海市对整治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和精心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确保上海市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松江区人民政府通过调研遴选,将产业发展有特点、村庄建设条件好、农民意愿强烈的泖港镇作为试点镇上报自然资源部。其中泖港镇黄桥村、腰泾村、胡光村、范家村、泖港村等五个行政村庄作为试点整治区,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试点区域各项整治工程实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

松江区泖港镇全域整治试点聚焦近期至2025年形成一批试点整治项目,远期至2035年完成村庄规划各项建设任务。

(二)试点概况

1.试点所在地基本情况及特点

(1)自然地理状况

1)地理位置及规模

松江区地处上海市西南部、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是上海西南的重要门户。

图1-1: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区位图

泖港镇地处黄浦江上游,松江浦南地区中心位置,同三高速纵贯南北,叶新公路横跨东西,东连嘉金高速,西通沪杭高速,南接320国道,水、陆交通运输便利。试点区域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中部,西至黄桥港、东至大泖港、北至横潦泾、南至小泖港,区域面积为16.4平方公里,主要包含黄桥村、腰泾村、胡光村、范家村、泖港村等五个行政村。

图1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治区范围

2)地形地貌

松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缘。整个地势东高西低,略呈倾斜。地面高程(吴淞高程,下同)东部在3.5至4.5米,最高5米,南部一般为3.2米左右,西南一般为2.4米,西北部的低洼腹地在2.2至3.2米。西北部有史称“松郡九峰”的佘山、天马山、小昆山等十余座高度在100米以下的小山丘。试点区位于松江区南部,区域内地形平坦。

3)气候条件

松江区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二季时间长,春秋两季时间短。年平均气温15.40C,极端最低气温-10.40C,出现在一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8.30C,出现在七月份。年平均降雨量为1117.1毫米,年平均雨日136天,春夏季多偏南风,晚秋和冬季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平均风速3.8米/秒。全年平均日照2047.3小时,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80.6千焦/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期230天,11月中旬初霜,4月上旬终霜。6-7月有梅雨,平均雨日20天左右。夏秋常有台风过境,平均每年1.5次。局部地区有时有龙卷风、冰雹危害。秋冬多雾,易涝少旱。

4)土壤条件

松江区内土壤分属5个土类,8个亚类,19个土属,96个土种。在耕种土壤中,98%是水稻土土类,其中脱潜型,亚类的青紫泥土属分布最广,土壤质量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

5)水文地质及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松江区境内水域宽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由地表径流、黄浦江潮水以及上游过境客水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水量的2.4%、53.9%和43.7%,平均年总水量达到82.38亿立方米。松江处于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水质较好,是上海市水环境最清洁的地区之一。

④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通过对历年年地表水资源量资料系列的频率计算和适线分析,得到各典型年的地表水资源量,松江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43亿m3,历史上最大和最小年地表水资源量为5.77亿m3和0.76亿m3。

全区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COD以及总磷。松江区水资源充沛,区域过境水引水量大于排水量,降雨与蒸发量基本持平。受上游河道来水影响,全区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

该区域水资源可满足用水需求,在人口承载力与农业承载力方面存在较大潜力。

6)植被及主要作物状况

松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生产,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如薄稻、棉花、小麦是其主要农作物,农业物产有香粳米、四鳃鲈鱼、佘山兰花笋、黄桃、绿茶、草长浜红菱、兰花小茄、泖河大蟹等久负盛名。

7)试点区域特点

整治区内生态资源禀赋优渥,区域内以广袤的水田为主,现状农民宅基地依水依路而建,区域北侧靠近黄埔江沿岸以大规模的水源涵养林为主,水源涵养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并修复鸟类栖息地和迁徙走廊,维持自然的多空隙生境和隐蔽屏障。

图13:试点区内现状林地、农田风貌

泖港镇郊野地区整体为田园风貌,农田广袤、滨江林带绵延,村庄与河道相依,点缀于农田之中,形成了江南水乡田园特色风貌。其中黄桥村于2016年被列为住建部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区之一。但是目前整治区内部村庄以及周边尚有零星工业分布,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与外围的水、田、林风貌不协调,同时村民建房多为七八十年代自建住房,缺少整体的风貌考量,因此乡村地区的整体风貌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1-4:整治区现状乡村风貌鸟瞰图

(2)社会经济条件

整治区涉及的黄桥村、腰泾村、胡光村、范家村、泖港村等五个行政村,总户数为2943户,其中农业户数为1471户,非农户数为1472户。整治区所在的上海浦南片区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体产业的地区,整个浦南地区主要发展农业,主种农作物包括棉油及各种蔬菜、瓜果,主要养殖各类家禽家畜及河鲜。综合来看,泖港镇的综合经济发展在松江区相对落后。

(3)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发展现状:本次所选五个村有着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区域内大部分农用地为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生产水稻、蔬菜。部分农用地种养结合适度发展生猪养殖。

图15:试点区域农业生产用地现状图

图16:试点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完善,但品质及等级偏低。村村通路,但道路等级低,路面质量不高。村中自来水满足需求,垃圾污水集中处理。

泖港镇现状村庄基本按照"三室一点"(即村委会办公室、医疗室、老年活动室和健身点)的标准设置了相应建筑空间,设施使用情况较好,基本满足相关要求和现阶段村民的使用需求。但试点区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级相对较低,部分设施无法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5)历史文化资源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松江地区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史前文化是松江历史文化的根基所在。在上海地区最早的地质标志是松郡九峰,根据考古发现,松江原始文化遗址包含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型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四个古文化时期,从出土的大批墓葬、发现的鼎、罐、盆、纺轮、网坠等陶器,刀、斧、犁、矛等石器,竹骨、玉、象牙制品,还有稻谷、动物遗骸等,充分证明了上海先民在从事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生产劳动中逐步具备了水稻种植、家畜饲养以及动植物纤维捻线纺织的能力,并形成饮酒等习俗。

泖港镇位于黄浦江上游南岸一线,东与叶榭镇相邻,西与新浜镇交界,地处松江区正南方位上。1966年10月,泖港人民公社从金山县划入松江县;2001年1月,松江区调整行政区划,泖港镇与五厍镇撤二合一,这便是今天的泖港镇。

泖湖、泖田、泖港,是一道嬗变的风景线。松江古有三泖,或以水流位置称之为上泖、中泖、下泖,或以大小形状称之为长泖、大泖、圆泖。泖港镇古为大泖之域。松江三泖中,大泖最早淤塞,最先被围垦为泖田。据史书记载,北宋宣和元年(1119),兴修华亭水利,主要任务就是“围裹华亭泖为田”。从唐宋时期开始,广袤浩阔的三泖,拉开了泖湖变泖田的历史序幕,至清代中晚期,划上了完全被围垦成泖田的句号。

图17:“九峰三泖”意向

整治区内的人文资源以黄桥村楹联文化为特色。村内家家写楹联,人人爱楹联,因此被誉为“上海楹联第一村”。该村村委会的楹联陈列室,在50多平方米的展厅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村民们自编自写的楹联,主要展览主题性作品,例如茶联、励志联、法制联、廉政联等。同时整治区的泖港大米、大闸蟹、有机蔬菜等农产品也已在上海颇具知名度,每年的农副产品上市后在上海供不应求。

图18:黄桥村楹联文化展示馆

2.试点整治区土地利用情况

(1)土地利用现状

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2020年年度变更成果,整治区内土地利用情况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占比达76.44%。农用地中主要是耕地及林地,耕地面积为580.022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5.34%,林地面积为546.030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3.27%。

建设用地为233.7003公顷,占比为14.24%,其中主要为农村宅基地、交通运输用地及工矿仓储用地,分别为98.6735公顷、70.4789公顷、28.4082公顷。

表1-1:土地利用现状表

地类 现状年限(基期年)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面积(公顷) 比例(%)

农用地 耕地 580.0226 35.34

园地 13.5283 0.82

林地 546.0306 33.27

其他农用地 96.0143 5.85

小计 1235.5958 75.28

建设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1.3593 0.08

农村宅基地 98.6735 6.01

商服用地 2.0189 0.12

工矿仓储用地 28.4082 1.7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6.8656 0.42

公用设施用地 2.9891 0.18

公园与绿地 0.6379 0.04

特殊用地 13.1662 0.80

交通运输用地 70.4789 4.29

其他建设用地(水工建筑用地、空闲地) 9.1027 0.55

小计 233.7003 14.24

未利用地 河湖水域 152.9985 9.32

湖泊水面 0.0000 0.00

其他未利用地(其他草地、内陆滩涂、裸土地) 19.1140 1.16

小计 172.1124 10.49

合计 1641.4086 100.00 

图1-9:整治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权属现状

整治区土地大部分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为范家村、胡光村、黄桥村、泖港村、新龚村、徐厍村、腰泾村。少量土地属于泖港镇农民集体以及国有土地(主要以河道、道路为主)。

