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兔子的活动范围以及生活规律 《鸡兔同笼》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鸡兔同笼》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08-21 2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见本节课的本质就在于不变之处,基于上述分析与思考,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从前测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是有一定解题经验的,能够用低年级的画图或者列表策略进行解答,或者用课外学的假设法解决,但是没有出现方程法。大部分学生都会了我们教什么?会做了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呢?于是我对不同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后期访谈。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仅仅停留在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上,他们对方法之间的联系并不深刻,即使上过奥数的孩子,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也仅仅是在套用公式,对于每一步求得是什么并不能表述清楚。 带着新的发现,我把本节课的定位放在了基于学生起点、沟通方法策略的联系上。

02

片段分享——尊重学生 沟通联系

主体活动: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沟通联系

上课伊始,按照不同的层次呈现学生的前测学习单,通过小老师讲或者他人解读的方式对解题策略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沟通算法之间的联系。

(一) 呈现画图法

师:哪位小老师的作品,你能借助学具一边摆一边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吗?

小老师:我先画了5个头,每个头下面都放2只脚,结果发现不够16只脚。

师:到这一步,谁有问题要问吗?

生:摇起头。

师:都听懂了呀!老师有个问题,如果此时脚够了,小老师手里没有腿了,你能知道什么?

生:那说明这五只都是鸡。

师:实际呢?

生:实际这5只有鸡也有兔。

生:我觉得他都先把这5只当成鸡,所以每个头下面先摆2条腿,发现手里还有6条腿,需要继续摆,再摆的就是兔子了。

小老师继续摆:我从后往前,每只鸡再添上2条腿,就变成兔子了,发现有3只兔子,2只鸡。

师:有什么发现或者问题?

生:我发现一只鸡变成一只兔,腿要增加2只。

生:我发现鸡减少一只,兔子就增加一只。

生:我觉得也可以每个头摆四条腿,不够了就是鸡。

师:听懂这位小老师的想法了吗?翻到学习单背面,自己试着画一画,并轻声的说一说。

【教学反思】画图法非常的直观,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所有学生理解,为充分理解假设法埋下伏笔。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假设思想的外显。因此本节课我先呈现了画图法(全班就2个学生画图),目的一是为沟通联系打基础,二是帮助那些前测中无从下手的学生有一个探究的入口。课堂上,我抓住最后一个小老师生成的资源,临时让全体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把思考的过程用直观图展示出来,初步感受在总头数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

(二)列表法

师:你能借助学具一边摆一边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吗?谁愿意当他的小助手,一边听一边用黑板上的表格记录。

小老师:我先假设都是鸡,结果发现10条腿,不够16条腿。我就假设4只鸡、1只兔,结果发现12条腿,我就假设3只鸡,2只兔,发现14条腿,还是不够,我就假设2只鸡,3只兔发现正好够16条腿了。

师:咦,怎么不说了?

小老师:找到答案了

师:谁懂小老师的意思了?

生:他的意思是找到16条腿了,就不用再继续把所有可能都写出来了。

师:观察这个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和画图法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鸡多腿就少

生:我发现鸡减少一只,兔子就增加一只,腿就增加2只。

板书:

生:我发现这道题先都是兔子更简单,算的少。

生:我发现鸡的只数每次减少1,兔子只数每次增加1,腿数每次增加2,是有规律的。

师:你们真的太会思考了,不仅找到表格的秘密,还发现了与画图之间的秘密,谁能解释一下表格与画图怎么就一样了呢?

生:就是一个是画图,一个是写数,但都是先把5只动物假设成鸡,发现腿数不够,就得把鸡减少,把兔子增多。

师:为什么鸡减少,兔子就要增多呢?

生:因为头数不变,所以鸡减少了兔子就得增多,这样腿数才能变成16。

师:那我们再看两位小老师的作品,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一口同声地说:一样的,就是太麻烦了!

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画图法,比较简单,清楚。

生:我喜欢列表,我觉得很直观。

生:我喜欢列表,所有的情况一目了然,别人能看懂。

生:我喜欢列算式。

师:同学们各有见解,那下面我们就看一个列算式的作品。

【教学反思】前测中很多学生选择的是列表法,我想一是学生容易理解, 二是能看出鸡兔腿数的变化过程。通过一些追问,帮助学生理解只数、腿数的变化,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

(三)假设法

师:你能借助表格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吗?

