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课程”不免费,唯有套路骗人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免费课程网上课程 “免费课程”不免费,唯有套路骗人心

“免费课程”不免费,唯有套路骗人心

2024-07-02 0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好学君:房检君,我看到微信广告推送了一个免费学习绘画的课程,咱们一起学习吧。 房检君:NO!NO!NO!一定要谨慎,“免费课程”套路深,你可能猜对了开头,想不到结尾哦。

好学君:对方说是免费的呀,应该不会有什么损失吧?

房检君:不要太天真,这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可能涉及多个罪名,听我慢慢给你分析。

“免费”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营销方式,人们明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却很容易被这两个字吸引,可以说这是商家“吸粉”最快的手段之一。近期,微信朋友圈、广告推送、微信群等处频繁出现了“免费课程”的宣传,内容包括绘画、读书、手工制作、美容养生等,相比那些付费学习平台,这些推送更能快速大量“吸粉”。

微信成为“免费课程”的栖息地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有着强烈的本领恐慌感和知识渴求愿望,微信作为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社交平台之一,各种官媒和自媒体的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微信群等成为我们最常用的获得信息和资源的网络渠道之一,而“免费课程”也恰恰利用了人们的求知欲,悄悄地搭上了微信的“顺风车”,把犯罪之手伸向了微信用户。

虚假的“饥饿营销”手段引人入套

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就是在平台版面买广告位,或者在微信群里打广告,对方要么自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推广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作品,免费推出公开课;要么说这是熟人为了积攒人气开设的免费课程,提高信任度。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断地营造出一种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机不可失的紧迫感,让用户有一种抢到免费宝贝的喜悦之情,从而落入对方的深深套路。

“环环相扣”,法律风险环生

一是“先甜后苦”,得小失大,骗钱跑路。以诈骗为目的的“免费课程”一般采用先给用户免费试听几节课,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课程内容锁住用户,然后各种推销策略迎头而上,要求付费学习剩余课程或者要求购买课程相关用具、书籍等,当学员钱款到账,老师下线,群聊解散、拉黑名单,您的课程也就结束了。

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侵犯信息安全。“免费课程”另一种犯罪方式是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对方一般会要求你同时扫码加入几个微信群,以督促学习的借口索要电话号码,或者要求你下载指定“APP”,或进入某个小程序,这个APP或者小程序会要求你以手机短信验证码方式登录,或者在安装时要求读取联系人、访问大致位置等权限。不要以为对方是关心你有没有认真学习,人家转身就出卖了你,不久各种保险、理财、贷款、保健品、卖房、开发票等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就会填满你的手机。

三是协助犯罪,沦为“帮凶”,声誉受损。“免费课程”的其中一个中间环节就是让你将他们的宣传海报,附上文字转发朋友圈或者转发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微信群,从而获取听课资格,这其实就是利用你免费打广告,扩大“吸粉”范围,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成为对方的“推广员”,而因此上当受骗的都是你的朋友或者熟人,必然会影响你的声誉和信誉。

从司法实务的角度分析,这种电信网络犯罪取证困难、当事人维权和诉讼成本高,很多人受害后选择默认倒霉,这也正中对方下怀。所以房检君在这里提示您:

骗子小人难防,莫贪便宜上当,

展开全文

遇到免费馅饼,三思后行为上。

诈骗手段翻新,提高警惕要紧,

如若遇到侵害,立即选择报警。

原标题:【以案释法】“免费课程”不免费,唯有套路骗人心

文章来源:http://www.bjjc.gov.cn/bjoweb/minfo/view.jsp?DMKID=109&ZLMBH=2&XXBH=62093

敢不敢给我留个言,告诉我你在看!

注:关注【辽宁法考网】。为您提供:法考公告、备考指导、热点案例分析等还有近五年历史真题大放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