表1-2:整治区土地权属现状表

土地权属 面积(公顷) 占比

国有 12.0 0.7%

松江区泖港镇范家村农民集体 384.8 23.4%

松江区泖港镇胡光村农民集体 353.5 21.5%

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农民集体 294.4 17.9%

松江区泖港镇泖港村农民集体 184.0 11.2%

松江区泖港镇农民集体 37.7 2.3%

松江区泖港镇新龚村农民集体 10.9 0.7%

松江区泖港镇徐厍村农民集体 1.1 0.1%

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农民集体 234.0 14.3%

国有(河道、道路等) 129.1 7.9%

总计 1641.4 100.0%

图1-10:整治区土地权属现状图

(3)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情况

整治区现状耕地共580.0226公顷,主要位于黄桥村、腰泾村和胡光村。规划耕地面积为630.9471公顷,新增耕地约9%。新增耕地可以满足不少于原有耕地5%的要求。最终新增耕地及占用耕地以工程实施后测绘报告为准。现状永久基本农田共405.0648公顷。

图1-11:现状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

(三)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一产规模经营,集聚发展:泖港镇是松江区农业大镇,承担着重要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责任。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0%:28.2%:66.8%,产业发展居浦南四镇首位,但总体能级不高。一产以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模式为主,每户耕种面积150-200亩。经过历年的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整治区内仍然存在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二产业态传统,低效粗放:城市开发边界外“198”工业用地2.18平方公里,占全镇工业用地规模的98.4%。自2016年起已经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复垦39.14公顷。现存的工业用地中无证、历史形成的村办企业多,门类繁杂、业态传统、高效益企业少。

三产小而散,同质竞争:泖港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貌优美,近年来随着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也发展出一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但总体上各自为营,未成合力。在全市影响力尚不足。缺乏高品质,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

(2)农民居住环境亟需改善

村庄整体呈现田水绕村的风貌,宅基地基本沿河沿路呈线性或组团状分布。农房大多建造于20世纪70、80年代,房龄久远,现状较为陈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村民翻建、新建农房的需求十分迫切。

图1-12:泖港镇整治区现状村民住宅

(3)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待加强

泖港镇拥有万亩泖田风情和十里涵养林带,树种类型丰富,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但黄浦江沿岸生态走廊尚未完全形成;单元内水系丰富,但部分河道水质较差;郊野地区的农村中小河道主要以硬质护岸为主,滨水空间开放性和景观质量以及河道的生态性有待提升。

图1-13:整治区现状部分水系现状

(4)交通系统贯通性需要加强。

泖港镇已形成“一横三纵”的干路体系,叶新公路横贯全镇东西,五朱公路、辰塔公路、松金公路连接南北。上海绕城高速公路穿越镇域中部,并在与叶新公路相交处设置一组出入匝道。沪杭高速铁路途经整治区,最近的松江南站与泖港镇相距约10公里。整治区内乡村道路骨架基本成形,但村庄道路贯通性较弱,乡村旅游景点可达性不足。

表1-3:现状问题与主要诉求一览表

二、工作基础

(一)规划编制审批情况

(1)《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沪府[2019]23号)

2019年3月《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获得批复。这是松江区2035年城市格局的蓝图。

从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以及在全市规划空间布局方案基础上,谋划松江区城乡发展格局。优化城乡空间体系,落实全市“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结构。明确分类、分层、分级的空间指引策略,夯实“规土融合”的空间政策平台。规划形成以生态为底、中心强化、四元互动,形成“一廊一轴、五带四片”的空间结构。试点区域位于具有农业功能的松江浦南片区。

图2-1:松江区总体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2-2:松江区总体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图

(2)《松江区泖港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批)

目前试点区域四个村所处的《松江区泖港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批复,本次实施方案的编制紧密衔接泖港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对于试点区内的各项建设符合目前在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

(3)《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20-2035年)》(沪松府[2021]51号)

规划发展目标紧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的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修复环境风貌、挖掘文化特质、发展第六产业,建设具有黄浦江滨浦南特色、产业兴旺、环境宜居的乡野田园新典范。

(1)鱼米水乡:以泖港特色家庭农场升级发展为基础,打响泖港大米、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将泖港建设成为科技农业的示范区。

(2)七彩乡岛:以花卉产业为品牌,发挥泖港花卉头部企业集聚的优势;以主题乡岛为特色,将不同游憩主题的乡村打造为主题“岛屿”;以全域旅游大发展为目标,盘活潜力游憩资源、串接现状游憩要素,形成强体系性和融合度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3)宜居家园:以村为单位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进一步推动共享村落、乡村创客、文化艺术的发展,实现“老村民”与“新村民”互助融合的活力宜居新范式。

本次试点区域实施方案的编制紧密衔接村庄规划,村庄规划是实施方案的直接规划依据,相应的整治工程符合村庄规划相关要求。

图2-3:泖港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2-4:泖港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4)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情况

本次村庄规划编制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对试点区域内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化调整。在本次编制的实施方案中整体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并落实到图斑。随着实施方案中具体项目的落实,具体项目工程建设中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占用的应以本实施方案为基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划地块,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更完善。

(二)相关项目实施情况

(1)上海市松江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土地治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泖港镇,涉及茹塘村、曙光村、曹家浜村、腰泾村、胡光村、新龚村、朱定村共计7个村,共32个灌区,总面积9137亩。通过对流域内中小河道的整治,增加河道流域内整体防洪除涝能力,加强流域水土保持能力;通过对流域内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曙光村、腰泾村和朱定村已于2014-2016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目前本项目实施剩余7个零星灌区以达到综开高标准粮田建设全覆盖),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灌区规模化建设;通过对流域内林网建设,提高灌区内防风减灾能力。本工程主要目的是综合对河道整治、灌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与改造,道路绿化及流域防护林网建设,从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与泖港镇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配套。

图2-5:农业综合开发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土地治理工程布局图

(2)泖港镇浦江源河道水质提升与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阻控示范工程

该项目在黄桥村北部涵养林内构建“双回路”多级循环净化系统,实现北部区域内水体循环流动,并利用湿地、氧化塘等净化单元,起到对入河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多级循环净化区占地面积达到65.8万平米。南部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区内,通过构建田间三级净化生态排水沟渠,净化出水氮、磷、农药等污染物,并通过将农田尾水输入北部构建的循环净化系统实现农田排水的深度净化。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区占地面积达到283万平米。

岸坡防护——在堤岸处种植乔木、灌木、草地,水中靠岸部分种植矮小水生植物,形成乔灌草、水生植物空间结构层次。

水体净化——通过人工湿地、沼泽、生态驳岸等种植形态消除农业污染,净化基地内河道的水质。

农田面源污染防控——通过田间生态净化沟渠、浦江源湿地2级净化系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水质。

项目总投资3950.1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567.18万元,其他费用311.61万元,预备费71.34万元,拟申请中央资金3800万元,泖港镇政府配套资金150.14万元。

图2-6:浦江源河道水质提升项目总体布局

(3)叶新公路拓宽工程

规划拓宽改建现状地面主线,新建跨河桥梁11座,新建和改造G1501公路跨线桥1座,新建雨水管道,并同步实施交通信号灯、标志线和交通安全设施,同步实施公路照明、绿化、预埋监控管道、河道驳岸等附属工程和设施。项目总投资13.9亿元,其中涉及整治区内约6.1km。

图2-7:叶新公路拓宽工程设计整治区内区段平面图

(三)有关试点探索和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2015年2月,松江区被列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71号)文件精神,松江区按照“把握正确方向、坚守改革底线、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循序渐进、注重改革协调”的基本原则,既审慎稳妥又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试点工作。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力指导下,松江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切实把试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改革共识,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协同推进,探索制度创新,持续推动改革任务扎实落地,圆满完成了三项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结合上海城市化进程快于一般地区、征地制度体系较为完善的优势,坚持农民意愿为先、农民利益为重,着力在完善提升、规范创新上下功夫,通过试点改革探索建立了“1+N”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完善规范了“征地批前有协商、征地风险要评估、矛盾纠纷能调处、征地信息常公开”的土地征收全过程管控程序;征地补偿标准较改革前提高了40%;结合统筹推进集体入市试点,实际征地范围逐步缩小,在征地决策、征地程序、征地补偿等方面明显提高了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力度和水平。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试点按照“同地、同价、同权、同责”和“保、持、公、平”(即以解决农民基本保障为前提,以农村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基础,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与国有土地同责为原则,兼顾不同区域间土地增值收益平衡机制)的目标要求审慎稳妥推进,重点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入市范围、入市权能、入市规则、入市收益分配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明确了独立规范的入市主体、探索了管控合理的入市范围、建立了以入市管理办法为主的“1+5”政策体系,健全了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完善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权能,构建了兼顾多方利益的平衡机制,较好完成了改革试点目标。截止目前,松江区稳妥推进8幅地块(其中商办地块2幅、租赁住房地块5幅、工业地块1幅)入市,涉及土地面积240.1亩,入市收入合计9.5亿元,探索了就地入市、调整入市、统筹入市3种入市途径。

