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权威评析,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河北卷、全国甲卷参考答案终于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国甲卷文综解析 【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权威评析,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河北卷、全国甲卷参考答案终于来了!

【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权威评析,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河北卷、全国甲卷参考答案终于来了!

#【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权威评析,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河北卷、全国甲卷参考答案终于来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因为坚持所以热爱

2021高考试卷情况说明

(一)全国甲卷: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

(二)全国乙卷: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三)新高考卷

2021年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江苏、广东、河北、湖北、湖南、福建、辽宁、重庆14省市实施新高考,试卷使用情况如下:

1、完全自主命题:北京、天津、浙江、上海

2、部分自主命题:山东、江苏等10省市语文、数学、外语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等选考科目考试由各省自主命题。

全国新高考I卷:山东、江苏、广东、河北、福建、湖北、湖南

全国新高考II卷:海南、重庆、辽宁

2021年高考地理试卷以稳为主,充分考虑教情和学情,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难度等方面,基本上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进一步提升试卷的答题感受度和获得感,有利于学生稳定心态,发挥水平。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评价体系要质量,采取了更为稳妥、细致的设计策略,彰显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作用。

一、反映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彰显立德铸魂,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精准扶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素材,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

讲好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全国甲卷1~3题,以新冠疫苗包装为背景,选择浙江丽水玻璃管和注射剂瓶的生产改变我国高端药用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全国乙卷1~3题,以无人机服务新疆棉花生产这一典型科技兴农案例,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农业科技水平、农民展现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坚定理想信念。

全国甲卷43题,以京九铁路和昌赣高铁建设过程中两次“绕弯”苏区模范县江西兴国为案例,体现了在党中央关怀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不仅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而且弘扬了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增强民族精神。全国乙卷43题,以某科研团队为云南元阳阿者科村探索内源式旅游开发模式为案例,展现了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导学生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地理试题既有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也有复杂的学习探索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学科的基本规律与原理、科学的思维范式与方法,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得出新结论,展现学科素养。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1.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试题重视对地理过程与地理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运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恰当的推理,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学“尺度一结构-时间一过程一机理”这一逻辑思维脉络的理解和掌握。全国甲卷9~11题,考查珊瑚礁的形成过程,思考地貌发育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机理。全国甲卷37题,考查祁连山山麓的地貌、沉积物组成与地表植被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学会从时间空间、内部外部的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全国乙卷9~11题,考查苔原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机理要求学生理解苔原植被的分布既要有满足其生长的光热水土等外部环境条件,又要有种子传播的决定性作用。

2.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

试题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问题解决路径的差异性、答案的多样性等方面,探索和尝试开放性试题新的设问视角,通过搭建多维度创新展示平台,克服封闭式设问和唯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全国乙卷36题,以某品牌在江苏昆山市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为案例,要求分析其上海因素,需要学生正确看待区际分工和区域联系,正确认识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域的关系。全国乙卷37题第(4)小题,以巢湖西岸圩田区从种植庄稼转变为发展水产业的情境为案例,呈现人湖关系协调发展两个不同的方面方案,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放思路和视角,思考我国平原地区不同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全国乙卷44题,以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某风沙活动路段两侧的调查为材料,采用详实的数据再现真实研究过程,学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从建设期和营运期,从不同的时空组合进行比较,充分考查学生信息整理能力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优化考试内容的设计方式,助推教学改革

地理试题选取的考查内容与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础上,立足学科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加强对体美劳的教育引导。

1.深化基础性内涵,夯实发展基础

试题进一步完善基础性考查方法,围绕学生比较熟悉的主干知识提供材料,但情境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基础性并不是对单一、简单知识点的机械重复和简单再现,而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综合运用。全国甲、乙卷的1~3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全国甲卷7~8题,以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为案例,全国乙卷7~8题以城郊相对湿度的时空差异为案例,考查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引导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做题”转向“做人做事”的素养提升。

