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慎太过”的陆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兔年纪念币最新市场价 “清慎太过”的陆贽

“清慎太过”的陆贽

2023-05-27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沈阳日报

  □陈乃举

  历朝历代不乏清官廉吏,但因“清慎太过”而被皇帝降旨批评,并谕其纳贿者,仅陆贽一人而已。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生于公元756年,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慧,博览经史,18岁就考中进士,位居唐德宗朝的宰相。据《全唐文》等史书记载,陆贽清廉自守,对四方馈赠,一无所受。他担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县尉东归省母时,顺道拜望名望显赫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张镒。辞行时,张镒赠钱百万,陆贽分文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贞元三年(787年),陆贽母亲去世,持丧洛阳,朝野上下,无不送礼,“四方赙遗数百万”,陆贽“一无所取”。为相以后,陆贽越发清操自守,常以自己不能导抑风教、致俗清淳为愧。当时,藩镇为巩固和扩充自己的势力,不惜重贿结交重臣。方镇州县争相给陆贽送礼的不少,可陆贽一概谢绝,分文不受。德宗朝上下无不宣索受纳,腐败的官场容不得陆贽的清正廉洁,一些无耻之徒攻击陆贽拒贿是沽名钓誉,昏聩的唐德宗竟听信胡言,下密旨批评陆贽“清慎太过”,造成下情不通,杜绝私交影响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责令陆贽“如不接受贵重财物,细小物品受亦无妨”。陆贽不改初衷,上疏予以驳斥,他指出:贿赂只能开启人们的贪欲之心,导致吏治的败坏,而不会密切公卿大臣、方岳连帅(泛指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系。

  陆贽之所以能够廉于自身、廉于本职、廉于社会,与他对贿赂的危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分不开。陆贽曾大声疾呼:“伤风害理,莫大于私;暴物残民,莫大于贿。”凡索受贿赂,“利之小者,必害于大。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日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而“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陆贽还进一步分析说:现在上下都宣索受纳,朝廷取之方镇,方镇取之于州,州取之乡,乡又从哪来取呢?唯有榨取百姓。而今天下“农夫蚕妇,冻而织,馁而耕,殚力忍死,以供十倍之赋,持权食禄之人,不感忧虑,不怀愧心,复又交通私贿,煽起贪风,是令已困之氓,重遭过分之扰。”那天下“永无苏息之日矣!”

  正是由于陆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他才坚决地同腐败的贿赂行为和奸恶群小作斗争。管领度支府(管理财政收支的部门)的裴延龄是个奸佞小人,深知德宗贪财好利,便千方百计搜刮民财,供其挥霍。他谎称从粪土中挖出银13万两、匹缎杂货百万有余,并说将这些余财另贮起,以供御用。当德宗按数支用无法兑现时,裴便向老百姓豪夺入献,搞得城中民怨沸腾。裴延龄还化公为私,索贿受贿。他负责财政收支,“当给者无贿而不支,应征者受赇可纵免,货赂公行,纲纪大坏。”朝野上下对裴恨之入骨,但因裴受皇帝宠信,无人敢言。陆贽独敢言之。他不仅多次向德宗面陈裴之奸邪,还写了《论裴延龄奸蠹书》进呈,历数裴的七大罪状,斥其奸蠹“为旷代所未有”。陆贽的言行,虽遭到裴延龄等人的谗毁攻击,但他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的锐气丝毫不减,直至被罢相、贬放。

  最为可贵的是,陆贽竭力主张肃清贿赂风要从上面做起。德宗好利,常暗谕各道贡献,藩镇便借献贡为名,乘机勒索百姓。陆贽向德宗痛陈其弊,指出这种“旁延进献,别徇营求”的行为,伤风败法,为害最深。而消除这种弊病,使贿道中清,“莫先于君主”。他强调:“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为,以检下也。”意思说,为上者的所作所为,对下起着表率和引导作用。上面不做违背法度的事,才能理直气壮地以法办事,从严检查和惩处下面的违法乱纪之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