3.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松江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8年初启动实施,在长期深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把宅基地改革探索贯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过程,在宅基地管理基本问题上实现了制度性创新突破,系统设计了松江区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宅基地管理的制度路径并积极推进相关探索实践。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原则,明确了符合都市乡村实际情况的宅基地资格权和户的法定范围;以完善农村户有所居住房保障体系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前提,探索了进镇集中居住、乡村归并集中、原地改善居住三种宅基地权益实现方式;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为载体推进农村土地优化利用;初步探索了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村民个人建房审批管理的改革政策。围绕三权分置改革要求,实践探索了黄桥村宅基地改革综合试点以及叶榭镇幸福老人村、衡山村衡山云居民宿群落和华阳桥社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改造等3个宅基地(农房)盘活利用试点,改革成效初显。在一系列制度建设的保障下,试点区域发挥制度优势,积极申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通过全域全要素的试点建设探索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4.建立多元共赢的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一是通过收益调节金制度实现政府在征收与入市之间的收益大体平衡。采取模拟征收的方式,研究制定《松江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分用途、分市场实施差别化调节金制度。入市阶段,区级财政参照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比例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商服用地(商业、办公、租赁住宅)为50%、工业用地为20%;再转让阶段,按土地增值收益的50%缴纳调节金。经同口径测算,松江区入市8幅地块农民集体收益比国有征收转用情况下所获补偿收益多24.8%。调节金计提体现了入市路径与征收转用路径下国家与农民集体的收益分配大体平衡、适度向农民集体倾斜。二是实现了镇级集体之间发展权有效统筹。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由松江区财政局统一征缴,部分下拨镇级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社会保障等,区留存30%在全区范围内统筹使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对经济发展薄弱地区进行定向反哺,优先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浦南地区低效用地减量化、基本农田保护、农民集中居住等。三是促进了镇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制定了《上海市松江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收益分配管理规定》,明确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归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部分,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农民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定的股份份额获取年收益,形成了可持续稳定收益的长效机制。目前已签订出让合同的入市地块,农民集体共获益近2亿元,农户获得股份分红相应提高。

5.完善征地土地增值收益专项返还与利益分配机制

为体现发展的公平性和均等性,让农业地区的农民分享征收转用土地出让增值收益,根据《松江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加强区域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维护农民利益”为原则,设立征收转用土地出让净收益区级统筹专项资金。征收土地出让净收益留取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全区农民社会保障,为宅基地集中居住、低效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提供资金补贴。2017年,专项资金中28.37亿元反哺于农村,其中用于农民社会保障资金8.14亿元。

6.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保障水平提高、分红收益稳定、房屋资产倍增,农民获得感显著实化。一是提高了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松江区已完成农村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到龄后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1600-1800元,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增加了资产分红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入市增值收益、征收补偿的物业经营收益、宅基地退出形成的减量化物业经营收益等,均不直接分配,而是以股份分红的形式,保障了农民的长期可持续收益。试点开始之初,永丰街道农民集体2015年分红收益为977.4万元,成功入市2幅集体土地后,做大了集体资产“蛋糕”,增加了农民集体收益分红的来源,2017年农民集体分红提高到1118.85万元。三是显化了房屋资产价值。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农民进镇居住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同时将宅基地变成等面积、3年后能流通的动迁安置房,显化了资产价值,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多转型发展的成果。

(二)资产规模增容、持续盈利增加、市场运营增效,农村集体经济振兴壮大。一是通过统筹三项制度改革,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平移或置换,为集体获得更好区位的土地或房屋资产。新浜镇通过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将节省的共11.36公顷双指标挂钩到土地级差地租较高的城镇工业区,定向出让给集体经济组织。小昆山镇和广富林郊野公园在新建安置地块时增加部分底层配套商业用房面积,将物业提供给减量化所在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并经营。二是通过入市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入市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入市8幅地块农民集体共获益近2亿元,用于集体资产再经营,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增加财产性收益的长效机制。三是新桥镇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与园区平台合资成立专业运营公司开发建设漕河泾高科技园区,总资产规模由1亿元扩容至4.6亿元,实现了资产近5倍增值,成为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的标杆。

(三)完善民主决策、监管重心下移、强化资产监督,农村土地基层自治走向规范。一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规划土地民主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土地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完善了民主决策内容,建立了民主管理监管制度和保障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土地民主管理机制,提高了农村土地民主管理效率,加强了村民参与宅基地规划、资格审核、住房建设、有偿使用等方面的自治能力。二是完善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了《松江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松江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事项备案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关于贯彻的工作意见》等,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的规范有效管理。

(四)农地规模经营、盘活利用资源、提升生态效应,农村土地实现高质量利用。一是促进了耕地集中规模经营。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了农民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集中安置,大量退出宅基地减量复垦为耕地,促进了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小昆山镇将散落的自然村落民宅动迁后,退出的宅基地整理复垦为农田,与原有农田连片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农业片区内成片耕地面积达到16800余亩,打造大都市郊区“万亩良田”的规模化经营。二是促进了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利用。通过入市试点,将闲置低效的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进行入市流转,实现了存量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探索,通过集体所有权的落实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放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各类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也有效地盘活了存量宅基地资源。三是提升了城市生态功能。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退出的宅基地复垦为提升生态效应。广富林(陈家村),宅基地综合整治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建设郊野公园,并与辰山植物园、湿地公园、广富林遗址公园等绿色工程联动实施,构建布局连片、景观各异、特色突出的城市生态长廊,完善都市休闲游憩功能。

(五)保护乡村风貌、加强生态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农村面貌更加和谐自然。一是促进了乡村历史风貌的保护。松江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聚焦历史文脉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车墩镇华阳社区在确保农民住有所居、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回购空置的宅基地和房屋,进行集中规划整理利用,发展休闲农业和新兴产业,保留保护华阳老街的历史文脉,传承地域乡土特色技艺。二是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新浜镇依托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通过“田水路林村镇”全要素综合治理,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村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40平方公里的农林复合用地中,民居连排,农田广袤,阡陌纵横,风光秀美,形成典型的“小城镇、大生态”的空间格局。三是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黄桥村通过农村集中平移归并,邀请知名设计师对村庄房屋和公共环境景观、公共配套设施进行高标准的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推进节地建房的同时让村民享受更高标准的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

(四)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一)规划依据:法律法规及标准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


(4)《关于适应新形势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17号);

(5)《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


(6)《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


(7)《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8)《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2011.1;


(9)《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4〕14号);


(10)《关于印发的通知》(沪规土资综〔2015〕173号);


(11)《关于印发的通知》(沪规土资乡〔2018〕681号);

(12)《关于印发的通知》(沪规土资乡〔2018〕688号);


(13)《上海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试行)》;(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5)《上海市农村建设有关设施用地标准》(沪规土资综〔2010〕270号);

(16)《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


(17)《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


(18)《关于报送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试点名单的函》(沪规划资源乡〔2020〕204号);

(19)《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关于印发的函》(自然资生态修复函〔2020〕37号);


(20)《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DB31/T 1056)

(21)《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DG/TJ 08-2344-2020 J15558-2021)

(二)相关规划

(1)《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沪府〔2019〕23号);

(2)《松江区泖港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


(3)《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17-2035年)》(沪松府〔2019〕81号);


(4)《上海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2020-2035年)》(在编);

(5)《上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年)》

(6)《松江区农业三区规划》(在编);


(7)《松江区设施农用地专项规划(2017-2035年)》(在编);

(8)《松江区农林水专项规划暨林地建设调整(2018-2020)》(在编);

(9)《松江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沪府规〔2017〕213号);(10)《松江区村庄布局规划(2017-2035年)》(沪松府〔2019〕105号);

(11)《松江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18-2020)》(在编);(12)《松江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8-2022年)》(在编);

(13)《松江区泖港镇现状工业用地及企业梳理(2019)》(在编)。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空间布局优化的可行性

(1)整治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根据整治区域涉及的郊野单元规划、村庄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文化特色,将整治区划分为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与利用区、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示范区、村庄整治示范区、乡村产业发展区四个主要功能区。

图3-1:整治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

(1)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与利用区

该区域为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集中的区域,区域内零散宅基地及低效工业用地将予以退出,宅基地农户根据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政策予以安置,低效工业用地予以清退。退出的建设用地因地制宜进行复垦,主要复垦方向为林地,促进林地斑块集中。规划加强对现状涵养林内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布置对周边环境与水体无影响,无排污的公共配套设施,方便市民以及周边村民休闲放松,提升林地生态价值。

(2)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示范区

区域内零星宅基地及低效工矿仓储用地予以退出,复垦方向优先为耕地,进一步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以适应更高效的机械化耕作的需求。发挥松江区家庭农场集中经营的优势,提升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同时规模化经营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松江大米”的品牌知名度。

(3)村庄整治示范区

区域内零星宅基地归并后主要集中在村庄整治示范区内,村庄集中归并点主要以存量建设用地为主,尽可能满足村民安置需求,同时少占耕地。通过统一规划、强化设计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建设上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示范村。

(4)乡村产业发展区

依据村庄规划,选址合适的区域发展乡村产业,利用集体经济组织存量建设用地,适度发展适合乡村的产业。北侧黄桥产业园引入国企助力乡村振兴。南侧“泖田艺术村”保留原有农宅,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转型发展乡村艺术为主的文化产业。

(2)整治区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至2035年,整治后,整治区域拥有永久基本农田407.3551公顷。整治区域规划农用地1315.6673公顷,其中耕地630.9471公顷;规划建设用地160.5731公顷,其中农村宅基地36.8033公顷,工矿仓储用地0.4968公顷;规划水域和未利用地165.1682公顷,全部为河湖水面。整治区域新增耕地50.9245公顷,为现状耕地总量的8.78%[ 规划新增耕地50.9245公顷,为现状耕地总量的8.78%,此数据为规划远期新增耕地量。本次实施方案目标为,新增耕地29.1000公顷(5%)。];新增永久基本农田0.4409公顷,为调出永久基本农田规模的5%。