2.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试题通过选取生产实践场景设计典型任务,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锤炼意志、提高本领。全国甲卷36题,选取英国东南部湿地开发过程为案例,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从小幅度的改变到大面积的开垦,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都是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全国乙卷37题,围绕巢湖流域圩田的开发与利用,设计了4个逻辑严密的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湖泊河流圩田的时空变化,不论是早期的围尽河湖滩地满足更多的粮食需求,还是后期的圩区功能的改变,都需要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努力奋斗,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命题着力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认同劳动的崇高和伟大,鼓励学生坚持以创造性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2.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

A.增强竞争力 B.培育市场 C.提升服务水平 D.提高效益

3.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解析】1.D 2.B 3.C

本组试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组试题与热点事件结合紧密,展示了建党百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由材料中“研制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无人机”可知,该公司入驻新疆是因为该地棉花生产规模大,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故第1题D正确;由材料中“为推广产品”可知,该公司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市场销售,故第2题B正确;由材料“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可知,无人机的使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故第3题C正确。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公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4~6题,

4.建设陆港使海港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提高设备水平 ④增加用地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6.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解析】4.A 5.C 6.C

本组试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可知,陆港的建设可以缓解海港的用地紧张;由材料“代表海港行驶报关、报检等功能”可知,陆港的建设可扩大海港的承载规模;由材料“物流中心”可知,陆港所在地区交通便利。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第4题A正确。远海陆港距离海港的距离更远,且可以代表海港行驶报关、报检等功能,这样扩大了海港的服务区域,即港口的腹地范围,故第5题C正确。陆港交通便利,且与海港行驶相同功能,故陆港可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比较高,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故第6题C正确。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图1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8.该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解析】7.A 8.B

本组试题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给出的“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可知,相对湿度受实际水汽压和温度的影响。读图可知,城区的相对湿度小于郊区,要么实际水汽压小、要么温度高导致饱和水汽压大。故第7题A正确。仔细读图,还可以发现,城区与郊区的相对湿度差异季节差异比较明显,夏季小于冬季,且夏季该区域相对湿度比较大,接近90%,故该城市应为四季分明且夏季降水较多的北京,第8题B正确。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表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9~11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10.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11.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解析】9.D 10.B 11.D

本组试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过程推理能力。由材料“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和“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可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面积将缩小。故第9题D正确。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东西延伸,说明亚欧大陆东西向自然环境差异较小,由于苔原带会随温度升高而北移,说明苔原植被对温度比较敏感,故亚欧大陆东西向湿度差异较小。第10题B正确。材料中说明“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并未到达祁连山地,说明祁连山地冰期时基带气温较高,没有形成苔原植被的自然条件,故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第11题D正确。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上海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拥有6 913家咖啡馆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馆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某品牌连锁咖啡馆以839家独占鳌头,且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地段、高级写字楼和高级住宅区附近。2020年3月,该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设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仓储物流在内的咖啡创新产业园,计划于2022年落成。图4示意该品牌连锁咖啡馆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

(1)推测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上海的产业和企业类型。(4分)

(2)据图描述该品牌咖啡馆在上海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3)分析该品牌咖啡馆布局在商业繁华地段和高级写字楼地区的目标消费人群。(6分)

(4)说明该品牌母公司选择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8分)

【解析】本组试题情境贴近生活,设问简明新颖,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调动地理知识能力。对于上海这样的“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大都市”来说,咖啡馆蓬勃发展只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一种体现。第1问,推测支撑其蓬勃发展的产业和企业类型,需要明确概念,什么是产业类型?什么是企业类型?第2问,空间分布特征是个常规设问,构建模板——先总说分布均匀不均匀,再分说具体分布哪多哪少。结合图中信息,完善答案即可。第3问,要“分析”“目标人群”,就要有理有据,既然该品牌“独占鳌头”,应该是知名度高、品质好;“分布在商业繁华地段、高级写字楼”,这里集中的应该是高收入、高消费的白领人士;该品牌还是“连锁咖啡馆”,消费人群多为追求品牌的年轻人。第4问,考查的是区位因素,看似常规,但是内藏玄机。在昆山建产业园的上海因素,需要把昆山和上海联系起来作答,落脚点还得在上海呦!