小老师:我先把五只动物都看成鸡2×5=10(条),用16-10=6(条),发现还差6条腿,因为一只鸡和一只兔子相差2条腿,所以用6÷(4-2)=3(只)就要把开始的3只鸡都变成兔子,这样就还剩2只鸡。你们听懂了吗?

生:一致表示听懂了

师:在表格中用箭头画出:10→16,里面增加了3个2,那我们在看一个小老师的作品:

对比一下,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二个,因为她写了“假设全是鸡”,如果她不说别人也能看懂。

生:我也喜欢第二个,因为她单独计算4-2=2,别人就能明白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两条腿。

生:我也喜欢第二个,因为她单独计算4-2=2,如果把一只鸡变成一只兔,就增加2条腿,如果把一只兔子变成一只鸡,就减少2条腿。

师:2表示什么呢?

生们:表示一只鸡和一只兔子的腿数差。

师:为什么假设的都是鸡,求出的先是兔子呢?

生:因为假设鸡,腿数不够,就要在每只鸡上再添2条腿变成兔子。

生:如果假设兔子,就会先求出鸡,因为要把兔子减少,要不然腿就多了。

师:你们太会思考了,都能推理出假设兔子先求出鸡了,真是了不起。课上到这里,观察一下小老师们的方法,回顾一下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觉得画图、列表很直观,算式有点难。

生: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全都看成一种动物,在一只一只调整。

生:我喜欢假设,写得少,画图和列表太麻烦。

生:我觉得他们都是假设,只是方法不一样了……

师:你们 总结非常好,他们的确都运用了假设的思想,那你觉得这些方法的价值一样吗?

生:我觉得画图非常的直观,一下子就能看出鸡和兔的只数,但是如果数大了,画起来就会很占地方。

生:我觉得列表法很好,可以做到不重不漏,但是也是数大了一个一个写就太麻烦了。

生:我还是觉得算式最简单,假设一种后,列几个算式就一目了然鸡兔的只数了。

师:是的画图可以让我们的思考过程直观的表达出来,列比可以让我们清晰地找到鸡兔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可以让我们直接通过算式简洁的表达鸡兔间的关系和数量。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1只鸡与1只兔进行交换,脚的总数量会相差2,并直观理解“相差2”是怎么发生的。在画图、列表的直观作用下,学生直接理解了无论是先画(变)鸡再添加脚,还是先画(变)兔再减少脚,都是通过与实际脚数比较,逐步调整,直至调整到正确答案。画图法像是列表法的桥,列表法像是假设法的桥,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二者的局限性,但所有方法都是让学生体会到其本质都是在“猜—比—调—验”的过程中渗透假设。

03

课后反思——同课对比 与大家对话

这次活动是东城、海淀、朝阳三区同上《鸡兔同笼》一课,由数学特级吴正宪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结合点评以及后期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

1、本节课基于学生的前测数据入手,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沟通多种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通过举例子边操作边表达边思考,帮助学会建构数学模型的这些点得到了吴老师及听课老师们的好评。这是本次课值得延续的。

2、学生在前测中大部分用表格解决的,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列表法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但是通过观课和点评,回想课堂,其实可以抓住本课的第二个主题活动解决古题时那个画表格的女孩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表格的局限性,由此引出跳跃式或者折中式等假设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深入的理解假设的本质。同时让学生理解列表法的好处是什么?要弄明白什么样的问题还能用列表法解,怎么猜测答案的合理范围,并且在合理范围内列表求解能够提高效率。这是本节课需要调整的环节。

3、评课中吴老师让现场听课的老师们一同思考“鸡兔同笼的本质是什么”引发了我的思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假设”一词的解释:“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工具书类词典中并未查到“假设法”,但查到了一个“假设调整法”的解释:“对于求解的问题,可先给出满足题目部分条件的解,然后对解进行调整,直到满足问题全部条件为止。” 所以我觉得鸡兔同笼问题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做出初步的判断,也就是说在题目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假设部分是鸡,部分是兔的,而且笔者认为这样的假设更合乎学生的思维水平。综上所述,我觉得鸡兔同笼的本质在于 “尝试”,目前所呈现的众多方法其实都是尝试的一种手段。

想一想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鸡兔同笼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本期审核人: 陈玲玲 韦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