图3-2:试点整治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表3-1:整治区土地利用平衡表

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地类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公顷)

大类 中类 小类 基期(2020年) 占比 规划(2035年) 占比 变化

建设用地 农村宅基地 98.6735 6.01% 36.8033 2.24% -61.8701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9.5954 1.19% 22.7205 1.38% 3.1251

其中 村级公共建筑用地 5.3747 0.33% 2.3807 0.15% -2.9940

科教文卫用地 1.4909 0.09% 6.6497 0.41% 5.1588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9891 0.18% 4.9562 0.30% 1.9671

公园广场用地 0.6379 0.04% 0.1815 0.01% -0.4564

水工建筑用地 9.1027 0.55% 8.5524 0.52% -0.5503

特殊用地 13.1662 0.80% 16.6577 1.01% 3.4914

经营性用地 31.7864 1.94% 8.6219 0.53% -23.1645

其中 商业服务业用地 2.0189 0.12% 8.1251 0.50% 6.1062

仓储用地 0.8781 0.05% 0.0000 0.00% -0.8781

工矿用地 27.5300 1.68% 0.4968 0.03% -27.0332

城镇住宅用地 1.3593 0.08% 0.0000 0.00% -1.3593

交通运输用地 70.4789 4.29% 75.7698 4.62% 5.2909

其中 铁路用地 7.1626 0.44% 6.8279 0.42% -0.3347

交通服务场站用地 1.2779 0.08% 1.3810 0.08% 0.1031

道路交通用地 62.0383 3.78% 67.5609 4.12% 5.5225

小计 233.7003 14.24% 160.5731 9.78% -73.1272

农用地 耕地 580.0226 35.34% 630.9471 38.44% 50.9245

园地 13.5283 0.82% 16.6864 1.02% 3.1581

林地 546.0306 33.27% 570.6238 34.76% 24.5932

草地 19.1140 1.16% 5.7391 0.35% -13.3748

农村道路 42.6638 2.60% 53.8271 3.28% 11.1633

坑塘水面 12.0365 0.73% 11.6914 0.71% -0.3451

沟渠 33.9063 2.07% 15.5029 0.94% -18.4034

设施农用地 7.4078 0.45% 10.6495 0.65% 3.2417

小计 1254.7098 76.44% 1315.6673 80.15% 60.9575

水域和未利用地 河湖水面 152.9985 9.32% 165.1682 10.06% 12.1697

小计 152.9985 9.32% 165.1682 10.06% 12.1697

合计 1641.4086 100.00% 1641.4086 100.00% 0.0000

注:现状农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数值与表1-1不一致,是由于其他草地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属于未利用地,根据“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地类”属于农用地。

(二)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及潜力分析

1.农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农用地整理潜力包括数量潜力、质量潜力和生态潜力三个方面。数量潜力主要来自于整理田间道路降低田坎系数、归并零散地块、沟渠改造(明渠改暗渠、喷灌技术等)以及通过农用地结构调整增加耕地;质量潜力主要在于改造中低产田,建设现代化标准粮田,使耕地集中连片从而提高集约程度,提高土地产出率;生态潜力主要是在增产和增地的同时要注意规避土壤污染风险。

根据试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用地分析,试点区农用地整治潜力共161.6710公顷,其中园地13.5283公顷,除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外的林地78.9571公顷,草地19.1140公顷,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农村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50.0716公顷。

图3-3:整治区农用地整治潜力布局分析图

表3-2:农用地整理潜力分析表[ 潜力分析表为新增耕地来源的理论潜力空间,最终新增耕地地块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明确的耕地图斑为准。]

一级地类 面积(公顷)

园地 13.5283

林地(除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外) 78.9571

草地 19.1140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农村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 50.0716

小计 161.6710

根据规划,试点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的耕地更加集中连片,有利于耕地集中耕作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相关农业配套建设工程实施后,有效提升耕地质量,通过耕地集中化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污染对作物的影响。

2.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现有农村建设用地通过迁村并点、内部挖潜和加以改造重新组织利用,增加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农村居民点利用率和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等的能力。

根据试点区村庄规划方案,试点区规划远期,宅地基更加聚集,村庄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建设用地具备整理潜力共计124.7321公顷。其中通过宅基地归并理论上具备复垦潜力空间73.0552公顷,通过工矿仓储用地复垦理论上可以复垦建设用地23.5169公顷,通过其他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有28.1600公顷。

表3-3: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表

大类 一级地类 面积(公顷)

建设用地 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空间为理论数据,实际宅基地整治根据农民意愿及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安排有序推进。] 73.0552

工矿仓储用地 23.5169

其他建设用地 28.1600

小计 124.7321

图3-4:整治区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布局分析图

3.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耕地现状及规划情况分析

整治区现状耕地共580.0226公顷,主要位于黄桥村、腰泾村和胡光村。规划耕地面积为630.9471公顷[ 规划耕地面积为依据村庄规划至2035年数据。至2025年规划耕地面积616.6102公顷。],新增耕地约9%。新增耕地可以满足上不少于原有耕地5%的要求。最终新增耕地及占用耕地以工程实施后测绘报告为准。

图3-5:现状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

(2)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及规划情况分析

整治区现状永久基本农田共405.0648公顷,根据三调时点更新数据校核,永久基本农田全部为现状耕地,其中水田383.8362公顷,占比95%,水浇地21.2286公顷,占比5%。

整治区现状202耕地保护空间547.9694公顷,根据三调时点更新数据校核,现状耕地为547.9694公顷,占比100%,其中水田441.0230公顷,占比80.48%,水浇地106.9465公顷,占比19.52%。

图3-6:现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分析图

表3-4:现状永久基本农田土地使用情况分析表

地类 现状年限(基期年)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公顷) 比例(%)

农用地 耕地 水田 383.8362 95

水浇地 21.2286 5

合计 405.0648 100

(3)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可行性分析

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已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但属于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的耕地,按有关规定报请批准后移出并进行补划” 。

优化调减现状永久基本农田8.6935公顷,调增永久基本农田9.1282公顷,调整后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407.3552公顷,净增永久基本农田比优化调减的永久基本农田增加了5%,调整优化后永久基本农田更集中连片,有利于耕地集中耕作。

规划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8.6935公顷,其中农用地结构调整涉及占用3.5425公顷,主要为林地调整0.4992公顷、其他农业用地(主要为农村道路、灌溉沟渠)1.2264公顷,建设用地占用5.1509公顷,河湖水系占用0.0001公顷。为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域及开放休闲林地区域完整性,将1.8168公顷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耕地。

规划补充永久基本农田,主要来源于现状优质耕地。补划永久基本农田在泖港镇镇域内落实。补划地块主要位于泖港镇腰泾村、胡光村、曹嘉浜村(泖港镇内整治区外)、曙光村(泖港镇内整治区外)。补划地块总面积为9.1282公顷,补划地块均为现状优质耕地,且补划完成后永久基本农田更集中。

图3-7: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方案[ 具体补划定方案以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为准。]

优化调减耕地保护空间[ 此处耕地保护空间为上海市耕地保护任务“202”耕地保护空间。]59.7586公顷,其中农用地结构调整涉及占用41.5737公顷,主要为园林草地调整、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占用;规划建设用地占用15.7131公顷,主要占用类型为规划农村集中归并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河道蓝线占用2.4988公顷。为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域及开放休闲林地区域完整性,将区域内耕地保护空间2.6334公顷调为一般耕地。

规划补充202耕地保护空间主要来源于现状农村宅基地、工矿仓储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的复垦。补划202耕地保护空间潜力为73.1788公顷。

表3-5:整治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及市管耕地空间占用情况分析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调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公顷) 调出市管耕地面积(公顷)

农用地 耕地 1.8168 2.6334 

园地 0.0000 3.5185 

林地 0.4992 30.7334 

养殖水面 0.0000 1.0658 

坑塘水面 0.0000 0.3224 

设施农业用地 0.0000 0.0298 

其他农业用地 1.2264 3.2704 

小计 3.5425 41.5737 

  农村宅基地 5.1509 15.020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0000 0.0054 

公用设施用地 0.0000 0.1124 

公园与绿地 0.0000 0.0192 

交通运输用地 0.0000 0.5558 

小计 5.1509 15.7131 

未利用地 河湖水域 0.0001 2.4988 

小计 0.0001 2.4988 

合计 8.6935 59.7856 

图3-8:202耕地保护空间优化调整方案

4.乡村整体生态保护修复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将实现泖港镇全域“生态建设立村、农业产业兴村、旅游产业旺村”的发展战略,提高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能力,把生态潜力及景观优化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区域内耕地等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区域内生态修复潜力,促进该区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试点区区政府重视,村民积极响应,各个委办局积极支持,叶新公路拓宽工程、黄桥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建设用地减量化、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并正在实施。试点区域市区两级政府对生态修复高度重视,资金上有保障,具备实施全域生态修复的能力。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调优生态用地结构。根据村庄规划,对在大片农田内影响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林地、道路红线内的林地、重要规划项目占用的林地调出林地空间。对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以及水源涵养林内的宅基地以及其宅前屋后的自留地调整为林地,规划远期净增林地24.5932公顷[ 新增林地来源主要为涵养林内的宅基地复垦,由于涵养林内的宅基地复垦是根据镇区安置房的建设进度安排。因此本次实施方案中至2025年涵养林内宅基地安置未纳入计划表。林地建设根据宅宅基地退出计划依规实施。]。