【参考答案】

(1)产业类型:第三产业 企业类型:金融、商贸、信息技术、策划、法律咨询、房地产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4分)

(2)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上海中心城区密度较大,郊区密度较小;机场附近相对较多。(4分)

(3)该品牌知名度高、品质较高,是休闲会友、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主要目标消费人群是具有一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企业白领);该品牌是国际连锁品牌,主要目标消费者有喜爱潮流文化的年轻人。(6分)

(4)邻近上海,咖啡及其烘焙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便于产品快速运抵市场;接受上海的资金和技术扩散,资金充足,技术先进;借助上海的机场、港口从国外输入原料、输出产品;部分上海就业人口在昆山居住(通勤),有外溢的消费需求;上海土地租金高、劳动力成本高,不适合建设大型产业园(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O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6分)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解析】本组试题材料简单,图文资料信息量不太大,但是知识点跨度较大,涉及到自然、农业、河流、灾害、湿地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作答即可。第2问,材料中“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可知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与巢湖面积的缩小有必然联系。第3问,水灾的成因,一是水多,包括大气降水、河湖水等补给量大;二是易泛滥,可能是泥沙淤积、水位抬高等。第4问,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且为同一情境两个平行设问,难度相当。考查湿地的生态效益。

【参考答案】

(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6分)

(2)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6分)

(3):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易遭受湖水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巢湖淤积,水位抬高。(6分)

(4):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谩,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或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6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地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阿者科村,保留着完好的梯田生态系统、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和文化。曾经有的村民将传统民居出租给外地经营者,自己搬出村寨。为了保护哈尼传统文化,改变贫困落后状况,2018年某科研团队应当地政府邀请,经多方调研和探索,提出阿者科村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不租不售、不靠外来资本介入;通过智力援助和当地政府支持,组织村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目我经营和管理,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村集体公司留成30%,村民分红占70%。村民分红按传统民居40%.梯田30%、居住20%、户籍10%执行。

说明阿者科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势。

【解析】本题通过旅游开发体现了国家脱贫攻坚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资料详实,设问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主要收入归还村民,提高原住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留住原住民,保留原住民的部分生活方式,有利于传承独特的地方文化;本地力量主人翁意识更强,更能自觉注重民居、梯田等遗产的保护;合理分配收益,兼顾公平和效率,利于乡风和谐,减少矛盾;通过智力援助,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来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管运期。

表3 面积单位:Km2

铁路两侧

年份

固定沙地

工程治沙地

半固定沙地

半流动沙地

流动沙地

合并

0.5Km以内

2001

0

0

3.16

5.20

0.14

8.50

2008

0.12

2.02

1.57

1.89

0.03

8.63

2015

1.56

2.14

4.29

0.36

0.06

8.41

1Km以内

2001

0

0

6.54

10.06

0.25

16.85

2008

0.37

2.02

10.20

4.37

0.10

17.06

2015

3.49

2.14

9.64

1.31

0.10

16.68

2Km以内

2001

0.12

0

14.03

18.3

0.75

33.20

2008

1.07

2.02

21.78

8.21

0.24

33.32

2015

7.50

2.14

20.42

2.35

0.20

32.61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3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解析】本题让学生用所给数据自拟结论,锻炼学生从命题的角度去解题。材料“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指明大方向;表格中数据为5种不同类型的沙地面积变化,引导结论与治沙有关,并提供了详实的佐证数据。

【参考答案】例: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及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论证:建设期,铁路两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減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图1)。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A.独特的自然环境 B.传统的生产方式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丰富的种植经验