水系减少5.2141公顷,主要未道路红线占用、宅基地复垦后端头河填埋。水系增加17.3838公顷,主要为规划河道蓝线的实施以及涵养林内湿地建设。规划远期净增水系面积12.1697公顷。

图3-9:林地空间优化调整方案

图3-10:水系空间优化调整方案

(三)土地权属调整可行性分析

(1)土地权属现状

试点区四个村土地权属主要为四个村村集体所有,区域内现状河道土地权属属于国家所有。

图3-10:整治区土地权属现状图

(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四个村村域内涉及需要调整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包括:待拆除复垦的工业仓储用地使用权调整、待拆除复垦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调整、集体建设用地拆除复垦后形成的耕地的使用权调整和整治区内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主要调整方案如下:

1)整治区内涉及搬迁的企业和农户,签订补偿协议,待补偿到位后,原已确权登记发证的,由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将原有宅基地证或房地产权证统一收回,到区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2)整治区土地整治工程完成后,由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对其进行验收,确认新增的农用地面积,并对土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复垦后新增农用地土地所有权不变,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新增农用地归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3)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公告并征求意见后报区政府批准,项目实施后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地籍图并办理相应的指界手续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土地变更登记,及时更新调查图件和统计台账。

(四)风险评估论证

对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提出的负面清单,结合试点区域内实际和突出问题,对试点实施可能面临的违法违规、破坏生态、增加债务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2013〕428号文)所要求的风险识别方法,将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分为9大类59项。识别出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共计35项,并对风险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具体预案。目前正在进行《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编制。

四、试点区规划目标

(一)整治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试点区承接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上位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定位,立足区域自然禀赋、特色产业、乡土文化等,提出整治区域的总体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通过全域产业振兴、全域村居改善、全域景观提升,打造黄浦江滨的水乡田园小镇全球城市的科技农业和全域旅游示范镇。

图4-1: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总体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农民集中居住:在遵循村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进镇上楼以及农村集中归并两种方式[ 根据本市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政策导向,应采取进镇上楼、 向规划农村平移点归并和货币化有偿退出这三种方式。泖港镇主要采用进镇上楼、 向规划农村平移点归并两种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整治区内规划形成三处的农民集中居住点。

(2)全域土地整治: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田水路林村厂综合整治。至2025年,整治区内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任务不低于60.0000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不小于29.1000公顷(不低于现状耕地的5%要求),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不低于407.3551公顷。结合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加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供应。

(3)乡村产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新兴业态、清退低效工业。通过全域产业策划及全域综合整治,明确“一产为本,二产提质,一三融合”的产业方向。以家庭农场、休闲农场为基础,依托五厍田园综合体形成乡村旅游综合配套中心,增加传统文化展示、农产品展销、特色民宿、游客中心、艺术家村落等旅游功能,构建观光环道、主题路径形成体系化发展,增强营销手段,实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4)生态建设:结合三类生态控制线,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净化,协调河道蓝线、道路红线矛盾,至2035年城市开发边界外河湖水域增加12.1697公顷,林地增加24.5932公顷。提高生态修复能力,加强农林水复合利用;提高农产品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率,控制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强度,采取合理的休耕、轮作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

(5)传统文化和乡村风貌保护: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活态传承,依托黄浦江滨五厍老街、黄桥村楹联文化、江南水乡农耕文化等,保留泖港文化原味;引入创意、艺术等新文化,与传统乡村建筑融合。保护集中连片的设施粮田、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的特色涵养林、由骨干河道等构成江南水网密布的特色水系景观、单元内田村相依的江南水乡空间特征等,实现保护与发展相促进。

(6)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根据泖港镇农民集中居住布局情况,按照“十五分钟乡村生活圈”研究内容,配置村庄公服配套设施。近期结合集中居住试点——黄桥村、腰泾村、胡光村打造一批新的村庄公共中心;市政设施结合集中居住布局,完善供电、燃气、污水、环卫等体系化建设。

(二)建设内容和实施安排

本次实施方案依据《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20-2035)》,将村庄规划中明确的建设项目根据全域整治实施要求进行分类,分为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产业发展四大类,具体对每一类整治项目进行建设安排,明确至2025年建设目标及项目。

1.农用地整理

突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统筹推进整治区内农田整理、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的5%,传承农耕文化、改善农田生态。本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是整治区内土地整治项目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田间基础设施占有率应不高于8%;建成后耕地质量提高,达到所在区的较高等别;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

整治区内通过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农用地结构调整、工矿仓储用地复垦,使原先相对分散的耕地集中连片,具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条件。本次规划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资金及政策,充分对接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张图”成果,对整治区内未实施高标准农田的区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对于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结合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耕地质量,至2025年整治区共计农田质量提升面积440.2000公顷。

图4-1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图

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中,231.86公顷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云间吾舍综合体土地治理项目,该地块目前已经建设完毕,剩余两个项目分别为黄桥村市级土地整治项目、试点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近期针对这部分的农用地整理项目提质改造,包括土地平整、田间路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工作。

(2)设施农用地建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统筹安排设施农用地,根据设施农用地配置标准,配套相应的设施,具体设施可在项目工程设计阶段明确布局及规模,相应的资金应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体考虑。

2.建设用地整理

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仓储用地等低效建设用地整治,推动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

(1)农民集中居住

充分考虑宅基地集聚过程中的安置需求,以及未来农民宅基地建房需要,预留足够的农村宅基地建设空间,试点区域内黄桥村、胡光村、腰泾村三各村主要以农民集中居住安置为主(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点总占地面积35.0700公顷。其中黄桥村规划农村宅基地11.5300公顷,胡光村规划农村宅基地14.1400公顷,腰泾村规划农村宅基地9.4000公顷。三个村规划安置户数为1377户,依据村民意愿及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方案,对田园艺术村区域单独策划运营,严格“一户一宅”的基本原则,选择就地保留宅基地运营田园艺术村的农户,不得纳入集中安置点再次安置。

范家村685户、泖港村691户大部分位于水源涵养林内,规划以镇区上楼安置为主。

规划农民安置点综合考虑农民安置需求及乡村整体风貌,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全域整治实施方案村庄设计方案与规划同步编制,同步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创新点状供地、组团供地等方式,集约节约高校利用建设用地。

目前五个村的村民代表大会已经征求意见并通过。具体的安置方案中,黄桥村每户农户的意愿已经征求,腰泾村、胡光村的农户意愿在下一步村庄建筑深化方案阶段落实。

表4-1规划宅基地安置情况汇总表

序号 行政村 总户数 全非农户数 农业户数 分户 空户 拟建本村安置户数 安置点面积(公顷) 拟进镇安置户数

1 黄桥村 515 0 515 0 0 475 11.53 0

2 腰泾村 470 129 341 62 17 341 9.4 191

3 胡光村 582 21 561 38 9 561 14.14 59

小计 1567 150 1417 100 26 1377 35.07 250

4 泖港村 691 691 0 47 10 0 0 738

5 范家村 685 631 54 56 28 0 0 687

总计 2943 1472 1471 203 64 1377 35.07 1675

图4-2:规划宅基地布局图

图4-3:整治区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效果图(黄桥村)

图4-4:腰泾村、胡光村村庄总平面图

图4-5:腰泾村、胡光村农民安置点效果图1

图4-6:腰泾村、胡光村农民安置点效果图2

(2)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根据泖港镇农民集中居住布局情况,按照"十五分钟乡村生活圈"研究内容,进行村庄公服配套设施配置。规划近期结合集中居住试点黄桥村,打造一批新的村庄公共中心;剩余腰泾村、胡光村庄根据规划,逐步推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市政设施结合集中居住布局,完善供电、燃气、污水、环卫等体系化建设。

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服务能级,落实乡村生活圈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保障每村1处村民服务中心,作为行政村级的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半径800-1000米。综合设置行政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幼托、商业、生产培训等功能。根据现状设施及使用需求情况,适当保留或增加村级文化、体育、福利等设施,作为自然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辅助配置日常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服务半径300-500米。

图4-7:乡村生活圈示意图

试点区规划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面积共2.72公顷,其中黄桥村共1.69公顷、腰泾村0.47公顷、胡光村0.56公顷。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含村委会、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体育等功能。除黄桥村北侧保留的农民合作社以外,剩余三处公共服务中心均为新建,主要为三个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配套建设。

表4-2:整治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汇总表

项目编号 保留村名称 位置 用地总面积(公顷) 主要功能 备注

1 黄桥村乡村服务中心 叶新公路北侧黄桥中新路两侧 1.69 农村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养老服务、体育、社区医疗、社区便利店) 一期实施中

2 腰泾村乡村服务中心 东至高速、南至新三路西至腰泾公路北至中心河 0.47 农村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养老服务、体育、社区医疗、社区便利店) 用地边界范围可随项目实施依规微调

3 胡光村乡村服务中心 叶新公路以南,胡家浜河两侧 0.56 农村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养老服务、体育、社区医疗、社区便利店) 用地边界范围可随项目实施依规微调

小计   2.72    

图4-8:乡村社区生活圈(黄桥村村庄公共服务中心)效果图

(3)道路整治

整治整治区内道路建设项目根据道路等级主要分为对外交通道路建设、主要农村道路建设、田间路整治三级。

对外交通道路为叶新公路拓宽工程,目前该项目已经立项正在实施中,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项目施工完成后将有力地改善整个松江浦南三镇的对外交通条件,对整治区对外交通有极大的提升。

主要农村道路建设为区塘公路的拓宽,规划按照8米宽的农村道路标准实施建设[ 8米宽的农村道路包括路肩],道路建设完成后将加强泖港镇南部地区东西向的联系,串联云间吾舍国家田园综合体、农民集中安置点以及乡村田园艺术村等多个乡村产业、文旅、人居区域。

田间路整治试点区内共计29条,在试点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将根据道路实际情况以及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对田间路进行整治,田间路整治以道路提升为主,通过路面修复、白改黑等工程建设提升道路质量以及乡村整体风貌。

表4-3:整治区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汇总表

序号 道路名称 所属村 起点 止点 宽度(m) 实施内容 长度(m)

1 叶新公路 泖港全域 老黄桥港 叶榭段 40-50 翻建提升 13000

2 区塘公路 胡光村、腰泾村 老黄桥港 G1501 8 翻建提升 3000

3 腰泾公路 腰泾村 叶新公路 G1501下穿道 7 中修 2009

4 北十一勤公路 黄桥村 晨兴公路 黄桥公路 5~6 中修 1481

5 泖范路 范家村 泖塘公路 辰塔路 4.5~6 中修 879

6 中二公路 腰泾村 叶新公路 小泖港 6 提档 2137

7 新三路 胡光村、腰泾村 新四路桥 工程终点 6 提档 2062

8 胡光公路 胡光村 叶新公路 中四公路 3~6 提档 1362

9 中四公路 胡光村 工程起点 南朱家庄队 6 提档 1807

10 园外东一路 胡光村 环园东路 胡光公路 7 提档 572

11 新胡路 胡光村 区塘公路 中四公路 6 提档 573

12 如日路 泖港村 叶新公路 问函路 5 提档 540

13 问函路 泖港村 如日路 杜厍公路 6.1 提档 792

14 沈家公路 泖港村 泖塘公路 叶新公路 5.2 提档 2169

15 杜厍公路 泖港村 叶新公路 沈家公路 4.4 提档 1215

16 晨兴公路 范家村 辰塔路 北十一勤公路 5.5 提档 1221

17 泖塘公路 范家村 叶新公路 泖晨路 5.3 提档 1389

18 黄桥中心路 黄桥村 北十八勤河 叶新公路 7 提档 1575

19 黄桥公路 黄桥村 横辽泾 叶新公路 3~5 提档 2210

20 黄桥东路 黄桥村 北十一勤公路 叶新公路 4~4.1 提档 953

21 汤家浜公路 黄桥村 六勤河 叶新公路 5 提档 530

22 泖晨路 范家村 泖塘公路 晨兴公路 3~11 提档 3030

23 湾巷公路 范家村 泖晨路 向阳河桥 4~4.8 提档 1761

24 范家公路 范家村 辰塔路 防汛通道 4~7.5 提档 1370

25 新叶路 泖港村 沈家公路 叶新公路 3~4.1 提档 1570

26 腰南公路 胡光村 区塘公路 南古楼 3~4 提档 1930

27 张区北路 胡光村 张腰浜 区塘公路 4 提档 620

28 张区南路 胡光村 张腰浜 区塘公路 2.5 提档 621

29 王长浜路 胡光村 向阳河 区塘公路 4~4.2 提档 477

30 腰里公路 腰泾村 腰泾公路 里蒋沙浜 3.5 提档 1149

31 五丰公路 范家村 北六勤河 叶新公路 4 提档 533

总计     54538

图4-9:道路建设项目布局图

(4)宅基地和工矿仓储用地等建设用地复垦

根据试点区村庄规划方案,试点区规划远期,宅地基更加聚集,村庄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全面提升,试点区内农田集中连片。根据整治潜力测算,整治区内建设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共计124.7000公顷(详见前章: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试点区内结合近期复垦实施计划,明确具体的减量化地块。由于减量化潜力地块中城镇村道路调整为农村道路等非减量化图斑共计21.7公顷,范家村内宅基地34公顷农民集中上楼需要视安置点建设情况推进减量,剩余减量化地块共计69.09公顷。根据试点区实际情况考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推进时序,以及后续实施推进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本次实施方案将减量化建设用地目标定为60公顷(900亩)。

图4-10:建设用地减量化复垦地块分布图

3.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统筹推进损毁和退化土地治理等,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村自然景观。

(1)生态小流域生态修复

区域内生态小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主要为河道整治类工程,共计三类。一是黄桥港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河道清淤、护坡建设等工程提升水环境安全及水环境质量。二是浦江源水质提升工程,主要是试点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试点项目。通过实施水动力改善,净化体系构建,入河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水质水生态修复等系列工程内容,达到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效果。三是区域内多条中小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包括北十二勤河、北五丰河、北十八勤河、向阳河、东陈家浜等中小河道。通过河道疏浚、护坡修建等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

表4-5:整治区河道水系整治项目汇总表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主要建设内容 规模

河道整治 黄桥港区管河道整治 E01 河道整治、水质提升 4.1公里

浦江源水质提升项目 E02 水源净化、面源污染防治 61公顷(核心区)

试点区内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E03 区域内多条河道整治及两岸提升 4.86公里

图4-11:整治区河道水系整治项目布局图

图4-12:浦江源水质提升项目工程方案平面图

(2)开发休闲林地建设

区域内通过开放休闲林地建设,增强森林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内涵品质,多方位拓展森林休憩空间,建立完善的森林服务系统,推动绿色生态空间与城市功能要素和场景的融合。同时,实施景观提升,配置具有景观观赏性的乔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倡导林水、林果和林产结合,提升综合功能;完善林间道路,配置相关设施;结合乡野风貌,立足森林资源本底,保留郊野森林气息和乡土文化;突出森林资源的自然特性和地方特色。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林相结构更合理、林分质量有提高、服务功能再提升,为市民提供休憩、观赏、健身和康养的绿色生态空间。

图4-13:开放休闲林地建设项目布局图

4.产业布局和引入

规划拟对现状黄桥产业园进行整体转型改造,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入市试点政策,对原黄桥产业园所在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入国企——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黄桥工匠园”。

同时筹划胡光村、腰泾村田园田园艺术村项目。以现状存量宅基地为载体,预留部分自然环境较好,周边限制条件较少的地块作为未来田园艺术村发展的空间,以现有乡村艺术从业者为基础,发展乡村田园艺术村。乡村振兴产业策划以市场投资为主,不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考核。

图4-14:“工匠园”产业项目效果图

图4-15:乡村田园艺术村规划布局图

(三)试点制度建设

试点区是上海市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等多个乡村振兴相关制度试点区域。试点区在在全域整治过程中,重点针对农民集中安置、农村集体资产置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多个方面落实国家及上海市相关制度试点要求,探索保障农村利益,城乡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数据库,在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各项整治建设入库管理,精细化管理每一块土地。

(四)试点特色及预期效果

一是排摸现状,确定规模、户数、房型和位置。前期开展驻村入户调研,明确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认定规则和统计时点,统一宅基地规模、户数等基础数据来源,了解农户对集中居住方式、平移归并点选址的意愿,强化底数排摸。镇级政府出台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的实施办法,实施以保留村村内平移归并为主,进镇上楼安置、跨镇异地安置、自愿有偿退出为辅的多元安置机制,并细化安置对象、安置标准、资金支持等具体操作细则。新建农宅设计充分征求镇村意愿,使房型符合村民居住需求与使用习惯,建筑立面和整体风貌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

图4-16:公众参与实施方案编制

二是协调林水田空间,以人为本,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强化村庄总体布局。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促进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地区内的零星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及水域进行空间置换,农民全部实施进镇集中安置,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

图4-17:泖港镇及试点整治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图

制定宅基地撤并的正负面清单,构建宅基地评估体系,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和各种刚性管控要素,优化村庄平移归并点选址,形成村庄布局方案。

图4-18:泖港镇及试点整治区村庄布局规划图

三是用好政策,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严格遵循“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布局更集中、总体保持稳定”的原则,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实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按照“永久基本农田—部管储备地块—市管储备地块—土地整备引导区”梯次调优补划,确保完成“两个5%”的底限要求,即整治区域内永久基本农田的净增面积不少于调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5%、整治区域耕地净增面积不少于整治前耕地面积的5%,实现国土空间的动态管制和渐进完善。

项目实施完成后永久基本农田集聚度提高,小图斑面积减少,大图斑面积及个数均有增加。

表4-6:泖港镇及试点整治区耕地集聚度分析表[ ]