2.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

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

我国东部某山区有一AAAA级景区,2011~2017年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图2示意2011年、2014年和2017年景区周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图2

3.2011~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变化表现为

A.由点状到线状 B.分散程度加强

C.由线状到面状 D.集聚程度加强

4.与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①景区位置 ②村庄位置

③交通线路 ④村庄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图3)。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5~6题。

图3

5.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6.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图4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7~8题。

图4

7.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8.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图7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4~15题。

图7

14.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15.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图8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4分)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图9)。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图9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0)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11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图10 图11

(1)据图1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选修3:旅游地理](8分)

是谁鞠一捧圣水浇灌出绿洲

是谁将一面铜镜遗落在戈壁大漠

让一池碧水盛满了蓝天白云……

酷爱旅游的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被大漠边缘清澈的湖水吸引。该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与花岗岩山体之间,被称为“大漠天池”(图12)。该小组计划于暑期一探究竟。

图12

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观特点,并围绕天池成因设计研学旅游活动内容。

20.[选修6:环境保护](8分)

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表2)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

一、选择题

12 345 6 BDBBCD78 91011

AD CAC

1~3题:德国在丽水设厂制疫苗瓶,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

4~6:光伏发电

7~8题:考查通过高反射率屋顶的安装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

9~11:过程分析题,考查珊瑚礁的形成过程。

二、综合题

36.英国农业区位的分析。

材料背景:英国沼泽数量多、面积大。东部滨海泥沼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西南萨默塞特平原洼地650平方公里,除此之外,西南塞文河口、东南罗姆尼沼泽面积也很大。沼泽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但比潮湿地更难排干。12、13世纪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紧张,对沼泽地的开发逐渐展开。人们临水筑堤,疏浚水道,将可以利用的土地圈围起来。圈地内起垄开沟,排除渍水。沼泽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兴修大型水利,通常由经济实力雄厚的修道院主导。由于这些水利工程需要当地居民密切合作,13世纪英国发展出经国王授权的“水利委员会”制度,委员会负责维护防洪堤、清理河道,有权向相关责任人派工派活,并有权向本地居民征收相关税费。但是,中世纪的水利工程是地方性的,效率不高,真正开发的地区少。大多数沼泽仍处于自然状态,是当地居民割芦苇、挖泥煤、捕鱼的场所,因此,沼泽地是英国公地农最集中的地方。即使被圈围开发出来的土地,也由于排水不尽,只能用作牧场和生产过冬干草的草地。

(1)分析东英国南部湿地适合发展农业的条件。

【参考答案】

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2)英国东南部湿地以前为沼泽,罗马时代和十七世纪分别进行了改造,分析为什么罗马时期效果不明显而十七世纪明显。

【参考答案】

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3)英国在东南部湿地发展农业种植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

37.祁连山山麓地貌、沉积物组成与地表植被之间的关系。

(1)祁连山山坡与冲积扇堆积物的差异与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冲积扇:

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

山坡:

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说出祁连山山坡上的沙和粉沙的来源,并描述其迁移过程。

【参考答案】

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

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冲积扇前沿水分丰富???

【参考答案】

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43.【旅游地理】兴国县红色旅游地开通了铁路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两条铁路的开通,改善了旅游投资与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兴国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改善了旅游交通条件,使于游客进出,扩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财政收入,促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44.【环境保护】牛群防范森林及草场火灾

材料背景:2020年4月11日消息,春季干燥,枯叶易燃。为了防范森林和草原火灾,新疆吉木乃县另辟蹊径,在乌拉斯特镇拉斯特河谷封育区投放1600头牛,吃掉易燃枯草和树叶,进行生物防火,以避免森林及草场发生自燃现象。4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当地的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这种方法防火效果较好,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污染,牛产生的牛粪可以肥沃土地,对树木的长势也很有帮助。在这次生物防火中,当地还安排了6名放牧人员和7名管护员,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参考答案】

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