 图斑大小 调整后

图斑个数 调整后

缓冲图斑面积

(公顷) 调整前

图斑个数 调整前

缓冲图斑面积

(公顷)

1公顷以下 314 79.23 460 120.01

1-10公顷 292 1040.66 300 1062.4

10-20公顷 45 621.16 44 610.47

20公顷以上 25 739.30 22 708.11

图4-19:泖港镇及试点整治区耕地集聚度分析图

四是聚焦乡村风貌,注重高品质村庄设计。

注重乡村风貌,在农民集中居住、黄浦江两岸功能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等项目中实施方案中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参与乡村设计,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水平。

在农宅设计中汲取江南传统民居及松江本土建筑特色,与村民多轮沟通修改后,形成复合松江区农民需求的宅基地建筑方案。在用地布局上坚持集约节约的原则,通过缩减建筑基地面积、不减少建筑总面积等方式,提高节地率,争取更多的市级、区级节地补贴。如胡光村、腰泾村通过有机组团的建筑布局形式,实施“点状供地”,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图4-20:腰泾村村庄设计效果图

五是主客共用,面向未来,构建乡村生活圈。为满足老人、游客及未来导入的黄桥工匠园员工等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综合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设施能级提升、跨村共享,功能涵盖行政、养老、医疗、公共交通、文化、农技服务等多个领域。

图4-21:黄桥村村庄公共服务中心效果图

六是盘活存量,通过入市、出让等途径高效配置乡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感。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实施“减量”与“盘活”联动,选取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产村融合的存量工业用地打造黄桥科技园,由区属国企、镇集体资产公司和12个村级合作社共同入股、合作开发,使村民增加服务岗位收入、激活住房闲置资产、共享乡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

图4-22:黄桥科技园镇村投资情况及运营模式

七是挖掘特色,支持优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土地资源,对于试点镇内的优质文旅产业予以支持,后续通过集体土地入市、租赁等方式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图4-23:泖港镇乡村优质文旅产业布局图

八是整体实施生态修复,在全域整治的过程中整体实施生态修复,具体在河道整治、农田建设、林地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修复的要求,将生态型整治的理念落实到全域整治工程项目中,如:农田建设中通过生态沟渠、净氮磷排水口的设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林地建设中,考虑林水复合、林湿复合,通过复合用地增加生态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河道整治中,考虑利用湿地的净水功能,设计水质提升、生态清洁小流域等项目。

图4-24:试点整治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方案

五、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一)规划明确的整治内容

衔接《松江区泖港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已批)、《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20-2035)(已批),明确试点区域至2025年建设内容及项目实施安排。村庄规划中明确近期建设项目以民生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市场投资项目根据招商情况稳步推进实施。

(二)实施项目安排

1、总体实施计划

根据整治区域总体建设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各项目的实施条件,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清单,明确近期项目的用地面积、建设时间、管理单位以及投资估算,按照自然资源部试点要求,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原则上2025年12月底前完成近期整治建设项目的实施。远期对接“十四五”规划及村庄规划2035年完成全部整治内容。

实施方案准备期间:实施准备期应完成村庄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审批。整治区村庄规划应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审批,整治区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批应在2022年12月完成,在实施方案编制审批期间应启动已明确实施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无需规划调整及实施方案批复的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的可先行启动。

项目总体实施建设:2020年6月——2025年12月,应根据工程实施计划及资金落实情况逐步推进实施各类项目。

项目验收:2023年12月——2025年12月,应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完成的单体项目进行验收。2025年对实施项目整体进行验收。

2、分项工程建设计划

分项工程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产业布局及引入,具体项目及工程建设时序情况如表5-1所示。

表5-1:分项工程汇总表

序号 整治分类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主要建设内容 规模 行业主管部门 建设时序

“十四五”期间 中远期

1 农用地整理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项目 G01 泖港村农田建设项目,胡光村农业直播项目   区农委 2022-2023  

2 土地综合整治 黄桥村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F01 农田整理、灌排设施提升、宅基地撤并、农村公路改造、环境提升 黄桥村全域 市、区规划资源局 2022-2025  

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云间吾舍综合体土地治理项目 F02 腰泾村、胡光村村全域(232公顷) 区农委 2021-2022  

4 试点整治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F03 试点整治区全域 市、区规划资源局 2023-2025  

5 建设用地整理 道路整治 叶新公路拓宽项目(老黄桥港-叶榭段) D01 道路从16米拓宽至40-50米 约13公里 区交通委 2020年开工 至2027年

6 区塘公路 D02 区塘公路-新艳路道路工程及沿路景观提升 3.1公里 区交通委 2023-2025 (G1503-黄桥港段) 2026-2035

(黄桥港—东二号河)

7 全域试点区29道路提档升级 D03 包含29条农村道路及田间路的提档升级及养护 38公里 区交通委 2020-2025  

8 减量化 区域内减量化建设用地 F04 建设用地减量化 60公顷 区规划资源局 2023-2025 2025-2027

9 农民集中居住 黄桥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 A01 农村集中归并点安置房建筑工程、环卫设施工程、景观风貌工程(村务综合楼、村民大食堂、农机服务站、展厅等) 安置475户 泖港镇 2019-2023  

10 腰泾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 A02 农村集中归并点安置房建筑工程、环卫设施工程、景观风貌工程(村务综合楼) 安置341户 泖港镇 2023-2025

(一期约100户)[ 腰泾村、湖光村十四五期间至少完成一期地块约100户的的安置建设。实施方案目标为十四五期间全部安置完成。但考虑到实际建设过程中各类不确定因素,十四五期间难以完成的,考虑延期至2027年。] 2025-2027

11 胡光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 A03 农村集中归并点安置房建筑工程、环卫设施工程、景观风貌工程(村务综合楼) 安置561户 泖港镇 2023-2025

(一期约100户) 2025-2027

12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林地建设 开放休闲林地建设 C01 开放林地,林地抚育、增加林地内道路及设施 160公顷 区市容绿化局 2022-2023  

13 河道整治 黄桥港区管河道整治 E01 河道整治、水质提升 4.1公里 区水务局 2023-2025  

14 浦江源水质提升项目 E02 水源净化、面源污染防治 61公顷(核心区) 区水务局 2020-2023  

15 试点区内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E03 区域内多条河道整治及两岸提升 4.86公里 区水务局 2022-2025  

16 乡村产业发展 办公及文旅 黄桥工匠园一期 B01 工匠园建设、配套设施 4.57公顷 市场主体 2020-2022  

17 乡村田园艺术村 B02 田园艺术村打造 10.3公顷 市场主体 ——  

3、年度投资资金安排

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方案涉及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道路整治、减量化、农民集中居住、林地建设、河道整治、环境提升、办公及文旅等9大类,包括试点整治区土地综合整治、叶新公路拓宽、区域内减量化建设用地、黄桥村农民集中居住、开放休闲林地建设、浦江源河道水质提升与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组控、黄桥科技园等在内的18个项目,总投资375121.9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从2019年至2025年,按年度安排资金计划。

4、年度减量化计划安排

为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推进,对规划减量化地块进行统筹安排,将减量化地块分为年度计划推进。规划减量化目标为60公顷,为了保障减量化任务60公顷的完成,在规划复垦地块中选取近三年拟推进实施的减量化地块69.09公顷,将该图斑分解至每年。

表5-2:试点整治区年度减量化计划安排表(单位:公顷)[ 减量化图斑潜力为69.09公顷,考虑实际推进难度,减量化目标任务定为60公顷]

用地类型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小计

工业用地 16.68 4.42 1.58 22.68 

宅基地 16.36 15.98 6.78 39.13 

其他建设用地 1.13 0.15 6.01 7.29 

合计 34.17 20.56 14.37 69.09 

图5-1:试点整治区年度减量化计划安排图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标准及依据

(1)《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2012,引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16);

(3)《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41-2013);

(4)《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

(5)《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

(6)《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

(7)《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2194-2012);

(8)《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9)《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

(1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11)《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

(1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

(13)《松江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14)《松江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时点更新成果》;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2、投资估算表

(1)农民集中居住项目

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涉及黄桥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预计投资3.26亿元,腰泾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预计投资2.56亿元、胡光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预计投资4.21亿元,总投资估算10.02亿元,牵头实施主体为松江区泖港镇人民政府,计划2025年前完成。

(2)乡村产业项目

乡村产业配套建设项目包括黄桥工匠园一期、乡村田园艺术村建设,黄桥工匠园已明确的项目投资总金额为3.94亿元。乡村田园艺术村产业项目属于市场投资,目前规划已经预留,后续随着招商引资的情况予以实施建设,投资金额以实际产业投资为准。市场建设不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度考核。

(3)开放休闲林地建设

开放休闲林地建设共计160公顷,由区市容绿化局指导,泖港镇人民政府实施,总投资为1228万元,预计2023年完成建设。

(4)道路整治项目

道路整治包括叶新公路拓宽项目(老黄桥港-叶榭段)目前已经立项正在实施,涉及投资13.9亿元,由区交通委组织实施。

区塘公路及全域试点区29条道路提档升级由泖港镇负责实施,区交通委员行业指导及管理。区塘公路为规划农村道路,目前尚未建设,本次全域整治拟立项实施,涉及投资4500万元。全域试点区29条道路提档升级,原则上2025年以前全面完成建设,涉及投资8376万元。

(4)河道整治项目

黄桥港区管河道整治,由区水务局牵头实施,涉及投资1.5亿。浦江源水质提升项目,由区环保局牵头实施,涉及投资金额为3950万元。试点区内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由泖港镇负责实施,区水务局行业管理,涉及投资金额为674万元。

(5)土地综合整治

整治区内涉及三个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云间吾舍综合体土地治理项目,由区农委牵头实施涉及资金约3288万元,目前正在实施。黄桥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由市土地整理中心、泖港镇牵头实施,涉及投资16394万元,该项目目前可行性研究已经编制完成。试点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13238万元,由市土地整理中心、泖港镇牵头实施。

(6)农田水利及减量化

农田水利项目由区农委指导、泖港镇负责实施,涉及资金240万元。试点区内减量化任务为60公顷,由泖港镇实施,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减量化资金预计为6223万元,相关资金已纳入试点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内统筹实施。

(7)总体投资情况

汇总上述项目,根据整治区域的发展需求和整治目标,结合相关规划要求,统筹安排全域整治任务和建设项目,明确项目的用地面积、建设时间、管理单位以及投资估算。试点区项目总投资为34.56亿元。

表6-1:试点区项目建设及投资汇总表[ 考虑到试点区项目资金为估算,最终市区级资金以项目批复金额为准、]

序号 整治工程分类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规模 行业主管部门 投资金额(万元) 建设时序

总投资 中央财政 市级资金 区级资金 镇级资金 村级 社会资金 “十四五”期间 中远期

1 农用地整理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项目 G01 18.2公顷 区农委 240 240 2022-2023

2 土地综合整治 黄桥村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F01 黄桥村全域 市、区规划资源局 16394 5590 10505 2022-2025

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云间吾舍综合体土地治理项目 F02 腰泾村、胡光村村全域(232公顷) 区农委 3288 2466 822 2021-2022

4 试点整治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F03 试点整治区全域 市、区规划资源局 13238 5395 7843 2023-2025

5 建设用地整理 道路整治 叶新公路拓宽项目(老黄桥港-叶榭段) D01 约13公里 区交通委 139041 104322 34719 2020年开工 至2027年

6 区塘公路 D02 3.1公里 区交通委 4500 1350 2250 900 2023-2025(G1503-黄桥港段) 2026-2035黄桥港—东二号河)

7 全域试点区29道路提档升级 D03 38公里 区交通委 8376 2513 4188 1675 2020-2025

8 减量化 区域内减量化建设用地 F04 60公顷 区规划资源局 —— 2023-2025 2025-2027

9 农民集中居住 黄桥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 A01 安置475户 泖港镇 32550 6000 26550 2019-2023

10 腰泾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 A02 安置341户 泖港镇 25575 4604 20972 2023-2025 2025-2027

11 胡光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 A03 安置561户 泖港镇 42075 7574 34502 2023-2025 2025-2027

12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林地建设 开放休闲林地建设 C01 160公顷 区市容绿化局 1228 737 491 2022-2023

13 河道整治 黄桥港区管河道整治 E01 4.1公里 区水务局 15000 10500 4500 1675 2023-2025

14 浦江源水质提升项目 E02 61公顷(核心区) 区水务局 3950 3800 150 2020-2023

15 试点区内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E03 4.86公里 区水务局 674 271 221 182 2022-2025

16 乡村产业发展 办公及文旅 黄桥工匠园一期 B01 4.57公顷 市场主体 39420 18550 5450 15420 2020-2022

17 乡村田园艺术村 B02 10.3公顷 市场主体 —— ——

总计 345549 3800 151320 147461 23474 5450 15420

(8)试点区近期投资

对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任务要求,实施近期为2025年年底。近期实施项目总投资约为34.56亿元。其中农民集中居住黄桥的安置村庄建设资金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产生的指标统筹费为主要来源(同时享受市级农民集中居住相关政策补贴),其余河道整治、道路交通建设、等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为市、区两级财政。

(二)资金筹措

试点区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其中农民集中居住、道路整治、河道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减量化项目总投资30.61亿元,约占总投资的88.5%,资金均来源于财政资金;乡村产业项目总投资3.94亿元,约占总投资的11.5%,其中社会资金为1.54亿元,属于市场投资。随着项目的开展,项目资金可能节余或追加,以实际发生费用结算。

投资资金中,中央财政资金为3800万元,市级财政为15.13亿元,区级财政资金为14.97亿元,镇级财政资金为2.35亿元,村级财政资金为5450万元,社会资金为1.54亿元。

(三)资金平衡分析

根据试点区项目建设情况,本项目投资来源有保障,且安全可靠;项目支出在来源范围内,不超出资金来源筹措,项目建设有保障,而且可行;同时本项目不论在资金筹措,还是投资支出,以及社会风险上,都是可控的,项目可行。

(四)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改善土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景观,促进农村地区和谐发展。土地整治能够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修建或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方便农业生产,修建田间道路为农民劳作带来便利,但若规划不合理或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都可能使这一变化大打折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破解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难题。因村制宜推进全域土地整治,通过全域规划、土地整治、产业植入,着力优化全域农村土地布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使得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村民收入更丰硕,亦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且可复制的经验。将盘活利用整治腾出后的土地,用项目带动乡村振兴。土地作为农村拥有的最大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心要素。借力全域整治,乡村腾出土地筑巢引凤,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外来投资,打造旅游景区,增加劳动力就业,促使村民返乡创业,带动村民收入。

2.经济效益分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的“金钥匙”。统筹开展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构,鼓励将节约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整治区内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允许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整理后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仅提升用地质效,凸显经济价值,更是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一方面解决了财政投入土地整理的单一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简化了申报程序和审批流程;另一方面,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三是通过道路、水利配套、生态修复,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加了土地产出,增强了生态稳定性,实现土地高质量运营。

3.生态效益分析

整治区规划的实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将会改善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降低风速,减少自然灾害,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经济合理的物质能量流,有效地防止了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项目实施后,较大的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土地垦殖率大大提高,使整治区内农田环境得到改善,土地利用趋向良性循环,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实现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改善区内及周边村庄和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由此可知项目规划的实施,其生态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整治区实施完成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90%,生活垃圾回收率≥4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农田农药施用量降低率达到10%。

4.环境影响分析

(1)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整治区将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重新建立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2)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提高整治区土壤的蓄水能力,系统配套的水利设施可减少整治区内的地表径流;通过增施农家肥、绿肥和秸秆过腹还田、压青等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木的水土涵养能力。项目实施后,整治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将大大提高,水利工程设施得到全面规划配套,将有效地控制整治区内的水土流失,改善区内生态环境;

3)通过土地整治,路渠改善,林网兴建,防洪、排涝、抗旱能力得到加强,有利于改善人文和自然生态景观;

4)通过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占补平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土地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旅游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5)项目运营以后通过绿化和人造景观,使景观条件得到恢复,廊道功能效应增加,物质流通加速,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流动等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回复。增加了宽阔的村内道路景观,改变了道路沿线的整体景观格局。

(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项目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工程的实施阶段、运营阶段和短暂的环境恢复调节阶段,其影响为局部的和暂时性的,总体是朝好的、有利的方向发展的。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油、扬尘、弃渣、噪声、生活垃圾和污水等会对当地环境、人群健康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以上这些影响程度比较轻微,多为局部性和暂时性,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得到减免,并会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3)施工期绿化工程将使区域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表裸露后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影响局部水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工程临时占地破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将会采取绿化工程加以补充,因此对自然植被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沿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4)项目实施完成以后,该地区的人流预计大量增加,必然会产生更多的生活垃圾,包括道路沿线过往行人产生的垃圾以及项目养护、维修产生的废旧材料。道路沿线过往行人产生的垃圾由环保部门统一收集后清运,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该部分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会破坏地貌和植被的优美形态,造成视觉污染,影响项目周围景观的舒适性。项目养护、维修所产生的废旧材料垃圾也有环保部门统一回收处理。

七、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设置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跨行业、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为保证松江区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了自然资源、农业、交通、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中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及领导工作,对项目实施统一管理,监督检查项目工程进度,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定期听取项目承担单位汇报,加强项目廉政监督,确保项目保质保量顺利完成。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和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明确镇、村两级党组织和村委会是村规划实施的管理主体,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规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村支部规划实施主体的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督察的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二)项目实施管理

1.资金管理

通过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村民自筹、及银行融资等多种资金渠道,完善村规划实施资金筹措体系建设。支持收益好、市场化运作成熟的农村产业、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充分调动村民和社会力量,保障村规划实施。同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加强运行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和资金专款专用关。

2.项目监管

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规划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规划实施的动态变化,定期向村民报告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纠正。村支部、村委会要积极应用国土规划管理电子信息,及时跟踪规划项目落地、规划实施、资金使用,加强规划实施督导。

3.公众参与意愿

公开、透明村规划内容,广泛听取村民意愿,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村民权益,保障村民参与规划实施建设、日常监督管理的权利,发挥村民主导地位。将规划纳入村规民约,加强规划政策宣传、引导,深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相关链接:【泖港镇】关于《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解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